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以手术法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恢复情况。结果: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結论:给予胃癌术后早期患者性干预性的营养护理,可促进患者胃肠道系统的恢复,帮助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的生活模式。
【关键词】 胃癌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 胃肠道恢复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099-01
近年来,胃癌患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均以胃癌晚期居多,因此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1]。目前,手术法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由于饮食等多方面原因,胃癌患者通常较为消瘦、虚弱,因此,在优质护理状态下帮助患者及早恢复胃肠道的主要功能是临场医学界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在此次调查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针对性护理对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进行干预,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为45~68岁,平均年龄为(55.5±3.3)岁;对照组患者30例,男患17例、女患13例,年龄为48~65岁,平均年龄为(52.1±2.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以干预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营养供给。将鼻饲肠管及胃管于术前同时插入于空肠上段20cm处。术后将胃管与负压引流器相连接,在肠蠕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将胃管拔除。术后1d以鼻饲法给予患者肠内营养[2]。至患者肠功能恢复即可。(2)心理干预。胃癌患者术后较为虚弱,对周围事物无兴趣,喜欢独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安排相应的心理医师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缓解相应不良情绪,同时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家属交代相关的护理适宜,促进患者的康复。(3)营养液浓度选择。由于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还未得到基本恢复,因此在滴注营养液时需对其营养液浓度进行选择。通常前期以低浓度营养液浓度为主,在补充患者所需营养同时,降低基本的胃肠道反应。后期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提高营养液浓度,使得患者获得较高的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胃癌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癌变的一类肿瘤性疾病,该病致死率较高,目前常以手术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除了基本的治疗外,优质护理也是促进患者恢复的关键在此次调查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对患者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并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对患者的护肤情况进行相应的观察[3]。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后肠内营养干预后,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恢复。且观察组患者在多种观察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此次护理还兼顾患者的心理因素,使得患者在术后恢复中获得更高的信心。
总而言之,对胃癌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即可获得相应的营养支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陈丽,纪俊标.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1-2,4.
[2]高春玲.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28-30.
[3]王湘辉,李涛,吴伟强等.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43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3):1198-1198.
作者简介:唐红,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2年3月,职称:护师 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外四病区
【关键词】 胃癌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 胃肠道恢复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099-01
近年来,胃癌患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均以胃癌晚期居多,因此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1]。目前,手术法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由于饮食等多方面原因,胃癌患者通常较为消瘦、虚弱,因此,在优质护理状态下帮助患者及早恢复胃肠道的主要功能是临场医学界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在此次调查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针对性护理对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进行干预,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为45~68岁,平均年龄为(55.5±3.3)岁;对照组患者30例,男患17例、女患13例,年龄为48~65岁,平均年龄为(52.1±2.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以干预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营养供给。将鼻饲肠管及胃管于术前同时插入于空肠上段20cm处。术后将胃管与负压引流器相连接,在肠蠕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将胃管拔除。术后1d以鼻饲法给予患者肠内营养[2]。至患者肠功能恢复即可。(2)心理干预。胃癌患者术后较为虚弱,对周围事物无兴趣,喜欢独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安排相应的心理医师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缓解相应不良情绪,同时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家属交代相关的护理适宜,促进患者的康复。(3)营养液浓度选择。由于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还未得到基本恢复,因此在滴注营养液时需对其营养液浓度进行选择。通常前期以低浓度营养液浓度为主,在补充患者所需营养同时,降低基本的胃肠道反应。后期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提高营养液浓度,使得患者获得较高的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胃癌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癌变的一类肿瘤性疾病,该病致死率较高,目前常以手术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除了基本的治疗外,优质护理也是促进患者恢复的关键在此次调查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对患者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并从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对患者的护肤情况进行相应的观察[3]。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后肠内营养干预后,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恢复。且观察组患者在多种观察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此次护理还兼顾患者的心理因素,使得患者在术后恢复中获得更高的信心。
总而言之,对胃癌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即可获得相应的营养支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陈丽,纪俊标.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1-2,4.
[2]高春玲.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28-30.
[3]王湘辉,李涛,吴伟强等.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43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3):1198-1198.
作者简介:唐红,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2年3月,职称:护师 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外四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