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和停止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新方针。会议决定,在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个省举行秋收起义。出席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在发言中突出地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
八七会议一结束,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便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湘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深入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
8月18日,毛泽东主持改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暴动问题,一个是土地问题。毛泽东对这两个方面问题都发表了重要意见。对暴动问题,他主张:“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政权。”在讨论和制定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根据当时湖南的实际情况,否定了大多数人主张同时在全省发动起义的意见,力主缩小范围,集中力量于一个中心地区。经过毛泽东的耐心说服,绝大多数人终于同意了他的正确主张,决定在反动统治比较薄弱、经过大革命洗礼、群众基础较好并保存着部分革命武装的湘东赣西边界地区组织、发动秋收起义。
(二)
8月底,毛泽东离开长沙,经株洲前往安源组织秋收起义的骨干军事力量。
当时为中共所掌握的湘东赣西的革命武装总计约为5000多人、2000多条枪,主要集中在修水、铜鼓和安源这三个地方。
驻修水的部队,主要是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这是以北伐时中共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的一部分为基础组建而成的。7月底,警卫团从武汉出发奔赴南昌参加起义,进到南昌附近之奉新县城,获悉朱德、贺龙、叶挺已率起义部队撤出南昌,经赣东、福建向东江进军了。团长卢德铭(共产党员)遂率部队折回,西进到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的修水县城。为能在修水有一个短暂的休整时机,卢德铭便与江西军阀朱培德交涉,将警卫团改编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第一团。
进驻修水的部队还有未能赶上“八一”南昌起义的平江农军和湖北崇阳、通城的农民自卫军。驻铜鼓的部队,同样也是未能赶上南昌起义的浏阳农军。
安源是工农武装聚集的另一个中心。安源:正人纠察队有600多人,是一支由中共直接培养起来的工人武装。此外还有醴陵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衡山农军以及萍乡、安福、莲花的农军。
毛泽东到达安源后,在张家湾召集了部分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会议,缜密地研究了秋收起义的军事行动,确定了起义部队的编制和进军路线。会议同时议定,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下辖一、二、三、四4个团。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编为第一团;安源的工人武装和萍乡、醴陵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王新亚(也有的写为王兴亚——笔者)为团长;平江、浏阳的农民自卫军和湖北崇阳、通城一带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三团,苏先骏为团长(也有的写为苏先俊——笔者);第四团是收编进攻武汉被击溃的夏斗寅的残部,团长邱国轩。
起义部队总共约8000余人,由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
秋收起义总指挥兼第一团团长的是年仅22岁的卢德铭。卢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任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
起义部队的任务是总攻长沙,计划要点是部队分三路进发:第一、四团由修水出发,先打平江,再攻长沙;第二团自萍乡、醴陵出发,先打浏阳,再攻长沙;第三团从铜鼓出发,与第二团同时打浏阳,然后会攻长沙。
安源会议后,各路工农革命军便投入了起义前的紧张准备工作,毛泽东也随即赶往铜鼓。在赴铜鼓途中,毛泽东路过浏阳张家坊时险遭不测,被反革命民团巡防队抓住,队长让两名团丁将他解送团部交给上司。当时毛泽东穿着农民服装,草鞋破了,脚也被磨破了,脸晒得黑黑的,民团的小头目根本想不到他就是被国民党湖南反动政府悬赏缉拿的大名鼎鼎的毛泽东。所幸他身上带了几块大洋,“贿赂”押解他的团丁,松绑后乘隙脱逃。毛泽东脱险后赶到驻铜鼓的第三团。那天正逢农历中秋节,团部召集排以上干部在肖家祠堂会餐。饭前,毛泽东和全体干部见了面,十分亲切地慰问大家,说党很怀念大家、关心大家,赞扬大家坚持革命的精神。号召大家振奋精神,迎接起义。毛泽东还亲自下到一个连队了解情况,向战士们问寒问暧,还特地拿过一个士兵手中的枪进行检查,称赞这个战士的枪保护得好。湘南、赣西各县农民得知毛泽东关于秋收起义的指示后,也积极行动起来。有的秘密恢复农民协会,组织农民武装,有的为工农义勇队赶制各种武器,不少青壮年自动携带武器报名参加义勇队,起义的工农武装力量不断地扩展壮大。
湘东赣西边界地区到处布满了干柴,一场燎原烈火眼看就要燃烧起来。
