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博是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发展后的新兴产物,它是一个带有自媒体性质的公共话语空间,因为其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低门槛等特点,受到用户群体极大的青睐。微博的流行不仅给社会的舆论环境带来很大的变化,也给主流媒体思考新的舆论引导策略提供了思路。本文将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旗下的官方微博对“无锡高架坍塌”事故的报道为例,探讨主流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主流媒体;“无锡高架坍塌”;微博;舆论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031-03
一、 微博概述
微博,是以关注机制为内在逻辑,允许用户进行信息发布、传播和交流的社交网络平台。因其具有准入门槛低、社交开放性强、互动性强、使用群众草根性等特点,吸引了一大批用户。从传播媒介方面来说,微博正在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人们可以通过微博第一时间进行现场信息的传播。如今,微博发挥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单纯地作为信息源和信息交流平台,它更能推动社会舆论的产生,推动着社会建设的进程。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全新语境不断推进下,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微博有效地进行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 微博中舆论环境的特点
(一)舆论主体庞大
微博用户群体拥有两个特点,一是拥有极大的活跃度,微博用户一直保持在线状态,十分踊跃地参与社会事件的讨论;二是拥有极大的关联性,一般意义上,基于相同需求的微博用户通过关注机制建立起联系,在社会舆情出现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话题圈”,对事件发表意见。新浪微博庞大的用户群体为舆论滋生提供了土壤。
(二)呈现形式多样
融媒体时代,微博突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单一化的传播方式,不仅可以将事实、情感诉诸文字,更可以用图片、视频加以佐证,将同一条信息通过不同形式的载体体现出来,带给受众更加直观的体验。
同时,微博是基于网络进行信息发布的,这就意味着空间的限制被打破,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随着调查的深入,最新的信息通过文字、视频等形式进行叠加,呈现出细致深入的新闻信息。
(三)议题转换速度加快
微博构建起一个更加宽容开放的舆论交流平台,但同时谣言、谎言也有了滋长的空间。公众的视线会因为不理智而偏离主题,事件的客观性在口诛笔伐中流失。除此之外,社会热点事件频出,人们的注意力通过议程设置不断被转移。事件爆发后,大众一拥而上,社会舆情随即达到高潮。但当新的热点事件出现后,公众注意力转移,原本的话题便会不了了之,只有极少人持续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
三、 主流媒体微博对舆论的引导策略
2019年10月10日晚,江苏无锡312国道跨桥路段桥面垮塌,共造成3人遇难。根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货车严重超载导致桥梁发生侧翻。《新京报》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1日10时,微博上关于事件的讨论超过60万条,各大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都在核实事件情况后发布官方微博。全网舆情在10月10日20:00左右达到顶峰,并在11日早上,再次呈现上涨的趋势。微博上#无锡高架坍塌##无锡警方通高架桥面侧翻##无锡高架侧翻致3死2伤#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足可见公众的关心程度。
笔者选取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微博,如《人民日报》、中央電视台、新华社、《扬子晚报》《新华日报》旗下的微博进行调查研究,以“无锡”和“高架”作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并进行统计。笔者在微博选取上考虑了多样性,以探究不同类型主流媒体对于社会舆情事件的反应。
(一)及时发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事件发生以后,江苏本地媒体微博@扬子晚报反应最为迅速,最先发出报道,并且附上在场的公众用手机录制的视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发挥主流媒体的担当,紧随其后,并且在短时间内持续更新。相比之下,无锡当地微博政务号,如@无锡发布、@无锡交警在事故发生20小时内均未发布与此事相关的官方消息,引发了公众的不满与愤怒。
总体看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对于此事发布的微博数量最多,且大多采用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人民日报结合自身优势,与不同的社会机构进行连线,如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取最新资料,进行消息的持续发布和汇总。除了视频以外,@人民日报通过直播与公众连线,给公众提供最直接的第一现场资料,充分利用融媒体实现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新华视点更多是以文字、图片相组合的方式对事件进行详细报道,并且发布了微评、快讯等内容。
