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失當 全城“自食其果”堪關注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c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門地少人多,所以澳門的房屋土地是寸金尺土的。承建商為加大樓宇實用的面積,會用盡每寸每尺的土地。在葡國殖民時代官員對城市規劃不作為,亦沒有想過要為澳門未來的城市規劃負責任。久而久之,澳門的樓宇佈局不僅毫無秩序,而且雜亂無章,有的區分更是名副其實的石屎森林。
  “屏風”街景 無處不在
  澳門半島各區隨處可見一些舊式五層高唐樓,偶爾一幢半幢超高層樓宇立於旁側,這些樓宇與樓宇間的佈局,都是一致的——多幢樓宇連體在一起,像一堵城牆或一道屏風,守衛在所在街道兩旁的路邊。而且,街道兩邊對望的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只是相隔數米,能夠清晰地直視別人家中的情況,嚴重侵犯了個人的隱私。之所以有這種佈局出現,是因為過去城規法的缺位,承建商抱著謀取最大利潤的心態,把樓宇與樓宇之間該存在的空隙都用盡,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樓宇毗連節次的“屏風”街景。
  在南灣區澳督府旁邊,德華大廈至到灣景樓,都是樓樓相扣,沒有間斷地形成一道人工城牆。其對面又有在早幾年才落成的湖景豪庭和一些商業大樓。在相對兩邊大樓的配合下,便形成了一個盆地的模樣。面對著何鴻燊博士大馬路和南灣湖景大馬路24小時車輛不斷的進出,各種廢氣不斷地積累。
  現在建築樓宇的趨勢,都是近沿海的地方興建。如:黑沙環新區東方明珠的海名居﹑寰宇天下﹑海天居等的高樓豪宅幾乎連成一體,破壞了整區的空氣流動性。此外,河邊新街的凱泉灣﹑筷子基的海攀天等,形成外圍都是高樓大廈,而內陸是矮小的樓群的佈局。
  於板樟堂街﹑罅些喇提督馬路﹑十月一號前地﹑何鴻燊博士大馬路﹑三層樓斜巷﹑氹仔重慶街﹑氹仔花園街﹑貨倉街等,街道路口都是佈局得甚為奇怪,樓宇竟是興建在馬路的前方盡頭和後方盡頭,剛好各有一座龐然大物的大樓或建築物佔據著,既不合城規要求,也毫無通風條件可言。反觀在內地或外國的,便很少有這種佈局,多數都是井字型的街道, 長長的街道就是通風口,一望也不到街的盡頭的。
  熱島效應 市民承受
  眾所周知,澳門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外,同時汽車的密度也是最高(每千米的路上就有600多架汽車)。而屏風樓宇的存在,便形成了一道大牆壁和人工盆地,使車輛的廢氣和噪音無法順暢排出城市外面,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承受熱島效應的惡果,必然是居住在周邊的市民。
  一些像黑沙環區和新馬路區的高層屏風樓的影響更為顯著,除了把雜音和噪音的聲量增大外,更嚴重阻礙自然風的進出,削弱了內陸地區的空氣流動性,亦影響了該區市民的生活環境﹑景觀﹑空氣質素和自然光。夏季的影響更為嚴重,除了受到汽車廢氣所帶來的影響外,還要承受冷氣機所排放出來的溫室氣體,為本來翳悶和悶熱的夏季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形成了氣溫不斷上升和廢氣不能散走的局面。久而久知,更會加劇市民患上呼吸系統的疾病和神經病的風險,影響心身健康。
  有市民表示,對於這些高樓大廈的形成,也是無可厚非的,對土地的需求非常急切,沒可能因為環境的限制,而建造一些五層高的低層樓宇吧?也有市民認為,對於土地的問題,表示“沒眼睇”,原因是官商勾結,私相授受的關係,身為市民沒有力能去改變,只能被逼著接受。
  舊城區城規佈局 堪關注
  政府對於舊城區的城市規劃問題,彷彿早已遺忘,一提近十年,仍打回原形原地踏步走,難怪被市民責怪澳門政府官員只關注一些有利可圖的新城區,准予承建商在沿海旁興建大廈,打著望海的風景為嗜頭,只為增大樓價的利潤獲取暴利,卻全然罔顧舊區居民的環境和健康利益。
  對於舊城區的屏風樓宇,寄望在未來舊區重建的項目中,才有機會進行大規模的變動和改進。面對著舊城區規劃的失敗教訓﹑沿海邊建高樓的私相授受行為,政府又有沒有吸取任何教訓和進行反省?做到經一時,長一智,亦或依然抱著見過鬼依然不怕黑的態度?希望政府能正視城市規劃的問題,不要再對有利可圖的政策法則快馬加鞭心急完成,但對無益可削的民生問題卻慢條斯理一拖再拖。
其他文献
理髮,是頭頂大事,也是生活必需。理髮行業,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這一行業由來已久,從漢代便開始有了以理髮為職業的工匠。在最初,理髮服務通常為人們修剪頭髮,令人外觀清潔整齊,現如今理髮行業增添各式各樣的新項目,吹拉染燙層出不窮,也令這一行業競爭越來越大。在講求時尚潮流的現代社會,本刊今期將帶你走進那些碩果僅存的澳門舊式理髮店,體會那份濃濃的街坊情懷。  三代相傳的剪髮手藝  ——太平剪髮舖
期刊