(三)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
起义以安源、长沙工人破坏铁路为信号。9日,这两地的铁路和煤矿工人同时行动,破坏株洲至萍乡间、长沙至株洲间和岳州至长沙间的铁路,以阻断敌军快速调动赶来镇压。
“暴动,打倒国民政府!”“暴动,打倒土豪劣绅!”“暴动,组织革命委员会!”“暴动,夺取地主土地!”暴动的口号响彻云霄,山鸣谷应。起义战士和广大工农端起步枪鸟枪,挥舞梭镖大刀,向着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派冲杀过去,起义的烽火连天,势欲燎原。一场工农武装革命的巨大风暴,迅速席卷了湘东赣西的广阔原野。
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首战告捷,于9月11日攻克白沙市。随第三团行动的毛泽东非常高兴,称赞他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完全控制了株萍铁路,全团指战员乘火车到八里坳下车,直扑醴陵城,9月12日,第二团胜利进驻醴陵城,在文庙坪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秋收起义的伟大意义,号召工农群众武装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第二天,成立了醴陵县革命委员会,宣布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同时,打开了几处盐仓和谷仓,将食盐和谷米分给穷苦的工农群众,工农群众扬眉吐气,全城一片欢腾。这时,敌人派来两路重兵,妄图合围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旋即主动撤出醴陵县城,避实就虚,乘机攻克浏阳。
9月12日,毛泽东率领第三团攻克了东门市。工农革命军进城后打开团防局的监牢,救出了革命同志数十人。根据毛泽东用武装斗争推动土地革命的指示,第三团派出 宣传队,到处张贴革命标语,上台讲演,发动群众起来参加秋收暴动,打土豪分田地。还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了反动团总和一些反革命分子。乡亲们扶老携幼欢迎子弟兵,送茶送饭,慰劳部队。不少农民自动报名参加了工农革命军。
第三团占领东门市后,团长苏先骏违背了毛泽东指示,麻痹轻敌,疏于防范,致使部队遭到敌军强火力的突然袭击。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毛泽东命令第三团立即向排埠方向转移。
第二团在攻占浏阳城后,团长王新亚为胜利所陶醉,不是指挥部队追击逃敌,而是忙着找商人开会筹饷而疏忽对敌防范,不料遭敌张国威部一个团及平江驻敌张南轩部千余人同时从东、北方向夹击。第二团仓促应战,背城面水奋力死战,在突围中全团兵力损失了三分之二,王新亚也不知所终(后来查明阵亡——笔者)。
卢德铭率第一团于9月9日从修水县城出发,10日攻下朱溪厂,越过修水、平江边界,胜利地占领了平江县的龙门厂。11日,卢德铭遵照师长余洒度的命令,与收编后未经改造的第四团合兵一处,以第四团为前锋,攻打长寿街。第四团团长邱国轩于阵前突然反戈,与敌军勾结,前后夹击第一团,第一团在金坪被截成数段,卢德铭指挥部队奋力拼杀,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大部分辎重银钱被邱匪掠去。
9月14日,毛泽东率领第三团撤退至上坪。当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三团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会议进行中,第一团通讯人员赶到,向毛泽东报告第一团在金坪严重失利的情况。
毛泽东根据起义部队连续受挫的情势,看到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进行,便当机立断地改变原有部署,放弃了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他以前委书记的名义,用五倍子液书写密信,通知正向平江、铜鼓边境转移的第一团余部和各路起义部队,迅速赶到浏阳文家市会师。
9月19日中午,毛泽东随第三团进抵文家市,第二团剩余部队不上百人,已遵命先期到达。然而,负责指挥第一团的师长余洒度,对前委要他率部到文家市集合的命令,竟然置若罔闻,仍要坚持反攻长寿街,进取平江,直到毛泽东派人火速送去亲笔信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他才勉强接受命令,于19日傍晚到达文家市。
当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有师、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讨论起义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力排众议,对余洒度在军事上孤注一掷的盲动主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经过激烈争论,会议否定了以余洒度为代表的极少数人所顽固坚持的“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工农革命军撤出四面受敌的浏阳,退到湖南之汝城一带,占据湘粤大道,以策应叶(挺)、贺(龙)北出广东,再次北伐。
(四)
9月20日拂晓,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亲自率领下,离开文家市,向江西萍乡方向转移。到上栗市,毛泽东闻知萍乡驻有敌人重兵,便令部队绕道芦溪,不料在芦溪遭到敌朱士桂旅两个团的伏击,工农革命军仓促应战,被打得措手不及。原来,敌朱士桂探得工农革命军军情,在必经的山路两边的茶树林中布置重兵设伏。
本来,这次遭袭是可以避免的,清晨出发时,毛泽东曾传令前卫第三团“派人沿途搜索而进”,可团长苏先骏却认为多此一举,不当一回事,结果致使部队踏入罗网。一场激战,工农革命军不仅损失官兵700多人,还折了毛泽东深为器重的总指挥卢德铭。气得毛泽东脸色煞白,向苏先俊怒吼:“还我卢德铭!”
