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三千年前,那个无名士兵正采着薇菜,苦恼于猃狁的侵犯。耳畔是马嘶鼓鸣,戎车既驾,四牡业业。战士日夜戒备,镇守在家国的边关。身前是漫漫黄沙、无边战场,身后是千里故乡的遥遥归途,更是万家百姓的幸福安康。一人牵挂远不比国之安危。
光阴流转,席卷着他风尘仆仆地奔赴一个个战地、奔赴看不见的明天。他說要归家、要归家,薇菜出土发芽。要归家、要归家,菜芽长成柔嫩幼苗。要归家、要归家,幼苗慢慢枯老。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思归成疾,却归期未定,久戍不能归。
数十载征程终于结束,他走在归家的路上。看边关渐远,看乡土渐近,去时道旁依依杨柳却已成腐朽。身边路人匆匆行路,再没有熟悉的邻居相笑问好。抬眼望这霏霏雨雪漫天,竟是去向茫然,近乡情怯,大概不过如此。
数千年前的诗句何以历久弥新?数千年前的故事何以动人心魄?透过历史的风尘,踽踽而行的身影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有的化为文字被后世铭记,有的变幻为历史长河中的虚影。
立于长城之上,极目远眺,山川绵延。早非当年黄沙漫天、烽烟四起的边塞。此刻正值盛夏,枝叶碧绿,繁茂无边,风一过,满树沙声齐作响,遍地绿波舞微澜。天色湛蓝,白云舒卷,脚下城墙蜿蜒不绝,雄伟屹立。伸手抚过墙身内檐,指尖触得一片粗糙,千百年的风雨侵蚀予它累累伤痕、沧桑面容。当时威仪尤历历可观,却早不见旧时兵卒。
虽今日长城大多为明朝所建,与先秦时期相去甚远。而此诗也非于长城征战时所作,可登上长城时,我心中浮现的便是《采薇》一诗。岁月茫茫,天地浩荡,置身其中,是同样的渺小与凄凉。
这首《采薇》语句朴素淡然,而直至登上长城那一刻,我才读出了诗中包含的数种情感。《诗经》文风大多如此,昔孔子便谓《诗》曰“思无邪”。而今日的我们拥有了更多张扬的色彩,唯有慢慢品味,才可悟出《诗经》之美。
三千年前的时光悠悠荡荡地过去,成为风尘往事,任他人笑谈。而我们,只是清风明月的过客,捧一本《诗经》于廊下细读,些许朦胧,些许懂得。
(指导教师:郭晓敏)
三千年前,那个无名士兵正采着薇菜,苦恼于猃狁的侵犯。耳畔是马嘶鼓鸣,戎车既驾,四牡业业。战士日夜戒备,镇守在家国的边关。身前是漫漫黄沙、无边战场,身后是千里故乡的遥遥归途,更是万家百姓的幸福安康。一人牵挂远不比国之安危。
光阴流转,席卷着他风尘仆仆地奔赴一个个战地、奔赴看不见的明天。他說要归家、要归家,薇菜出土发芽。要归家、要归家,菜芽长成柔嫩幼苗。要归家、要归家,幼苗慢慢枯老。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思归成疾,却归期未定,久戍不能归。
数十载征程终于结束,他走在归家的路上。看边关渐远,看乡土渐近,去时道旁依依杨柳却已成腐朽。身边路人匆匆行路,再没有熟悉的邻居相笑问好。抬眼望这霏霏雨雪漫天,竟是去向茫然,近乡情怯,大概不过如此。
数千年前的诗句何以历久弥新?数千年前的故事何以动人心魄?透过历史的风尘,踽踽而行的身影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有的化为文字被后世铭记,有的变幻为历史长河中的虚影。
立于长城之上,极目远眺,山川绵延。早非当年黄沙漫天、烽烟四起的边塞。此刻正值盛夏,枝叶碧绿,繁茂无边,风一过,满树沙声齐作响,遍地绿波舞微澜。天色湛蓝,白云舒卷,脚下城墙蜿蜒不绝,雄伟屹立。伸手抚过墙身内檐,指尖触得一片粗糙,千百年的风雨侵蚀予它累累伤痕、沧桑面容。当时威仪尤历历可观,却早不见旧时兵卒。
虽今日长城大多为明朝所建,与先秦时期相去甚远。而此诗也非于长城征战时所作,可登上长城时,我心中浮现的便是《采薇》一诗。岁月茫茫,天地浩荡,置身其中,是同样的渺小与凄凉。
这首《采薇》语句朴素淡然,而直至登上长城那一刻,我才读出了诗中包含的数种情感。《诗经》文风大多如此,昔孔子便谓《诗》曰“思无邪”。而今日的我们拥有了更多张扬的色彩,唯有慢慢品味,才可悟出《诗经》之美。
三千年前的时光悠悠荡荡地过去,成为风尘往事,任他人笑谈。而我们,只是清风明月的过客,捧一本《诗经》于廊下细读,些许朦胧,些许懂得。
(指导教师:郭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