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1日,首届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部长级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外长及东盟秘书长齐聚越南,与线上出席的美国副国务卿比根共同宣布启动“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以下简称“湄美伙伴关系”),这标志美国与湄公河国家合作进入新阶段。从湄公河下游倡议(以下简称“下湄倡议”)到“湄美伙伴关系”,美国打压中国的意图不断增强。
湄公河地处中南半岛核心地带,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拥有3.26亿民众,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美国过去一直强调海上东南亚国家对遏制中国崛起的关键作用,对经济欠发达且多为陆地国家的湄公河地区并不重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南半岛的战略地位日渐凸显,同时从海上和陆上两个方向限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就成为美国的政策选择。奥巴马上台后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一方面加强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海上国家的传统安全关系,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湄公河国家战略资源投放力度,建设捆绑机制,使湄公河地区成为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支点和遏制中国的重要支撑。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参加东盟外长会议期间提出建立“下湄倡议”机制,成员国包括越南、泰国、柬埔寨和老挝,2010年宣布提供1.87亿美元支持。2012年7月,美国将《湄公河下游2020倡议》纳入“亚太战略参与倡议”(APSEI),承诺在三年内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用于提升湄公河国家应对跨国界问题挑战的能力,同时宣布缅甸成为正式成员国,至此“下湄倡议”覆盖湄公河全流域。
为了支持“下湄倡议”实施,“湄公河下游之友”(FLM)随之诞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盟等国际组织被拉拢进来,成立了捐助者联盟,旨在建立向湄公河国家捐助者、国际金融机构和多边组织的对话,加强彼此协调和广泛合作。美国在湄公河地区的贸易与投资比较少,经贸并非其参与湄公河地区事务的重点和优先领域,因而选择在水资源管理议题上“大做文章”。湄公河地区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水资源管理的公共需求一直存在,中国的水利基础建设与投资力度较大,因此美国认为水议题是攻击中国的一个有力话题。
2007年以前,湄公河水资源议题并不受国际关注。2008年湄公河发生大规模洪涝灾害,2010年全流域发生干旱,彻底引爆了湄公河水资源管理的广泛讨论。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智库联合众多国际非政府组织一起攻击中国,编造炒作“中国水威胁论”和“中国大坝威胁论”,声称中国在澜沧江建设水坝是导致湄公河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对湄公河国家的水质、水流、农业、渔业及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呼吁各国采取措施抵制中国建设和投资。2010年湄公河全流域大旱,美国再次找各种借口攻击中国,极力制造负面舆论。此后,美国一直将水资源合作与管理作为突出性议题,对接湄公河国家的利益和诉求,推动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
美国利用技术优势,推动湄公河委员会与密西西比河委员会建立“姐妹河伙伴关系”,并逐渐建立起湄公河水数据倡议、海平面评估表和地平标记网等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平台。美国将这些所谓合作成果变成其炮制各种指责中国报告的“数据支撑”。
特朗普执政后推出“印太战略”,美国亚太政策针对中国的指向性更加明显。今年9月启动的“湄美伙伴关系”,正是美国将湄美合作对接“印太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挤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的重要表现。此次“湄美伙伴关系”的目标除了促进湄公河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202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外,还增添了疫情防控、跨境犯罪等新议题,体现出向综合性合作机制发展的态势,与澜湄合作进行竞争的意图几乎“一览无遗”。
在中美博弈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美国联合湄公河五国宣布启动伙伴关系只是“第一步”,未来会有更多实质性、具体性的措施出台,进一步挑战澜湄合作。
美国首先着手推动“印太战略”与“美湄合作”深度融合,构筑伙伴联盟。美国国务院强调,“湄美伙伴关系”的价值与“东盟印度—太平洋展望”和“美国印度—太平洋愿景”一脉相承,要在“印太战略”框架下构建广泛的伙伴联盟。美国积极拉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军事盟国“入伙”,通过增进发展和增长日本—美国—湄公河电力伙伴关系和日本—美国战略能源伙伴关系,介入湄公河电力部门的私人投资和跨境能源贸易。同时发展与印度、孟加拉国等的东西向交通运输联系,并与新加坡继续开展第三国培训项目等。美国还加强与“下湄倡议”捐助者、私营部门、民间社会组织的合作。多层面、立体化的“朋友圈”一旦建构,将使美国湄公河政策的实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湄美伙伴关系”在“下湄倡议”的基础上,扩展了合作领域。“下湄倡议”的合作局限在水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升级的伙伴关系增加了打击跨境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力度。冷戰结束后,跨国犯罪是威胁澜湄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安全最突出的问题。澜湄地区跨国犯罪内容广泛,涵盖非法人口流动、非法武器交易、毒品生产和走私、恐怖主义与极端分裂主义,以及非法动物产品、木材和假冒商品贩卖等诸多类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使美国更深入地介入湄公河国家的内部事务,从而遏制中国在澜湄地区的影响力。
以“中国共产党”指称中国,制造更多污蔑中国的话题。从“湄美伙伴关系”启动声明到之后的表态中,美国对中国的称谓从中国(China)变为中国共产党(Chinese Communist Party)。美国声称湄公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自主性受到挑战,中国共产党单方面决定在上游拦水,加剧了历史性的干旱……美国还将湄公河地区猖獗的人口、毒品和野生动物走私贩运的“黑锅”也扣在中国头上。可以预见,美国在未来还会继续污名化中国,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
面对国际社会在水问题方面的压力与指责,中国表现出最大的诚意。2018年, 澜湄国家发布《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计划表明要加强旱涝灾害应急管理,开展水资源联合研究,改进税制监测系统,明确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此外,中国将从今年开始与湄公河国家分享澜沧江全年的水文信息,共建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用负责任上游国家的实际行动回击美国的不实言论。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共饮一江水,是事实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未来将继续推动澜湄合作深入发展,实现地区和平与繁荣。
