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献血员和肝病患者365人血清抗HCV检测报告
【机 构】
:
浙江省丽水市医院检验科,浙江丽水地区医院,浙江丽水地区医院,浙江丽水地区医院,浙江丽水地区医院
【出 处】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93年13期
其他文献
补体第二成份(C2)的缺乏为至今发现的最常见的补体缺乏情况。美国白人资料表明,C2基因的不表达(C2Q0)总在特异的MHC—扩展单体型中。在我们检测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家系的MHC—扩展单体型过程中,在23个家系72名成员中共检出3个C2Q0个体。在其6条染色体上,未发现完全相同的MHC—扩展单体型。与C2Q0连锁最紧密的为BfS(5/6),次为C4B2(3/6)、HLA—A11(K2/5)与HLA
从Momordica charantia种子中分离出的两种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Momordin 1及Momordin 2),在无细胞体系中对蛋白质合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它们抑制蛋白质合成50%所需浓度(IC50)分别达到1.4×10-10mol/L和1.5×10-10mol/L。但对完整细胞的毒性很低(IC50>10-6mol/L)。它们与抗人T细胞单抗H65(抗CD5)偶联制成两种单链免疫毒素
本文报道了采用巢式(nested)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包膜蛋白(env)基因片段的方法。发现通过适当稀释第一轮PCR的反应产物,然后进行第二轮PCR,能够减少并消除巢式PCR终产物中含有的非特异性扩增物,提高这种PCR反应的特异性;同时有利于对PCR产物做进一步分析。例如:PCR产物的酶切图谱分析及直接序列测定等。
LAK细胞前体来源和归属是肿瘤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B.C.B—17scid—beige小鼠(T、B、NK细胞联合缺陷)、C.B—17scid小鼠(T、B细胞联合缺陷)和C57BL/6N—bg小鼠(NK细胞缺陷),研究它们体内LAK细胞诱生动力学,确定LAK细胞前体来源。scid和bg小鼠脾细胞能针对白细胞介素—2(IL—2)的刺激而产生LAK细胞活性,LAK细胞活性随效靶细胞比例
本文报道测定了用Zn与Cu词养的老年大鼠、老年及成年对照大鼠的血清溶菌酶、抗绵羊红细胞抗体、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E—花环形成率、血液淋巴细胞非特异性酯酶阳性率、血清总抗氧化活性与红细胞SOD活性等。结果表明,老年大鼠除血清溶菌酶活性与成年大鼠相近外,其余各项实验指标均明显低于成年大鼠。经给Zn与Cu饲养后的老年大鼠,上述所有指标均明显高于老年对照大鼠。提示Zn与Cu可恢复老年大鼠的免疫功能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转移人IL—2基因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稳定表达,并观察其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将人IL—2 cDNA插入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所构建的重组病毒载体经序列分析表明所插入的人IL—2 cDNA全长774bp。用磷酸钙法将重组病毒载体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经G418抗性选择,获得了滴度为1×105CFU/ml的重组病毒活性,用其感染(即基因转导)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使外源插入
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4株不同来源的艰难梭菌(Cd)分别以电镜技术和传统的细菌学方法特别是荚膜肿胀试验等,特异性地显示了4株Cd菌荚膜的存在,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先前的发现,而且为深入研究Cd荚膜的生物特性及致病性等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