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也是陪伴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社交网络兴起,智能手机普及后,我们留给自己的时刻变得越来越少。手机一刷,便是整个世界的信息爆炸在眼前,按一次转发,我们成了这世界信息的一处驿站。千里之隔的亲朋,有网络就能聊天视频,独居一隅也不再是什么冷僻的事情了。孤独变成一种稀少的感受了,当然这并不是坏事。
  只是偶尔,我做饭、洗碗或者打扫屋子,这些不需要动脑子的机械性动作,使得整个人放空下来,思绪乱糟糟,只关乎自己,飞到过去又飞到未来,才会突然意识到,是在与自己相处。一种非常宁静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在各种信号互相覆盖的今日,显现出苍白的珍贵。
  看过朱天文的―次演讲,她说我们一直在感受,却不曾去感受那一种感受。有一次我回乡下老家,饭后自己在田间散步,走到土地庙边,身旁是大榕树,环绕在一片碧绿的稻田里,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午睡的安静里,唯一的声源来自脚下的沟渠,那里正好有一个小水闸,水流在那里突然奔腾起来。我坐在石椅上看,发现每一次激起的水浪都有着同样的节奏却又没有一次相同,总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一阵高些,那一阵会激起水花,真的像有生命,浩浩荡荡赶去一个地方,难怪诗里歌里总会矫情地问风去哪里水去哪里。我在那观察水花,观察了半个小时,虽然并没有观察出对世界有任何意义的事来,但那半小时的发呆却让我第一次去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开心是一种感受,如何去感受开心;难过是一种感受,又如何去感受难过,那是需要独自的真空状态的。而这种技能的掌握,对我生活是有作用的,比如当我觉得痛,我便去体会痛到底是什么,痛似乎因为被细究而稀释,变得不那么痛;当我觉得饿,我会去感受腹部那种感觉为何称为饿,于是饥饿也变得不那么饿。不知道修行高深的法师,选择坐禅冥思时,是不是也是通过将感觉纳米化,从而找到这些感觉的间隙,抵达最空无的境界。
  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当孤独感袭来时,大多都是因为负能量袭来。朋友堕入青春期的旧时刻里,是因为职场纷争让她难过;我踱步出去自己散步,是因为与父母吵架负气而出,中二地觉得世上无人懂我。孤独身边总伴随着无助,然而有趣的是,治愈我们的,却是孤独本身。他像一个沉默的老友,安静地坐在我们身边,等我们自己慢慢地去感受孤独的感受,从而破解孤独,他才转身离去。
  是一种亏欠,当我们觉得孤独时,孤独正在陪着我们。
  也不只像孤独,很多的痛苦,需要的是痛苦本身的治愈,毒即是药。有一个朋友恋爱事业双失,躲在家里厌世自闭,蓬头散发,不吃不喝,行尸走肉。她的好朋友杀去她家,跟她住在一起,陪她过着同样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她望着跟自己一模―样的好朋友,好像幽灵在照镜子,忍不住扑哧一笑,这一笑便证明墓穴般的岁月过去了,她们一起起身出门,吃香喝辣,购物做SPA。
  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正面的,要我们遇到挫折坚强,遇到困难勇敢,遇到苦难要乐观。但后来发现,其实可以不坚强、不勇敢、不乐观。像我朋友的好朋友,放下所有高高在上的劝慰,落到与你相同的位置,陪你一起消极地面对这一切,陪你不迎难而上。许多的痛苦,都像黑夜,穿过漫长的黑夜全都不过是修辞。黑夜自己会走,白天是等过来的。最大不了,遇见的是极夜,但只要等,日光便会重现。
  小时候爸爸跟我讲,被蛇咬的地方,七步之内就能找到解药,不知道是哪本武侠小说里的扯淡。不过,我觉得,在最苦难的时刻,消除它的方式便是在那个时刻。觉得孤独时,呼朋引伴的欢聚只是镇痛的作用,而不是治病的根本。下一次,当你彷徨无助孤独时,试一下,去与它们对坐。坐到像照镜子,忍不住扑哧一笑。那就是光照进最幽暗最幽暗的时候了。黑暗始终比光明脆弱,它需要的条件远比光要大,只要有一点点缝隙,光都会努力窜进去。我一个朋友说,“光和光怎么打招呼,最黑的地方见!”