(二)先发制人,主动设置议程
有关事故的信息报道,主流媒体在查证清楚后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进行发布,进行多维报道,占领舆论高地。通过表2可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都在事件发生的当天,迅速发布微博,数量达到7、8条之多,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和惨痛性。
“无锡高架坍塌”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热议,问责事故原因的声音此起彼伏,网络上也出现了对事故原因的揣测和谣言,如“4车总重400余吨”严重超载导致桥面坍塌以及“公安局长戴百万名表进行救援”等谣言,会将舆论引至错误的方向。@扬子晚报、@新华日报等微博及时澄清了谣言,并通报处理结果,化解了一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三)后续跟进,给公众答复
一场社会舆情事件引发的热度是有限的,根据表2可以看出,10月12日,此次事件热度消减,大多数媒体在10月12日之后便停止了对“无锡高架坍塌”事件的报道。但江苏本地媒体@扬子晚报、@新华日报仍旧对此事保持较高的关注,做好对事件的后续报道,针对谣言进行回复,通报大桥的处理情况和交通情况。
10月24日,@人民日报发布微博“交通运输部:严重超载导致无锡桥梁发生侧翻”,详细汇报了关于桥梁方面的问题,确认此次悲剧是严重超载导致。在这次事件中,@人民日报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专业素养,克服了微博上议程转换频繁的局限,对事件进行持续的报道,给公众一个负责的答复,起到了主流媒体排头兵的作用。 四、 主流媒体微博在此次事件輿论引导中的缺陷及思考
(一)缺乏深度报道,多维度报道和持续关注不足
截至10月12日0:00,@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视点、@扬子晚报、@新华日报5家主流媒体发布的微博总量分别为12条、13条、8条、11条、19条,分别占对应时段微博总数的13%、15.3%、10.4%、9.6%、17.6%,在所发的微博总数中,仅占一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媒体的关注度也不够。
微博上的信息具有裂变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关注、转发,但是这也导致了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微博上消息的发布大多数是针对事件本身进行的客观报道,也大多广而不深。以同一时间段的《新京报》微信公众号为例,《新京报》发表了《无锡高架侧翻时女子骑车猛冲躲过一劫:不敢再走事发地》《回访大货车超载之路:码头不干涉超载,大货车如何不超载也赚钱?》等文章,从社会人情、经济、政治等方面对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引发大众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突破微博传播的碎片化、表层化、同质化的局限,充分融合媒介技术,引导公众在信息整合和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更好地推动社会进程。
(二)主流媒体与受众缺少及时互动,舆论效果出现分化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的概念,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另一个是人民群众的民间舆论场。主流媒体、政府、公众都代表着社会不同群体的立场和利益,很多时候都缺乏及时互动,产生了舆论引导上的障碍。
在舆情事件中,绝大部分矛盾的激化和谣言的产生都源于公众知情权得不到满足,媒体和公众永远都在自说自话。以@人民日报为例,很多网友对其微博进行了评论,但是@人民日报均未回复。
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主流媒体和政府应该第一时间公布事件详情,及时与公众沟通,安抚公众情绪。主流媒体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应该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利用微博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寻找到最适合的对话方式。
五、结 语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5个主流媒体微博在“无锡高架坍塌”事件上的报道表现,探究了主流媒体在微博这个平台进行舆论引导的策略和其中的不足。在媒介融合的新语境下,传统主流媒体都在积极寻求新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但这种融合还未全面、完善,只是利用微博的传播优势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更新,这种融合只是浅层次的。如何在微博平台仍旧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和数据分析,达到媒介融合最和谐的状态,是每一个主流媒体都要思考的。
参考文献:
[1] 黄文娟.媒介融合下我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以对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5(11):141-143.
[2] 李珂.媒体微博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应对——以人民日报对“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14):347.
[3] 张靖天.无锡高架桥侧翻:官方回应舆情能打几分?[EB/OL].新京报网,2019-10-11.
