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有效的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锻炼,促进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体育教学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和技能训练,还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体育运动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在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043
引言
在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过程中,当代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确立了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要求在体育教学当中要保证课程教学的综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在引导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满足全员教育的具体要求。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具备基础性,而在奠基时起就明确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并在该目标的导向之下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
体育学科虽然是小学阶段不可缺少的学科,但由于其對学生整体成绩的影响较小,所以,学校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投入的精力较少,甚至有些学校直接将体育锻炼当成了一种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受其影响也开始不重视体育学习,甚至开始讨厌体育锻炼。此外,小学普遍缺乏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往往需要身兼数职,很难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中。甚至在一些学校,学生的课间锻炼时间也被其他学科的学习所占据,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还有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编排不合理,导致学生在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
(二)体育教学过于形式化
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非专业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性教学知识而导致教学方式单一且传统,不能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而专业教师又存在教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的情况,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大多数小学体育课都是由教师带领进行简单练习后,学生自由活动。当然,有些教师在热身后也会进行某一体育项目或体育动作的讲解,但讲解较为简单,再加上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动作要领。同时,由于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风险,多数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意外,常会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避开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或者比赛,而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体育选择,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二、小学体育中的学生素质培养策略
(一)正确示范动作,促使学生直观感知
体育是一项以动作示范、学生训练为主的科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确的体育动作示范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还必须围绕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并注重自身示范,从而引导学生对体育项目感兴趣,并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与训练。例如:在教学“花样跳绳”这一内容时,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对花样跳绳有直观感知,并乐于参与到学习中。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并脚跳绳和单脚跳绳,本节课则是引入难度更高的花样跳绳。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教师以身示范,向学生展示前后左右开合跳,并进行分解动作教学,即前后开合跳分解动作和左右开合跳分解动作,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动作。通过亲自示范,学生有了直观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各自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从而总结出花样跳绳容易出错的动作。总结后,学生再进行练习,直到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掘出动作规范的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突出学生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融合了生本教育理念,使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更加融洽,课堂教学效果也更佳。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校、教师、学生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以及周围人群对体育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例如,部分学校在小学三年级之后以学习任务重为由按一定比例缩减体育课时,这就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明显减弱,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只学习不运动、体育课被其他课程占用,是部分学校的教学常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体育核心素养所体现的是体育学科的关键能力以及独特品格,培育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教育的要求,也是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动力。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指导的一个重要阶段,抓住这一黄金期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指导,不仅可以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精神品质,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行为和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在各项课程学习当中都能够保持拼搏进取的良好态度。
参考文献
[1]王国峰.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5):87.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043
引言
在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过程中,当代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确立了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要求在体育教学当中要保证课程教学的综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在引导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满足全员教育的具体要求。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具备基础性,而在奠基时起就明确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并在该目标的导向之下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
体育学科虽然是小学阶段不可缺少的学科,但由于其對学生整体成绩的影响较小,所以,学校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投入的精力较少,甚至有些学校直接将体育锻炼当成了一种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受其影响也开始不重视体育学习,甚至开始讨厌体育锻炼。此外,小学普遍缺乏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往往需要身兼数职,很难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中。甚至在一些学校,学生的课间锻炼时间也被其他学科的学习所占据,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还有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编排不合理,导致学生在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
(二)体育教学过于形式化
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非专业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性教学知识而导致教学方式单一且传统,不能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而专业教师又存在教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的情况,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大多数小学体育课都是由教师带领进行简单练习后,学生自由活动。当然,有些教师在热身后也会进行某一体育项目或体育动作的讲解,但讲解较为简单,再加上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动作要领。同时,由于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风险,多数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意外,常会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避开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或者比赛,而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体育选择,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二、小学体育中的学生素质培养策略
(一)正确示范动作,促使学生直观感知
体育是一项以动作示范、学生训练为主的科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确的体育动作示范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还必须围绕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并注重自身示范,从而引导学生对体育项目感兴趣,并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与训练。例如:在教学“花样跳绳”这一内容时,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对花样跳绳有直观感知,并乐于参与到学习中。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并脚跳绳和单脚跳绳,本节课则是引入难度更高的花样跳绳。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教师以身示范,向学生展示前后左右开合跳,并进行分解动作教学,即前后开合跳分解动作和左右开合跳分解动作,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动作。通过亲自示范,学生有了直观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各自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从而总结出花样跳绳容易出错的动作。总结后,学生再进行练习,直到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掘出动作规范的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突出学生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融合了生本教育理念,使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更加融洽,课堂教学效果也更佳。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校、教师、学生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以及周围人群对体育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例如,部分学校在小学三年级之后以学习任务重为由按一定比例缩减体育课时,这就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明显减弱,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只学习不运动、体育课被其他课程占用,是部分学校的教学常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
体育核心素养所体现的是体育学科的关键能力以及独特品格,培育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教育的要求,也是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动力。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指导的一个重要阶段,抓住这一黄金期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指导,不仅可以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精神品质,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行为和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在各项课程学习当中都能够保持拼搏进取的良好态度。
参考文献
[1]王国峰.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