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了解胆石症、胆囊炎中医临床辨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推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中医临床辨证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辨证护理干预对胆石症、胆囊炎患者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胆石症 胆囊炎 中医临床辨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223-01
现代医学认为,基于人们生活习惯逐渐改变形势下,胆囊炎、胆石症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多表现为严重疼痛感,若治疗不及时,易诱发病情恶化,临床上除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外,需重视护理干预,而中医辩证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需引起足够重视。为了深入探究胆石症、胆囊炎中医临床辨证护理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4例胆石症、胆囊炎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占有43例,女性21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在(38.58±2.38)岁之间。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例数比为1:1,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指导、用药护理、常规处理(包括量血压、测体温等)、健康教育指导、病情观察等。基于此,实验组实施中医临床辨证护理干预:①肝胆毒热者护理干预:此类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出汗、四肢温度降低、神志不清、休克等,多因胆囊坏死或化脓性胆管炎所致,故需重视饮食干预,确保休息充足。一旦出现胆囊坏死,需选择半卧位;毒热炽盛、澹语躁动者需拉起病床旁保护支架,预防其自床上坠落;②湿热型者护理干预:临床多表现为身目发黄、质红苔黄腻、恶寒发热、食欲下降、便秘、恶心等,需应用金银草泡水口服,或于饮食及药物中添加适量姜汁,也可食用姜片或水果来缓解胃部不适,改善呕吐感。同时,叮嘱患者多喝水,一旦出现发热迹象,需予以物理降温。另外,需做好保暖工作,伴有干燥结块等情况时需利用大黄、芒硝水煎服用,亦可予以中药灌肠处理;③2气郁型者护理干预:临床多表现为食欲不佳、舌质微红、口苦咽干等,于护理上,可应用针刺护理形式,选择其合谷穴、阳陵泉穴、胆俞、中院,予以针刺处理。同时,重视饮食护理,进食清淡、脂肪含量较低食物,维持影响供给平衡。
1.3 疗效评判标准
以《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为依据,行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评定:①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经临床检查提示下胆道完全畅通, 胆道未堵塞,身体状况恢复正常;②好转: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经临床检查提示下胆道中阻塞物体积明显缩小,炎症分布面积下降>50%,身体状态显著改善;③无效:以上临床主要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為75.00%,其中治愈21例(65.63%),好转10例(31.25%),无效1例(3.12%);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88%,其中治愈13例(40.63%),好转11例(34.37%),无效8例(2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石症、胆囊炎作为临床上的一类常见病症,临床多表现为呕吐、恶心、腹痛、食欲不振、发热、黄疽等现象,若治疗不恰当或不及时,极其容易加重患者病情,威胁其生命健康。目前,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证实,该病除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外,必须要重视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借助中医中药学理论实施中医辩证护理干预,能保证临床护理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3]。有学者通过对78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结果提示,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达97.44%,明显较常规护理组(87.18%)高,充分提示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推行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4]。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充分证实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干预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究其根源,中医辩证护理理念源自中医学理论,主要立足与患者具体的身体状态,进而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此为依据,推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于实际护理中,从疾病显现的异常症状出发,结合脏腑、经络理论,评判疾病源于何腑、何经、何腑,进而辩证施护,对控制疾病传变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干预对改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叶颖爱,宋星凤.胆囊炎、胆石症的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6):329-330.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7-49.
[3]李献敏.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2,25(02):376-377.
[4]李莉.辨证分型施护联合心理干预、健康促进护理胆石症[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5(12):132-133.
【关键词】 胆石症 胆囊炎 中医临床辨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0223-01
现代医学认为,基于人们生活习惯逐渐改变形势下,胆囊炎、胆石症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多表现为严重疼痛感,若治疗不及时,易诱发病情恶化,临床上除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外,需重视护理干预,而中医辩证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需引起足够重视。为了深入探究胆石症、胆囊炎中医临床辨证护理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4例胆石症、胆囊炎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占有43例,女性21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在(38.58±2.38)岁之间。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例数比为1:1,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指导、用药护理、常规处理(包括量血压、测体温等)、健康教育指导、病情观察等。基于此,实验组实施中医临床辨证护理干预:①肝胆毒热者护理干预:此类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出汗、四肢温度降低、神志不清、休克等,多因胆囊坏死或化脓性胆管炎所致,故需重视饮食干预,确保休息充足。一旦出现胆囊坏死,需选择半卧位;毒热炽盛、澹语躁动者需拉起病床旁保护支架,预防其自床上坠落;②湿热型者护理干预:临床多表现为身目发黄、质红苔黄腻、恶寒发热、食欲下降、便秘、恶心等,需应用金银草泡水口服,或于饮食及药物中添加适量姜汁,也可食用姜片或水果来缓解胃部不适,改善呕吐感。同时,叮嘱患者多喝水,一旦出现发热迹象,需予以物理降温。另外,需做好保暖工作,伴有干燥结块等情况时需利用大黄、芒硝水煎服用,亦可予以中药灌肠处理;③2气郁型者护理干预:临床多表现为食欲不佳、舌质微红、口苦咽干等,于护理上,可应用针刺护理形式,选择其合谷穴、阳陵泉穴、胆俞、中院,予以针刺处理。同时,重视饮食护理,进食清淡、脂肪含量较低食物,维持影响供给平衡。
1.3 疗效评判标准
以《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为依据,行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评定:①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经临床检查提示下胆道完全畅通, 胆道未堵塞,身体状况恢复正常;②好转: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经临床检查提示下胆道中阻塞物体积明显缩小,炎症分布面积下降>50%,身体状态显著改善;③无效:以上临床主要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為75.00%,其中治愈21例(65.63%),好转10例(31.25%),无效1例(3.12%);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88%,其中治愈13例(40.63%),好转11例(34.37%),无效8例(2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石症、胆囊炎作为临床上的一类常见病症,临床多表现为呕吐、恶心、腹痛、食欲不振、发热、黄疽等现象,若治疗不恰当或不及时,极其容易加重患者病情,威胁其生命健康。目前,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证实,该病除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外,必须要重视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借助中医中药学理论实施中医辩证护理干预,能保证临床护理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3]。有学者通过对78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结果提示,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达97.44%,明显较常规护理组(87.18%)高,充分提示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推行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4]。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充分证实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干预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究其根源,中医辩证护理理念源自中医学理论,主要立足与患者具体的身体状态,进而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此为依据,推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于实际护理中,从疾病显现的异常症状出发,结合脏腑、经络理论,评判疾病源于何腑、何经、何腑,进而辩证施护,对控制疾病传变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干预对改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叶颖爱,宋星凤.胆囊炎、胆石症的中医临床辩证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6):329-330.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7-49.
[3]李献敏.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2,25(02):376-377.
[4]李莉.辨证分型施护联合心理干预、健康促进护理胆石症[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5(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