24日晚,工农革命军进入莲花县的甘家村。当晚,毛泽东召开了军队干部和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亲自部署攻打莲花县城。
第二天,毛泽东指挥工农革命军在莲花县革命群众的配合下,一举攻克了莲花县城,守城的保安队100多人全部被缴了械。攻克莲花县城,粉碎了敌人散布的工农革命军被消灭的谣言。部队进城后,捣毁了国民党县党部和县公署,砸开监狱,放出了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打开了积谷仓,将粮食分给了贫苦农民。
师部设在莲花城南“宾兴”祠堂。当夜,毛泽东得到报告,第三团第二营有一个排集体开小差,一下子跑了70多人,毛泽东不由得失声“啊”了一下,但随即又恢复了常态。他在他住的那间房内,点着烟,面壁而坐,几乎彻夜未眠。他在沉思如何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使工农革命军转危为安,由失败转为胜利。
9月27日上午,中共莲花县委负责人朱亦岳、刘乍堪从藏匿避难的上西区赶来“宾兴”祠堂跟前委接头。毛泽东与他俩谈了不到半个时辰,师部参谋何长工领着一个小商人打扮的年轻人进来,说道:“毛委员,这个人找你。”
来人操着浏阳口音对毛泽东自我介绍道:“我叫宋韵琴(后改宋任穷——笔者),是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派我来给您送信的。”
宋韵琴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折叠帐册递给毛泽东,“这是汪泽楷写给您的密信。”
毛泽东知道信是用药水密写在帐册上的,必须通过一定的工序才能显示出来,便对在座的众人说:“你们稍等一下,我马上就来。”
(五)
一会儿,毛泽东回到祠堂,对副师长余贲民等人说:“江西省委要我们向宁冈移动,那里有我党领导的武装。”
“宁冈是个什么地方?”余贲民一脸茫然。
朱亦岳说:“宁冈是湘赣边界的一个小县,多为山地。省委老汪说的那里有我们党的武装,恐怕是指袁文才的农民自卫军。”
“宁冈,袁文才……”毛泽东沉吟着、头脑在迅速翻腾着,突然想起了什么,迫不及待地追问朱亦岳:“那里是不是有井冈山?”
朱亦岳告诉毛泽东,“井冈山的范围就是宁冈和遂川的大小五井。”
“哦,这就是了!”毛泽东顿时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自言自语道,“王新亚不是讲过他曾到过井冈山,跟一个被人称为‘红色绿林’的袁文才拜老庚(结拜兄弟)的吗?”
那还是秋收暴动之前,毛泽东跟王新亚的一次谈话,当谈到起义部队退路时王新亚说:“要是我们打了败仗的话,就把队伍拉到井冈山跟袁文才合伙干。那地方高山大岭,藏得住人马。”
毛泽东想的一点不错,这个袁文才正是王新亚跟他提过的那个人。
此刻,毛泽东一手叉腰,一手挟着纸烟在室内踱步。室内鸦雀无声,人们几乎都屏住了呼吸。好半天,毛泽东不禁心中怦然一动:对,就到井冈山去,在那里积蓄革命力量!只见他用挟纸烟的那只手在空中猛地一划一劈,大声说道:“天助我也!吾事成矣!”人们已好久未见毛泽东如此喜形于色,精神抖擞了,大家的情绪一下子也高涨起来。只听毛泽东叫何长工,吩咐他立即请余师长、苏团长来祠堂开前委扩大会议。
(六)
在前委扩大会议上,当毛泽东将江西省委来信及自己同意江西省委意见,将部队带上井冈山的想法提出来研究时,首先遭到余洒度的反对。这个“一直提不起劲来”的师长忿忿然地瞟了毛泽东一眼,斥责毛泽东 道:“这简直是朝秦暮楚,朝令夕改,叫人无所适从。刚刚定下退往湘南,决定的墨迹未干呢,这会儿又要转兵宁冈!不知明日又会冒出个什么地方,这只有毛同志和老天爷才能晓得!”
“我和师长所见相同,”苏先骏没好气地附和道,“这简直是儿戏,退到那个闭塞的穷山沟做么子?去当山大王?!如此翻来覆去,叫人怎么受得了!”
面对余、苏二人一唱一和,毛泽东没有动火,反而平静地说:“这并非朝秦暮楚,毫无主见,而是适应局势的变化。军事上的进退,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常识问题,我想余师长、苏团长不会不懂。中央规定,前委到哪个省的地面就接受哪个省委的领导,现在江西省委指示我们退到一个能够立脚扎根的地方,有么子不好?”毛泽东透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当前的政治形势,指出革命已经处于低潮时期,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是敌人重兵把守的地方,我们目前在城市已经没有取得胜利之可能。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农村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讲到这里,毛泽东从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角度语出惊人地说:“中国历朝历代都没能解决土匪问题。中国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苏团长问我是不是要去当山大王,是的,一点不错,我们就是要上山去当‘山大王’!为了休养生息,以利再战,当山大王又有么子不好?”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当场对毛泽东说,国民党本来就骂我们是土匪,我们自己何必“拣”这个骂呢?毛泽东笑着说:“我们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也不是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是红色的山大王,我们要消灭的是人吃人的剥削制度。我们必须改变攻打中心城市的方针,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之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去广大农村,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然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的胜利!”毛泽东深入浅出的这番话,如同东风驱散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愁云迷雾,使大家明确了革命斗争的方向。大多数人都表示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意见,决心紧跟毛泽东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经过激烈辩论,决定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进入江西,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进军。
