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苯基-3-(4-硝基苯基)-5-(9-蒽基)-2-吡唑啉分子内高位共轭

来源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40407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1-苯基-3-(4-硝基苯基)-5-(9-蒽基)-2-吡唑啉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吸收光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该分子的吸收不同于分子内"Ar-N-N=C-Ar"发色团与蒽发色团的叠加.其中"Ar-N-N=C-Ar"发色团的吸收系数增强了12倍,存在极大的增色效应,蒽的精细吸收峰也均红移了20 nm左右.说明两者存在基态下的相互作用.优势构象理论分析表明这是由于基态π电子轨道重叠的高位共轭效应引起的.该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该类分子激发态下发色团间的非共轭电荷转移以及能量转移
其他文献
用金属硝酸盐、稀土氧化物和乙酸锰为原料,用燃烧法合成了Ce3+、Tb3+、Mn2+共激活的铝酸盐绿色荧光粉,在Ce3+和Tb3+共激活的铝酸盐体系中掺入Mn2+后,发射峰中出现锰的特征峰.
利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聚3-甲基噻吩的光电化学性质.其禁带宽度为1.93 eV.同时确定了它的价带、导带位置.研究还发现聚3-甲基噻吩属于直接跃迁半导体,具有很好的光电流稳定
由亚洲辐射固化协会和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亚洲辐射固化国际会议于2005年5月23-2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成功举行.来自亚、欧、美、澳四大洲22个国家和地区
期刊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天然水体中腐殖质的光化学研究进展,重点讨论腐殖质以及相关活性氧的光化学反应机理,并分析了影响腐殖质光解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水体腐殖质光化学研究中面临的
将微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技术相结合,在加压密闭容器中,以氨水和丙烯腈合成了配位中间体三(2-氰乙基)胺,产率为61.2%,合成时间比传统方法缩短了8倍;在微波辐射下,产率为67.2%,
由于富勒烯在光、电、磁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因此以C60为代表的富勒烯的研究成为最近十几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在C60的功能化研究中,大量的C60衍生物被合成出来;不同的C60
尿道下裂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我国围产儿尿道下裂发病率城市为5.02/万,农村2.95/万,我院自1998~2009年收治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19例,主要采用I期尿道成形术,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DIAR成色剂,它们都以黄成色剂为母体,一个抑制基团是2-巯基苯骈噻唑,另一个是甲酸苯酯基苯骈三氮唑,并通过核磁、红外和质谱对结构进行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