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以及幼儿学习的规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及时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改变这一局面。我認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兴趣导入、画面引导、技术拓展、技术评价四个方面来推动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从而打开幼儿的探究之门。
一、从兴趣导入,画面引导激活幼儿的探究兴趣
影像类的多媒体设备已在生活中得到普及,幼儿不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随处可见多媒体影像,且受多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因为多媒体影像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对幼儿来说,动画影像所表现出来的画面会更加直观,不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会更有吸引力,更能刺激到幼儿的感官,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实践研究表明,将信息技术带入到幼儿科学的教学中来,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游戏教学也非常符合幼儿学习规律,将信息技术带入到科学游戏活动,会使课堂更加轻松、愉快,更加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和引导,只是一味地让幼儿投入到无规划的游戏活动或者视频观看中,让他们过度地在课堂中玩闹,反而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正确的规划尤为重要。在整个规划中,设计的开端是重要环节。例如,在科学活动“蒲公英的旅行”教学环节中,可以先让幼儿通过视频了解蒲公英,进而做游戏扮演蒲公英。而这一切能够继续下去的前提就是在开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探究下去。在视频的开端,要找一段足够有吸引力的动画,例如蒲公英随着风到处飞扬,色彩明丽,主题鲜明,让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扮演蒲公英的游戏环节中去,提高他们的参与效率,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投入到科学的探究中来。
二、用技术拓展,放飞幼儿的探究想象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仅仅让学生学到课堂的知识已经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这个时代需要的不再只是可以懂得书本知识的“书呆子”,而是需要综合素质较高、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能再简单地以讲授的方式授课,而是要多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多一些可以主动去思考问题的环节,去假设、去提问,发挥想象去解决问题,然后与其他问题关联在一起,从而在问题与问题之间产生某种关联或者碰撞。
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觉得幼儿突然问出来的问题很无厘头、很幼稚,并不会认真回答,只是随便搪塞和敷衍。这样是不对的,因为那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对他们那个年龄段来讲,有的时候却是真的认真思考过、鼓起很大勇气才开口提问的。所以,教师应多一些耐心去解答、引导幼儿。例如,在学习“如何喝到水”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从乌鸦喝水的动画看起,然后引入问题:如何才能喝到水?看完动画后,可以允许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编一些关于水的游戏,如创新多种喝水的方式、如何在水量很少而水杯很深的情况下喝到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喝到最多的水等,通过游戏实践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
三、靠技术评价,增强幼儿的探究互动
用信息技术助力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考虑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与科学游戏进行结合,同时也要思考教学的成效性。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创新式的教学方式,教学的初衷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和游戏活动都是一种途径或手段,通过多媒体看完动画、做完课堂游戏后,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对课堂成效以及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传统的评价模式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说的方式进行总结,这种方式最简便,也是很多教师认为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们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年龄段的特殊性,如果口头评价的时间稍长一些,他们就会失去耐心,不会完全投入去听讲,这样一来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评价,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例如,在学习完“冬眠的动物”这一部分后,幼儿会从动物想到植物,游戏结束后,有些幼儿就会提出“大树是如何过冬的呢?”这样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在解答幼儿问题的同时,将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眠作对比以及总结。总结的方式可以是边与幼儿讨论,边找片段式的视频来解答他们的问题。片段式的视频针对的是某一个问题或者某几个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相关科学知识,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合幼儿、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才不会被淘汰。相信通过信息技术助力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定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认知维度和学习兴趣,为幼儿教育助一臂之力。
一、从兴趣导入,画面引导激活幼儿的探究兴趣
影像类的多媒体设备已在生活中得到普及,幼儿不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随处可见多媒体影像,且受多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因为多媒体影像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对幼儿来说,动画影像所表现出来的画面会更加直观,不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会更有吸引力,更能刺激到幼儿的感官,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实践研究表明,将信息技术带入到幼儿科学的教学中来,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游戏教学也非常符合幼儿学习规律,将信息技术带入到科学游戏活动,会使课堂更加轻松、愉快,更加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和引导,只是一味地让幼儿投入到无规划的游戏活动或者视频观看中,让他们过度地在课堂中玩闹,反而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正确的规划尤为重要。在整个规划中,设计的开端是重要环节。例如,在科学活动“蒲公英的旅行”教学环节中,可以先让幼儿通过视频了解蒲公英,进而做游戏扮演蒲公英。而这一切能够继续下去的前提就是在开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探究下去。在视频的开端,要找一段足够有吸引力的动画,例如蒲公英随着风到处飞扬,色彩明丽,主题鲜明,让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扮演蒲公英的游戏环节中去,提高他们的参与效率,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投入到科学的探究中来。
二、用技术拓展,放飞幼儿的探究想象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仅仅让学生学到课堂的知识已经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这个时代需要的不再只是可以懂得书本知识的“书呆子”,而是需要综合素质较高、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能再简单地以讲授的方式授课,而是要多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多一些可以主动去思考问题的环节,去假设、去提问,发挥想象去解决问题,然后与其他问题关联在一起,从而在问题与问题之间产生某种关联或者碰撞。
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觉得幼儿突然问出来的问题很无厘头、很幼稚,并不会认真回答,只是随便搪塞和敷衍。这样是不对的,因为那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对他们那个年龄段来讲,有的时候却是真的认真思考过、鼓起很大勇气才开口提问的。所以,教师应多一些耐心去解答、引导幼儿。例如,在学习“如何喝到水”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从乌鸦喝水的动画看起,然后引入问题:如何才能喝到水?看完动画后,可以允许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编一些关于水的游戏,如创新多种喝水的方式、如何在水量很少而水杯很深的情况下喝到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喝到最多的水等,通过游戏实践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
三、靠技术评价,增强幼儿的探究互动
用信息技术助力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考虑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与科学游戏进行结合,同时也要思考教学的成效性。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创新式的教学方式,教学的初衷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和游戏活动都是一种途径或手段,通过多媒体看完动画、做完课堂游戏后,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对课堂成效以及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传统的评价模式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说的方式进行总结,这种方式最简便,也是很多教师认为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们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年龄段的特殊性,如果口头评价的时间稍长一些,他们就会失去耐心,不会完全投入去听讲,这样一来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评价,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例如,在学习完“冬眠的动物”这一部分后,幼儿会从动物想到植物,游戏结束后,有些幼儿就会提出“大树是如何过冬的呢?”这样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在解答幼儿问题的同时,将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眠作对比以及总结。总结的方式可以是边与幼儿讨论,边找片段式的视频来解答他们的问题。片段式的视频针对的是某一个问题或者某几个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相关科学知识,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合幼儿、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才不会被淘汰。相信通过信息技术助力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开展,定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认知维度和学习兴趣,为幼儿教育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