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则《男子被罕见的“食脑虫”入侵,十几天后病逝……》的新闻在网上疯传。对此,不少网友大呼“太恐怖了”。新闻中的患者在杭州发病,当时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真的有“食脑虫”吗,它是怎么进入患者体内的?带着一系列疑问,笔者采访了几位接诊专家。
玩水后得了阿米巴性脑膜脑炎
据了解,患者是43岁的何先生,一家到深圳一个景点游玩,“当天那里有场‘泼水节’,大家相互泼水。”何先生的妻子杨女士说。随后,何先生和杨女士到杭州来游玩,五天后,何先生感觉自己好像感冒了,主要是头痛,但没有出现流鼻涕咳嗽的情况。之后,何先生觉得“感冒”越来越重,发热,全身没有力气,怕冷,吃了不少感冒药,都没有什么效果。
8月21日下午,何先生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生给他做了多项化验,初步怀疑是“化脓性脑膜炎”。何先生被收入该院神经内科,这时他已经瞳孔散大,脑组织里有大量积水,医院当即就开出了“病危通知单”。神经内科主任耿昱表示,经对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测,发现有“原虫”,怀疑他得的是阿米巴性脑膜脑炎。之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对何先生的脑脊液组织也做了检测鉴定,确诊得的是“阿米巴性脑膜脑炎”。
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孙仁华医师说,这种病他从医三十多年来第一次碰见,“这是一种罕见的病例,我还专门查找了资料,据之前文献记载,浙江省的临床上还没有出现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病例。这种病的进程非常快,根据国外的文献记载,感染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的病人,一般3~5天就会死亡。”孙主任表示,何先生住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病房时,他的大脑、小脑和脑干都有坏死性出血灶,已有脑疝。“这种病死亡率极高,几乎发现一个病人就死亡一个,而且没有特效药物和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临床病人实在太少了。”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一周后,杨女士决定带何先生回深圳老家。9月3日,何先生在深圳当地医院不幸去世。
如何远离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性脑膜脑炎是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脑膜炎。那是什么时候,这种可怕的虫子钻进了何先生的脑部呢?杨女士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们全身都湿透了,鼻子、眼睛、耳朵都是水!”可能就是何先生在玩水时,阿米巴原虫通过他的鼻子进入了脑部。
阿米巴原虫主要存在于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在江河、池塘、水坑等淡水,生活及工业或发电厂排出的污水或温水,海岸附近的海水,空调水、长期未用的自来水管水,未经氯化消毒的游泳池水,甚至连温泉水中均曾分离到阿米巴原虫。孙仁华主任医师说,相关论文资料是这样描述这类阿米巴原虫的侵脑“路径”及其“嗜神经性”:“在阿米巴性脑膜脑炎患者的尸检中,发现病变多局限于脑部,身体其他部位,如肠道、肝脏、肺等虽可见到病变,但未发现有阿米巴原虫。患者的鼻黏膜和穿过筛板的嗅神经支有严重的炎性损害,并可发现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原虫可通过鼻黏膜侵入人体,穿过鼻黏膜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移行到嗅神经较大的分支,再通过海绵状筛板到颅底而入脑,引起脑组织的发炎和破坏。”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潘红英介绍,阿米巴是一种原虫,根据生活环境不同,阿米巴原虫可分为内阿米巴和自由生活阿米巴。何先生感染的是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它生活在水和泥土中,偶尔侵入动物机体,主要引起脑膜脑炎、角膜炎、口腔感染和皮肤损伤等。
据了解,阿米巴性脑膜脑炎首次“现身”澳大利亚,全球感染病例至今不过数百例,大家不必过度惊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陈华良表示:首先,人体感染阿米巴原虫的途径一般就是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野外虽然存在阿米巴原虫,但真正能入侵进入人体的概率很低。其次,人体机体有自身的防御功能,比如黏膜处附近存在的局部抗体,主要是IgA(黏膜局部抗体),可以有效阻止其入侵。其实许多案例都已经证明这一点,很多人都接触同一水系,只有个别人才感染,这跟该个体当时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当皮肤或者黏膜破损,人体比较劳累或者有其他疾病时,身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被侵袭成功。
另外,根据目前的报道,有些药物是有部分疗效的,比如两性霉素B等。但为什么该病的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原因还是病例稀少,医生初诊基本很少会考虑到是阿米巴脑膜炎,等最后确诊时候,病情大部分都已经出现严重恶化了。如果能早诊断,早治疗,情况相对会乐观些。
