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明媚的青春

来源 :新概念·中文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eidafeife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图书馆里遇见他
  
  4月,草长莺飞,暖风和煦,正是郊游的好时节。可我却为了背那些令人头痛的历史题,不得不在这大好时光中向图书馆奔去。公车上,荷包里的小灵通响了:“叶小苒,去咖啡厅坐坐,或者去书店看看新到的小说吧,好久没在一起聊聊了。”来电话的是纪颜雪,和我佩戴同一款发夹的女孩子,我整个中学时代最最要好的女友。我无奈地耸肩:“不行呀,明天王妈要考历史,我还什么都没记住呢,你可千万别动摇我学习的斗志啊,我不去了,你们好好玩吧。”
  王妈是我的班主任兼历史老师,事无巨细地管着我们。有一次她自己开玩笑说:“我哪里是王老师啊,简直是王妈!别以为我很想管你们啊!”全班同学都笑了。从此“王妈”这个外号便叫开了。
  我今天一定要努力背书,否则,考不出好成绩,王妈又该请我到办公室喝“苦丁茶”了——苦口婆心的教导,是会让人无地自容的。
  这样想着,不知不觉间,图书馆已经近在咫尺。星期天,图书馆里人不多,估计全都出去玩了。我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王妈说了,学历史一定要会整理框架结构,重要的内容要一边背诵,一边默写才能印象深刻……我一边盘算着该怎样入手,一边从书包里拿出历史书、文具、稿纸。
  正当我进入状态,专心致志背书之际,一个声音传进我的耳朵:“同学,我可以坐你对面吗?”我头也没抬,轻轻“哦”了一声。我是一个在陌生人面前沉默寡言的女生。
  “哎,我们是一个学校的吧?”他的话真多,都怪我今天随便套了校服就出门。
  “是吗。”我轻声应道,以示礼貌。
  之后,他不再吭声。我继续背我的历史,他好像是在跟一些艰涩的理科试题作斗争。
  过了大概10分钟,他再次开口:“同学,橡皮能借我用一下吗?”我将橡皮扔给他。他微笑,表示感谢。我却有些心烦,背书背得我眉头纠结,脑子乱糟糟的,于是对他说:“你安静点好不好,我明天要考试啊,看书时间都不够的。”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想必在他看来,我一定是个小气且难相处的女生。
  
  再见,沈天黎
  
   历史成绩出来的那天,我在教室里战战兢兢地坐着,心中暗自祈祷千万不要被王妈找去谈话。没想到王妈居然第一个点我的名字:“叶小苒,85分,全班最高分!这次的试题挺难,能考这个分数不容易啊,值得表扬!”什么?第一?临时抱佛脚居然可以考第一?我难以置信地接过试卷,美滋滋地回到座位。纪颜雪发来信息:沈天黎的出发时间改在今天,你想办法请假出来,我中午在校门口等你!我一愣,把短信又看了一遍,决定想办法让王妈准假。
  沈天黎、纪颜雪和我是最要好的朋友。初中时,我老爸的公司发展得不错,为了让我读这个城市里最好的中学,以及将来考上最好的大学,他不惜花重金在高级住宅云集的地方买了房子。虽然我不大喜欢这里,但还是要感慨一下: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我丝毫没有料到,我会在这里,这个看起来人情冷漠的地方,遇到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两位朋友。
  彼时,我是孤高清冷的女生,成绩尚佳,人缘却不怎么样。常常听人在背后阴阳怪气地议论:“切,人家是才女加美女,哪里肯同我们这些平庸之辈交往啊!”我只能在心里苦笑,真的是这样吗?我向来安静,现如今连安静都有罪了。她们觉得我越安静就越有故事,纯粹的猎奇心态。
  纪颜雪是这群女生当中第一个和我讲话的人,她身上有种安静而柔弱的美。她一直默默地关心我,与我分享一些心事,渐渐地,我开始在她面前卸下冷漠的伪装,最终,我们好到可以交换日记,戴同一款发饰的程度。沈天黎是后来转学到我们学校的,是高我们两届的学长,是传说中成绩优异待人和气的美少年,成天有女生围着他转。本来我们是没有交集的平行线。有一次,我和小雪在放学路上遇到危险,沈天黎挺身而出,一场老套的英雄救美的故事,让我们相识,然后才知道我们竟是一个小区的邻居。后来,我们渐渐熟识,最终来了个“桃园三结义”。其实,连纪颜雪都不知道,我是喜欢沈天黎的,喜欢他身上的温暖感,喜欢和他一起讨论题目,喜欢和他一起看电影、读小说,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音乐。
  而今,这些美好终将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必须被埋藏在心里了,沈天黎就要去澳洲读书了。
  下课后,我去找王妈请假,大概是因为我这次考了第一吧,王妈破天荒地没有问东问西便批准了。
  
  原来,你也是优秀的少年
  
  自从送走了沈天黎,我一直处在离愁别绪的伤感中。纪颜雪在城北的寄宿制中学拼搏,我在城南最好的中学苦读,沈天黎在异国他乡奋斗。想到此,我不禁黯然。
  周一上学的时候,校门口的宣传栏里写着:祝贺我校何淼同学获得省生物竞赛一等奖。有人在旁边嘟囔:“什么呀,就知道炫耀。”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当日在图书馆遇见的男生。他显然也认出我来,冲我笑笑。我却不知从哪儿窜上来一股无名之火:“我看你是妒忌人家吧,这不叫炫耀,叫必要的宣传。”我不屑地瞥了他一眼。
  “那好,认识一下吧,我叫何淼,5楼理科火箭班的!”
  这次换我目瞪口呆,原来他就是得奖的那个人啊!
  此后,我孤单的生活里又有了一抹明亮的色彩。何淼很像当年的沈天黎,沉稳安静,思维缜密,丝毫不像我印象中的他。也许,那些印象仅仅是我的错觉而已;也许,时间久了,我也会和他分享我的心事。
  
