荒岛余生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34970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悲伤却很温暖的故事,至少我这么认为。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铎姆·鲁日·德-范瑞亚,生活在里斯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他的内心渴望着去了解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世界。就像所有的冒险家一样,不顾一切似乎是一种本能。于是,他变卖家产,乘坐一艘轮船出海:巴勒莫、君士坦丁堡、开罗……众多非凡而又不可思议的地方和事物,让铎姆感到似乎已全然忘记了过去的生活。
  既然是故事,就会有转折,于是一场海难登场——风暴加触礁。如同诸多类似的二流小说和三流电视剧中的情节,我们的主人公是唯一生还的人,他被几块浮木带到了一个遥远而不知名的小岛上。
  他不是这个小岛上唯一的人,这个岛上也没有隐居在此的绝世高人,于是,这个故事终于开始有了一点新意。岛上居住着一群野人,有着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习俗和语言系统。
  最开始,铎姆极度惊恐,但同时,也有一种惊喜:作为一个冒险家,他认为自己此生的遭遇足以匹配这样一个头衔,有一种死而无憾的宽慰。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群野人非但没有伤害他,还为这位筋疲力尽的不速之客提供食物和水,并且,一位野人少女开始每天为他准备食物,然后陪在他身边,一言不发。当然,即使她说些什么,铎姆也听不懂。无论如何,铎姆都对这位野人少女感激不尽,他开始用他能想到的语言和手势向这位少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可少女很明显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她一直安静地聆听着,一如夜晚平静的大海。于是,铎姆将自己所有的感激、担忧、思虑,呓语一般告诉这位少女,而少女总会在这样的倾诉中静静睡去,仿佛他的话语是一首古老的安眠曲……有时候,铎姆凝望着月光下的少女,发现她竟然是如此美丽,健康的肌肤、匀称的骨骼、光洁的面容……再后来,铎姆和这位少女生活在一起,但他从心底里瞧不起野人,他拒绝学习他们的语言,不肯融入他们的生活。渐渐地,他的话越来越少,他的记忆也越来越凌乱,甚至破碎到无法表述……他发觉自己已经开始遗忘曾经的语言和生活。
  就这样不知道又过了多久,一天清晨,岛上突然出现了另一群人,铎姆发现这群人穿着自己曾经熟悉的衣服,说着自己曾经说的语言。他发疯一样向他们跑过去,想对他们述说他多年的遭遇,可他悲哀地发现,除了野人似的号叫,他什么也无法说出口。那群人突然看见有这样一个野人冲向他们,都吓坏了,举起枪准备射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铎姆的舌头仿佛不再打结,终于呐喊出:“先生们,可怜可怜我吧!”
  那群人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遥远的蛮荒之地发现一位同胞,不仅觉得亲切,还可以为他们的冒险人生增加一个有可读性的故事。他们拿出饼干、罐头等现代文明社会的食物给铎姆,陪他说话,希望唤起他作为一位文明人的记忆,并承诺带他离开这里。
  在日落之前,那群人去岛上寻觅各自希望带回家的纪念品。于是,铎姆回到熟悉的住处,对女人说自己将要离开。他努力地用语言和手势表达着,当然,女人一如既往地倾听着,同时也一如既往地不知所云。看着她仍旧不懂却恬然的表情,铎姆狠下心,逃一般地离开。
  当他来到海边时,太阳尚未落下,其他人还没有回来。看着大海柔和的波浪,铎姆心里始终放不下,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向她解释清楚。于是他又跑回去。
  正当他踌躇着要如何向女人开口时,正好看到女人在为他准备食物。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把最好的水果放在一旁留给他,而她自己吃下那些带有斑点的……一切准备就绪后,她便安静地坐在家中等他归来。
  此时此刻,铎姆觉得自己有责任像往常一样回家,满足女人一天的期望……日落之时,准备离开的人们集合,没有发现铎姆,于是开始分头寻找他,叫着他的名字。其实当时有两个人离铎姆很近,但铎姆很怕他们找到他,他像往常一般拥抱着身边的女人,假寐着,静静等待他们离去。


  后来,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消散。荒岛的月夜下,大海拍打出匀畅的呼吸,静谧而悠远,仿佛白昼的一切都只是幻象。
  铎姆再一次凝视月光下的女人,这时的她已不再年轻,皮肤变得粗糙,皱纹慢慢凸显,甚至可以看出身形已佝偻……突然之间,他的泪水滑过自己同样沧桑的脸颊,最后一次用语言呢喃着对过往的思念……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直至死在这个小岛上。
  (雪 茹摘自《情感读本》2014年第10期,王 青图)
其他文献
