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的第二周,班主任白老师递给我一份学生名单,并告诉我:“这次托管的孩子,有个别情况比较特殊。”我心中一紧,赶忙打开名单浏览了一遍。还好,与上学期相比,只有三四个名字略显陌生。
这时,放学铃声响起,我来不及细想,快步进入教室。“请同学们安静,现在开始点名。”我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张筱雨”——“到!”“李倩茹”——“到!”……很快,点到新增学生的名字了。“韩靖宇”——“到!”一个清秀的女生站起来脆声应道。“于晓雨”——我继续点名。半晌,没人应声。“于晓雨”——我提高嗓门,还是没人答应。“于晓雨没来吗?”我问。“到。”一个声音从教室后面传来,漫不经心。“老师叫你几遍,难道你没听见吗?”我压制住心中的不悦,尽量温和地问。“没——听——到!”回答的声音更加漫不经心。直觉告诉我,这大概就是白老师所说的“特殊”情况。
接下来的日子还算太平,于晓雨并没有惹什么麻烦。
一天,我正在给学生摆放喝汤用的碗,有个孩子哭着跑进教室对我说:“老师,于晓雨打我。” “把他叫进来。”想到第一次点名的情况,我心里就不舒服。有两个孩子立即跑出去,然后又飞快地跑进来,说:“老师,于晓雨不进来,还骂人。”我走出教室,找到于晓雨,责问他:“于晓雨,怎么打人啊?”“是他先打我的。”于晓雨没有半点认错的意思。他的冷漠与不在乎提醒了我,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继续训斥,只会陷入僵局。我决定对这件事进行冷处理。
我找到白老师了解于晓雨的情况。白老师告诉我,他生活在单亲家庭,爸爸身体不好,没有能力照顾他,所以他大部分时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然而上个月爷爷也病倒了,他不得不到托管班来了。
真是个可怜的孩子!此后,我开始有意关注他:他的饮食习惯很不好,挑食,喜欢剩饭菜,还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的毛病。每当看到他“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时,我都会提醒他,把饭吃完后再喝水;偶尔发现他没有剩饭菜,我就会表扬他。
一天中午,班上有位学生家长给自己孩子做了土豆炖牛肉,顺便捎给我一点,我万般推辞,但家长不由分说地放在我办公室里就走了。看着面前的美食,我想起了于晓雨,立即送给他。他并没有表现出惊喜的表情,依旧用勺子不紧不慢地吃着。
这孩子,似乎不领情!我有些失落。午餐结束时,我有了一个意外发现,一贯拖拉、总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于晓雨早早等在餐具箱前——今天是他和另外一名男生值日,他在等同学们吃完饭后将餐盘、勺子等餐具回送到存放处。原来,他是在用实际行动向我表示感谢,我内心一阵窃喜,更为自己刚才的一闪而过的念头而羞愧。
这件事之后,晓雨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打扫教室,回收餐具,排队按序取饭,按时完成作业……他身上的坏习惯越来越少,好习惯越来越多。那天,他和同伴回收餐具时,我假装不经意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小脑袋,说:“晓雨,箱子这么重,累不累?”他看着我笑了笑,清澈的眸子里闪动着明亮的光,然后弯下腰和同伴抬起箱子,向回收點走去。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这时,放学铃声响起,我来不及细想,快步进入教室。“请同学们安静,现在开始点名。”我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张筱雨”——“到!”“李倩茹”——“到!”……很快,点到新增学生的名字了。“韩靖宇”——“到!”一个清秀的女生站起来脆声应道。“于晓雨”——我继续点名。半晌,没人应声。“于晓雨”——我提高嗓门,还是没人答应。“于晓雨没来吗?”我问。“到。”一个声音从教室后面传来,漫不经心。“老师叫你几遍,难道你没听见吗?”我压制住心中的不悦,尽量温和地问。“没——听——到!”回答的声音更加漫不经心。直觉告诉我,这大概就是白老师所说的“特殊”情况。
接下来的日子还算太平,于晓雨并没有惹什么麻烦。
一天,我正在给学生摆放喝汤用的碗,有个孩子哭着跑进教室对我说:“老师,于晓雨打我。” “把他叫进来。”想到第一次点名的情况,我心里就不舒服。有两个孩子立即跑出去,然后又飞快地跑进来,说:“老师,于晓雨不进来,还骂人。”我走出教室,找到于晓雨,责问他:“于晓雨,怎么打人啊?”“是他先打我的。”于晓雨没有半点认错的意思。他的冷漠与不在乎提醒了我,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继续训斥,只会陷入僵局。我决定对这件事进行冷处理。
我找到白老师了解于晓雨的情况。白老师告诉我,他生活在单亲家庭,爸爸身体不好,没有能力照顾他,所以他大部分时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然而上个月爷爷也病倒了,他不得不到托管班来了。
真是个可怜的孩子!此后,我开始有意关注他:他的饮食习惯很不好,挑食,喜欢剩饭菜,还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的毛病。每当看到他“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时,我都会提醒他,把饭吃完后再喝水;偶尔发现他没有剩饭菜,我就会表扬他。
一天中午,班上有位学生家长给自己孩子做了土豆炖牛肉,顺便捎给我一点,我万般推辞,但家长不由分说地放在我办公室里就走了。看着面前的美食,我想起了于晓雨,立即送给他。他并没有表现出惊喜的表情,依旧用勺子不紧不慢地吃着。
这孩子,似乎不领情!我有些失落。午餐结束时,我有了一个意外发现,一贯拖拉、总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于晓雨早早等在餐具箱前——今天是他和另外一名男生值日,他在等同学们吃完饭后将餐盘、勺子等餐具回送到存放处。原来,他是在用实际行动向我表示感谢,我内心一阵窃喜,更为自己刚才的一闪而过的念头而羞愧。
这件事之后,晓雨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打扫教室,回收餐具,排队按序取饭,按时完成作业……他身上的坏习惯越来越少,好习惯越来越多。那天,他和同伴回收餐具时,我假装不经意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小脑袋,说:“晓雨,箱子这么重,累不累?”他看着我笑了笑,清澈的眸子里闪动着明亮的光,然后弯下腰和同伴抬起箱子,向回收點走去。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