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南岛是我国最南端的岛屿,由于有琼州海峡的阻隔,早期经济并不发达。黎族是海南岛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南部。黎族的女子从小就在身上纹上很多的线条或各种形状的图案,从面部到脚部以上都有,纹得最多的女子被认为是最美的女子。据说从纹身的多少还可以分出富贵贫贱的等级关系,绣面是豪富和有身份妇女的一种装饰,地位越高纹的越多,而贫穷的人纹的很少,牌女则不准绣面纹身。海南黎族纹身的历史已久,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所纹的部位和图案也因部落和族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其意义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黎族妇女;纹身;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07-01
1 导言
纹身,又称文身或刺青,始于非洲、亚洲、澳洲等地的部落民族。在中国,仍有黎族、高山族、傣族、独龙族等民族保存着较原始的纹身形制。其中以黎族的纹身之习最为完整。本文主要是对黎族妇女纹身得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
2 图腾崇拜
在少数民族纹身符号中,图腾符号的产生是较早的。而所谓图腾,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说法,是“意指表示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亦即是象征血缘关系的氏族标志。黎族各支系的纹身图案是他们远古祖先流传下来的原始圖腾符号,并保持着相同的内涵。一是他们以图腾形象作为纹身符号刻画在身体上,相信其具有巫术的功能。黎族为农业民族,以水稻种植为主,他们崇拜青蛙并以之为图腾,青蛙能保护稻作获得丰收,把它刻在身体上可以消灾辟邪。二是将纹身的图腾符号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蛙是黎族远古的图腾,在氏族社会中强调血缘关系把人们联系起来,氏族的统一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同源,正是这种假设构成了图腾崇拜观念的核心,它的外化形式也就成了氏族、部落的标志。三是由纹身符号体现出图腾崇拜向祖先崇拜的演进。在黎族的传说中,有一老妇因吞食神果而生下一只青蛙,后来青蛙长大了很有本领,它通过非凡的考验,得以同一位漂亮姑娘成亲,他们的后代便是黎族人。这个故事分明在强调“蛙是始祖”。人们由一种对崇拜物的朦胧认识演进为理智的认识。
3 关于黎族妇女纹身概述
史书关于海南岛土著最明确的记载,应是《汉书》。据该书卷6《武帝纪》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路博德平定南越,设立九郡,其中珠崖、儋耳在海南岛上。应劭在解释儋耳这个郡名来源时说,儋耳之名,源自当地人耳朵特大,尤其是首领的耳朵,垂至肩下三寸。这表明,在海南岛上,生活着一种垂着大耳朵即“儋耳”的人。此外,该书《地理志》还说,海南岛上人的衣服都是整幅布裹在身上,就像身上裹着一床被单,穿时从头上套下来,即“贯头”。但这两种人好像都是从外面迁移到海南岛来的。儋耳人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卷17《任数》篇和卷20《恃君》篇,是北方渤海湾一带的一个族群;贯头人即古代的“贯胸”或“穿胸”人,东汉杨孚《异物志》说得比较清楚:“穿胸人,其衣则缝布二尺,幅合二头,开中央,以头贯穿胸不突穿”,据《逸周书·王会解》记载,贯胸人在商汤之时应是西方的一个民族。但是,无论他们来自何方,一般认为,这两个民族也属于百越民族。东汉杨孚在《异物志》里说,“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这就是说,在汉代,儋耳人生活在南方,但可能不仅仅只生活在海南岛上,南方的其他地方也有。
