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并不只是简单的科幻电影,更是斯皮尔伯格对未来世界的一次深度探索。
2045年,现实世界衰退破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呈现出反乌托邦的未来形态,人们疯狂沉迷于VR(虚拟现实)游戏“绿洲(OASIS)”的虚幻世界里寻求慰藉。马克·里朗斯饰演的“绿洲”的创始人哈利迪在弥留之际宣布,将亿万身家全部留给寻获他隐藏的彩蛋的游戏玩家,史上最大规模的寻宝冒险就此激烈展开。由泰伊·谢里丹饰演的男主角韦德·沃兹(Wade Watts/Parzival)和数十亿竞争者踏上奇妙而又危机重重的旅途。
《头号玩家》主创集结业内顶尖精英。导演斯皮尔伯格自不必说,不仅是人所共知的最伟大导演之一,更难得的是其作品总能兼顾艺术和商业,既“好看”又有恒久感染力。科幻题材是斯皮尔伯格的强项,《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外星人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s)等无不叫好叫座,此次斯皮尔伯格时隔多年再度推出科幻大片,无疑值得期待。电影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影片剧本则由《复仇者联盟》的编剧扎克·佩恩和小说原著作者厄内斯特·克莱恩共同打造完成。有趣的是,原著作者厄内斯特·克莱恩一直都把斯皮尔伯格视为偶像,也正是从他的众多电影中找到了灵感,创作了这本小说。其他如摄影、剪辑、艺术指导直至服装设计等,无不是手握奥斯卡小金人的行业巨擘。
作为一部140分钟的超长电影,让观众全称保持全神贯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头号玩家》却做到了。已是72岁高龄的斯皮尔伯格,出人意料地保持了高度清晰的思路,他将冒险、游戏、悬疑结合得恰到好处,使得影片叙事流畅,不拖拉,主题一以贯之。看过此片,不禁感叹,这位老爷子玩转商业片的技法已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视觉上可以与《阿凡达》、《星际穿越》相媲美,故事叙事丝毫不输他以前的作品,顺畅而跌宕起伏。他的这部电影很好的示范了什么才是“想象力爆棚、特效酷炫、完成度满分”的科幻电影。配合影片中全程嗨点的剧情节奏,观影体验简直是在被老导演拽着一起开心的发疯。
在未来世界将复古怀旧升级
72岁的斯皮尔伯格一直都是全球最受观众欢迎的银幕造梦者之一,不管是《辛德勒的名单》《林肯》《间谍之桥》等严肃现实题材,还是想象力爆棚的科幻电影《第三类接触》《夺宝奇兵》,他创造的电影世界让无数影迷为之欣喜。很多八零后都还记得小时候看过《外星人ET》《侏罗纪公园》《大白鲨》后带来的那种震撼,说它们是科幻启蒙电影也毫不为过。
《头号玩家》的故事设定虽然是在27年后,但整部影片却充满了怀旧气息,片中无限深情的致敬和怀念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因为那个文化新浪潮,互联网初现曙光,人类独立精神觉醒的时代,正好与2045年的衰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刚、高达、雅达利,《闪灵》、《阿基拉》、《异形》,街头霸王、守望先锋、忍者蛙。不管你是影迷、游戏迷、动漫迷还是科幻迷,都能在《头号玩家》中找到燃点泪点,被它惊喜得在内心疯狂尖叫!说到年轻人的情怀,老导演可比其他人都懂。
电影虽然大量减少了原作中的老游戏电影音乐小说,代之以较少和更加流行的元素,但电影用独特的视觉风格,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复古未来感。很多科幻电影游戏中的复古未来风格都是源于五六十年代,火箭起飞铁幕降临的时代,对未来的想象充斥着机器人、太空梦和深空恐惧。头号玩家则像是八十年代的人们幻想的未来,那时虽然没有网络出现,但电子游戏业爆发,在电子虚拟娱乐世界中爽翻天是那年代的科技献给人类的全新梦想,实际上,头戴式显示器也差不多是那时诞生的。把八十年代的 8-bit 电子音导入虫洞,穿越三四十年,接上2018年的声色犬马灯红酒绿,放大失真,在未来的 VR 眼镜中播放,这就是头号玩家的调调。跳着迈克尔杰克逊的颤栗,开着回到未来的跑车,奔腾的全是八十年代的幻想血液。
