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运用方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o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的语文课堂上呈现出各种异彩纷呈的教学形式:或优美神奇的课件展示,或丰富流畅的过度衔接语,或色彩斑斓的成果展示等,可细细想来,语文课堂本真应该是什么?是各类完美的技巧吗?都不是,语文的课堂缺少了纯天然,缺少的正是朗朗的书声。没有朗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否则学生无非是一个个“面塑的听者”,无非是用自己的脑袋去装老师的思想,他们体会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悟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理”,长此以往如此剥夺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必然会失去理解的个性。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应该怎样完成呢?
  一、保证学生朗读时间,精讲多读
  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不让学生多读,就不可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不是光靠老师讲懂的。“文贵自得”“自得”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但多读并非是取消教师的讲,让学生一味地多读,相反,却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40分钟,学生多读了,教师的讲就必然少了。时间少了就只能精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把朗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让全班的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过场”。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的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鼓励学生多读,最为重要的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所读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让此时的学生由“听者”变成真正的“读者”,让他们去体会自己的情,领悟自己的理而我们教师给学生擔兰“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正如《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二、朗读要有多种形式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范读、领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等,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第一,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第二。慎用齐读。齐读虽有声势,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第三,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下,效果也就不同。如读《大江保卫战》时,教师用那饱含激情的语言很快便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使学生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表演读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三、诵读要倡导有感情朗读
  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不了多少,你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别林斯基)“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文章中的语言都寄寓着、栖息着作者的思想,好的文章无不凝聚着优美的语句、丰富的情感,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对话,引领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思想和谐共振。经典之文传诵不衰就要靠我们教师。怎样才能使经典之文传诵不衰呢?这就需要我么引领学生诵读。
  而诵读的基础是有感情的朗读,只有在情感上与作者的体验产生了共鸣,才能把优美的文章内化成我们自己的语言,然后才能迫不及待地物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而现实是在教师的讲解、分析的基础上获得感悟,这往往只是起了个小小的铺垫的作用。要想把文章“移情”给学生,必须倡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后是有感情地诵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呢?教师指导诵读,就要精心选择诵读的内容,要精选那些能与学生发生情感共鸣的文章。在诵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感知课文到理解课文到引起共鸣,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要加强诵读内容的情感体验。要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好课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最好能率先垂范,要求学生诵读的文章教师要诵读下来,以期望文章作者、教师、学生三者达到共鸣。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诵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深层的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在浓浓的诵读中,我们也将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
  四、语文课特别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环,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朗读,因为“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教师的推动下和文章发生共鸣,从而达到升华。”学生需要给我们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朗读机会!
其他文献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也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下面就一年来实践高效课堂的做法谈谈自己的
期刊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自主性学习的优势呢?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老师要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
期刊
一、课堂提问现状  小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
期刊
我做了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酸甜苦辣,心酸和眼泪,鲜花和掌声,伴随着我。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是我们老师应尽的责任,其中德育是关键,只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提高班级整体的素质。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每位班主任的心愿。这些年来学生在进步,我也在成长,坚持把自己的收获不断地积累下来我发现,班主任善用情感教育,是成功管理班级的法宝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增长速度之快,更新周期之短,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都提出更高要求。人们的学习方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终身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完善自我,构建学习型社会,使终身学习成为社会成员必然选择。而广播电视大学高等院校则在开展终身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电视大学以自身的独特优势,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用终身教育思想重塑电大教育
期刊
本次听了龚雄飞院长的讲座,感到龚院长的理念博大精深,我虽不能全面理解,但也受到了一些启发,现只以导学案的设计——导学问题化,谈谈我的看法。  一、设计适当的问题,把课前复习提问的知识记忆型转化为知识思考型  在上“惯性”内容时,我习惯提以下问题。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一切”“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总”“或”,你怎么理解?  3.力能不能维持物体的运动?  4
期刊
【摘要】面对当今师生教学现状,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完善科研网络,充分发挥课题组和教研组职能,配合教导处做好集体备课,营造生本教学的良好氛围,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大改观。  【关键词】科研网络 营造 氛围  自2014年的12月我们语文备课组申报市级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以来,我们便正式深入接触和实行生本教育理念。这期间,通过一系列的专家报告和学校优秀教师的优秀生本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
期刊
跨入21世纪的今天,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地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信息已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信息教育也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生活,信息教育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各学科,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教育教学的一种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积
期刊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逐步得到确立。在学校体育中重视学生的体育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等方面,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并大广大体育工作者中形成了共识。课改“新课标”中也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那么,如何去培养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这足以说明,国家教育决策部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但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重形式、缺实效的现象。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科学地建构其实施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