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这一方面造成给城市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另一方面,农村学生的大量流失,造成班额人数锐减,小班化自然形成,并且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农村学校的“小班化”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小班化教学的精品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从更多的方面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一、美国小班化教学研究与我国城市小班化教学发展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小班化教学研究就作为美国一项富有价值的改革措施而被广泛地加以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以田纳西州的STAR实验和威斯康星州的SAGE实验最为著名。研究人员认为,在低年级中缩减班级规模会对所有学科专业的学生成绩产生积极的效果。
STAP计划是美国田纳西州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为期4年的关于幼儿园至三年级学习情况的研究,比较了13~17人的小班和22~26人的大班的相关数据。实验显示,小班学生成绩高于大班,还发现小班学生在标准实验(斯坦福成绩测验)和科学测验(一级基本技能测验)中成绩明显高于大班学生。这一结果对该地区白人学生和黑人学生都不例外,他同样适用于所有市中心、市郊和农村地区的小班学生。STAP计划还致力于在该州最贫困16个学区推广缩小班级规模。STAP计划备受教育者和专家的关注,为小班化教学优势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并带动许多州甚至联邦政府大力开展小班化的研究和实践,在全美掀起了小班化教学实践的热潮。至2000年全美共有35个州立法缩减班级规模,开展小班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2002年的统计,美国的小学平均班额在18~26人之间,中学平均班额在18~25人之间。
美国小班化教学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和理解知识。此外,小班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并能积极主动学习。小班化毕业优秀率和进入高层次学校的比率远大于大班制学生,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获益,尤其是小班化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家庭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最大的。
针对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美国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改革,从联邦政府到各地州教育部门和地方学校都在着手招聘更多的优秀教师,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扩大学校规模,增加教育资金投入,政府还优先保障最贫困学区的教育经费,因为这一改革对大部分处境不利的学生影响最大;逐渐缩小班级规模,每个班级限定一定的学生人数,一般每班不超过18人;教学面向不同个体的学生,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还从一些立法形式来保障小班化教学的开展。美国政府小班化教育主要目标是,提高美国学校不断下降的基础教育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尤其是让更多家庭收入处于中下层的平民家庭学生和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注意和照顾,从而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便使学生自我得到更好的发展,地区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也开始在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做了小班化教育的尝试。如1993年,由江苏省教育厅等单位牵头组织无锡市江阴两所小学进行了缩小班额的课题实验;上海市1996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小班化教育;2000年,江苏省锡南高级中学(现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开始高中小班化教育实践,班额控制在30人左右;2009年,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开设小班近35个。2010年,小班化教育被列入国家、各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二、我国农村小班化教学发展的思考
我国从2001年起,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邻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但由于部分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也有地区出现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随着校车安全事故、中小学营养餐等一系列“尴尬”事件的暴露,推行十多年的“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进公众视野。因此,在农村推行小班化教学,改变现有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小班额和高师生比,加强教育资源优化,可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缩小与城市教育质量间的差距。借鉴美国小班化教学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我国农村大力开展小班化教学,以此来提高相对薄弱的农村教学质量。这既可减轻城市学校生源的压力,也为农村教育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一)改变教育理念,探索农村小班化教学模式
小班化教学是指减少班级人数,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师生比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比较优秀的学生,帮助其完成人格的塑造、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个人能力得到最大展示。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大班教学,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能力和经验。因此,农村开展小班化教学,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教育的理念,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视野只能监控到30人以内,这是教师对学生的最大关注值。由于小班化人数较少,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体情况都能熟悉掌握,所以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时能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农村大量留守儿童,小班化教学可以给教师提供充分时间和条件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对他们给予个别辅导和耐心帮助。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引导手段,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享受到优质的资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得到张扬,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三)注重过程和个性,建立适宜的评价机制
受到升学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注重结果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在评价时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思维的过程,分析学生在各阶段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合理的、公正的、全面的评价,使学生实现各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最能体现小班化评价机制的就是“档案袋评价”策略,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小班化教学使教师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收集最能体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与学习结果的作品,“档案袋”内容可体现学生“个性化”本质。◆(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四中学)
