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刊物,内容是灵魂,呈现是脸面。撰写、摄影、排版设计、照排印刷,是纸媒的基本呈现手段。在没有电子设备、软件、数码技术的年代,人们是怎样将照片和文字落在纸上的?
与其它媒体一样,《人民画报》也经历了从手工制版到数字排版印刷的过程。又因以图片报道为主的特性,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数码摄影成熟期到来之前,本刊记者的采访利器是稀缺的进口机械相机和系列彩色胶卷;版面设计不但需要美编的巧思,更需要一双巧手;冲洗和特效则需要暗房工作人员身怀“绝技”。
排版的便利
在没有电脑排版前,所有排版工作都是在排版纸上完成的。美编完成专业培训之后,会按照刊物的尺寸和字符设置手绘出排版纸的底稿,并在顶部记录不同款排版纸上可搭载的字体、字数、行间距等关键数据。版式纸有多种分类,文字版、图片版以及综合版等。成品会被存档并复印,以便后期使用。而如今,《人民画报》的版式设计普遍利用设计软件来完成。这一转变让设计、修改、校对工作都更为高效。
胶片和图片处理
在数码摄影技术普及之前,《人民画报》发稿图片大量使用彩色正片,保证了图片印刷的高质量。人民画报社也拥有自己的图片社,由技术一流的工作人员负责各类正、负片冲洗、印制、照片放大、合成等。数码时代,人民画报社也是较早使用先进数字图片处理软件的媒体。
存储的变化
在过去,一卷单幅底片尺寸为24×36毫米的135胶卷可以搭载36张全画幅底片,一卷单幅底片尺寸为57×57毫米的120中画幅胶卷可以搭载12张中画幅底片。在以胶片摄影为主的年代,《人民画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记者能够使用国内稀缺的进口彩色胶卷进行拍摄。现如今,一张64G的储存卡可以储存近九千张静态图片。数码摄影取代胶片摄影之后,没有了拍摄次数的限制,记者有了更多的發挥空间,专题摄影报道的内容也更为丰富。
拍摄的改变
早期,《人民画报》摄影记者接到拍摄选题后,会在出发前根据拍摄任务复杂程度和分配的版面来领取相应数额、不同规格的胶卷,完成拍摄后要将胶卷全部上交,且领取的数量和交回的数量必须相符。所以,记者在那个年代,要在每次按下快门之前做足准备工作,确保在有限的拍摄次数内顺利完成任务。二十一世纪初,《人民画报》的记者紧随时代发展,由胶片摄影转换为数码摄影。从此以后,记者完成拍摄后,无需暗房作业的环节,直接将照片存储用于版式制作,大大提升了编发一期《人民画报》的效率。
照片存资小样
一九五0年《人民画报》创刊号存资《钢都》照片小样。在早期《人民画报》图片编辑排版中,暗房工作人员会根据编辑确定的照片在版式上的大小放大照片,以便直观排版。美编完成制作之后,会将设计稿交至印厂,印厂制版车间师傅会根据要求精准裁切、抠剪、拼接出准备印刷的版面。
照片合成
一九五五年《人民画报》十期封面——天安门的节日。这幅封面图是由三张照片拼合而成。底图为位于天安门的国庆节庆祝大会,天空中的和平鸽与天安门前的国旗则是由单独照片经过叠片方式合成在一起的。当时的美术编辑与暗房工作人员合作,多次测试得到满意效果之后,再把设计的样版发至制版车间。制版车间的师傅将照片拼贴后得到一张黑白合成图片,随后需要反复调试,使合成片达到最佳效果。一九五五年《人民画报》十期的存资袋中就收录了当时对制版车间师傅提出的要求手记,“黑色鸽子修版时减淡一些……深色地方可以着深灰、蓝灰、黑褐色……鸽子的轮廓不要修的很清楚,否则便不生动了。”制版车间的师傅会按照要求在这张合成图上进行修改以及着色。经过这样几道工序,才能获得一张完整的有色封面图。
为黑白照片着色
照片刊登于一九五五年《人民画报》十期中的《欢度古尔邦节》报道。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彩色胶片十分稀缺,《人民画报》为了保证画面效果,采取为部分黑白照片着色的方式。美术编辑首先手绘上色效果图,暗房工作人员用铁氰化钾(赤血盐)制作出一张红褐色的照片,随后制版车间的师傅会用颜料在这张红褐色的照片上按效果图涂上颜色。