  心理学有个比喻,病人好比坠入深渊,而心理医生不该出手相救。心理医生更像深渊旁边的一棵树,伸出树枝在一旁静静不动。他们要患者自己和深渊搏斗,是选择继续坠落,还是选择抓住救命的树干,全都看患者自己。
  人和人都那么不同,我对“他人即地狱”的理解,并非说人心险恶,而是说人心莫测未知,谁都不曾去过地狱,自然解救就变得自以为是。所有的懂得都是隔岸观火,所有的劝慰都是隔靴搔痒,所以更多时候,倾听比开导更有用。不过是承担起“孤独”的作用,成为一个具体的倾诉对象,等沉浸在痛苦中的人,在倾诉中,抵达孤独的核心。
  之前网上有一张很火的照片,一个身形很好的女白领背影,缓缓步下地铁旁的楼梯,手里拎着的,是她的高跟鞋,是的,她正是赤着脚在走路。作者配的文字是“今天你也很累吧”。照片之所以能爆火,是网友们都感同身受了那个曾经很累的时候。疲倦,是被疲倦给治愈了。当你很疲倦时,那些分享热闹,或者邀你玩耍的人,大概只能收获你的白眼吧。
  阴阳鱼环抱,互相融合。消极的事物也不是全部的黑,它也是黑白相间的圆,反义而同生,伤害你,也治愈你。
  摘自《文艺风象》
其他文献
乌龟和兔子赛跑,因兔子骄傲,乌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那场实力悬殊的比赛。螃蟹闻听此事,当即跑去找乌龟,也要求和它赛跑。乌龟爽快答应了。  在商定好比赛的场地之后,它俩一同站在起跑线上:乌龟直视着前方,螃蟹面对着乌龟——因为螃蟹是横行动物,它只有像这样站着,才能正常地去和乌龟比赛。  起跑的枪声一响,螃蟹立刻沿着比赛线路,拼命向终点横爬……  眼看就要临近终点了,螃蟹见乌龟迟迟没有跟上来,便侧过身子去看
期刊
在我床头的书桌上,刻着一行英文:If you can not do,teach.(如果你自己做不到的话,就教别人去做吧。)做老师以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警钟。这是对那些可以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自己却做不到的人的莫大的讽刺。  我有一个朋友,人称“道理王”,在引经据典、讲道说理方面,堪比东方不败。从古埃及文明到比特币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对娱乐八卦和婚姻人生也可以娓娓道来。加上他不俗的外表,让每个和
期刊
夜里看《山河故人》。  在戏中,张艾嘉风韵犹存,作为早年漂泊海外的游子,她时尚而包容,跟老外结婚又离婚,在课堂上教授中文,笑言遗忘了自己的中文名字,真假难辨。面对青春气息的吸引,她可以忽视自己松弛的皮肤、浮肿的眼袋,跟小鲜肉在一起。  一对已然被别人误认为母子的男女,肉体彼此交互之后,也能分享内心深处的情愫。  张艾嘉躺在小鲜肉胸前,喃喃低语:“我来澳大利亚以后,24小时开着手机,我的妈妈年纪大了
期刊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那些成功者的特质,就会发现这些人除了自身努力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在饭局上左右逢源。  在这一点上,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做得很好。  有一年冬天,杭州城特别冷。不过,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却热闹非凡。这一天,胡雪岩坐在屋里靠门的地方,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这时,一位客人走了进来,他递给伙计一张银票,说要支取现银。伙计接过银票,愣了片刻,随即热情地将顾客请进了厅
期刊
有人说,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删节《孟子》,源于他的文化自卑,这是不错的。朱皇帝出身卑贱,文化功底很浅,他生怕被饱读诗书的文人们算计了。打江山时,为了笼络人才,暂可容忍一二;待天下平定,这种自卑心理便膨胀起来,变成屠刀,变成文字狱。  但说朱皇帝对孟子的不敬仅是文化上的自卑心理所致,似乎还不太全面。他批判孟子的理由是:“无君无父”,他看到孟子所言“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視君如寇仇”,勃然大怒,骂道:“使
期刊
1  身边单身的朋友到了三十岁以上,每次聊到婚姻或爱情,都是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对我而言,和谁在一起都一样,等我想恋爱或结婚时,我就满大街随便抓一个!”  可是,我卻认为和谁在一起,并不一样。每个人都是小小的世界,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当我们走进他的生命,磁场肯定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有不一样的结局。  不信,你真正想恋爱、结婚的时候,给我抓一个瞧瞧?  2  曾听过一个朋友的故事。  她去
期刊
这本书的一开始,我想先告诉你,我是怎么来的。  我是我爸我妈在河边捡来的……好吧,不好笑,捡来的和其他人还有什么区别呢?我很酷,是在家里被我妈自己生出来的。是的。在家里,被我妈,自己,生出来的。因为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就没去医院。  我爸我妈都生长在农村,是邻居,也是同学,他们小时候每天都一起上学放学,要走四公里山路。我妈因为长得漂亮,常常被其他男生骂。我妈说,那时候的人,如果喜欢对方,就总会用这
期刊
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在永徽三年(652年)炮制的“性骚扰”案,竟然变成了一根导火索,引发了大唐开国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政治清洗……  高陽公主的老公是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房玄龄一去世,高阳公主就闹着要分家,不但要和房家长子房遗直争夺财产,而且还要争夺爵位(房玄龄的封爵,依例由长子继承)。  房遗直无计可施,最后只好告到了太宗那里。太宗勃然大怒,把公主叫来狠狠训斥了一顿,
期刊
光一生恋权贪位,但毕竟没有觊觎龙袍,不过,一个家族专权到了极致,必定会畸形膨胀,这就意味着质变将会不可抗拒地发生。也就是说,霍光不敢龙袍加身,却无法阻挡其家族对龙榻的垂涎。因此,在他死去后不久,霍氏家族终于还是向皇权伸出了黑手。可悲的是,一个曾经不可一世、辉煌至极的家族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有人说,毁掉这个家族的是一个女人,霍光之妻霍显。此话不错,她确实是这场崩塌之祸中的直接推手。  关于霍显的
期刊
张勋拥兵逗留津门时,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大家都怀疑他此次来京,有复辟之嫌。但当大家问到这件事时,张勋信誓旦旦地表示,绝无此事。见大家仍不相信,张勋对天发誓道:“我如果有此心,将来这一颗头颅必为利刃所断。”等他1917年6月30日到7月1日凌晨复辟后,某公问他:“前日誓词,言犹在耳。”张勋竟恬不知耻地说:“以我一颗头换取大清帝国,有什么不值得的呢?”  6月30日夜,张勋从江西会馆回到自己位于南河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