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时代网络已经变成新的媒介载体,古琴在网络的传播和继承也出现了不同。对于传播形态的不同,传播效果也不一样。但是对于这种开放式的传播形式,让古琴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也让古琴独特的文化特征得到了转变和传播。虽然古琴在不同的传播方式下展现了不同的特性,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也会在古琴文化中体现。
关键词:古琴 网络环境 传播和继承
在传统意义上而言,古琴是中国的文化标签,其传播对象是较为小众的,但网络传播打破了这一个属性。在新型的传播媒介中,网络用其便捷、大众的传播特点将琴乐文化变成一种开放式传播,并深受群众的喜爱。但这种文化模式的打破也让文化的内核产生了变化,精英文化逐渐向大众化转变。古琴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播的过程也涵盖了传统音乐的特性,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一、古琴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特征
网络媒介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主要媒介载体,也是时下科学的先进产物。传统音乐在开放式的传播平台中深受群众的喜爱。传统的音乐需要口传心授进行传播,有时还会用纸质文本加以记载。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音乐的传播模式也变成网络数字传播,这种传播模式甚至会替代传统的传播方式。
古琴网站和流行音乐的网站具有一致性,具有一定的组织框架。网站内不仅有琴乐本身,还有一些关联网站和活动。这类网站的传播模式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对于一些专业社团的相关专业网站,在栏目的设定时是依据两方面进行的,其一是古琴的艺术、欣赏、教育、论坛等等方面进行古琴艺术的传播,其二是提高本社的知名度,推销琴社本身。
在此基础上,古琴音乐网站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不同的模式。静态传播的专题网站信息源通过传播将信息筛选上传到网站,广大群众接受这种信息,不需要进行反馈。动态传播的专题网站信息源需要进行反馈。
二、传播环境的不同对古琴传承的影响
(一) 民间传承
首先,家族式传承。这是中国早期的古琴艺术的主要传承方式,传承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或是在宗法中的家族成员,这就导致了古琴技艺传播者是不具备自主选择权的,对于学员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琴艺继承人较少,演奏风格单一。
其次,琴社传承。学员通过结社进行宗派选定,通过刻苦的练习达到传承的要求。琴社依靠琴派的中心人物建立不同的宗派,并通过此招收更多的学员入社进行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派别、不同琴社所交流和传播的古琴文化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都为我国传统的古琴艺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 学校传承
学校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地。伴随近代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古琴文化也被列入了音乐的学科范围内,部分高等学院也相继开设了古琴课程,培养出一批批知名的艺术家,为我国古琴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以文化传播为主导,传播的形态也局限在人际传播的范围内,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却不能和当代的大众媒介相比,更不能和拥有广大用户的网络传播进行对比。如今网络音乐已经将古琴音乐列入其中,对于古琴的传承也具备一定的及时性和远程性,打破了传统的古琴继承模式,也打破了固有的文化模式。
三、网络环境对古琴传播的分析
开放、互通的网络平台是自由且无拘束的,对于人们而言可以在网络资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和话题。而网络媒体可以为拥有共同爱好的人们建立一个共同的平台。
(一)专业性强
由于古琴文化的限制,导致了古琴网站和其他流行音乐产生了区别,其音乐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所以网站的建立者也一定是此类领域的佼佼者,要求上传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二)覆盖面广
网络传播的速度快,也不受传播载体的限制。每一个接受音乐的个体都会变成一个新的传播者,原有的传播者还可以继续进行传播。同时在科技的普及下,网络音乐终端由之前的个人电脑变成了手机、网络游戏、车载、企业、平板电脑、视频等等。接受者和传播者只需要用其中一个终端,连接网络、动动手指就可以进行古琴资源的传播和学习。
(三) 使用方便
网络传播是不具备时空的限制,在庞大的网络资源库中对古琴音乐感兴趣的群众可以在其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专业资料,为古琴音乐的欣赏和观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古琴爱好者还可以在网络中搜索相关视频进行鉴赏,在论坛中和不同地区的爱好者进行讨论和分析。网络传播的特性对古琴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及深远的形象。
四、结语
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化信息的传播已经日益开发,网络音乐的传播已经成为媒介的主流,具备无限发展潜力。音乐网站不能将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应将我国传统音乐保护起来,并在其本质基础上进行发挥,最终对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保护和继承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诚,王明辉,谢晶晶,黄艺欧,范进德.《音乐艺术》校友文章摘要总汇(1979~2007)[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3).
