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创客及创客文化的推动下,创客教育所肩负着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任走进了中小学校园。那么,创客教育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了什么?要怎样将“实践、学习、交流、分享、反思”的理念广泛推广到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呢?又怎样将创客教育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呢?本文尝试从特色发展、学科推广、深度融合三个阶段对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做出论述。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创造的学习;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10-04
近几年来,创客、创客文化、创新创业、创客教育成为政府、社会、企业、教育等关注的热点。以“探究、批判、实践、交流和分享”为核心的创客精神在逐步与教育结合之后迅速走进了广大中小学校园。各类学校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创客课程被开发并应用到学校创客课堂教学中,各种针对中小学的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设计等创客比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创客精神契合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精神,它使学生在开放、交流、分享的氛围下,开展独立自主、互助分享、动手动脑、超越自我的新体验。创客精神与教育相遇,便诞生了创客教育。可以说,创客教育融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于一体,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创客教育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课程现状
目前,中小学的创客课程涵盖了3D打印、机器人、物联网、数控车床、木工工艺、电脑创作等内容。创客教育以课程为载体,融合项目教学、体验教学、DIY等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实施推动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创新、小组合作、成果分享等教学过程,形成众多蕴含创客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创客课程。中小学逐步在校园创客、创客空间建设以及校园创客活动等方面推进创客教育的发展。
1.创造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活力
在中小学创客课堂上,教师强调通过主动思考、主动设计、主动制作实现学生全身心参与的“基于创造的学习”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创客课堂教学通过问题提出、工程设计、实物构造、成果分享、过程反思,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动手实践、信息化应用、问题研究及解决、大胆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乐于分享等。学生在创客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实践欲望,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在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时,学生可以持续地研究、学习、讨论,尝试着掌握和使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准备、实践与设计、原型制作、评价反思分享四个阶段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与知识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知识的应用者与创造者。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了一批校园创客。
2.“新技术”构建特色创客空间
创客与新技术和跨界应用密不可分,而技术的介入对教育的长远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各中小学构建了不同规模的创客空间。这些校园创客空间借助支持创造设计与创造成果生成的建构性技术,如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开源硬件、物联网技术以及更为简捷的编程语言等为学生展示了多样化的创意空间,为学生更加有效地感受、学习与分享更多的创意思维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其获得更多创意的启示。以创客空间为平台,以新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为切入点,学校创客课堂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习、实践、交流、分享空间。
3.“创客活动”为创客教育带来动力
近年来,各种级别的“创客活动”为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的校园创客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些校园创客活跃在各种创客活动、大赛中,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样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且对周围群体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他们的创客经历、优秀表现及综合能力又为创客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通过“创客活动”,不少“校园创客”的创造成果申请了发明专利权,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了创客成果市场化,这也从侧面推动和激励了学校创客教育的开展。
● 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创客教育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创客文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开展的,普遍呈现“由部分对创客关注和热爱的教师带动,社会、企业协作提供设备支撑,各种社会化的比赛活动提供动力”的模式。然而,随着创客教育范围的扩大、需求的提升,这种“非教育为主导,仅一门课程为载体,没有符合教育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模式,势必制约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为此,当前应正确分析和解决教师观念与能力、校园创客空间建设、创客教育目标与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1.创客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一门课程、个别教师
目前,中小学校创客教育通常是由信息技术、科学或关注创客活动的个别教师通过兴趣小组、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如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等课程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随着创客教育的推进与各方面的需求的增加,这种将创客教育局限于一门或者几门课程以及个别教师的发展形式很难真正实现创客精神与教育本源的融合,创客课程的建设、个别教师的业务发展都会遇到瓶颈。
各中小学应该在培养个别教师群体高质量转变为创客教育专业教师的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针对全体教师的创客教育培训,提升学科教师的创客教育理念与能力,使他们结合各自的特长和学科特点,将创客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中,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延展和循环。
2.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应立足现实、继承传统