长图校准
刊登于一九五五年《人民画报》十期的报道《发展热带经济作物》中的长图版面位置校准。《人民画报》的版式设计经常会用到多张照片拼接而成的出血图(印刷出版心的图),美术编辑在排版时需要在出血图上找出版式内的栏边、栏中线、图中线等关键位置并粘贴准心,以便后期印厂制版时确定图片位置。
拼贴制版
刊登于《人民画报》一九五五年十期《中医治疗“乙型”脑炎》报道中的拼版样版。当时的美术编辑与暗房工作人员合作,用剪刀将照片中主体沿轮廓剪出,然后用胶水将素材粘至制版纸上,随后手绘阴影、轮廓等要素,完成拼版样版后,将其发送至印厂的制版车间完成制版。
手绘示意图
《人民画报》一九五五年十期《修建宝兰铁路的尖兵》报道中使用的美术编辑手绘黄河流域水文示意图及铁路分布示意图。
图片资料册
由专门负责资料整理工作的人员定期将记者采访上交的图片素材,以及发稿图片按照时间、内容、报道门类、作者等一一登记在册。
《人民画报》上的广告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西方世界的封锁,中国积极开展中国产品和品牌的对外贸易和推广。承担着对外传播使命的《人民画报》成为重要渠道之一,刊登了中国外贸机构、地方政府的轻工产品、农产品、机械、汽车等一系列国产品牌的广告。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兴未艾,《人民画报》上的广告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广告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特点。在此,我们选择了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人民画报》刊登的部分平面广告,呈现给各位读者朋友。
与其它媒体一样,《人民画报》也经历了从手工制版到数字排版印刷的过程。又因以图片报道为主的特性,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数码摄影成熟期到来之前,本刊记者的采访利器是稀缺的进口机械相机和系列彩色胶卷;版面设计不但需要美编的巧思,更需要一双巧手;冲洗和特效则需要暗房工作人员身怀“绝技”。
排版的便利
在没有电脑排版前,所有排版工作都是在排版纸上完成的。美编完成专业培训之后,会按照刊物的尺寸和字符设置手绘出排版纸的底稿,并在顶部记录不同款排版纸上可搭载的字体、字数、行间距等关键数据。版式纸有多种分类,文字版、图片版以及综合版等。成品会被存档并复印,以便后期使用。而如今,《人民画报》的版式设计普遍利用设计软件来完成。这一转变让设计、修改、校对工作都更为高效。
胶片和图片处理
在数码摄影技术普及之前,《人民画报》发稿图片大量使用彩色正片,保证了图片印刷的高质量。人民画报社也拥有自己的图片社,由技术一流的工作人员负责各类正、负片冲洗、印制、照片放大、合成等。数码时代,人民画报社也是较早使用先进数字图片处理软件的媒体。
存储的变化
在过去,一卷单幅底片尺寸为24×36毫米的135胶卷可以搭载36张全画幅底片,一卷单幅底片尺寸为57×57毫米的120中画幅胶卷可以搭载12张中画幅底片。在以胶片摄影为主的年代,《人民画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记者能够使用国内稀缺的进口彩色胶卷进行拍摄。现如今,一张64G的储存卡可以储存近九千张静态图片。数码摄影取代胶片摄影之后,没有了拍摄次数的限制,记者有了更多的發挥空间,专题摄影报道的内容也更为丰富。
拍摄的改变