[2]洛秦.二十一世纪中国音乐研究走向何方?——“中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3]庄元.当代中国音乐声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A].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2006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论文集[C].2006年.
关键词:古琴 网络环境 传播和继承
在传统意义上而言,古琴是中国的文化标签,其传播对象是较为小众的,但网络传播打破了这一个属性。在新型的传播媒介中,网络用其便捷、大众的传播特点将琴乐文化变成一种开放式传播,并深受群众的喜爱。但这种文化模式的打破也让文化的内核产生了变化,精英文化逐渐向大众化转变。古琴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播的过程也涵盖了传统音乐的特性,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一、古琴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特征
网络媒介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主要媒介载体,也是时下科学的先进产物。传统音乐在开放式的传播平台中深受群众的喜爱。传统的音乐需要口传心授进行传播,有时还会用纸质文本加以记载。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音乐的传播模式也变成网络数字传播,这种传播模式甚至会替代传统的传播方式。
古琴网站和流行音乐的网站具有一致性,具有一定的组织框架。网站内不仅有琴乐本身,还有一些关联网站和活动。这类网站的传播模式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对于一些专业社团的相关专业网站,在栏目的设定时是依据两方面进行的,其一是古琴的艺术、欣赏、教育、论坛等等方面进行古琴艺术的传播,其二是提高本社的知名度,推销琴社本身。
在此基础上,古琴音乐网站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不同的模式。静态传播的专题网站信息源通过传播将信息筛选上传到网站,广大群众接受这种信息,不需要进行反馈。动态传播的专题网站信息源需要进行反馈。
二、传播环境的不同对古琴传承的影响
(一) 民间传承
首先,家族式传承。这是中国早期的古琴艺术的主要传承方式,传承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或是在宗法中的家族成员,这就导致了古琴技艺传播者是不具备自主选择权的,对于学员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琴艺继承人较少,演奏风格单一。
其次,琴社传承。学员通过结社进行宗派选定,通过刻苦的练习达到传承的要求。琴社依靠琴派的中心人物建立不同的宗派,并通过此招收更多的学员入社进行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派别、不同琴社所交流和传播的古琴文化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都为我国传统的古琴艺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 学校传承
学校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地。伴随近代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古琴文化也被列入了音乐的学科范围内,部分高等学院也相继开设了古琴课程,培养出一批批知名的艺术家,为我国古琴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以文化传播为主导,传播的形态也局限在人际传播的范围内,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却不能和当代的大众媒介相比,更不能和拥有广大用户的网络传播进行对比。如今网络音乐已经将古琴音乐列入其中,对于古琴的传承也具备一定的及时性和远程性,打破了传统的古琴继承模式,也打破了固有的文化模式。
三、网络环境对古琴传播的分析
开放、互通的网络平台是自由且无拘束的,对于人们而言可以在网络资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和话题。而网络媒体可以为拥有共同爱好的人们建立一个共同的平台。
(一)专业性强
由于古琴文化的限制,导致了古琴网站和其他流行音乐产生了区别,其音乐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所以网站的建立者也一定是此类领域的佼佼者,要求上传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二)覆盖面广
网络传播的速度快,也不受传播载体的限制。每一个接受音乐的个体都会变成一个新的传播者,原有的传播者还可以继续进行传播。同时在科技的普及下,网络音乐终端由之前的个人电脑变成了手机、网络游戏、车载、企业、平板电脑、视频等等。接受者和传播者只需要用其中一个终端,连接网络、动动手指就可以进行古琴资源的传播和学习。
(三) 使用方便
网络传播是不具备时空的限制,在庞大的网络资源库中对古琴音乐感兴趣的群众可以在其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专业资料,为古琴音乐的欣赏和观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古琴爱好者还可以在网络中搜索相关视频进行鉴赏,在论坛中和不同地区的爱好者进行讨论和分析。网络传播的特性对古琴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及深远的形象。
四、结语
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化信息的传播已经日益开发,网络音乐的传播已经成为媒介的主流,具备无限发展潜力。音乐网站不能将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应将我国传统音乐保护起来,并在其本质基础上进行发挥,最终对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保护和继承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诚,王明辉,谢晶晶,黄艺欧,范进德.《音乐艺术》校友文章摘要总汇(1979~2007)[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3).
[2]洛秦.二十一世纪中国音乐研究走向何方?——“中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3]庄元.当代中国音乐声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A].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2006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论文集[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