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音乐课程资源,决不仅局限于教材、教参,还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等。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师应充分开发这些课程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智慧、经验和方法,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地整合音乐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多样性,具有突破时空局限、扩大容量的特点。改变了过去一张嘴、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一块黑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使音乐语言描述的内容由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现代高速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功能相当强大,许多音乐教学资料可以从音乐网站上查找、下载,许多网站都有mp3音乐,而且音效音质不错,文件容量不大,适合教师存放在电脑资料库中,从而实现网络共享。许多Flash动画歌曲还有与之相配的画面、歌词字幕,这对学生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内涵有很大帮助。发挥网络作用,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从网络上查找、获取资料,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从学生那里获得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补充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拓展师生的视野。同时降低教师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营造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流露,为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
2.多种艺术相结合
在欣赏内容、意境取胜的音乐作品时,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难度,他们希望通过音画舞的结合,利用“通感”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鉴赏。
2.1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2.2音舞结合。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其孤立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从而更深刻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2.3音画舞结合。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笔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良好互动。
3.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态度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鉴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试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课上得很顺利。
4.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要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上音乐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老师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融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相融通的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要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5.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但不可鼓励学生一味地“自由想象”
现在的课堂鼓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过多干预会限制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于是不少老师认为既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就让学生“自由想象,任意发挥”吧,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类只是对音响的感觉存在共有本能,而对音乐美的感悟因人而异,取决于审美力的高下,依托于人的感觉力、知觉力、想象力、理解力及情感能力等心理功能的综合,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将学生领入艺术殿堂后就放任他们自行审美体验了事,应该总结成熟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直观性符号对艺术信息的传递,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让学生能融入、感悟音乐,从而达到享受音乐的效果。如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往往是通过我们的听觉器官,将得到的音响效果(什么音响),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即音乐作品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甚至会产生时空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情感体验使普通高中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教育和培养。
音乐课程资源,决不仅局限于教材、教参,还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等。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师应充分开发这些课程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智慧、经验和方法,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地整合音乐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多样性,具有突破时空局限、扩大容量的特点。改变了过去一张嘴、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一块黑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使音乐语言描述的内容由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现代高速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功能相当强大,许多音乐教学资料可以从音乐网站上查找、下载,许多网站都有mp3音乐,而且音效音质不错,文件容量不大,适合教师存放在电脑资料库中,从而实现网络共享。许多Flash动画歌曲还有与之相配的画面、歌词字幕,这对学生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内涵有很大帮助。发挥网络作用,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从网络上查找、获取资料,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从学生那里获得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补充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拓展师生的视野。同时降低教师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营造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流露,为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
2.多种艺术相结合
在欣赏内容、意境取胜的音乐作品时,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难度,他们希望通过音画舞的结合,利用“通感”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鉴赏。
2.1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2.2音舞结合。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其孤立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从而更深刻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2.3音画舞结合。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笔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良好互动。
3.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态度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鉴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试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课上得很顺利。
4.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要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上音乐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老师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融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相融通的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要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5.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但不可鼓励学生一味地“自由想象”
现在的课堂鼓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过多干预会限制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于是不少老师认为既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就让学生“自由想象,任意发挥”吧,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类只是对音响的感觉存在共有本能,而对音乐美的感悟因人而异,取决于审美力的高下,依托于人的感觉力、知觉力、想象力、理解力及情感能力等心理功能的综合,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将学生领入艺术殿堂后就放任他们自行审美体验了事,应该总结成熟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直观性符号对艺术信息的传递,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让学生能融入、感悟音乐,从而达到享受音乐的效果。如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往往是通过我们的听觉器官,将得到的音响效果(什么音响),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即音乐作品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甚至会产生时空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情感体验使普通高中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教育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