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和游戏一直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 数学家陈省身的题词“数学好玩”揭示了游戏和数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关系. 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营造出一个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
一、巧设计,数学游戏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1. 数学游戏要有趣味性
趣味性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教学“形体的认识”中,在讲台上放四个分别贴着长方体、正方体、圆、圆柱体的小篮子,让学生把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圆柱体一一放在相对应的小篮子里并且告诉大家:“我把某某某送回家.” 这样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 数学游戏要有生活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 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根据着游戏的情节去思考、探索,不断地产生思维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教师在讲台上放12个苹果,教师先每两个一份,分给了6个小朋友,让学生看到这六个小朋友手里的苹果同样多. 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每几个一份地分给小朋友,学生们分出了每1个一份、每3个一份、每4个一份、每6个一份、每12个一份等多种方法,成功的分给了不同的小朋友. 这堂课在分苹果的生活情景中展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过程.
3. 数学游戏要有竞争性
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因而,教师可以设法穿插一些竞争性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表现欲.
例如:在教学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题后,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教师预先发给一部分学生每人一个“算式卡”,给另一部分学生每人发一个“得数卡”;先请一位拿到“得数卡”的学生到讲台前举起手里的卡片说:“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小朋友算出自己卡片上算式的得数,如果与这名学生的得数相符,就站起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为了能最快地找到朋友,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教室里顿时情绪高涨,气氛活跃.
二、巧安排,适时发挥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游戏,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导入游戏使学生萌发探究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引入教学,不仅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欢乐的数学世界,还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如苏教版二年级的《确定位置》中,老师“精心设计”的“找座位”游戏,就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空间切入,让学生感觉很亲切,兴趣一下子就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去了. 通过不全的座位卡,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感悟到,在一个平面内,只有“两维”才能确定一个位置,不仅使学生对探索学习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后面的新授打下了基础.
2. 新授游戏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教师可以把新知的传授融入到趣味十足的数学游戏之中,强烈的求知欲会促使他们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从而也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轻松易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以苏教版一年级“分类”为例来说,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讲这个知识点非常抽象.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 “扑克游戏”,要求把扑克(4张6和4张8)进行分类.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可以按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数字分类,还可以按扑克上的图案分类. 体验出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3. 课余游戏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深化
在课后,游戏也是学生课余学习的有效形式,课堂里学到的新知识,经过课余的游戏,能得到巩固和深化.
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 ”时,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下课铃快要响的时候,老师对全班50多名学生一边出示写有2的卡片,一边说“请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走. ”接着又出示卡片0.5,让学号是0.5的倍数的同学走,有几名学生站起来欲走,后来又坐下了. 教师追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呢?让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理由. 教师再出示卡片3,5,让学号是3或5的倍数的学生走. 最后还剩下学号是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的学生. 此时,问学生,老师出示哪一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学生们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 新颖有趣的“动脑筋离课堂”的游戏设计,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三、巧游戏,适当游戏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正确地运用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
通过让学生们玩“24点”游戏,促进学生对加、减、乘、除运算的熟悉,大大促进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剪纸游戏”中,一次剪去一个角,因剪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剩下五个、四个、三个角都有可能. 这一题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拼图游戏”:教师让学生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拼出各种图案. 这种拼图活动自由度大,可以充分发挥“小设计师”的想象力,又有审美价值,是培养创造性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
数学游戏是容易被儿童接受的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好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充实儿童的游戏生活,还能丰富他们的思维想像能力,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他们的智力. 所以,我们要坚持数学知识和游戏因素的巧妙结合,以玩为教学载体,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数学的奇妙中去品味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一、巧设计,数学游戏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1. 数学游戏要有趣味性
趣味性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教学“形体的认识”中,在讲台上放四个分别贴着长方体、正方体、圆、圆柱体的小篮子,让学生把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圆柱体一一放在相对应的小篮子里并且告诉大家:“我把某某某送回家.” 这样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 数学游戏要有生活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 贴近学生生活的游戏,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根据着游戏的情节去思考、探索,不断地产生思维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教师在讲台上放12个苹果,教师先每两个一份,分给了6个小朋友,让学生看到这六个小朋友手里的苹果同样多. 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每几个一份地分给小朋友,学生们分出了每1个一份、每3个一份、每4个一份、每6个一份、每12个一份等多种方法,成功的分给了不同的小朋友. 这堂课在分苹果的生活情景中展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过程.
3. 数学游戏要有竞争性
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因而,教师可以设法穿插一些竞争性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表现欲.
例如:在教学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题后,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教师预先发给一部分学生每人一个“算式卡”,给另一部分学生每人发一个“得数卡”;先请一位拿到“得数卡”的学生到讲台前举起手里的卡片说:“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小朋友算出自己卡片上算式的得数,如果与这名学生的得数相符,就站起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为了能最快地找到朋友,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教室里顿时情绪高涨,气氛活跃.
二、巧安排,适时发挥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游戏,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导入游戏使学生萌发探究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引入教学,不仅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欢乐的数学世界,还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如苏教版二年级的《确定位置》中,老师“精心设计”的“找座位”游戏,就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空间切入,让学生感觉很亲切,兴趣一下子就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去了. 通过不全的座位卡,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感悟到,在一个平面内,只有“两维”才能确定一个位置,不仅使学生对探索学习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后面的新授打下了基础.
2. 新授游戏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教师可以把新知的传授融入到趣味十足的数学游戏之中,强烈的求知欲会促使他们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从而也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轻松易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以苏教版一年级“分类”为例来说,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讲这个知识点非常抽象.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 “扑克游戏”,要求把扑克(4张6和4张8)进行分类.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出可以按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数字分类,还可以按扑克上的图案分类. 体验出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3. 课余游戏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深化
在课后,游戏也是学生课余学习的有效形式,课堂里学到的新知识,经过课余的游戏,能得到巩固和深化.
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 ”时,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下课铃快要响的时候,老师对全班50多名学生一边出示写有2的卡片,一边说“请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走. ”接着又出示卡片0.5,让学号是0.5的倍数的同学走,有几名学生站起来欲走,后来又坐下了. 教师追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呢?让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理由. 教师再出示卡片3,5,让学号是3或5的倍数的学生走. 最后还剩下学号是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的学生. 此时,问学生,老师出示哪一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学生们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 新颖有趣的“动脑筋离课堂”的游戏设计,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三、巧游戏,适当游戏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正确地运用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
通过让学生们玩“24点”游戏,促进学生对加、减、乘、除运算的熟悉,大大促进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剪纸游戏”中,一次剪去一个角,因剪法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剩下五个、四个、三个角都有可能. 这一题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拼图游戏”:教师让学生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拼出各种图案. 这种拼图活动自由度大,可以充分发挥“小设计师”的想象力,又有审美价值,是培养创造性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
数学游戏是容易被儿童接受的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好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充实儿童的游戏生活,还能丰富他们的思维想像能力,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他们的智力. 所以,我们要坚持数学知识和游戏因素的巧妙结合,以玩为教学载体,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数学的奇妙中去品味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