透过VR看向过去与未来
在科技感十足的虚拟世界“绿洲”中,既有高能团队的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也有队友间温暖的彼此信赖。同时,惊险刺激的夺宝主题也让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出人意料的转折。科幻、夺宝、冒险,斯皮尔伯格将自己擅长的元素都运用到了影片之中,完成了这一剂超级致幻药。连原著作者厄内斯特·克莱恩都说:“我原本觉得这个故事是不可能被改编成电影的,但幸运的是碰到了一个能让这一切成真的人。”
比未来世界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的反思,这是科幻的核心,类似于以史为鉴的反面。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一个说话磕磕碰碰,眼神既神秘又迷茫的老人。哈利迪的迷茫不只是来自没有向女孩表白的遗憾,更多的是来自对自身事业的反思,用电影里的话来说:对自己所创造之物的厌恶。这是一种复杂的领悟,交织着懊悔、幻灭和毁灭的情绪。他想简简单单地做好玩的游戏,他想回到过去。这个当世天才经过一生的思索,大概是发现真的回不去了,世界已不受他掌控,最后只好赌上一切,搞了个终极游戏,但这个游戏的奖励却是一个数千亿的大红包,恐怕也是背离了做一个好游戏的初心。更不要提游戏性的问题,社会影响的问题,以及重金引来的彩蛋猎手是否靠谱。不过哈利迪已经不在乎了,他甚至做了一个毁灭一切的按钮。这个荒诞的游戏本身也是很讽刺的一件事。
人的意义是指向未来的,没有愿景就难以建构生存的意义,而未来世界正是意义的实现和终结,这是原教旨科幻的价值所在,至少对很多人来说是这样。原著小说的科幻性弱,虽然有生动刺激的游戏细节和打怪通关高潮,也很精彩但主题简单。而电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微妙的改编,不是一边倒地安利游戏电影流行元素,而是在用各种彩蛋刺激观众的流行神经的同时,加入了一些复杂性。
电影里,诺兰向哈利迪建议,根据玩家充值来决定黄金白银青铜等级,哈利迪痛苦地扭过了脸。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再怎么緬怀过去,也是回不去了。互联网的青春期是精英主义的革命,他们倾其所能把网络推向生活,但生活的网络化却粉碎了精英主义,平民生活把网络同化到了平凡的现实世界中,虚拟世界被吞噬了,消失在市井之中。而网络进一步演化之后,终将回过头来,把现实世界吞噬到虚拟之中。新的革命发生了,新的经典和恶俗、新的理想主义桃源和资本主义利润机器的战争,承载着争夺新人类的新世界观的历史使命,在全新的竞技场里展开,这就是 VR 的世界。 优秀的科幻展示未来的科学技术,伟大的科幻讨论未来的伦理和价值观。当现实像头号玩家里的破败城市一样,一天天变得肮脏狼狈和虚无,娱乐化和资本主义的浪潮合二为一,最后又乘上虚拟现实的大船,一切会开向何方?人会变成什么样?玩家真的会为了什么价值观跟大公司打上一仗吗?你们拒绝把绿洲交给IOI,那你们想要什么样的绿洲?无论电影还是小说都没有给出答案。斯皮尔伯格只是告诉你们,如果有这样一个虚拟世界,把你们喜欢的这些流行文化都囊括在内,它必将扛起重建意义的大旗,拯救你们这些除了娱乐别无他求的当代人类,从现实的虚无沙漠里撤退,不顾一切地逃向 VR 眼镜里面那个狂飙酷炫的绿洲。
敢于造梦也要敢于直面现实
好电影就是如此,故事讲好了,再去玩悬疑,再去玩情怀,斯皮尔伯格就彻头彻尾的都占据了。但斯皮尔伯格告诉你回归现实吧生活远比电影精彩斯皮尔伯格的深度也足够让他称得上伟大。有人说斯皮尔伯格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业片导演,迎合的是好莱坞的品味,他算不得这个世界伟大的导演。于是斯皮尔伯格把自己的想法,就像彩蛋一样藏在了这部电影里。在这部电影,导演致敬的是一种敢于面对真实人生的人,用一种极其科幻的外衣,而非楚楚可怜,尽管影片是以一个破烂不堪的贫民窟为开头的。导演给了我们一场梦,我们就毫无抵抗的陷入其中,沉沦在斯皮尔伯格制造的梦境里,而导演又把我们狠狠叫醒。