一  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个刚刚长成的小女孩,标致得像一幅画,说是几天前才从内地出来,想家想得眼神里染上一层淡淡的乌云,却也遮不住云层里透出的那悠悠的艳阳。后来听说她的婚姻遇到了黑夜风雪。最后还是分开了。她始终离不了文字工作,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做着同样性质的差事。有一阵子她担忧家人的病,四处求医问药。偶然跟她吃一顿饭,我会细细辨认她脸上那几抹早来的秋意。再过完一个冬天,她突然相信北国之春正
期刊
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却少有纨绔之气;他曾投身军界,却因政局黑暗而回归文人之身;他被母亲视作十足的“败家子”,却被同人誉为“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他把毕生心血倾注于保护中华文明、中国艺术之中,却在动乱年代被屡屡错待。  决然脱下军装  父亲原名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等,河南项城人,出生于贵胄豪富之家。  我爷爷张镇芳是袁世凯的姑表兄弟,父亲的姑母嫁给了袁世凯的弟弟袁世昌,因为
期刊
晴不晴,阴不阴,雨不雨,郁郁沉沉到年关。我的门前树起了门松,那是从山上砍来的。停泊在河里的小船上也有松树,也有稻草绳。  天下无事,我家无事,无客,无债鬼,亦无余财。淡淡焉,静静焉,度过新年。  (生如夏花摘自《克拉玛依日报》2015年12月9日)
期刊
我们从来就没准备好,死亡来的永远不是时候,当它到来时,你可能还有许多想做的事情没做,死亡总是来得太突然。女人在失去丈夫的那一刻痛哭,孩子却感觉厌烦,因为他们并不真的明白葬礼的意义。  我父亲的离去也不例外,事实上,他的死更让人意外。他去世时还很年轻,听说有一些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在这个年龄去世。我的父亲不是音乐家,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是癌症并不筛选它的受害者。他离开的时候我还年幼,而我也因此才知道
期刊
1  雪天,莫斯科街头。泥水沾满了长靴和裙摆。听说莫斯科河结冰了。街角有堆破烂衣服——不对,是个满脸皱纹的女人缩蹲在那里,怀里搂着一团毛毯——啊,毯子里露出一张一两岁小孩通红的脸。  从大衣口袋里掏钱;柏格莫洛夫——莫斯科的年轻作家,拉着我大步走开。  “省省吧!”他说,“每一个角落都有,你打算给几次?你有能力给几次?莫斯科很大呢!”  走进地下通道,在卖色情画刊的摊子和散发无政府主义传单的青年之
期刊
一  海拔三千三百米。  寄宿小学的钟声响了。  桑吉从浅丘的顶部回望钟声响起的地方,那是乡政府所在地。二三十幢房子散落在洼地中央,三层的楼房是乡政府,两层的曲尺形楼房是他刚刚离开的学校。  这是五月初的日子,空气开始湿润起来。第一遍钟声中,太阳露出了云层,天空、起伏的大地和蜿蜒曲折的流水都明亮起来。等到第二遍钟声响起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男孩们剧烈奔跑后的喘息声。第三遍钟声响起来了,这是正式上
期刊
2015年10月20日,百度公司宣布不再招聘新人了,如果有特别需求,得CEO亲自批准。在这之前,阿里巴巴也几乎停止了对新人的招聘。唯有腾讯公司依然敞开大门吸纳人才。  初听到中国科技界最重要的三家公司关于招人的这些信息时,闪现在我脑中的不是“科技公司遭遇经济寒冬”这类大而化之的问题,而是突然意识到,在百度或者阿里巴巴工作的人接下来只能更多地加班了。  阿里巴巴去年的口号是:让不平凡的人以平常心做不
期刊
我对家乡始终有一丝愧疚,而那一根弦,与民间音乐人阿炳脱不开干系。  身为一个无锡人,我从小就对老乡“瞎子阿炳”充满了感情。这不仅是因为老师常在课堂上说起日本音乐家小泽征尔那句“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或是春游时在二泉旁的公园里能见到他的塑像与坟墓。每晚临睡前,无锡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结束后,《二泉映月》便开始循环播放,那悠悠的调子,就像是这个城市的催眠曲。  稍大一点的时候,市中心繁华的崇安寺建了个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捐赠和救助似乎也是个人财务生活的一部分,特别对于那些很有钱的人而言。  马克·扎克伯格预期自己在未来会捐出450亿美元的资产。这个消息在中国更多引起的是人们对这个伟大资本家的道德评判。当然,撇开道德不谈,我们可以看看450亿美元到底可以做什么。世界银行在最近10年里两次提升了生活极度贫困的标准线,从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提升到1.25美元,然后这个数字又提升到1.9美元。虽然由于经济发展
期刊
儿子是“80后”,也算得上是个帅哥,看到他朝气蓬勃的阳光模样,回忆起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往事、糗事,感慨良多……“输”在了起跑线上  1983年,儿子降临。望子成龙,人之常情,我等平庸之辈,亦难免俗。单为给他取名,我几乎翻烂了《辞海》,尚难定夺,踌躇数月,才去报了户口。取名——姑隐其名吧,按《辞海》条目注:“是有卓越智慧的人”,可见我们对他寄予的希望。  可惜,儿子小时候的表现丝毫不见“是有卓越智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