(七)
起义部队随即从莲花县城开拔,沿罗霄山脉南下,开始了向井冈山的伟大战略进军,于29日到达永新县三湾村。为了提高战斗力,建设新型的革命军队,毛泽东在他住的“协盛和”小杂货铺里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提出了改编工农革命军的计划。
在这里,毛泽东亲自动手,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首先是整顿、改编了军队组织。由于部队严重减员,到三湾村时已经不足1000人,有的团营,枪多人少,官多兵少:有的甚至有官无兵。于是将原来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改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起用了一批黄埔生,任命第三团第一营营长陈浩为团长,原副师长余贲民为副团长。原来的第一团编为第一营,第三团编为第三营。第二团因兵员锐减,编为特务连。全团共两个营7个连。整编后多余的军官,包括余洒度、苏先骏,全部编入军官队。这些军官,大多是投笔从戎的青年知识分子,其中有的人在一连串的挫折面前,在危险、艰苦的斗争面前,看不清革命前途,惊慌失措,灰心动摇,有的已经不告而别了。如果不迅速地妥善地处理好这批人,势必会动摇军心。毛泽东采取了坚决的措施,根据自愿,愿留则留,要离开部队的,就开具证明,发给五块钱路费,疏散到农村去。
在整编中加强了党的建设。起义部队原来一个团才设一个党支部,现在毛泽东提出把党支部建在连队,在优秀士兵中大量发展党员,做到班排有党小组,连有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各级设置了党代表。全军各级党组织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重大的问题必须经过党委讨论决定。这样,这支部队便开始完全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为了扫清军队的一切不良制度和习气,毛泽东果断地采取了许多革命的措施,决定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实行官兵一致的原则。宣布干部战士在政治上一律平等,明令干部不得打骂战士,战士有开会说话的权利。在连以上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军官要受士兵委员会监督,做错了事,要接受士兵委员会的批评,甚至制裁。
改善官兵关系,取消军官小灶,做到官兵生活待遇完全平等。秋收起义前,军官每顿饭四菜一汤,和士兵的待遇悬殊很大。三湾改编后,干部战士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这样便更加密切了官兵关系。
整编后毛泽东充满信心地对工农革命军官兵说:“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贺龙同志两把菜刀闹革命,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还不止两把菜刀,我们有两个营的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10个,10个可当他100个。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队伍,还怕什么?”师长余洒度、团长苏先骏等少数投机革命的军官,害怕同士兵过同样的艰苦生活,留恋旧军队的特殊生活待遇,竭力干扰整编,反对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整编之后,他们散布怀疑悲观情绪,诬蔑毛泽东引兵井冈,是走投无路,“与‘土匪’滚在一起”。后来,余洒度、苏先骏虽也随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但在几天后,乘毛泽东不在身边,借口找省委汇报工作,私自离开部队。结果,这二人后来被敌人抓捕,成了可耻的叛徒。
(八)
10月3日毛泽东率领部队离开三湾南进,当日便到达宁冈古城。毛泽东站在城头,向东南眺望,只见巍巍井冈,白云缭绕,横跨湘赣,绵亘起伏,他情不自禁地对站在他身边的余贲民、陈浩等人说:“真是武装割据的好地方!”当晚,毛泽东在古城文昌宫小学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史称“古城会议”。古城会议着重讨论和决定了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会议还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与会者一致认为起义树起了工农革命军的红旗,扩大了共产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现在人员虽然减少了,但很精干,是革命的宝贵财产。只要保存这支武装,依靠这支武装割据井冈,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革命队伍很快就会壮大起来。
为了进入井冈山,毛泽东在进入三湾村时就派人去茅坪给袁文才送去亲笔信,争取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
10月2日,袁文才派其司书陈慕平(陈曾为武昌农讲所学员,认得毛泽东——笔者)与中共宁冈县委负责人龙超清作为代表下山去三湾面见毛泽东,表示欢迎工农革命军上山。毛泽东在钟家祠堂跟陈、龙二人兴致勃勃地交谈了好长时间,对袁文才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威震湘赣边界的“山大王”袁文才,确系党内同志。
10月6日在距古城、茅坪都是15里的大仓村,毛泽东与袁文才见了面。毛、袁二人相见如故,热情交谈,极为投契。毛泽东历数袁文才在大革命时期的壮举,赞扬并肯定他对湘赣边界的工农运动“功莫大焉”。毛泽东的一席话,说得袁文才心里热乎乎的,他对毛泽东不得不心悦诚服。为了支持袁文才扩大农民自卫军,毛泽东代表前委送给他100条枪,这更让袁文才十分感动。他不但当即答应让工农革命军在茅坪设立后方留守处和医院,把伤病员寄放在那里,而且还吩咐“管家”李筱甫飞马回营取来银洋1000块赠送给工农革命军。