“从不要轻易看低一个小人物。”小人物是个很大的题材,因为伟人我们都差不多知道他们的故事了,但小人物是一个充满闪光点的故事本体。他们的笑容比苦难珍贵,他们的眼泪比幸福还多,他们是这个世界最好的精彩。“可惜,你是在我最擅长的领域里。”男主人公对反派说出这句话后,真的帅爆了。一个只会玩游戏的人又怎样,这就是他最擅长的能力啊,他对游戏的热爱足以蔑视那些轻视他的人了。那句话就像是斯皮尔伯格对所有人说:我不需要你们讨论我伟不伟大,在我最擅长的领域里,我就是最牛的那位。每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足以让这个人闪光到亮瞎别人。
煽情是怎么一回事呢?煽情其实很简单,把我们想说出来却没说的话讲出来就好了。所有煽情成功的,无非就是电影那句“迈不出那一步”。电影男主最后接管游戏后,制定了一个规则,每周二和周四让游戏暂停,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享受生活。我们做不到的,说不出的,终于都是会有遗憾的。电影里的游戏创始人,因为自己的种种原因,失去了这一生最爱的爱人,也失去了这一生最好的朋友。“我没有迈出那一步”。就像告诉所有人,你不要去后悔,一定要迈出那一步,去爱你想爱的人,做你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导演一定也有没有做成的事情吧,也有可能没有爱成功的人吧,就像我们平凡的人,一路走来尽是未完成的事情。科幻片里涉及到怪物、惊悚、平行时空、虚拟等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归根到底那还是现实的映射。就像电影里开头说的那样,我们感谢游戏的创始人,是因为他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体验这辈子都不会去体验的真实人生,去做英雄,去做一个敢爱敢恨的人。
但创始人最后做了一个彩蛋,这个彩蛋却告诉人们,已经给予人们一个逃避现实的机会了,而他现在想要人们去回到现實,因为现实的爱,才是最值得追逐的。电影里绿洲是游戏场景的代号,但实际上绿洲就是真实生活。敢于面对现实的人,才是导演和这部电影最想歌颂的。
退出游戏后,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但也没什么好怕的,不是吗?
2045年,现实世界衰退破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呈现出反乌托邦的未来形态,人们疯狂沉迷于VR(虚拟现实)游戏“绿洲(OASIS)”的虚幻世界里寻求慰藉。马克·里朗斯饰演的“绿洲”的创始人哈利迪在弥留之际宣布,将亿万身家全部留给寻获他隐藏的彩蛋的游戏玩家,史上最大规模的寻宝冒险就此激烈展开。由泰伊·谢里丹饰演的男主角韦德·沃兹(Wade Watts/Parzival)和数十亿竞争者踏上奇妙而又危机重重的旅途。
《头号玩家》主创集结业内顶尖精英。导演斯皮尔伯格自不必说,不仅是人所共知的最伟大导演之一,更难得的是其作品总能兼顾艺术和商业,既“好看”又有恒久感染力。科幻题材是斯皮尔伯格的强项,《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外星人E.T》(E.T. the Extra-Terrestrial)、《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s)等无不叫好叫座,此次斯皮尔伯格时隔多年再度推出科幻大片,无疑值得期待。电影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影片剧本则由《复仇者联盟》的编剧扎克·佩恩和小说原著作者厄内斯特·克莱恩共同打造完成。有趣的是,原著作者厄内斯特·克莱恩一直都把斯皮尔伯格视为偶像,也正是从他的众多电影中找到了灵感,创作了这本小说。其他如摄影、剪辑、艺术指导直至服装设计等,无不是手握奥斯卡小金人的行业巨擘。
作为一部140分钟的超长电影,让观众全称保持全神贯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头号玩家》却做到了。已是72岁高龄的斯皮尔伯格,出人意料地保持了高度清晰的思路,他将冒险、游戏、悬疑结合得恰到好处,使得影片叙事流畅,不拖拉,主题一以贯之。看过此片,不禁感叹,这位老爷子玩转商业片的技法已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视觉上可以与《阿凡达》、《星际穿越》相媲美,故事叙事丝毫不输他以前的作品,顺畅而跌宕起伏。他的这部电影很好的示范了什么才是“想象力爆棚、特效酷炫、完成度满分”的科幻电影。配合影片中全程嗨点的剧情节奏,观影体验简直是在被老导演拽着一起开心的发疯。