一、美国小班化教学研究与我国城市小班化教学发展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小班化教学研究就作为美国一项富有价值的改革措施而被广泛地加以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以田纳西州的STAR实验和威斯康星州的SAGE实验最为著名。研究人员认为,在低年级中缩减班级规模会对所有学科专业的学生成绩产生积极的效果。
STAP计划是美国田纳西州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为期4年的关于幼儿园至三年级学习情况的研究,比较了13~17人的小班和22~26人的大班的相关数据。实验显示,小班学生成绩高于大班,还发现小班学生在标准实验(斯坦福成绩测验)和科学测验(一级基本技能测验)中成绩明显高于大班学生。这一结果对该地区白人学生和黑人学生都不例外,他同样适用于所有市中心、市郊和农村地区的小班学生。STAP计划还致力于在该州最贫困16个学区推广缩小班级规模。STAP计划备受教育者和专家的关注,为小班化教学优势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并带动许多州甚至联邦政府大力开展小班化的研究和实践,在全美掀起了小班化教学实践的热潮。至2000年全美共有35个州立法缩减班级规模,开展小班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2002年的统计,美国的小学平均班额在18~26人之间,中学平均班额在18~25人之间。
美国小班化教学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和理解知识。此外,小班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并能积极主动学习。小班化毕业优秀率和进入高层次学校的比率远大于大班制学生,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获益,尤其是小班化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家庭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最大的。
针对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美国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改革,从联邦政府到各地州教育部门和地方学校都在着手招聘更多的优秀教师,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扩大学校规模,增加教育资金投入,政府还优先保障最贫困学区的教育经费,因为这一改革对大部分处境不利的学生影响最大;逐渐缩小班级规模,每个班级限定一定的学生人数,一般每班不超过18人;教学面向不同个体的学生,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还从一些立法形式来保障小班化教学的开展。美国政府小班化教育主要目标是,提高美国学校不断下降的基础教育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尤其是让更多家庭收入处于中下层的平民家庭学生和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注意和照顾,从而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便使学生自我得到更好的发展,地区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也开始在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做了小班化教育的尝试。如1993年,由江苏省教育厅等单位牵头组织无锡市江阴两所小学进行了缩小班额的课题实验;上海市1996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小班化教育;2000年,江苏省锡南高级中学(现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开始高中小班化教育实践,班额控制在30人左右;2009年,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开设小班近35个。2010年,小班化教育被列入国家、各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二、我国农村小班化教学发展的思考
我国从2001年起,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邻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但由于部分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也有地区出现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随着校车安全事故、中小学营养餐等一系列“尴尬”事件的暴露,推行十多年的“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进公众视野。因此,在农村推行小班化教学,改变现有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小班额和高师生比,加强教育资源优化,可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缩小与城市教育质量间的差距。借鉴美国小班化教学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我国农村大力开展小班化教学,以此来提高相对薄弱的农村教学质量。这既可减轻城市学校生源的压力,也为农村教育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一)改变教育理念,探索农村小班化教学模式
小班化教学是指减少班级人数,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师生比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比较优秀的学生,帮助其完成人格的塑造、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个人能力得到最大展示。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大班教学,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能力和经验。因此,农村开展小班化教学,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传统教育的理念,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视野只能监控到30人以内,这是教师对学生的最大关注值。由于小班化人数较少,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体情况都能熟悉掌握,所以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时能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农村大量留守儿童,小班化教学可以给教师提供充分时间和条件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对他们给予个别辅导和耐心帮助。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引导手段,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享受到优质的资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得到张扬,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三)注重过程和个性,建立适宜的评价机制
受到升学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注重结果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在评价时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思维的过程,分析学生在各阶段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合理的、公正的、全面的评价,使学生实现各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最能体现小班化评价机制的就是“档案袋评价”策略,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小班化教学使教师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收集最能体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与学习结果的作品,“档案袋”内容可体现学生“个性化”本质。◆(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