1927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袁文才的农民自卫军和当地数百民众在茅坪村口热烈迎接工农革命军上山。毛泽东在袁文才、王佐引导下,在锣鼓、唢呐的乐声中,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进入山乡茅坪。茅坪群众杀猪宰羊、张灯结彩,以最尊贵的礼遇迎接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
为了扩大工农革命军的影响,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有了后方留守处之后,毛泽东又率领工农革命军继续沿湘赣边界向南开展游击活动,在战斗中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经过一段游击活动,局面进一步打开了。
1927年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艰苦奋斗,转战千里,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新道路。
(责编 郄 智)
军旗颂
八一旗帜举南昌,
打响工农第一抢。
起火风雪卷大地,
人民从此有武装。
井冈割据播火钟,
抗击敌寇威名杨。
解放全国立功勋,
保卫和平固边疆。
(马正英)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和停止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新方针。会议决定,在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个省举行秋收起义。出席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在发言中突出地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
八七会议一结束,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便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湘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深入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
8月18日,毛泽东主持改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暴动问题,一个是土地问题。毛泽东对这两个方面问题都发表了重要意见。对暴动问题,他主张:“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政权。”在讨论和制定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根据当时湖南的实际情况,否定了大多数人主张同时在全省发动起义的意见,力主缩小范围,集中力量于一个中心地区。经过毛泽东的耐心说服,绝大多数人终于同意了他的正确主张,决定在反动统治比较薄弱、经过大革命洗礼、群众基础较好并保存着部分革命武装的湘东赣西边界地区组织、发动秋收起义。
(二)
8月底,毛泽东离开长沙,经株洲前往安源组织秋收起义的骨干军事力量。
当时为中共所掌握的湘东赣西的革命武装总计约为5000多人、2000多条枪,主要集中在修水、铜鼓和安源这三个地方。
驻修水的部队,主要是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这是以北伐时中共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的一部分为基础组建而成的。7月底,警卫团从武汉出发奔赴南昌参加起义,进到南昌附近之奉新县城,获悉朱德、贺龙、叶挺已率起义部队撤出南昌,经赣东、福建向东江进军了。团长卢德铭(共产党员)遂率部队折回,西进到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的修水县城。为能在修水有一个短暂的休整时机,卢德铭便与江西军阀朱培德交涉,将警卫团改编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第一团。
进驻修水的部队还有未能赶上“八一”南昌起义的平江农军和湖北崇阳、通城的农民自卫军。驻铜鼓的部队,同样也是未能赶上南昌起义的浏阳农军。
安源是工农武装聚集的另一个中心。安源:正人纠察队有600多人,是一支由中共直接培养起来的工人武装。此外还有醴陵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衡山农军以及萍乡、安福、莲花的农军。
毛泽东到达安源后,在张家湾召集了部分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会议,缜密地研究了秋收起义的军事行动,确定了起义部队的编制和进军路线。会议同时议定,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下辖一、二、三、四4个团。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编为第一团;安源的工人武装和萍乡、醴陵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王新亚(也有的写为王兴亚——笔者)为团长;平江、浏阳的农民自卫军和湖北崇阳、通城一带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三团,苏先骏为团长(也有的写为苏先俊——笔者);第四团是收编进攻武汉被击溃的夏斗寅的残部,团长邱国轩。
起义部队总共约8000余人,由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
秋收起义总指挥兼第一团团长的是年仅22岁的卢德铭。卢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任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
起义部队的任务是总攻长沙,计划要点是部队分三路进发:第一、四团由修水出发,先打平江,再攻长沙;第二团自萍乡、醴陵出发,先打浏阳,再攻长沙;第三团从铜鼓出发,与第二团同时打浏阳,然后会攻长沙。