贾捐之在上书汉元帝建议废弃珠崖郡时,视海南岛人种为骆越(P396)。贾捐之的说法,可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对岛上人种族属问题的普遍看法。从东汉末年开始,内地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到了晋初,原来生活在南方的雕题、儋耳、纹身、漆齿等等人种,都聚集到了海南岛,海南岛成为人种杂居区。所以,这时的人对古书上雕题、儋耳之人的理解,都一致认为是出自海南岛。如《山海经·海内南经》有“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的说法,东晋郭璞在“离耳国”后面注释说:“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不食五谷,……”郭璞非常肯定地说儋耳人种生活在海南岛上。晋初王范作《交广春秋》,对海南岛土著作了如下记载:“朱崖、儋耳二郡……皆殊种异类,被发雕身;而女多皎好,白皙、长发、美鬓。”这就是说,至少在晋初,海南岛上人种复杂,大多头发披散,全身刺纹。这应是关于海南岛土著有明确的纹身习俗的最早记载。遗憾的是,除此之外,我们很难找到更多的史料。因此,这条记载几乎成了一条孤证。
从王范记载的情况来看,纹身只是男子的事情,女子则没有,所以格外醒目;特别是,女孩子大多长得很好看,皮肤白皙,头发欣长,两鬓美丽。这是值得关注的。对于这一点,还有一些证据可以说明。据《三国志·吴书·薛综传》,吴国孙权之时,身为仆射的薛综,在交州太守吕岱奉命回帝都之际,当心朝廷对待交州太守这一职位不重视,继吕岱之位的非其人,于是上书孙权,陈述厉害,其中有言:“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髡取为。”这就是说,珠崖郡被废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当官的看见当地女子头发漂亮,就抓来剪下当作假发,引起民间怨声载道,反抗不断,统治无法进行下去,最后不得不撤销了郡制。薛综少年时曾随家族长辈跑到交州避乱,在211年后任合浦、交趾太守,对海南岛上的情况应该十分了解,故其说法可信度很高。《太平御览》卷373引《林邑记》:“朱崖人多长发,汉时郡守贪残,缚妇女割头取发,由是叛乱,不复宾服。”所以,从唐以前记载海南岛土著纹身的史料来看,还没有发现有关土著妇女纹身的记录。
4 审美心理
“当我们问起村里的男人‘女人为什么要纹面’时,他们说那样好看。”这种所谓的好看即是审美立场。但是审美立场是有前提的,在于该女子通过纹身,获得了社交权利,而且这种纹身形式具有了图腾崇拜、巫术功能、氏族标志等诸多内涵,得到了社会群体的肯定,成为一个完美的社会意义的人。这是一种特定社会内容的审美立场,纹身作为装饰美容的意义亦得到肯定。 5 婚姻禁忌
婚姻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对于黎族人更是意义深远。因为男女双方的血缘关系对于本民族的兴旺与否起着关键作用。“纹身图案”成为了识别男女双方有无血缘关系最直接的工具。一是最初是血缘关系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强调血缘婚,要求在纹样相同的氏族内部通婚,以保证氏族的统一强大。二是发展到氏族时期的后期,规定纹有相同纹样的人不得通婚,以保证族外婚,限制血缘婚。黎族认为近亲通婚要受到“祖公惩罚”,而且“生不成娃娃”等,这都是黎族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得出的血缘婚所产生不良后果的朴素认识。三是当氏族扩大为部族时,便开始了不同纹样不得通婚的形式,以此维护和巩固部族这个通婚集团的势力,这种要求同纹饰通婚的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黎族以峒为通婚范围,每个峒有若干个村,同村男女因共同崇拜一个“祖公”、同属一个近亲血缘层次而被禁止婚恋。每个峒的纹身纹样相同。但这种相同是广义的,因为每个村的纹身纹样在局部上又有所不同。所以一见某人的纹样便知道是某峒某村的人,能否婚恋一目了然。这种在大范围区域纹样统一,小范围区域纹样局部变化的纹身形式,既能够在本峒内区分不同的血缘层次,禁止近亲通婚,又能保证峒这个婚姻集团的稳固。总之,部族内部的同纹饰通婚方式仍然包含着限制近亲血缘通婚。
6 结论
总之,图腾崇拜和婚姻禁忌表明了黎族的部落原始性,因为黎族妇女纹身强调的主要是“血缘归属”,这与前面提到的“蛙是始祖”、“毫不敢讹,自谓恐死后祖宗不识也”、“限制血缘婚”是一致的。原始的审美观促使黎族人把对美的理解强调在纹身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使它成为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姚丽娟.海南岛黎族妇女文身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03:94-97.
[2] 徐家林.黎族妇女文身图案浅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8,06:16-19.
[3] 黄海蓉,王国祥,孙丽丹.黎族妇女幸福观探究——以海南省五指山地区黎族妇女为例[J].新东方,2015,02:48-51.
