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准教学时代已来临,但一直受限于技术条件,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的兴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文以“作业盒子”为依托,以“长方体(二)”单元复习为例,浅谈此软件对于农村小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作业盒子”;数据分析;针对性教学
一、“作业盒子”介绍
“作业盒子”是一款基于日常作业的师生互动应用,通过接管作业场景,连接教师与学生,教师发布作业,学生在平台上完成作业,之后记录作业数据,在教师端生成作业报告的软件。此软件不仅能帮助老师减轻批改作业的压力,且快速地分析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形成数据分析,因材施教,还能帮助学生针对性改善薄弱知识点。
二、“作业盒子”在农村小学落实过程中的难题及措施
(一)学生及家长的不理解
由于是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家长及学生的关注点仍是停留在纸质作业,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因此一开始平台的完成率不高,无法达到数据分析的效果。好在此软件有积分奖励机制,教师让学生体验以pk的形式完成练习,最终得到相应积分的游戏过程,并且及时奖励作业完成的学生。一段时间后,学生不再抗拒这种形式的网上作业,相反一大部分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积分,积极地参加平台的计算pk。
(二)教学环境对平台利用的限制
由于是寄宿制农村小学,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是住校生,因此在校期间是无法利用手机在平台上完成作业任务的。其次,有一部分是父母在外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爷爷奶奶,手机上无法下载软件并完成相应作业。
综合以上因素,此次数据收集对象为靖居小学五年级学生,平台利用人数为38人,作业发布形式为一周一次。
三、“作业盒子”数据分析,生成针对性教学
(一)围绕单元知识点进行数据分析
以北师大版五下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为例,主要内容包括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以及有趣的测量五个方面。因此围绕这五个方面分析本班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具体测试题目如表一所示:
1.如图1所示:关于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大部分学生掌握的不错,在复习的时候讨论一下容器的厚度问题即可。
2.体积单位的问题如图2所示:第2题错误主要集中在D.0.5立方分米这一选项上。在讲解时应加强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感知。
3.通过观察图3可以看出:虽然只有13%的学生正确,但是有50%的错误集中在最后的单位换算上,而且从后续的订正结果看,这50%的学生大部分是由于没有看清单位而产生的错误;另外37%的学生确实是没有掌握“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定律。因此,这部分学生应采取针对性辅导。
(二)生成复习课针对性教学
结合数据的反馈情况可以看到,学生体积的理解与计算方面普遍较弱,在体积单位的换算方面掌握较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审题问题。因此结合数据以及教材的重难点,将本单元复习课针对性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掌握体积与容积概念的差别。
2.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相互换算。
3.在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体积以及变式计算。
4.掌握物体间体积相互转化的原理并学会计算。
本节课在课中教师首先针对学生存在的算理算法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长方体体积计算始终是“底面积×高”这一原理,并理解变式计算“体积÷底面积=高”的算法;其次掌握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进率为1000的转换过程,并能进行熟练换算,另外体积与容积单位相互转换且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也是本单元的一大难点,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经验来估计出体积的大小;最后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水上升部分体积或是水满时溢出部分体积即是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这一道理,之后通过底面积乘前后变化的高求出物体体积。另外,针对学生审题不清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逐词逐句分析题意,尤其关注题目中的單位是否不同,最后列出正确算式并进行最后的转化。
最后,“作业盒子”在精准教学中不仅仅只是以上这些方面应用,它还具备分析班级学情、计算比拼、分层教学等功能,因此教师还需要更深层次地探究如何能将此软件更好地应用于课堂。
参考文献:
[1] 杨土胡.浅谈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23).
[2] 陆峰,王爱军.“数据分析”能力——必备的内在素养[J].新高考:高二数学,2016(7).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靖居中心小学)
关键词:“作业盒子”;数据分析;针对性教学
一、“作业盒子”介绍
“作业盒子”是一款基于日常作业的师生互动应用,通过接管作业场景,连接教师与学生,教师发布作业,学生在平台上完成作业,之后记录作业数据,在教师端生成作业报告的软件。此软件不仅能帮助老师减轻批改作业的压力,且快速地分析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形成数据分析,因材施教,还能帮助学生针对性改善薄弱知识点。
二、“作业盒子”在农村小学落实过程中的难题及措施
(一)学生及家长的不理解
由于是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家长及学生的关注点仍是停留在纸质作业,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因此一开始平台的完成率不高,无法达到数据分析的效果。好在此软件有积分奖励机制,教师让学生体验以pk的形式完成练习,最终得到相应积分的游戏过程,并且及时奖励作业完成的学生。一段时间后,学生不再抗拒这种形式的网上作业,相反一大部分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积分,积极地参加平台的计算pk。
(二)教学环境对平台利用的限制
由于是寄宿制农村小学,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是住校生,因此在校期间是无法利用手机在平台上完成作业任务的。其次,有一部分是父母在外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爷爷奶奶,手机上无法下载软件并完成相应作业。
综合以上因素,此次数据收集对象为靖居小学五年级学生,平台利用人数为38人,作业发布形式为一周一次。
三、“作业盒子”数据分析,生成针对性教学
(一)围绕单元知识点进行数据分析
以北师大版五下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为例,主要内容包括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以及有趣的测量五个方面。因此围绕这五个方面分析本班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具体测试题目如表一所示:
1.如图1所示:关于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大部分学生掌握的不错,在复习的时候讨论一下容器的厚度问题即可。
2.体积单位的问题如图2所示:第2题错误主要集中在D.0.5立方分米这一选项上。在讲解时应加强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感知。
3.通过观察图3可以看出:虽然只有13%的学生正确,但是有50%的错误集中在最后的单位换算上,而且从后续的订正结果看,这50%的学生大部分是由于没有看清单位而产生的错误;另外37%的学生确实是没有掌握“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定律。因此,这部分学生应采取针对性辅导。
(二)生成复习课针对性教学
结合数据的反馈情况可以看到,学生体积的理解与计算方面普遍较弱,在体积单位的换算方面掌握较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审题问题。因此结合数据以及教材的重难点,将本单元复习课针对性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掌握体积与容积概念的差别。
2.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相互换算。
3.在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体积以及变式计算。
4.掌握物体间体积相互转化的原理并学会计算。
本节课在课中教师首先针对学生存在的算理算法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长方体体积计算始终是“底面积×高”这一原理,并理解变式计算“体积÷底面积=高”的算法;其次掌握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进率为1000的转换过程,并能进行熟练换算,另外体积与容积单位相互转换且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也是本单元的一大难点,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经验来估计出体积的大小;最后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水上升部分体积或是水满时溢出部分体积即是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这一道理,之后通过底面积乘前后变化的高求出物体体积。另外,针对学生审题不清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逐词逐句分析题意,尤其关注题目中的單位是否不同,最后列出正确算式并进行最后的转化。
最后,“作业盒子”在精准教学中不仅仅只是以上这些方面应用,它还具备分析班级学情、计算比拼、分层教学等功能,因此教师还需要更深层次地探究如何能将此软件更好地应用于课堂。
参考文献:
[1] 杨土胡.浅谈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23).
[2] 陆峰,王爱军.“数据分析”能力——必备的内在素养[J].新高考:高二数学,2016(7).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靖居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