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办学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会计专业实操性强,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以及手工实操环节已无法满足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所需,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其中,“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模式是将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训项目建立在会计岗位之上,另外,技能比赛是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岗位实操能力的重要体现;以获取初级会计师证书为导向,并将智能财税、数字化管理会计、业财税一体化等证书内容融入并丰富课程体系。该模式使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得到训练与加强,培养出更多的会计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岗证课训赛”;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69
财务共享、财务云、财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伴随产教融合、“1+X”证书制度推行以及会计技能大赛的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模式将会计岗位技能、职业技能证书、课程内容体系、技能实训项目以及技能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会计人才。
1 研究背景
1.1 “1+X”证书制度推行
“1+X”证书制度中,“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各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会计专业的技能证书在初级会计师证基础上,增加了智能财税、数字化管理会计、业财税一体化等证书。该制度的推行,要求老师需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与企业实践工作进行衔接;同时告诫学生,获取学历证书仅仅是基本要求,各项职业技能证书才是自身能力的考核指标。
1.2 会计技能大赛改革
2019年,会计技能大赛进行了重大改革,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模块,财务会计四个岗位分别为出纳、成本会计、审核会计和会计主管;管理会计的岗位由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和绩效管理组成。较改革之前而言,竞赛考核的知识点大幅度增加,难度达到中级水平,部分考点是注册会计师的内容,另外,岗位之间的业务、数据互相影响,这对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也提高了要求。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2.1 偏重核算培养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成本会计核算、初级会计实务、纳税实务、财务管理、会计实训等课程,这类课程以核算为主,大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是将会计分录和计算过程灌输性的教给学生,思考和实践时间安排少,学生参与感不强,降低了学习兴趣。且内容难度与初级会计师考试题目持平,部分会计准则和税法新规未能及时更新,这与会计技能大赛的要求相差较大;实训课内容简化,仿真性不强,内容未能突出时代特色,实训与工作内容没能融合,这使得学生对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职业判断能力无法得以锻炼。
2.2 校内实训室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作用未能充分实现
各高校都建有校内实训室,由于资金的缺乏,实训室的财务系统软件陈旧,会计准则及税法内容的变化未能及时更新;部分实训室内电脑使用时间长,导致运行软件卡顿;部分高校使用的实训软件并不是以岗位实训内容进行实践,而是以理论教学的知识进行训练,这无疑与企业工作相脱节。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教育部近期提出鼓励职业院校的书记、校长带头联系企业,其中高职院校要联系100家以上的企业,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但是很多企业只是挂牌,并没有真正的合作。随着人工智能与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企业所需的会计人员不多,且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并不愿意手把手教培养新人,更希望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使得刚步入社会工作的学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2.3 “双师型”教师占比低
“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强实践能力,以培养出应用型人才。青年教师尽管在理论知识方面学习扎实,但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不足,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自己本身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和智能财税、数字化管理会计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过程中发现,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仅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是简单略过或是无法解答,理论与实践没有融合。
2.4 教学模式落后
一方面,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授课方式,课上,由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听和记录,然而“00”后大军已进入高职院校学习,“00”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长时间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上课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用率低,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学生无法像往常一样返校学习,但“停课不停学”,大部分院校利用超星、钉钉、腾讯课堂等平台进行网络授课,这对于平常未使用这类平台进行授课的学生和老师都是挑战。例如在刚进行网络教学的前期,学生不适应上课的模式,很多时候都是“手机在学习”,部分老师应无法熟练操作授课平台,很多便捷的功能不知如何使用;很多老师即便使用网络教学,其本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还是传统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平台优势。
3 高职院校會计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3.1 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财务共享、财务云、财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计人员面临重大挑战,大量的基础核算岗位被削减,财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核算,财务行业中广泛涉及预测、分析、管理和统筹的领域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弱化财务核算,强化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纳税筹划、企业运营与决策和绩效管理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课程难度也需适当提高,应当融合技能竞赛及中级会计师、税务师内容,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应付初级会计师的考试。 3.2 引企入校,强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交流,明确教学方向与内容,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一方面,将校内实训软件进行更新和部分陈旧电脑进行替换,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离校实习前的一段时间,引入并鼓励企业专家进入校内实训室进行教学,通过不同行业的真实业务进行培训,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实际工作的要求,同时,校外专家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挑选学生,也降低了企业招聘及培训成本。校内教师应及时与校外专家沟通,了解企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将内容融入平时教学工作中。另外,学校鼓励大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跟随学习,为今后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3.3 培养“高精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须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学校可以引入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进入学校任兼职教师授课,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目前老师未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多数是因为在企业实践时间不够。学校应组织并鼓励教师进入企业一线进行长时间实践锻炼,过程中要加强监督,要求挂职的老师提供过程性材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能力,加强学校专业建设。
3.4 信息化教学模式常态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建议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而展开,可采用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信息化教学方式。
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课前同学们不仅是通过基础的课本进行预习,更多的是可以观看老师准备好的微课、短视频,这些短视频更能引发同学们的兴趣与共鸣;对于一些课堂上没有及时记录和未能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重新学习;另外老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统计学生的出勤、观看视频、作业完成等情况,通过平台的统计情况对学生的平时成绩打分,也是有效减少期末考核中投机取巧行为的方式之一。
4 结语
职业院校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首要目标,教学也应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改革。会计专业面临财务共享、财务云、财务机器人的时代冲击,高职学校以“岗证课训赛”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引企入校,强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培养“高精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模式常态化,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計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晓霞.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8):29-33.
[2]谢娟.“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实践分析[J].财会学习,2020,(16):218-219.
[3]周建平,许捷,吴小蕾.“大智移云”、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分析[J].商业会计,2020,(07):115-118.