[4] 何启亚,符鹏,王召乾,李慈荣,范邦荣,吉金花,陈汉基,林唤,邢海婵,胡玉銮,邝继深.海南省黎族妇女STD/HIV感染状况及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05:460-461.
[5] 牛硯田,李粒.浅谈黎族妇女社会地位[J].黑龙江史志,2014,03:285+292.
[关键词]黎族妇女;纹身;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07-01
1 导言
纹身,又称文身或刺青,始于非洲、亚洲、澳洲等地的部落民族。在中国,仍有黎族、高山族、傣族、独龙族等民族保存着较原始的纹身形制。其中以黎族的纹身之习最为完整。本文主要是对黎族妇女纹身得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
2 图腾崇拜
在少数民族纹身符号中,图腾符号的产生是较早的。而所谓图腾,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说法,是“意指表示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亦即是象征血缘关系的氏族标志。黎族各支系的纹身图案是他们远古祖先流传下来的原始圖腾符号,并保持着相同的内涵。一是他们以图腾形象作为纹身符号刻画在身体上,相信其具有巫术的功能。黎族为农业民族,以水稻种植为主,他们崇拜青蛙并以之为图腾,青蛙能保护稻作获得丰收,把它刻在身体上可以消灾辟邪。二是将纹身的图腾符号作为氏族、部落的标志。蛙是黎族远古的图腾,在氏族社会中强调血缘关系把人们联系起来,氏族的统一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同源,正是这种假设构成了图腾崇拜观念的核心,它的外化形式也就成了氏族、部落的标志。三是由纹身符号体现出图腾崇拜向祖先崇拜的演进。在黎族的传说中,有一老妇因吞食神果而生下一只青蛙,后来青蛙长大了很有本领,它通过非凡的考验,得以同一位漂亮姑娘成亲,他们的后代便是黎族人。这个故事分明在强调“蛙是始祖”。人们由一种对崇拜物的朦胧认识演进为理智的认识。
3 关于黎族妇女纹身概述
史书关于海南岛土著最明确的记载,应是《汉书》。据该书卷6《武帝纪》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路博德平定南越,设立九郡,其中珠崖、儋耳在海南岛上。应劭在解释儋耳这个郡名来源时说,儋耳之名,源自当地人耳朵特大,尤其是首领的耳朵,垂至肩下三寸。这表明,在海南岛上,生活着一种垂着大耳朵即“儋耳”的人。此外,该书《地理志》还说,海南岛上人的衣服都是整幅布裹在身上,就像身上裹着一床被单,穿时从头上套下来,即“贯头”。但这两种人好像都是从外面迁移到海南岛来的。儋耳人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卷17《任数》篇和卷20《恃君》篇,是北方渤海湾一带的一个族群;贯头人即古代的“贯胸”或“穿胸”人,东汉杨孚《异物志》说得比较清楚:“穿胸人,其衣则缝布二尺,幅合二头,开中央,以头贯穿胸不突穿”,据《逸周书·王会解》记载,贯胸人在商汤之时应是西方的一个民族。但是,无论他们来自何方,一般认为,这两个民族也属于百越民族。东汉杨孚在《异物志》里说,“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这就是说,在汉代,儋耳人生活在南方,但可能不仅仅只生活在海南岛上,南方的其他地方也有。
贾捐之在上书汉元帝建议废弃珠崖郡时,视海南岛人种为骆越(P396)。贾捐之的说法,可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人对岛上人种族属问题的普遍看法。从东汉末年开始,内地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到了晋初,原来生活在南方的雕题、儋耳、纹身、漆齿等等人种,都聚集到了海南岛,海南岛成为人种杂居区。所以,这时的人对古书上雕题、儋耳之人的理解,都一致认为是出自海南岛。如《山海经·海内南经》有“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的说法,东晋郭璞在“离耳国”后面注释说:“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不食五谷,……”郭璞非常肯定地说儋耳人种生活在海南岛上。晋初王范作《交广春秋》,对海南岛土著作了如下记载:“朱崖、儋耳二郡……皆殊种异类,被发雕身;而女多皎好,白皙、长发、美鬓。”这就是说,至少在晋初,海南岛上人种复杂,大多头发披散,全身刺纹。这应是关于海南岛土著有明确的纹身习俗的最早记载。遗憾的是,除此之外,我们很难找到更多的史料。因此,这条记载几乎成了一条孤证。