  尾声
  
  午后充沛的阳光里,我们遇见彼此,分享咖啡和天光。
  是他们,明媚了我的青春岁月,带我远离青春黑洞里的暗伤。
  编辑★歆雅
其他文献
有梦想的人,是永远不会老的,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永远是最可爱的。     本姑娘名叫苏欣欣,芳龄16,如今在仁新中学读初三,长得一般但至少五官端正,成绩一般但至少还有上升空间,人缘也一般但至少不会惹麻烦,有些小快乐也有些小忧伤,一切都刚刚好。   早上6点半我就得告别美梦,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所以早餐也只能偷偷藏在书包里。埋下头,咬一口煎饼,那诱人的香气就能勾得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狠狠咽下口水,再没
期刊
【题目】    有人说,人生之爱,始于母亲。是啊,母亲怀抱我们时的微笑,母亲送我们上学时的挥手,母亲面对我们奖状时的泪光,母亲在我们贪玩时的唠叨……这些都是对我们的爱呀!这种爱是希冀,是责任,是牵挂!也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是母爱,经过岁月的淘漉永不褪色的还是母爱。那就写一首赞歌给我们的母亲吧!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自定,题目自拟。    【点拨】    一、精
期刊
反比例函数这部分内容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中考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之一.我们主要研究它的图像性质、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及其简单的应用.不少同学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常因概念掌握不劳、思维浑浊不清或对题意理解不透而产生错误,现列举几例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期刊
林可凡和于萌萌是在“红枫叶”熟识的。“红枫叶”是学校新成立的文学社团,创建者就是林可凡。  林可凡从小就爱好文学,理想是当个作家。高一那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几乎读遍了学校书屋的所有书,可谓养了一年的浩然之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懂得这个道理。高二开始时,他觉得应该找个平台施展一下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于是,组建一个文学社团的想法就应运而生了。  林可凡先去找了语文老师,老师一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而且对
期刊
从彼此的欢笑里,我们知道了,只有自己内心真正地勇敢起来,才能活得坚强,才能让脚步走得铿锵!    1    初次与何紫涵说话,是在高一时的军训誓师大会上。  终于结束了长达两周的军训,晒得跟鬼子一样的同学们一个个疯脱了形,公然把宽大的迷彩服卷在胳膊上,狂乱地甩起来,阵势就像一次大暴动,全场沸腾。校领导和老师们在高高的主席台上坐着,只能干着急,却无可奈何。大家看到他们也会有如此窘相,就更来劲了。  
期刊
黎落落想,原来成熟是对的,喜欢是要去负担的。黎落落说,周老师,我想重新补考,那根竹竿我一定会跃过。    固定的翘课时间    下午体育课后,黎落落又翘课了。阳光明晃晃的,黎落落仰起头来,眼泪就哗地碎了开来。  不就是跳高没及格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她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让她难过的是,在她没有勇气跃过那根竹竿,急得快要哭出来时,周晓天挥了挥手不耐烦地说,等着补考吧,别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了。  他就
期刊
许多年以后,谁又会记得谁?     天空很蓝,像一面镜子,很亮。   傍晚6点,阳光依旧灿烂。篮球场很热闹,挥汗如雨的男生们成为一道风景线。女生们在窃窃私语,或凭或立。黑色的外衣披在肩上,衬起白色的夏装。   初三的学长学姐们还在埋头奋斗,白炽灯仿佛也“咝咝”地在呻吟。一年级快过完了噢,初二的教室里人都很齐呢。   还听得见同学的歌声,振奋地悠扬。一串一串的笑声像流水一浪一浪,徜徉在校园。   自
期刊
我上高中了,我把自己吃胖了,我的数学成绩进步了,我在英语竞赛上获奖了……总之,我在高中挺好的。    初中毕业的那一年,我曾经到华师一附中演讲。上楼梯的时候,看到印有我头像的海报,我的嘴上没有被墨笔画上卷翘的八字胡,脸上也没有被圆规扎出来的麻点子,我顿时对这个学校心生向往,觉得这个学校的学生素质之高,果然名不虚传。那天,我讲的主题是《事儿》,以幻灯片开头,那是朱德庸的一组漫画《跳楼》。演讲结束后,
期刊
盲道上的爱  文/张丽钧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夏老师正搬走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有啥充分的
期刊
我是你的天气  文/潘文佳    半年前,女儿由北京的高校进入哈佛大学深造,父亲便改关注北京的天气为关注美国的天气了。每天晚上20点50分,父亲总是准时约会央视国际频道,可谓不见不散。该台预报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却没有哈佛大学所在城市波士顿的,父亲便以离之最近的纽约为参考。  女儿是在一次与母亲的通话中获知父亲的这个“惯例”的,无意中的一次通话,却让她鼻子一酸。先前,预报每每说有寒潮来袭,父亲总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