[4] 人民网-舆情频道.无锡高架桥面侧翻事故舆情聚焦与应对分析[EB/OL].人民网,2019-11-20.
[责任编辑:杨楚珺]
关键词:主流媒体;“无锡高架坍塌”;微博;舆论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031-03
一、 微博概述
微博,是以关注机制为内在逻辑,允许用户进行信息发布、传播和交流的社交网络平台。因其具有准入门槛低、社交开放性强、互动性强、使用群众草根性等特点,吸引了一大批用户。从传播媒介方面来说,微博正在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人们可以通过微博第一时间进行现场信息的传播。如今,微博发挥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单纯地作为信息源和信息交流平台,它更能推动社会舆论的产生,推动着社会建设的进程。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全新语境不断推进下,主流媒体如何通过微博有效地进行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 微博中舆论环境的特点
(一)舆论主体庞大
微博用户群体拥有两个特点,一是拥有极大的活跃度,微博用户一直保持在线状态,十分踊跃地参与社会事件的讨论;二是拥有极大的关联性,一般意义上,基于相同需求的微博用户通过关注机制建立起联系,在社会舆情出现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话题圈”,对事件发表意见。新浪微博庞大的用户群体为舆论滋生提供了土壤。
(二)呈现形式多样
融媒体时代,微博突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单一化的传播方式,不仅可以将事实、情感诉诸文字,更可以用图片、视频加以佐证,将同一条信息通过不同形式的载体体现出来,带给受众更加直观的体验。
同时,微博是基于网络进行信息发布的,这就意味着空间的限制被打破,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随着调查的深入,最新的信息通过文字、视频等形式进行叠加,呈现出细致深入的新闻信息。
(三)议题转换速度加快
微博构建起一个更加宽容开放的舆论交流平台,但同时谣言、谎言也有了滋长的空间。公众的视线会因为不理智而偏离主题,事件的客观性在口诛笔伐中流失。除此之外,社会热点事件频出,人们的注意力通过议程设置不断被转移。事件爆发后,大众一拥而上,社会舆情随即达到高潮。但当新的热点事件出现后,公众注意力转移,原本的话题便会不了了之,只有极少人持续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
三、 主流媒体微博对舆论的引导策略
2019年10月10日晚,江苏无锡312国道跨桥路段桥面垮塌,共造成3人遇难。根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货车严重超载导致桥梁发生侧翻。《新京报》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1日10时,微博上关于事件的讨论超过60万条,各大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都在核实事件情况后发布官方微博。全网舆情在10月10日20:00左右达到顶峰,并在11日早上,再次呈现上涨的趋势。微博上#无锡高架坍塌##无锡警方通高架桥面侧翻##无锡高架侧翻致3死2伤#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足可见公众的关心程度。
笔者选取了各大主流媒体的微博,如《人民日报》、中央電视台、新华社、《扬子晚报》《新华日报》旗下的微博进行调查研究,以“无锡”和“高架”作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并进行统计。笔者在微博选取上考虑了多样性,以探究不同类型主流媒体对于社会舆情事件的反应。
(一)及时发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事件发生以后,江苏本地媒体微博@扬子晚报反应最为迅速,最先发出报道,并且附上在场的公众用手机录制的视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发挥主流媒体的担当,紧随其后,并且在短时间内持续更新。相比之下,无锡当地微博政务号,如@无锡发布、@无锡交警在事故发生20小时内均未发布与此事相关的官方消息,引发了公众的不满与愤怒。
总体看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对于此事发布的微博数量最多,且大多采用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人民日报结合自身优势,与不同的社会机构进行连线,如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取最新资料,进行消息的持续发布和汇总。除了视频以外,@人民日报通过直播与公众连线,给公众提供最直接的第一现场资料,充分利用融媒体实现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新华视点更多是以文字、图片相组合的方式对事件进行详细报道,并且发布了微评、快讯等内容。
(二)先发制人,主动设置议程
有关事故的信息报道,主流媒体在查证清楚后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进行发布,进行多维报道,占领舆论高地。通过表2可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都在事件发生的当天,迅速发布微博,数量达到7、8条之多,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和惨痛性。