早期,《人民画报》摄影记者接到拍摄选题后,会在出发前根据拍摄任务复杂程度和分配的版面来领取相应数额、不同规格的胶卷,完成拍摄后要将胶卷全部上交,且领取的数量和交回的数量必须相符。所以,记者在那个年代,要在每次按下快门之前做足准备工作,确保在有限的拍摄次数内顺利完成任务。二十一世纪初,《人民画报》的记者紧随时代发展,由胶片摄影转换为数码摄影。从此以后,记者完成拍摄后,无需暗房作业的环节,直接将照片存储用于版式制作,大大提升了编发一期《人民画报》的效率。
照片存资小样
一九五0年《人民画报》创刊号存资《钢都》照片小样。在早期《人民画报》图片编辑排版中,暗房工作人员会根据编辑确定的照片在版式上的大小放大照片,以便直观排版。美编完成制作之后,会将设计稿交至印厂,印厂制版车间师傅会根据要求精准裁切、抠剪、拼接出准备印刷的版面。
照片合成
一九五五年《人民画报》十期封面——天安门的节日。这幅封面图是由三张照片拼合而成。底图为位于天安门的国庆节庆祝大会,天空中的和平鸽与天安门前的国旗则是由单独照片经过叠片方式合成在一起的。当时的美术编辑与暗房工作人员合作,多次测试得到满意效果之后,再把设计的样版发至制版车间。制版车间的师傅将照片拼贴后得到一张黑白合成图片,随后需要反复调试,使合成片达到最佳效果。一九五五年《人民画报》十期的存资袋中就收录了当时对制版车间师傅提出的要求手记,“黑色鸽子修版时减淡一些……深色地方可以着深灰、蓝灰、黑褐色……鸽子的轮廓不要修的很清楚,否则便不生动了。”制版车间的师傅会按照要求在这张合成图上进行修改以及着色。经过这样几道工序,才能获得一张完整的有色封面图。
为黑白照片着色
照片刊登于一九五五年《人民画报》十期中的《欢度古尔邦节》报道。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彩色胶片十分稀缺,《人民画报》为了保证画面效果,采取为部分黑白照片着色的方式。美术编辑首先手绘上色效果图,暗房工作人员用铁氰化钾(赤血盐)制作出一张红褐色的照片,随后制版车间的师傅会用颜料在这张红褐色的照片上按效果图涂上颜色。
长图校准
刊登于一九五五年《人民画报》十期的报道《发展热带经济作物》中的长图版面位置校准。《人民画报》的版式设计经常会用到多张照片拼接而成的出血图(印刷出版心的图),美术编辑在排版时需要在出血图上找出版式内的栏边、栏中线、图中线等关键位置并粘贴准心,以便后期印厂制版时确定图片位置。
拼贴制版
刊登于《人民画报》一九五五年十期《中医治疗“乙型”脑炎》报道中的拼版样版。当时的美术编辑与暗房工作人员合作,用剪刀将照片中主体沿轮廓剪出,然后用胶水将素材粘至制版纸上,随后手绘阴影、轮廓等要素,完成拼版样版后,将其发送至印厂的制版车间完成制版。
手绘示意图
《人民画报》一九五五年十期《修建宝兰铁路的尖兵》报道中使用的美术编辑手绘黄河流域水文示意图及铁路分布示意图。
图片资料册
由专门负责资料整理工作的人员定期将记者采访上交的图片素材,以及发稿图片按照时间、内容、报道门类、作者等一一登记在册。
《人民画报》上的广告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西方世界的封锁,中国积极开展中国产品和品牌的对外贸易和推广。承担着对外传播使命的《人民画报》成为重要渠道之一,刊登了中国外贸机构、地方政府的轻工产品、农产品、机械、汽车等一系列国产品牌的广告。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兴未艾,《人民画报》上的广告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广告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特点。在此,我们选择了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人民画报》刊登的部分平面广告,呈现给各位读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