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不同学段的学生识谱要求各不相同,良好的识谱能力是学生基本音乐素养之一,也是顺利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必备条件。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要唱好抽象的音符有很大的难度,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理解课标;知识深度;因时制宜;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36-02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大班升上来,虽然他们的抽象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要唱好“看不见、摸不着”的音符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只是进行枯燥的教唱,必然会扼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也是音乐教学中学生必须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同学段的学生识谱要求各不相同,良好的识谱能力是学生基本音乐素养之一,也是顺利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必备条件。
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在认谱这一块还是一张白纸,因此,在这个阶段的识谱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好的开端,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对认谱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今后的识谱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反之,如若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对识谱产生了厌烦、恐惧心理,这必将为今后的识谱教学带来“麻烦”,从而产生学生喜欢音乐却讨厌上音乐课的怪现象。因此,音乐教师对一年级阶段识谱教学要求的理解以及识谱教学的设计理念非常重要。
一、 结合学生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知识深度
1. 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学习乐理知识
低年级所要求掌握的识谱知识比较浅显,因此,称为识谱知识,而不称作乐理知识,这也给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一个明确的定位。识谱知识比较抽象,在进行一年级的识谱教学中,应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以学生生活和地方实际为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掌握理解的教学载体,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支撑,运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将枯燥乏味的乐谱知识和音乐技能生动精彩地呈现出来,寓单调的音乐知识于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这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并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2. 降低识谱难度,淡化“双基教学”
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好多年,在这些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音乐教师对识谱教学作出新的探究和尝试,然而,有些教师偏离了课标要求,忽视了“识谱”教学的重要性,过分降低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低年级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音乐大厦基石的作用,如若在低年级阶段忽视了这一能力的培养,那么音乐大厦必将无法成功筑起。
二、迎合学生“口味”,因时制宜地制订识谱“菜式”
1. 让识谱教学在欢快的情境中开展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比较感性,暂时难以接受抽象的音乐事物。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迎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愉悦轻松地学习。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为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开展识谱教学。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识谱时,我创设了如下音乐情境:我用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了一栋7层楼高的房子,初看时,各个楼层的窗户都是紧闭的,早晨的太阳慢慢升起,此时《问好歌》的音乐声响起前半段,我和你,问一声好,此时住在5楼的窗户打开,出现了大公鸡,由大公鸡对着它的好朋友小喵咪问好,唱“5 ——”,接下来三楼的窗户打开,出现了小猫咪,小猫咪回了一句“3——”,这样的设计无形中给学生建立了音高概念,也激起了他们对认识其他音符的兴趣(还有5个窗户没有打开,它们会出来唱什么呢?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在模唱单音时,我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再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整个识谱环节生动、有趣,学生一点都没感觉到识谱是枯燥、乏味的。
2. 让识谱立足于正确的节奏把握之上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基础,是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有人曾形象地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也有人说:“旋律是音乐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推动着血液的运转。”音乐教学节奏先行,有效的节奏训练能够对试唱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如果能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节拍的强弱规律,对后面识谱教学的开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1)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把节奏训练寓于游戏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例如,在“嘎嘎小鸭子”里的拓展训练中,有X——、X、X X这三种节奏,我为这三种节奏编了一个情境故事: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它的2个鸭宝宝——鸭哥哥和鸭弟弟去池塘边游玩,等到上岸的时候鸭妈妈发现它的鸭宝宝不见了,于是着急地叫唤起了它的鸭宝宝,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嘎——,不远处的鸭哥哥听见了,赶忙回答鸭妈妈,发出了这样的叫声:嘎、嘎、嘎,鸭弟弟发现自己走丢了很着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嘎嘎嘎嘎嘎,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三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叫声,并请学生设计三种鸭子叫唤时的动作,学生很容易地就把三种节奏念好了。把这三种节奏组合起来进行和声训练,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今后的老大难问题——合唱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2)结合生活中的知识经验进行节奏训练。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经常会在课间走、跑、跳,结合这一现象,我把X 、X、X的节奏训练和学生走、跑、跳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琴声演奏以上三种节奏)边念(念走、跑、跳)边走,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
3. 利用对柯达伊手势的适当改编,开展唱名背唱练习
“唱名音程感”是源自于日本音乐教学中识谱初期对学生开展的一种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对学生掌握识谱方法,提高识谱能力收效较大。针对我们的学生缺乏“唱名音程感”,识谱能力较低的现状,我在教学中尝试引进这种教学练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在模唱和背唱中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唱名表达音高的技能。为此,我首先把“柯达伊手势”进行了略微的改编,把一只手变成了两只手,并为每个动作加了一些易于学生理解的词汇,例如,1是开摩托,2是搭屋顶,3是平底锅,4是小爱心,5是一扇门,6是望远镜,7是山羊角,利用这些学生平时熟悉的词汇来记住各个音的手势、位置,来帮助学生记住各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通过学生平时的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之后,结合这些手势让学生背一些喜欢且又简单的歌曲。例如,《太阳》《闪烁的小星》《国旗国旗真美丽》等。
总之,在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识谱教学时,我们要正确理解新课标的含义,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把握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教学内容,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形象直观、生动趣味地开展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晓春.识谱教学“顺带着”不等于“不带着”[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10).
[2]张惠玉.谈如何提高音乐课讲评艺术[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02).
[3]张燕.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J].广西教育,1994(05).
