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进行研究。方法:取医院心内科患者125例,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服药时间、服药方法、药物认知程度以及药物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安全服药知识掌握情况,在、物认知、不良反应知识掌握等方面,护理干预后都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下,可使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得到保障,应在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心内科患者 安全服药 护理干预
心内科疾病种类极多,如心律失常、冠心病以及扩张型心肌病等,临床治疗中采用的方式多以口服用药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本身伴有慢性并发症,需服用较多种药品,不同药品在剂量要求上有一定差异,容易发生用药不规范问题。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将护理干预措施引入,可使服药问题得到控制,达到安全服药目的。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医院2013年2月~9月医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25例,男66例,女59例,年龄56~74岁,平均(65.4±1.5)岁。其中心律失常、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各43例、42例、40例。患者住院治疗中,均以口服用药治疗方式,药物以呋塞米、氯吡格雷、地高辛、华法林、硝苯地平胶囊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主。
1.2 方法
患者用药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几方面。
(1)用药管理强化。设立用药管理小组,小组负责收集与整理的用药说明书。尤其新药物引入后,小组应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药理作用、用药说明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用药管理小组适时调查患者口服用药情况,及时发现用药中的不规范与不安全因素,制定解决方案,并将用药管理方案下发给护理人员,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给药方式改进。给药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提供给医师。以地高辛的应用为例,用药中很可能有呕吐、恶心等症状,护理人员需监测有不良反应患者的脉搏、心率等,若有异常问题,需向医师反馈。具体发药中,应以药物规格、药物服用时间等为依据,做好标准与摆放工作,且做到“三查七对”,保证给药合理[1]。
(3)加强用药观察。用药观察中,需根据不同病症与用药做好记录,包括:①降压药物服用,患者用药时可能有体位性低血压情况,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体位调整;②抗凝药物服用,一般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较为常见,主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都为抗凝药物应用后的反应。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服用降糖药、利尿剂等,也需注意观察低血糖反应、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4)落实健康教育。大部分心内科住院患者本身年龄较大,缺少医疗常识,在服药中存在未完全按照医嘱用药的情况。对此,护理人员需适时将药物使用时间、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解释说明。若口头宣教效果不明显,可向患者下发健康教育手册,将用药说明纳入其中,有利于安全服药目标的实现[2]。
1.3 观察指标
利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包括药物认知、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录入WPS xls数据表,由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利用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护理干预前后125例患者安全服药认知程度,观察组患者各项知识掌握情况都优于对照组,如表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口服用药是心内科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其是否能达到安全服药标准,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从用药问题上看,主要表现为:①药物存储问题,如药物的随意摆放、清点审核未落实到位;②护理人员问题,如责任意识较差,或未按照“三查七对”规范操作;③患者因素,尤其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易出现漏服、多服或多服等情况。对此,可考虑将护理干预措施引入,其实施的要点表现在用药管理强化、给药方式改进、用药观察加强、健康教育落实等,可使患者用药更加合理[3]。
本次研究中发现,护理干预后,患者在药物认知、用药方法、用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知识掌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实际进行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需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病情充分了解,明确药物使用的基本常识,使患者用药更为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此外,护理干预中,也应注意在用药管理方面强化的同时,注意解决患者因素方面的问题,可利用健康教育手册等,将用药说明等内容融入其中,以此达到安全用药的目标。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下,心内科住院患者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上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用药不良事件问题的控制,保证口服用药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白海燕.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 当代医学,2012,28:119-120.
[2]李璇,李晓,姜贝贝.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1:5-6.
[3]周圣春,张光君. 心内科住院病人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5:782-783.
【关键词】 心内科患者 安全服药 护理干预
心内科疾病种类极多,如心律失常、冠心病以及扩张型心肌病等,临床治疗中采用的方式多以口服用药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本身伴有慢性并发症,需服用较多种药品,不同药品在剂量要求上有一定差异,容易发生用药不规范问题。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将护理干预措施引入,可使服药问题得到控制,达到安全服药目的。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医院2013年2月~9月医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25例,男66例,女59例,年龄56~74岁,平均(65.4±1.5)岁。其中心律失常、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各43例、42例、40例。患者住院治疗中,均以口服用药治疗方式,药物以呋塞米、氯吡格雷、地高辛、华法林、硝苯地平胶囊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主。
1.2 方法
患者用药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几方面。
(1)用药管理强化。设立用药管理小组,小组负责收集与整理的用药说明书。尤其新药物引入后,小组应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药理作用、用药说明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用药管理小组适时调查患者口服用药情况,及时发现用药中的不规范与不安全因素,制定解决方案,并将用药管理方案下发给护理人员,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给药方式改进。给药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提供给医师。以地高辛的应用为例,用药中很可能有呕吐、恶心等症状,护理人员需监测有不良反应患者的脉搏、心率等,若有异常问题,需向医师反馈。具体发药中,应以药物规格、药物服用时间等为依据,做好标准与摆放工作,且做到“三查七对”,保证给药合理[1]。
(3)加强用药观察。用药观察中,需根据不同病症与用药做好记录,包括:①降压药物服用,患者用药时可能有体位性低血压情况,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体位调整;②抗凝药物服用,一般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较为常见,主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都为抗凝药物应用后的反应。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服用降糖药、利尿剂等,也需注意观察低血糖反应、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4)落实健康教育。大部分心内科住院患者本身年龄较大,缺少医疗常识,在服药中存在未完全按照医嘱用药的情况。对此,护理人员需适时将药物使用时间、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解释说明。若口头宣教效果不明显,可向患者下发健康教育手册,将用药说明纳入其中,有利于安全服药目标的实现[2]。
1.3 观察指标
利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包括药物认知、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录入WPS xls数据表,由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利用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护理干预前后125例患者安全服药认知程度,观察组患者各项知识掌握情况都优于对照组,如表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口服用药是心内科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其是否能达到安全服药标准,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从用药问题上看,主要表现为:①药物存储问题,如药物的随意摆放、清点审核未落实到位;②护理人员问题,如责任意识较差,或未按照“三查七对”规范操作;③患者因素,尤其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易出现漏服、多服或多服等情况。对此,可考虑将护理干预措施引入,其实施的要点表现在用药管理强化、给药方式改进、用药观察加强、健康教育落实等,可使患者用药更加合理[3]。
本次研究中发现,护理干预后,患者在药物认知、用药方法、用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知识掌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实际进行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需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病情充分了解,明确药物使用的基本常识,使患者用药更为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此外,护理干预中,也应注意在用药管理方面强化的同时,注意解决患者因素方面的问题,可利用健康教育手册等,将用药说明等内容融入其中,以此达到安全用药的目标。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下,心内科住院患者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上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用药不良事件问题的控制,保证口服用药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白海燕.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 当代医学,2012,28:119-120.
[2]李璇,李晓,姜贝贝.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1:5-6.
[3]周圣春,张光君. 心内科住院病人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5:78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