校园创客空间是学校开展创客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呈现出对硬件的依托性和场所的固定化形态,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过于追求新设备与新技术的支撑,不少中小学的创客课程都是以某种设备为依托而开展。众所周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技术、设备发展迅速,更新速度快,如果校园创客空间过于依赖硬件支持,会导致学校的创客教育陷入“创客被设备与环境左右”的发展困境。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创造的学习;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10-04
近几年来,创客、创客文化、创新创业、创客教育成为政府、社会、企业、教育等关注的热点。以“探究、批判、实践、交流和分享”为核心的创客精神在逐步与教育结合之后迅速走进了广大中小学校园。各类学校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创客课程被开发并应用到学校创客课堂教学中,各种针对中小学的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设计等创客比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创客精神契合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精神,它使学生在开放、交流、分享的氛围下,开展独立自主、互助分享、动手动脑、超越自我的新体验。创客精神与教育相遇,便诞生了创客教育。可以说,创客教育融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于一体,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创客教育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课程现状
目前,中小学的创客课程涵盖了3D打印、机器人、物联网、数控车床、木工工艺、电脑创作等内容。创客教育以课程为载体,融合项目教学、体验教学、DIY等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实施推动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创新、小组合作、成果分享等教学过程,形成众多蕴含创客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创客课程。中小学逐步在校园创客、创客空间建设以及校园创客活动等方面推进创客教育的发展。
1.创造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活力
在中小学创客课堂上,教师强调通过主动思考、主动设计、主动制作实现学生全身心参与的“基于创造的学习”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创客课堂教学通过问题提出、工程设计、实物构造、成果分享、过程反思,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动手实践、信息化应用、问题研究及解决、大胆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乐于分享等。学生在创客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实践欲望,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在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时,学生可以持续地研究、学习、讨论,尝试着掌握和使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准备、实践与设计、原型制作、评价反思分享四个阶段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与知识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知识的应用者与创造者。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了一批校园创客。
2.“新技术”构建特色创客空间
创客与新技术和跨界应用密不可分,而技术的介入对教育的长远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各中小学构建了不同规模的创客空间。这些校园创客空间借助支持创造设计与创造成果生成的建构性技术,如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开源硬件、物联网技术以及更为简捷的编程语言等为学生展示了多样化的创意空间,为学生更加有效地感受、学习与分享更多的创意思维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其获得更多创意的启示。以创客空间为平台,以新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为切入点,学校创客课堂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习、实践、交流、分享空间。
3.“创客活动”为创客教育带来动力
近年来,各种级别的“创客活动”为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的校园创客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些校园创客活跃在各种创客活动、大赛中,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样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且对周围群体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他们的创客经历、优秀表现及综合能力又为创客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通过“创客活动”,不少“校园创客”的创造成果申请了发明专利权,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了创客成果市场化,这也从侧面推动和激励了学校创客教育的开展。
● 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创客教育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创客文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开展的,普遍呈现“由部分对创客关注和热爱的教师带动,社会、企业协作提供设备支撑,各种社会化的比赛活动提供动力”的模式。然而,随着创客教育范围的扩大、需求的提升,这种“非教育为主导,仅一门课程为载体,没有符合教育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模式,势必制约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为此,当前应正确分析和解决教师观念与能力、校园创客空间建设、创客教育目标与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1.创客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一门课程、个别教师
目前,中小学校创客教育通常是由信息技术、科学或关注创客活动的个别教师通过兴趣小组、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如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等课程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随着创客教育的推进与各方面的需求的增加,这种将创客教育局限于一门或者几门课程以及个别教师的发展形式很难真正实现创客精神与教育本源的融合,创客课程的建设、个别教师的业务发展都会遇到瓶颈。
各中小学应该在培养个别教师群体高质量转变为创客教育专业教师的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针对全体教师的创客教育培训,提升学科教师的创客教育理念与能力,使他们结合各自的特长和学科特点,将创客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中,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延展和循环。
2.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应立足现实、继承传统
校园创客空间是学校开展创客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呈现出对硬件的依托性和场所的固定化形态,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过于追求新设备与新技术的支撑,不少中小学的创客课程都是以某种设备为依托而开展。众所周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技术、设备发展迅速,更新速度快,如果校园创客空间过于依赖硬件支持,会导致学校的创客教育陷入“创客被设备与环境左右”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