在未来世界将复古怀旧升级
72岁的斯皮尔伯格一直都是全球最受观众欢迎的银幕造梦者之一,不管是《辛德勒的名单》《林肯》《间谍之桥》等严肃现实题材,还是想象力爆棚的科幻电影《第三类接触》《夺宝奇兵》,他创造的电影世界让无数影迷为之欣喜。很多八零后都还记得小时候看过《外星人ET》《侏罗纪公园》《大白鲨》后带来的那种震撼,说它们是科幻启蒙电影也毫不为过。
《头号玩家》的故事设定虽然是在27年后,但整部影片却充满了怀旧气息,片中无限深情的致敬和怀念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因为那个文化新浪潮,互联网初现曙光,人类独立精神觉醒的时代,正好与2045年的衰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刚、高达、雅达利,《闪灵》、《阿基拉》、《异形》,街头霸王、守望先锋、忍者蛙。不管你是影迷、游戏迷、动漫迷还是科幻迷,都能在《头号玩家》中找到燃点泪点,被它惊喜得在内心疯狂尖叫!说到年轻人的情怀,老导演可比其他人都懂。
电影虽然大量减少了原作中的老游戏电影音乐小说,代之以较少和更加流行的元素,但电影用独特的视觉风格,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复古未来感。很多科幻电影游戏中的复古未来风格都是源于五六十年代,火箭起飞铁幕降临的时代,对未来的想象充斥着机器人、太空梦和深空恐惧。头号玩家则像是八十年代的人们幻想的未来,那时虽然没有网络出现,但电子游戏业爆发,在电子虚拟娱乐世界中爽翻天是那年代的科技献给人类的全新梦想,实际上,头戴式显示器也差不多是那时诞生的。把八十年代的 8-bit 电子音导入虫洞,穿越三四十年,接上2018年的声色犬马灯红酒绿,放大失真,在未来的 VR 眼镜中播放,这就是头号玩家的调调。跳着迈克尔杰克逊的颤栗,开着回到未来的跑车,奔腾的全是八十年代的幻想血液。
透过VR看向过去与未来
在科技感十足的虚拟世界“绿洲”中,既有高能团队的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也有队友间温暖的彼此信赖。同时,惊险刺激的夺宝主题也让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出人意料的转折。科幻、夺宝、冒险,斯皮尔伯格将自己擅长的元素都运用到了影片之中,完成了这一剂超级致幻药。连原著作者厄内斯特·克莱恩都说:“我原本觉得这个故事是不可能被改编成电影的,但幸运的是碰到了一个能让这一切成真的人。”
比未来世界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的反思,这是科幻的核心,类似于以史为鉴的反面。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一个说话磕磕碰碰,眼神既神秘又迷茫的老人。哈利迪的迷茫不只是来自没有向女孩表白的遗憾,更多的是来自对自身事业的反思,用电影里的话来说:对自己所创造之物的厌恶。这是一种复杂的领悟,交织着懊悔、幻灭和毁灭的情绪。他想简简单单地做好玩的游戏,他想回到过去。这个当世天才经过一生的思索,大概是发现真的回不去了,世界已不受他掌控,最后只好赌上一切,搞了个终极游戏,但这个游戏的奖励却是一个数千亿的大红包,恐怕也是背离了做一个好游戏的初心。更不要提游戏性的问题,社会影响的问题,以及重金引来的彩蛋猎手是否靠谱。不过哈利迪已经不在乎了,他甚至做了一个毁灭一切的按钮。这个荒诞的游戏本身也是很讽刺的一件事。
人的意义是指向未来的,没有愿景就难以建构生存的意义,而未来世界正是意义的实现和终结,这是原教旨科幻的价值所在,至少对很多人来说是这样。原著小说的科幻性弱,虽然有生动刺激的游戏细节和打怪通关高潮,也很精彩但主题简单。而电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微妙的改编,不是一边倒地安利游戏电影流行元素,而是在用各种彩蛋刺激观众的流行神经的同时,加入了一些复杂性。