安源会议后,各路工农革命军便投入了起义前的紧张准备工作,毛泽东也随即赶往铜鼓。在赴铜鼓途中,毛泽东路过浏阳张家坊时险遭不测,被反革命民团巡防队抓住,队长让两名团丁将他解送团部交给上司。当时毛泽东穿着农民服装,草鞋破了,脚也被磨破了,脸晒得黑黑的,民团的小头目根本想不到他就是被国民党湖南反动政府悬赏缉拿的大名鼎鼎的毛泽东。所幸他身上带了几块大洋,“贿赂”押解他的团丁,松绑后乘隙脱逃。毛泽东脱险后赶到驻铜鼓的第三团。那天正逢农历中秋节,团部召集排以上干部在肖家祠堂会餐。饭前,毛泽东和全体干部见了面,十分亲切地慰问大家,说党很怀念大家、关心大家,赞扬大家坚持革命的精神。号召大家振奋精神,迎接起义。毛泽东还亲自下到一个连队了解情况,向战士们问寒问暧,还特地拿过一个士兵手中的枪进行检查,称赞这个战士的枪保护得好。湘南、赣西各县农民得知毛泽东关于秋收起义的指示后,也积极行动起来。有的秘密恢复农民协会,组织农民武装,有的为工农义勇队赶制各种武器,不少青壮年自动携带武器报名参加义勇队,起义的工农武装力量不断地扩展壮大。
湘东赣西边界地区到处布满了干柴,一场燎原烈火眼看就要燃烧起来。
(三)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
起义以安源、长沙工人破坏铁路为信号。9日,这两地的铁路和煤矿工人同时行动,破坏株洲至萍乡间、长沙至株洲间和岳州至长沙间的铁路,以阻断敌军快速调动赶来镇压。
“暴动,打倒国民政府!”“暴动,打倒土豪劣绅!”“暴动,组织革命委员会!”“暴动,夺取地主土地!”暴动的口号响彻云霄,山鸣谷应。起义战士和广大工农端起步枪鸟枪,挥舞梭镖大刀,向着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派冲杀过去,起义的烽火连天,势欲燎原。一场工农武装革命的巨大风暴,迅速席卷了湘东赣西的广阔原野。
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首战告捷,于9月11日攻克白沙市。随第三团行动的毛泽东非常高兴,称赞他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完全控制了株萍铁路,全团指战员乘火车到八里坳下车,直扑醴陵城,9月12日,第二团胜利进驻醴陵城,在文庙坪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秋收起义的伟大意义,号召工农群众武装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第二天,成立了醴陵县革命委员会,宣布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同时,打开了几处盐仓和谷仓,将食盐和谷米分给穷苦的工农群众,工农群众扬眉吐气,全城一片欢腾。这时,敌人派来两路重兵,妄图合围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旋即主动撤出醴陵县城,避实就虚,乘机攻克浏阳。
9月12日,毛泽东率领第三团攻克了东门市。工农革命军进城后打开团防局的监牢,救出了革命同志数十人。根据毛泽东用武装斗争推动土地革命的指示,第三团派出 宣传队,到处张贴革命标语,上台讲演,发动群众起来参加秋收暴动,打土豪分田地。还召开公审大会,处决了反动团总和一些反革命分子。乡亲们扶老携幼欢迎子弟兵,送茶送饭,慰劳部队。不少农民自动报名参加了工农革命军。
第三团占领东门市后,团长苏先骏违背了毛泽东指示,麻痹轻敌,疏于防范,致使部队遭到敌军强火力的突然袭击。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毛泽东命令第三团立即向排埠方向转移。
第二团在攻占浏阳城后,团长王新亚为胜利所陶醉,不是指挥部队追击逃敌,而是忙着找商人开会筹饷而疏忽对敌防范,不料遭敌张国威部一个团及平江驻敌张南轩部千余人同时从东、北方向夹击。第二团仓促应战,背城面水奋力死战,在突围中全团兵力损失了三分之二,王新亚也不知所终(后来查明阵亡——笔者)。
卢德铭率第一团于9月9日从修水县城出发,10日攻下朱溪厂,越过修水、平江边界,胜利地占领了平江县的龙门厂。11日,卢德铭遵照师长余洒度的命令,与收编后未经改造的第四团合兵一处,以第四团为前锋,攻打长寿街。第四团团长邱国轩于阵前突然反戈,与敌军勾结,前后夹击第一团,第一团在金坪被截成数段,卢德铭指挥部队奋力拼杀,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大部分辎重银钱被邱匪掠去。
9月14日,毛泽东率领第三团撤退至上坪。当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三团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会议进行中,第一团通讯人员赶到,向毛泽东报告第一团在金坪严重失利的情况。
毛泽东根据起义部队连续受挫的情势,看到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进行,便当机立断地改变原有部署,放弃了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他以前委书记的名义,用五倍子液书写密信,通知正向平江、铜鼓边境转移的第一团余部和各路起义部队,迅速赶到浏阳文家市会师。
9月19日中午,毛泽东随第三团进抵文家市,第二团剩余部队不上百人,已遵命先期到达。然而,负责指挥第一团的师长余洒度,对前委要他率部到文家市集合的命令,竟然置若罔闻,仍要坚持反攻长寿街,进取平江,直到毛泽东派人火速送去亲笔信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他才勉强接受命令,于19日傍晚到达文家市。
当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有师、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讨论起义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力排众议,对余洒度在军事上孤注一掷的盲动主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经过激烈争论,会议否定了以余洒度为代表的极少数人所顽固坚持的“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工农革命军撤出四面受敌的浏阳,退到湖南之汝城一带,占据湘粤大道,以策应叶(挺)、贺(龙)北出广东,再次北伐。
(四)
9月20日拂晓,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亲自率领下,离开文家市,向江西萍乡方向转移。到上栗市,毛泽东闻知萍乡驻有敌人重兵,便令部队绕道芦溪,不料在芦溪遭到敌朱士桂旅两个团的伏击,工农革命军仓促应战,被打得措手不及。原来,敌朱士桂探得工农革命军军情,在必经的山路两边的茶树林中布置重兵设伏。
本来,这次遭袭是可以避免的,清晨出发时,毛泽东曾传令前卫第三团“派人沿途搜索而进”,可团长苏先骏却认为多此一举,不当一回事,结果致使部队踏入罗网。一场激战,工农革命军不仅损失官兵700多人,还折了毛泽东深为器重的总指挥卢德铭。气得毛泽东脸色煞白,向苏先俊怒吼:“还我卢德铭!”