从“下湄倡议”到“湄美伙伴关系”
湄公河地处中南半岛核心地带,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拥有3.26亿民众,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美国过去一直强调海上东南亚国家对遏制中国崛起的关键作用,对经济欠发达且多为陆地国家的湄公河地区并不重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南半岛的战略地位日渐凸显,同时从海上和陆上两个方向限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就成为美国的政策选择。奥巴马上台后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一方面加强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海上国家的传统安全关系,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湄公河国家战略资源投放力度,建设捆绑机制,使湄公河地区成为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支点和遏制中国的重要支撑。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参加东盟外长会议期间提出建立“下湄倡议”机制,成员国包括越南、泰国、柬埔寨和老挝,2010年宣布提供1.87亿美元支持。2012年7月,美国将《湄公河下游2020倡议》纳入“亚太战略参与倡议”(APSEI),承诺在三年内提供5000万美元援助,用于提升湄公河国家应对跨国界问题挑战的能力,同时宣布缅甸成为正式成员国,至此“下湄倡议”覆盖湄公河全流域。
为了支持“下湄倡议”实施,“湄公河下游之友”(FLM)随之诞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盟等国际组织被拉拢进来,成立了捐助者联盟,旨在建立向湄公河国家捐助者、国际金融机构和多边组织的对话,加强彼此协调和广泛合作。美国在湄公河地区的贸易与投资比较少,经贸并非其参与湄公河地区事务的重点和优先领域,因而选择在水资源管理议题上“大做文章”。湄公河地区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水资源管理的公共需求一直存在,中国的水利基础建设与投资力度较大,因此美国认为水议题是攻击中国的一个有力话题。
2007年以前,湄公河水资源议题并不受国际关注。2008年湄公河发生大规模洪涝灾害,2010年全流域发生干旱,彻底引爆了湄公河水资源管理的广泛讨论。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智库联合众多国际非政府组织一起攻击中国,编造炒作“中国水威胁论”和“中国大坝威胁论”,声称中国在澜沧江建设水坝是导致湄公河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对湄公河国家的水质、水流、农业、渔业及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呼吁各国采取措施抵制中国建设和投资。2010年湄公河全流域大旱,美国再次找各种借口攻击中国,极力制造负面舆论。此后,美国一直将水资源合作与管理作为突出性议题,对接湄公河国家的利益和诉求,推动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
美国利用技术优势,推动湄公河委员会与密西西比河委员会建立“姐妹河伙伴关系”,并逐渐建立起湄公河水数据倡议、海平面评估表和地平标记网等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平台。美国将这些所谓合作成果变成其炮制各种指责中国报告的“数据支撑”。
特朗普执政后推出“印太战略”,美国亚太政策针对中国的指向性更加明显。今年9月启动的“湄美伙伴关系”,正是美国将湄美合作对接“印太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挤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的重要表现。此次“湄美伙伴关系”的目标除了促进湄公河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202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外,还增添了疫情防控、跨境犯罪等新议题,体现出向综合性合作机制发展的态势,与澜湄合作进行竞争的意图几乎“一览无遗”。
挤压中国新招数
在中美博弈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美国联合湄公河五国宣布启动伙伴关系只是“第一步”,未来会有更多实质性、具体性的措施出台,进一步挑战澜湄合作。
美国首先着手推动“印太战略”与“美湄合作”深度融合,构筑伙伴联盟。美国国务院强调,“湄美伙伴关系”的价值与“东盟印度—太平洋展望”和“美国印度—太平洋愿景”一脉相承,要在“印太战略”框架下构建广泛的伙伴联盟。美国积极拉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军事盟国“入伙”,通过增进发展和增长日本—美国—湄公河电力伙伴关系和日本—美国战略能源伙伴关系,介入湄公河电力部门的私人投资和跨境能源贸易。同时发展与印度、孟加拉国等的东西向交通运输联系,并与新加坡继续开展第三国培训项目等。美国还加强与“下湄倡议”捐助者、私营部门、民间社会组织的合作。多层面、立体化的“朋友圈”一旦建构,将使美国湄公河政策的实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湄美伙伴关系”在“下湄倡议”的基础上,扩展了合作领域。“下湄倡议”的合作局限在水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升级的伙伴关系增加了打击跨境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力度。冷戰结束后,跨国犯罪是威胁澜湄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安全最突出的问题。澜湄地区跨国犯罪内容广泛,涵盖非法人口流动、非法武器交易、毒品生产和走私、恐怖主义与极端分裂主义,以及非法动物产品、木材和假冒商品贩卖等诸多类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使美国更深入地介入湄公河国家的内部事务,从而遏制中国在澜湄地区的影响力。
以“中国共产党”指称中国,制造更多污蔑中国的话题。从“湄美伙伴关系”启动声明到之后的表态中,美国对中国的称谓从中国(China)变为中国共产党(Chinese Communist Party)。美国声称湄公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自主性受到挑战,中国共产党单方面决定在上游拦水,加剧了历史性的干旱……美国还将湄公河地区猖獗的人口、毒品和野生动物走私贩运的“黑锅”也扣在中国头上。可以预见,美国在未来还会继续污名化中国,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
面对国际社会在水问题方面的压力与指责,中国表现出最大的诚意。2018年, 澜湄国家发布《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计划表明要加强旱涝灾害应急管理,开展水资源联合研究,改进税制监测系统,明确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此外,中国将从今年开始与湄公河国家分享澜沧江全年的水文信息,共建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用负责任上游国家的实际行动回击美国的不实言论。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共饮一江水,是事实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未来将继续推动澜湄合作深入发展,实现地区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