电影里,诺兰向哈利迪建议,根据玩家充值来决定黄金白银青铜等级,哈利迪痛苦地扭过了脸。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再怎么緬怀过去,也是回不去了。互联网的青春期是精英主义的革命,他们倾其所能把网络推向生活,但生活的网络化却粉碎了精英主义,平民生活把网络同化到了平凡的现实世界中,虚拟世界被吞噬了,消失在市井之中。而网络进一步演化之后,终将回过头来,把现实世界吞噬到虚拟之中。新的革命发生了,新的经典和恶俗、新的理想主义桃源和资本主义利润机器的战争,承载着争夺新人类的新世界观的历史使命,在全新的竞技场里展开,这就是 VR 的世界。 优秀的科幻展示未来的科学技术,伟大的科幻讨论未来的伦理和价值观。当现实像头号玩家里的破败城市一样,一天天变得肮脏狼狈和虚无,娱乐化和资本主义的浪潮合二为一,最后又乘上虚拟现实的大船,一切会开向何方?人会变成什么样?玩家真的会为了什么价值观跟大公司打上一仗吗?你们拒绝把绿洲交给IOI,那你们想要什么样的绿洲?无论电影还是小说都没有给出答案。斯皮尔伯格只是告诉你们,如果有这样一个虚拟世界,把你们喜欢的这些流行文化都囊括在内,它必将扛起重建意义的大旗,拯救你们这些除了娱乐别无他求的当代人类,从现实的虚无沙漠里撤退,不顾一切地逃向 VR 眼镜里面那个狂飙酷炫的绿洲。
敢于造梦也要敢于直面现实
好电影就是如此,故事讲好了,再去玩悬疑,再去玩情怀,斯皮尔伯格就彻头彻尾的都占据了。但斯皮尔伯格告诉你回归现实吧生活远比电影精彩斯皮尔伯格的深度也足够让他称得上伟大。有人说斯皮尔伯格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业片导演,迎合的是好莱坞的品味,他算不得这个世界伟大的导演。于是斯皮尔伯格把自己的想法,就像彩蛋一样藏在了这部电影里。在这部电影,导演致敬的是一种敢于面对真实人生的人,用一种极其科幻的外衣,而非楚楚可怜,尽管影片是以一个破烂不堪的贫民窟为开头的。导演给了我们一场梦,我们就毫无抵抗的陷入其中,沉沦在斯皮尔伯格制造的梦境里,而导演又把我们狠狠叫醒。
“从不要轻易看低一个小人物。”小人物是个很大的题材,因为伟人我们都差不多知道他们的故事了,但小人物是一个充满闪光点的故事本体。他们的笑容比苦难珍贵,他们的眼泪比幸福还多,他们是这个世界最好的精彩。“可惜,你是在我最擅长的领域里。”男主人公对反派说出这句话后,真的帅爆了。一个只会玩游戏的人又怎样,这就是他最擅长的能力啊,他对游戏的热爱足以蔑视那些轻视他的人了。那句话就像是斯皮尔伯格对所有人说:我不需要你们讨论我伟不伟大,在我最擅长的领域里,我就是最牛的那位。每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足以让这个人闪光到亮瞎别人。
煽情是怎么一回事呢?煽情其实很简单,把我们想说出来却没说的话讲出来就好了。所有煽情成功的,无非就是电影那句“迈不出那一步”。电影男主最后接管游戏后,制定了一个规则,每周二和周四让游戏暂停,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享受生活。我们做不到的,说不出的,终于都是会有遗憾的。电影里的游戏创始人,因为自己的种种原因,失去了这一生最爱的爱人,也失去了这一生最好的朋友。“我没有迈出那一步”。就像告诉所有人,你不要去后悔,一定要迈出那一步,去爱你想爱的人,做你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导演一定也有没有做成的事情吧,也有可能没有爱成功的人吧,就像我们平凡的人,一路走来尽是未完成的事情。科幻片里涉及到怪物、惊悚、平行时空、虚拟等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归根到底那还是现实的映射。就像电影里开头说的那样,我们感谢游戏的创始人,是因为他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体验这辈子都不会去体验的真实人生,去做英雄,去做一个敢爱敢恨的人。
但创始人最后做了一个彩蛋,这个彩蛋却告诉人们,已经给予人们一个逃避现实的机会了,而他现在想要人们去回到现實,因为现实的爱,才是最值得追逐的。电影里绿洲是游戏场景的代号,但实际上绿洲就是真实生活。敢于面对现实的人,才是导演和这部电影最想歌颂的。
退出游戏后,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但也没什么好怕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