[4]王君.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探析[J].音乐时空, 2013(05).
关键词:理解课标;知识深度;因时制宜;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36-02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大班升上来,虽然他们的抽象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要唱好“看不见、摸不着”的音符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只是进行枯燥的教唱,必然会扼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也是音乐教学中学生必须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同学段的学生识谱要求各不相同,良好的识谱能力是学生基本音乐素养之一,也是顺利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必备条件。
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在认谱这一块还是一张白纸,因此,在这个阶段的识谱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好的开端,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对认谱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今后的识谱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反之,如若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对识谱产生了厌烦、恐惧心理,这必将为今后的识谱教学带来“麻烦”,从而产生学生喜欢音乐却讨厌上音乐课的怪现象。因此,音乐教师对一年级阶段识谱教学要求的理解以及识谱教学的设计理念非常重要。
一、 结合学生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知识深度
1. 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学习乐理知识
低年级所要求掌握的识谱知识比较浅显,因此,称为识谱知识,而不称作乐理知识,这也给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一个明确的定位。识谱知识比较抽象,在进行一年级的识谱教学中,应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以学生生活和地方实际为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掌握理解的教学载体,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支撑,运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将枯燥乏味的乐谱知识和音乐技能生动精彩地呈现出来,寓单调的音乐知识于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这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并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2. 降低识谱难度,淡化“双基教学”
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好多年,在这些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音乐教师对识谱教学作出新的探究和尝试,然而,有些教师偏离了课标要求,忽视了“识谱”教学的重要性,过分降低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低年级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音乐大厦基石的作用,如若在低年级阶段忽视了这一能力的培养,那么音乐大厦必将无法成功筑起。
二、迎合学生“口味”,因时制宜地制订识谱“菜式”
1. 让识谱教学在欢快的情境中开展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比较感性,暂时难以接受抽象的音乐事物。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迎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愉悦轻松地学习。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为喜爱的活动,我们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开展识谱教学。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识谱时,我创设了如下音乐情境:我用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了一栋7层楼高的房子,初看时,各个楼层的窗户都是紧闭的,早晨的太阳慢慢升起,此时《问好歌》的音乐声响起前半段,我和你,问一声好,此时住在5楼的窗户打开,出现了大公鸡,由大公鸡对着它的好朋友小喵咪问好,唱“5 ——”,接下来三楼的窗户打开,出现了小猫咪,小猫咪回了一句“3——”,这样的设计无形中给学生建立了音高概念,也激起了他们对认识其他音符的兴趣(还有5个窗户没有打开,它们会出来唱什么呢?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在模唱单音时,我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再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整个识谱环节生动、有趣,学生一点都没感觉到识谱是枯燥、乏味的。
2. 让识谱立足于正确的节奏把握之上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基础,是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有人曾形象地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也有人说:“旋律是音乐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推动着血液的运转。”音乐教学节奏先行,有效的节奏训练能够对试唱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如果能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节拍的强弱规律,对后面识谱教学的开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1)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把节奏训练寓于游戏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例如,在“嘎嘎小鸭子”里的拓展训练中,有X——、X、X X这三种节奏,我为这三种节奏编了一个情境故事: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它的2个鸭宝宝——鸭哥哥和鸭弟弟去池塘边游玩,等到上岸的时候鸭妈妈发现它的鸭宝宝不见了,于是着急地叫唤起了它的鸭宝宝,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嘎——,不远处的鸭哥哥听见了,赶忙回答鸭妈妈,发出了这样的叫声:嘎、嘎、嘎,鸭弟弟发现自己走丢了很着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嘎嘎嘎嘎嘎,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三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叫声,并请学生设计三种鸭子叫唤时的动作,学生很容易地就把三种节奏念好了。把这三种节奏组合起来进行和声训练,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今后的老大难问题——合唱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2)结合生活中的知识经验进行节奏训练。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经常会在课间走、跑、跳,结合这一现象,我把X 、X、X的节奏训练和学生走、跑、跳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琴声演奏以上三种节奏)边念(念走、跑、跳)边走,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
3. 利用对柯达伊手势的适当改编,开展唱名背唱练习
“唱名音程感”是源自于日本音乐教学中识谱初期对学生开展的一种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对学生掌握识谱方法,提高识谱能力收效较大。针对我们的学生缺乏“唱名音程感”,识谱能力较低的现状,我在教学中尝试引进这种教学练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在模唱和背唱中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唱名表达音高的技能。为此,我首先把“柯达伊手势”进行了略微的改编,把一只手变成了两只手,并为每个动作加了一些易于学生理解的词汇,例如,1是开摩托,2是搭屋顶,3是平底锅,4是小爱心,5是一扇门,6是望远镜,7是山羊角,利用这些学生平时熟悉的词汇来记住各个音的手势、位置,来帮助学生记住各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通过学生平时的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之后,结合这些手势让学生背一些喜欢且又简单的歌曲。例如,《太阳》《闪烁的小星》《国旗国旗真美丽》等。
总之,在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识谱教学时,我们要正确理解新课标的含义,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把握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教学内容,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形象直观、生动趣味地开展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晓春.识谱教学“顺带着”不等于“不带着”[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10).
[2]张惠玉.谈如何提高音乐课讲评艺术[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02).
[3]张燕.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J].广西教育,1994(05).
[4]王君.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探析[J].音乐时空,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