[4]吴玫瑰.民办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策略研究分析[J].纳税,2019,13(31):116.
[5]盛强.基于“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1):32-35.
关键词:产教融合;“岗证课训赛”;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5.069
财务共享、财务云、财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伴随产教融合、“1+X”证书制度推行以及会计技能大赛的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模式将会计岗位技能、职业技能证书、课程内容体系、技能实训项目以及技能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会计人才。
1 研究背景
1.1 “1+X”证书制度推行
“1+X”证书制度中,“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各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会计专业的技能证书在初级会计师证基础上,增加了智能财税、数字化管理会计、业财税一体化等证书。该制度的推行,要求老师需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与企业实践工作进行衔接;同时告诫学生,获取学历证书仅仅是基本要求,各项职业技能证书才是自身能力的考核指标。
1.2 会计技能大赛改革
2019年,会计技能大赛进行了重大改革,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模块,财务会计四个岗位分别为出纳、成本会计、审核会计和会计主管;管理会计的岗位由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和绩效管理组成。较改革之前而言,竞赛考核的知识点大幅度增加,难度达到中级水平,部分考点是注册会计师的内容,另外,岗位之间的业务、数据互相影响,这对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也提高了要求。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2.1 偏重核算培养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成本会计核算、初级会计实务、纳税实务、财务管理、会计实训等课程,这类课程以核算为主,大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是将会计分录和计算过程灌输性的教给学生,思考和实践时间安排少,学生参与感不强,降低了学习兴趣。且内容难度与初级会计师考试题目持平,部分会计准则和税法新规未能及时更新,这与会计技能大赛的要求相差较大;实训课内容简化,仿真性不强,内容未能突出时代特色,实训与工作内容没能融合,这使得学生对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职业判断能力无法得以锻炼。
2.2 校内实训室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作用未能充分实现
各高校都建有校内实训室,由于资金的缺乏,实训室的财务系统软件陈旧,会计准则及税法内容的变化未能及时更新;部分实训室内电脑使用时间长,导致运行软件卡顿;部分高校使用的实训软件并不是以岗位实训内容进行实践,而是以理论教学的知识进行训练,这无疑与企业工作相脱节。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教育部近期提出鼓励职业院校的书记、校长带头联系企业,其中高职院校要联系100家以上的企业,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但是很多企业只是挂牌,并没有真正的合作。随着人工智能与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企业所需的会计人员不多,且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并不愿意手把手教培养新人,更希望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使得刚步入社会工作的学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2.3 “双师型”教师占比低
“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强实践能力,以培养出应用型人才。青年教师尽管在理论知识方面学习扎实,但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不足,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自己本身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和智能财税、数字化管理会计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过程中发现,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仅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是简单略过或是无法解答,理论与实践没有融合。
2.4 教学模式落后
一方面,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授课方式,课上,由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听和记录,然而“00”后大军已进入高职院校学习,“00”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长时间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上课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用率低,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学生无法像往常一样返校学习,但“停课不停学”,大部分院校利用超星、钉钉、腾讯课堂等平台进行网络授课,这对于平常未使用这类平台进行授课的学生和老师都是挑战。例如在刚进行网络教学的前期,学生不适应上课的模式,很多时候都是“手机在学习”,部分老师应无法熟练操作授课平台,很多便捷的功能不知如何使用;很多老师即便使用网络教学,其本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还是传统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平台优势。
3 高职院校會计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3.1 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财务共享、财务云、财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计人员面临重大挑战,大量的基础核算岗位被削减,财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核算,财务行业中广泛涉及预测、分析、管理和统筹的领域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弱化财务核算,强化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纳税筹划、企业运营与决策和绩效管理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课程难度也需适当提高,应当融合技能竞赛及中级会计师、税务师内容,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应付初级会计师的考试。 3.2 引企入校,强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交流,明确教学方向与内容,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一方面,将校内实训软件进行更新和部分陈旧电脑进行替换,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离校实习前的一段时间,引入并鼓励企业专家进入校内实训室进行教学,通过不同行业的真实业务进行培训,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实际工作的要求,同时,校外专家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挑选学生,也降低了企业招聘及培训成本。校内教师应及时与校外专家沟通,了解企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将内容融入平时教学工作中。另外,学校鼓励大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跟随学习,为今后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3.3 培养“高精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须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方面,学校可以引入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进入学校任兼职教师授课,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目前老师未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多数是因为在企业实践时间不够。学校应组织并鼓励教师进入企业一线进行长时间实践锻炼,过程中要加强监督,要求挂职的老师提供过程性材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能力,加强学校专业建设。
3.4 信息化教学模式常态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建议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而展开,可采用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信息化教学方式。
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课前同学们不仅是通过基础的课本进行预习,更多的是可以观看老师准备好的微课、短视频,这些短视频更能引发同学们的兴趣与共鸣;对于一些课堂上没有及时记录和未能完全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重新学习;另外老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统计学生的出勤、观看视频、作业完成等情况,通过平台的统计情况对学生的平时成绩打分,也是有效减少期末考核中投机取巧行为的方式之一。
4 结语
职业院校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首要目标,教学也应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改革。会计专业面临财务共享、财务云、财务机器人的时代冲击,高职学校以“岗证课训赛”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引企入校,强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培养“高精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模式常态化,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計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晓霞.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8):29-33.
[2]谢娟.“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实践分析[J].财会学习,2020,(16):218-219.
[3]周建平,许捷,吴小蕾.“大智移云”、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分析[J].商业会计,2020,(07):115-118.
[4]吴玫瑰.民办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策略研究分析[J].纳税,2019,13(31):116.
[5]盛强.基于“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