24日晚,工农革命军进入莲花县的甘家村。当晚,毛泽东召开了军队干部和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亲自部署攻打莲花县城。
第二天,毛泽东指挥工农革命军在莲花县革命群众的配合下,一举攻克了莲花县城,守城的保安队100多人全部被缴了械。攻克莲花县城,粉碎了敌人散布的工农革命军被消灭的谣言。部队进城后,捣毁了国民党县党部和县公署,砸开监狱,放出了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打开了积谷仓,将粮食分给了贫苦农民。
师部设在莲花城南“宾兴”祠堂。当夜,毛泽东得到报告,第三团第二营有一个排集体开小差,一下子跑了70多人,毛泽东不由得失声“啊”了一下,但随即又恢复了常态。他在他住的那间房内,点着烟,面壁而坐,几乎彻夜未眠。他在沉思如何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使工农革命军转危为安,由失败转为胜利。
9月27日上午,中共莲花县委负责人朱亦岳、刘乍堪从藏匿避难的上西区赶来“宾兴”祠堂跟前委接头。毛泽东与他俩谈了不到半个时辰,师部参谋何长工领着一个小商人打扮的年轻人进来,说道:“毛委员,这个人找你。”
来人操着浏阳口音对毛泽东自我介绍道:“我叫宋韵琴(后改宋任穷——笔者),是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派我来给您送信的。”
宋韵琴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折叠帐册递给毛泽东,“这是汪泽楷写给您的密信。”
毛泽东知道信是用药水密写在帐册上的,必须通过一定的工序才能显示出来,便对在座的众人说:“你们稍等一下,我马上就来。”
(五)
一会儿,毛泽东回到祠堂,对副师长余贲民等人说:“江西省委要我们向宁冈移动,那里有我党领导的武装。”
“宁冈是个什么地方?”余贲民一脸茫然。
朱亦岳说:“宁冈是湘赣边界的一个小县,多为山地。省委老汪说的那里有我们党的武装,恐怕是指袁文才的农民自卫军。”
“宁冈,袁文才……”毛泽东沉吟着、头脑在迅速翻腾着,突然想起了什么,迫不及待地追问朱亦岳:“那里是不是有井冈山?”
朱亦岳告诉毛泽东,“井冈山的范围就是宁冈和遂川的大小五井。”
“哦,这就是了!”毛泽东顿时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自言自语道,“王新亚不是讲过他曾到过井冈山,跟一个被人称为‘红色绿林’的袁文才拜老庚(结拜兄弟)的吗?”
那还是秋收暴动之前,毛泽东跟王新亚的一次谈话,当谈到起义部队退路时王新亚说:“要是我们打了败仗的话,就把队伍拉到井冈山跟袁文才合伙干。那地方高山大岭,藏得住人马。”
毛泽东想的一点不错,这个袁文才正是王新亚跟他提过的那个人。
此刻,毛泽东一手叉腰,一手挟着纸烟在室内踱步。室内鸦雀无声,人们几乎都屏住了呼吸。好半天,毛泽东不禁心中怦然一动:对,就到井冈山去,在那里积蓄革命力量!只见他用挟纸烟的那只手在空中猛地一划一劈,大声说道:“天助我也!吾事成矣!”人们已好久未见毛泽东如此喜形于色,精神抖擞了,大家的情绪一下子也高涨起来。只听毛泽东叫何长工,吩咐他立即请余师长、苏团长来祠堂开前委扩大会议。
(六)
在前委扩大会议上,当毛泽东将江西省委来信及自己同意江西省委意见,将部队带上井冈山的想法提出来研究时,首先遭到余洒度的反对。这个“一直提不起劲来”的师长忿忿然地瞟了毛泽东一眼,斥责毛泽东 道:“这简直是朝秦暮楚,朝令夕改,叫人无所适从。刚刚定下退往湘南,决定的墨迹未干呢,这会儿又要转兵宁冈!不知明日又会冒出个什么地方,这只有毛同志和老天爷才能晓得!”
“我和师长所见相同,”苏先骏没好气地附和道,“这简直是儿戏,退到那个闭塞的穷山沟做么子?去当山大王?!如此翻来覆去,叫人怎么受得了!”
面对余、苏二人一唱一和,毛泽东没有动火,反而平静地说:“这并非朝秦暮楚,毫无主见,而是适应局势的变化。军事上的进退,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常识问题,我想余师长、苏团长不会不懂。中央规定,前委到哪个省的地面就接受哪个省委的领导,现在江西省委指示我们退到一个能够立脚扎根的地方,有么子不好?”毛泽东透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当前的政治形势,指出革命已经处于低潮时期,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是敌人重兵把守的地方,我们目前在城市已经没有取得胜利之可能。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农村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讲到这里,毛泽东从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角度语出惊人地说:“中国历朝历代都没能解决土匪问题。中国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刚才苏团长问我是不是要去当山大王,是的,一点不错,我们就是要上山去当‘山大王’!为了休养生息,以利再战,当山大王又有么子不好?”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当场对毛泽东说,国民党本来就骂我们是土匪,我们自己何必“拣”这个骂呢?毛泽东笑着说:“我们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也不是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是红色的山大王,我们要消灭的是人吃人的剥削制度。我们必须改变攻打中心城市的方针,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之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去广大农村,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然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的胜利!”毛泽东深入浅出的这番话,如同东风驱散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愁云迷雾,使大家明确了革命斗争的方向。大多数人都表示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意见,决心紧跟毛泽东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经过激烈辩论,决定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进入江西,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进军。
(七)
起义部队随即从莲花县城开拔,沿罗霄山脉南下,开始了向井冈山的伟大战略进军,于29日到达永新县三湾村。为了提高战斗力,建设新型的革命军队,毛泽东在他住的“协盛和”小杂货铺里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提出了改编工农革命军的计划。