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國傳教士古伯察留下了一段流傳甚廣的見聞:1851年,也就是道光皇帝駕崩的那年,古伯察和幾個朋友在一家小酒館裡碰到幾個中國人,於是便想著和他們一邊喝茶,一邊討論道光之死以及繼承人問題,古伯察以為這件重要的事情肯定會讓中國人感興趣的。然而這些中國人根本不聽他們的談話。就在幾位外國人對這種冷漠“感到惱火”時,一位有點身份的中國人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像個家長似地把雙手放在他們肩上,不無諷刺
期刊
於5月13日至22日,一連十晚於大三巴牌坊前地舉行的“光影大三巴”公開演出掀起一片“光影熱潮”,吸引了大批市民與遊客前往欣賞(平均每日逾四千人次,累計觀眾達數萬人次),更成為網路熱捧節目。  這項由澳門文化局主辦的藝術節委約節目,是由西班牙Telenoika.Net錄影藝術團於去年受邀來澳進行實地考察,深入瞭解本澳的人文風情、歷史背景之後,耗時三個月為大三巴牌坊度身定造的藝術作品。長達20分鐘的表
期刊
特区政府公佈的今年五月份本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升5.4%,六月份CPI更按年升5.65%,一月高过一月。说明在可预期的下半年中,通胀将持续徘徊在5%或以上的高位水平。与澳门相邻並有著紧密经贸关係的内地通胀亦不断升溫,内地已经公佈的今年六月份CPI指数,按年上升6.4%,渐近三年以来高位,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成为推高通胀的主要因素。恰恰由於本澳的肉类、蔬菜、生果、食品以及大宗消费品的主要进
期刊
粵澳合作的一齣重頭戲近日揭幕。2011穗澳合作會議於7月18日在廣州南沙舉行,廣州市市長萬慶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分別率團出席會議並在會上致辭。兩地經濟、貿易、科技、旅遊、會展、文化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參加會議,就雙方合作的許多問題深入進行討論協商,達成了許多共識。  穗澳合作會議的收穫是相當豐富的。會議簽署了4項合作協議,分別是《廣州澳門加強會展業合作協議》、《穗澳加強旅遊合作備忘錄》、
期刊
月夜下的天空綻放色彩絢麗璀璨的煙花圖案,夾雜著駐足人群的歡呼喝彩聲……這是一年一度的“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浪漫溫馨的情境。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主辦的“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已成為澳門一項國際性盛事,在世界上同類型比賽匯演中極具規模及地位。  “第23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將於9月10日拉開序幕:  場地:旅遊塔對出海面  時間:21:00 ;22:00  日期:9月10日(星期六)
期刊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提到需要用到這句話來形容的情景,大多數人也許會聯想到內地偏遠山區、跋涉求學、砍柴做飯、貼補家用等元素充斥著的畫面。那麼,一個從16歲起就做食肆雜工、私人補習老师,如今課業之餘還要兼顧一間補習社、一間地產中介公司經營業務的大學生,是不是也屬於早早當家的“窮孩子”呢?而事實上,這位大學生的父母有固定職業,家裏有房有車,妹妹在女子中學就讀,自己是本澳某大學本科三年級学生。以
期刊
建於1995年的葡萄酒博物館是澳門獨一無二的介紹葡萄酒的場所。该館分為三個展區: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歷史资料區、酒窖區、酒展覽區。  走入博物館,可以參觀約百餘件與葡萄種植和釀酒相关的工具器皿及釀酒工廠模型,瞭解釀酒的工序及超过一千种全部入口自葡萄牙的葡萄酒品种。其中756種是銷售酒,另外359種為收藏酒,當中年代最久遠的是1815年的波爾圖酒。   此外,參觀者可與駐場葡萄酒專家交流品酒心得,及
期刊
澳門大賽車博物館,乃為慶祝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舉辦四十週年,而特別興建的以該項賽事為主題的博物館。自1993年開幕至今,已成為澳門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參觀大賽車博物館,可欣賞不同展區內有關格蘭披治大賽車的照片、說明文章、獎項,包括對葉德利、杜德斯、羅路、冼拿和約翰哥斯密等為大賽車作出貢獻的傑出人物介紹, 讓參觀者了解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悠久歷史。  大賽車博物館館內面積雖小 ,但收藏品卻十分豐富,
期刊
澳門地少人多,不到六十萬人口,卻擁有二十多萬架車輛,隨著有車一族續增,此消彼長,可供車輛停泊的車位日顯短缺。近年再買車位難是繼買樓難之後再一個令澳門人怨聲載道的生活必需品。在澳門半島,高士德區的車位閒閒地逾三百萬一個,而昔日的平民區黑沙環的車位也毫不失弱地直逼二百萬大關,連地產界人士亦大嘆:澳門車位沒有最貴,只有更貴!究竟澳門車位有多貴,不妨睇下數字:價格上升了50倍!呎價更逹12萬元每呎的天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