从王范记载的情况来看,纹身只是男子的事情,女子则没有,所以格外醒目;特别是,女孩子大多长得很好看,皮肤白皙,头发欣长,两鬓美丽。这是值得关注的。对于这一点,还有一些证据可以说明。据《三国志·吴书·薛综传》,吴国孙权之时,身为仆射的薛综,在交州太守吕岱奉命回帝都之际,当心朝廷对待交州太守这一职位不重视,继吕岱之位的非其人,于是上书孙权,陈述厉害,其中有言:“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髡取为。”这就是说,珠崖郡被废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当官的看见当地女子头发漂亮,就抓来剪下当作假发,引起民间怨声载道,反抗不断,统治无法进行下去,最后不得不撤销了郡制。薛综少年时曾随家族长辈跑到交州避乱,在211年后任合浦、交趾太守,对海南岛上的情况应该十分了解,故其说法可信度很高。《太平御览》卷373引《林邑记》:“朱崖人多长发,汉时郡守贪残,缚妇女割头取发,由是叛乱,不复宾服。”所以,从唐以前记载海南岛土著纹身的史料来看,还没有发现有关土著妇女纹身的记录。
4 审美心理
“当我们问起村里的男人‘女人为什么要纹面’时,他们说那样好看。”这种所谓的好看即是审美立场。但是审美立场是有前提的,在于该女子通过纹身,获得了社交权利,而且这种纹身形式具有了图腾崇拜、巫术功能、氏族标志等诸多内涵,得到了社会群体的肯定,成为一个完美的社会意义的人。这是一种特定社会内容的审美立场,纹身作为装饰美容的意义亦得到肯定。 5 婚姻禁忌
婚姻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对于黎族人更是意义深远。因为男女双方的血缘关系对于本民族的兴旺与否起着关键作用。“纹身图案”成为了识别男女双方有无血缘关系最直接的工具。一是最初是血缘关系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强调血缘婚,要求在纹样相同的氏族内部通婚,以保证氏族的统一强大。二是发展到氏族时期的后期,规定纹有相同纹样的人不得通婚,以保证族外婚,限制血缘婚。黎族认为近亲通婚要受到“祖公惩罚”,而且“生不成娃娃”等,这都是黎族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得出的血缘婚所产生不良后果的朴素认识。三是当氏族扩大为部族时,便开始了不同纹样不得通婚的形式,以此维护和巩固部族这个通婚集团的势力,这种要求同纹饰通婚的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黎族以峒为通婚范围,每个峒有若干个村,同村男女因共同崇拜一个“祖公”、同属一个近亲血缘层次而被禁止婚恋。每个峒的纹身纹样相同。但这种相同是广义的,因为每个村的纹身纹样在局部上又有所不同。所以一见某人的纹样便知道是某峒某村的人,能否婚恋一目了然。这种在大范围区域纹样统一,小范围区域纹样局部变化的纹身形式,既能够在本峒内区分不同的血缘层次,禁止近亲通婚,又能保证峒这个婚姻集团的稳固。总之,部族内部的同纹饰通婚方式仍然包含着限制近亲血缘通婚。
6 结论
总之,图腾崇拜和婚姻禁忌表明了黎族的部落原始性,因为黎族妇女纹身强调的主要是“血缘归属”,这与前面提到的“蛙是始祖”、“毫不敢讹,自谓恐死后祖宗不识也”、“限制血缘婚”是一致的。原始的审美观促使黎族人把对美的理解强调在纹身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使它成为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姚丽娟.海南岛黎族妇女文身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03:94-97.
[2] 徐家林.黎族妇女文身图案浅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8,06:16-19.
[3] 黄海蓉,王国祥,孙丽丹.黎族妇女幸福观探究——以海南省五指山地区黎族妇女为例[J].新东方,2015,02:48-51.
[4] 何启亚,符鹏,王召乾,李慈荣,范邦荣,吉金花,陈汉基,林唤,邢海婵,胡玉銮,邝继深.海南省黎族妇女STD/HIV感染状况及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05:460-461.
[5] 牛硯田,李粒.浅谈黎族妇女社会地位[J].黑龙江史志,2014,03:28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