在这里,毛泽东亲自动手,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首先是整顿、改编了军队组织。由于部队严重减员,到三湾村时已经不足1000人,有的团营,枪多人少,官多兵少:有的甚至有官无兵。于是将原来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改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起用了一批黄埔生,任命第三团第一营营长陈浩为团长,原副师长余贲民为副团长。原来的第一团编为第一营,第三团编为第三营。第二团因兵员锐减,编为特务连。全团共两个营7个连。整编后多余的军官,包括余洒度、苏先骏,全部编入军官队。这些军官,大多是投笔从戎的青年知识分子,其中有的人在一连串的挫折面前,在危险、艰苦的斗争面前,看不清革命前途,惊慌失措,灰心动摇,有的已经不告而别了。如果不迅速地妥善地处理好这批人,势必会动摇军心。毛泽东采取了坚决的措施,根据自愿,愿留则留,要离开部队的,就开具证明,发给五块钱路费,疏散到农村去。
在整编中加强了党的建设。起义部队原来一个团才设一个党支部,现在毛泽东提出把党支部建在连队,在优秀士兵中大量发展党员,做到班排有党小组,连有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各级设置了党代表。全军各级党组织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重大的问题必须经过党委讨论决定。这样,这支部队便开始完全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为了扫清军队的一切不良制度和习气,毛泽东果断地采取了许多革命的措施,决定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实行官兵一致的原则。宣布干部战士在政治上一律平等,明令干部不得打骂战士,战士有开会说话的权利。在连以上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军官要受士兵委员会监督,做错了事,要接受士兵委员会的批评,甚至制裁。
改善官兵关系,取消军官小灶,做到官兵生活待遇完全平等。秋收起义前,军官每顿饭四菜一汤,和士兵的待遇悬殊很大。三湾改编后,干部战士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这样便更加密切了官兵关系。
整编后毛泽东充满信心地对工农革命军官兵说:“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贺龙同志两把菜刀闹革命,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还不止两把菜刀,我们有两个营的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10个,10个可当他100个。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队伍,还怕什么?”师长余洒度、团长苏先骏等少数投机革命的军官,害怕同士兵过同样的艰苦生活,留恋旧军队的特殊生活待遇,竭力干扰整编,反对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整编之后,他们散布怀疑悲观情绪,诬蔑毛泽东引兵井冈,是走投无路,“与‘土匪’滚在一起”。后来,余洒度、苏先骏虽也随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但在几天后,乘毛泽东不在身边,借口找省委汇报工作,私自离开部队。结果,这二人后来被敌人抓捕,成了可耻的叛徒。
(八)
10月3日毛泽东率领部队离开三湾南进,当日便到达宁冈古城。毛泽东站在城头,向东南眺望,只见巍巍井冈,白云缭绕,横跨湘赣,绵亘起伏,他情不自禁地对站在他身边的余贲民、陈浩等人说:“真是武装割据的好地方!”当晚,毛泽东在古城文昌宫小学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史称“古城会议”。古城会议着重讨论和决定了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会议还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与会者一致认为起义树起了工农革命军的红旗,扩大了共产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现在人员虽然减少了,但很精干,是革命的宝贵财产。只要保存这支武装,依靠这支武装割据井冈,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革命队伍很快就会壮大起来。
为了进入井冈山,毛泽东在进入三湾村时就派人去茅坪给袁文才送去亲笔信,争取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
10月2日,袁文才派其司书陈慕平(陈曾为武昌农讲所学员,认得毛泽东——笔者)与中共宁冈县委负责人龙超清作为代表下山去三湾面见毛泽东,表示欢迎工农革命军上山。毛泽东在钟家祠堂跟陈、龙二人兴致勃勃地交谈了好长时间,对袁文才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威震湘赣边界的“山大王”袁文才,确系党内同志。
10月6日在距古城、茅坪都是15里的大仓村,毛泽东与袁文才见了面。毛、袁二人相见如故,热情交谈,极为投契。毛泽东历数袁文才在大革命时期的壮举,赞扬并肯定他对湘赣边界的工农运动“功莫大焉”。毛泽东的一席话,说得袁文才心里热乎乎的,他对毛泽东不得不心悦诚服。为了支持袁文才扩大农民自卫军,毛泽东代表前委送给他100条枪,这更让袁文才十分感动。他不但当即答应让工农革命军在茅坪设立后方留守处和医院,把伤病员寄放在那里,而且还吩咐“管家”李筱甫飞马回营取来银洋1000块赠送给工农革命军。
1927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袁文才的农民自卫军和当地数百民众在茅坪村口热烈迎接工农革命军上山。毛泽东在袁文才、王佐引导下,在锣鼓、唢呐的乐声中,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进入山乡茅坪。茅坪群众杀猪宰羊、张灯结彩,以最尊贵的礼遇迎接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
为了扩大工农革命军的影响,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有了后方留守处之后,毛泽东又率领工农革命军继续沿湘赣边界向南开展游击活动,在战斗中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经过一段游击活动,局面进一步打开了。
1927年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艰苦奋斗,转战千里,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新道路。
(责编 郄 智)
军旗颂
八一旗帜举南昌,
打响工农第一抢。
起火风雪卷大地,
人民从此有武装。
井冈割据播火钟,
抗击敌寇威名杨。
解放全国立功勋,
保卫和平固边疆。
(马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