专家提醒,预防感染阿米巴原虫的主要方法是不要到污染的池塘或游泳池游泳,不要喝生水。一旦在游泳后出现头痛、呕吐、嗅觉异常、发热等可疑症状要立即就医。当然,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也是很重要的预防手段之一。
玩水后得了阿米巴性脑膜脑炎
据了解,患者是43岁的何先生,一家到深圳一个景点游玩,“当天那里有场‘泼水节’,大家相互泼水。”何先生的妻子杨女士说。随后,何先生和杨女士到杭州来游玩,五天后,何先生感觉自己好像感冒了,主要是头痛,但没有出现流鼻涕咳嗽的情况。之后,何先生觉得“感冒”越来越重,发热,全身没有力气,怕冷,吃了不少感冒药,都没有什么效果。
8月21日下午,何先生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生给他做了多项化验,初步怀疑是“化脓性脑膜炎”。何先生被收入该院神经内科,这时他已经瞳孔散大,脑组织里有大量积水,医院当即就开出了“病危通知单”。神经内科主任耿昱表示,经对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测,发现有“原虫”,怀疑他得的是阿米巴性脑膜脑炎。之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对何先生的脑脊液组织也做了检测鉴定,确诊得的是“阿米巴性脑膜脑炎”。
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孙仁华医师说,这种病他从医三十多年来第一次碰见,“这是一种罕见的病例,我还专门查找了资料,据之前文献记载,浙江省的临床上还没有出现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病例。这种病的进程非常快,根据国外的文献记载,感染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的病人,一般3~5天就会死亡。”孙主任表示,何先生住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病房时,他的大脑、小脑和脑干都有坏死性出血灶,已有脑疝。“这种病死亡率极高,几乎发现一个病人就死亡一个,而且没有特效药物和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临床病人实在太少了。”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一周后,杨女士决定带何先生回深圳老家。9月3日,何先生在深圳当地医院不幸去世。
如何远离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性脑膜脑炎是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脑膜炎。那是什么时候,这种可怕的虫子钻进了何先生的脑部呢?杨女士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们全身都湿透了,鼻子、眼睛、耳朵都是水!”可能就是何先生在玩水时,阿米巴原虫通过他的鼻子进入了脑部。
阿米巴原虫主要存在于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在江河、池塘、水坑等淡水,生活及工业或发电厂排出的污水或温水,海岸附近的海水,空调水、长期未用的自来水管水,未经氯化消毒的游泳池水,甚至连温泉水中均曾分离到阿米巴原虫。孙仁华主任医师说,相关论文资料是这样描述这类阿米巴原虫的侵脑“路径”及其“嗜神经性”:“在阿米巴性脑膜脑炎患者的尸检中,发现病变多局限于脑部,身体其他部位,如肠道、肝脏、肺等虽可见到病变,但未发现有阿米巴原虫。患者的鼻黏膜和穿过筛板的嗅神经支有严重的炎性损害,并可发现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原虫可通过鼻黏膜侵入人体,穿过鼻黏膜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移行到嗅神经较大的分支,再通过海绵状筛板到颅底而入脑,引起脑组织的发炎和破坏。”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潘红英介绍,阿米巴是一种原虫,根据生活环境不同,阿米巴原虫可分为内阿米巴和自由生活阿米巴。何先生感染的是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它生活在水和泥土中,偶尔侵入动物机体,主要引起脑膜脑炎、角膜炎、口腔感染和皮肤损伤等。
据了解,阿米巴性脑膜脑炎首次“现身”澳大利亚,全球感染病例至今不过数百例,大家不必过度惊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陈华良表示:首先,人体感染阿米巴原虫的途径一般就是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野外虽然存在阿米巴原虫,但真正能入侵进入人体的概率很低。其次,人体机体有自身的防御功能,比如黏膜处附近存在的局部抗体,主要是IgA(黏膜局部抗体),可以有效阻止其入侵。其实许多案例都已经证明这一点,很多人都接触同一水系,只有个别人才感染,这跟该个体当时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当皮肤或者黏膜破损,人体比较劳累或者有其他疾病时,身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被侵袭成功。
另外,根据目前的报道,有些药物是有部分疗效的,比如两性霉素B等。但为什么该病的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原因还是病例稀少,医生初诊基本很少会考虑到是阿米巴脑膜炎,等最后确诊时候,病情大部分都已经出现严重恶化了。如果能早诊断,早治疗,情况相对会乐观些。
专家提醒,预防感染阿米巴原虫的主要方法是不要到污染的池塘或游泳池游泳,不要喝生水。一旦在游泳后出现头痛、呕吐、嗅觉异常、发热等可疑症状要立即就医。当然,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也是很重要的预防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