“无锡高架坍塌”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热议,问责事故原因的声音此起彼伏,网络上也出现了对事故原因的揣测和谣言,如“4车总重400余吨”严重超载导致桥面坍塌以及“公安局长戴百万名表进行救援”等谣言,会将舆论引至错误的方向。@扬子晚报、@新华日报等微博及时澄清了谣言,并通报处理结果,化解了一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三)后续跟进,给公众答复
一场社会舆情事件引发的热度是有限的,根据表2可以看出,10月12日,此次事件热度消减,大多数媒体在10月12日之后便停止了对“无锡高架坍塌”事件的报道。但江苏本地媒体@扬子晚报、@新华日报仍旧对此事保持较高的关注,做好对事件的后续报道,针对谣言进行回复,通报大桥的处理情况和交通情况。
10月24日,@人民日报发布微博“交通运输部:严重超载导致无锡桥梁发生侧翻”,详细汇报了关于桥梁方面的问题,确认此次悲剧是严重超载导致。在这次事件中,@人民日报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专业素养,克服了微博上议程转换频繁的局限,对事件进行持续的报道,给公众一个负责的答复,起到了主流媒体排头兵的作用。 四、 主流媒体微博在此次事件輿论引导中的缺陷及思考
(一)缺乏深度报道,多维度报道和持续关注不足
截至10月12日0:00,@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视点、@扬子晚报、@新华日报5家主流媒体发布的微博总量分别为12条、13条、8条、11条、19条,分别占对应时段微博总数的13%、15.3%、10.4%、9.6%、17.6%,在所发的微博总数中,仅占一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媒体的关注度也不够。
微博上的信息具有裂变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关注、转发,但是这也导致了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微博上消息的发布大多数是针对事件本身进行的客观报道,也大多广而不深。以同一时间段的《新京报》微信公众号为例,《新京报》发表了《无锡高架侧翻时女子骑车猛冲躲过一劫:不敢再走事发地》《回访大货车超载之路:码头不干涉超载,大货车如何不超载也赚钱?》等文章,从社会人情、经济、政治等方面对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引发大众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突破微博传播的碎片化、表层化、同质化的局限,充分融合媒介技术,引导公众在信息整合和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更好地推动社会进程。
(二)主流媒体与受众缺少及时互动,舆论效果出现分化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的概念,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另一个是人民群众的民间舆论场。主流媒体、政府、公众都代表着社会不同群体的立场和利益,很多时候都缺乏及时互动,产生了舆论引导上的障碍。
在舆情事件中,绝大部分矛盾的激化和谣言的产生都源于公众知情权得不到满足,媒体和公众永远都在自说自话。以@人民日报为例,很多网友对其微博进行了评论,但是@人民日报均未回复。
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主流媒体和政府应该第一时间公布事件详情,及时与公众沟通,安抚公众情绪。主流媒体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应该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利用微博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寻找到最适合的对话方式。
五、结 语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5个主流媒体微博在“无锡高架坍塌”事件上的报道表现,探究了主流媒体在微博这个平台进行舆论引导的策略和其中的不足。在媒介融合的新语境下,传统主流媒体都在积极寻求新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但这种融合还未全面、完善,只是利用微博的传播优势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更新,这种融合只是浅层次的。如何在微博平台仍旧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和数据分析,达到媒介融合最和谐的状态,是每一个主流媒体都要思考的。
参考文献:
[1] 黄文娟.媒介融合下我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以对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5(11):141-143.
[2] 李珂.媒体微博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应对——以人民日报对“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14):347.
[3] 张靖天.无锡高架桥侧翻:官方回应舆情能打几分?[EB/OL].新京报网,2019-10-11.
[4] 人民网-舆情频道.无锡高架桥面侧翻事故舆情聚焦与应对分析[EB/OL].人民网,2019-11-20.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