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是中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行使主权的正常行为,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
东海防空识别区公布后,得到广大相关国家地区的理解和认同,截至12月4日已经有19个国家和三个地区的55家航空公司向中方通报了飞行计划。然而,日本等极少数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颠倒黑白、不断挑衅、借题发挥,甚至不顾国际惯例,明令禁止本国航空公司向中国政府递交飞行计划书。
防空识别区是国际通行做法
目前,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设置了防空识别区,其中包括美国以及几乎所有中国的主要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尽管各国对防空识别区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有一些概念是得到公认的,即:防空识别区一般指濒海国家和地区出于海防和空防的安全需要,为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在面向海洋方向上空划定的特定空域,用于及时识别、监视、管制和处置进入这一空域的航空器,留出预警时间,保卫空防安全。
防空识别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在二战期间提出的,当时为防范来自轴心国,尤其是日本的威胁,美国提出了“沿海岸线建立对空监视网”的设想。但防空识别区的真正出现是在冷战期间,由于高速喷气式战机的大批量投入使用,对各国传统防空体系构成巨大威胁,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率先划定防空识别区,目的是扩大预警距离,增加反应时间。
总的来说,防空识别区具有“三大作用”、“五大特征”。
“三大作用”是:第一,有效扩展防空预警范围。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战机航速不断提高,预警范围和时间成为防空的“生死线”。比如,美国防空识别区外缘距其大陆边缘就达到700余公里。第二,增大飞行活动的管控空间,提高空域管控的有效性。为保证飞行活动的安全有序,设有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大多明确要求,进出或活动于防空识别区之内的飞机,不论哪国国籍,都需预先申报飞行计划,经批准后方可按计划的时间、航线、空域和高度飞行。第三,强化空中管控行动的规范性。这样防空相关单位可以更紧密协调,有序合作,做出更有效的反应。
“五大特征”是:第一,国家性。防空识别区的设置是一种国家行为,是否设置、何时设置、怎样设置、如何管控等,都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第二,单方性。防空识别区的设置毫不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这已成为国际法学界的普遍共识。主权国家在不影响其他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权的前提下,有权单方决定设置防空识别区,无需事先征得其他国家同意。第三,稳定性。防空识别区一般是主权国家在对国际形势、安全需要和自身实力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后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一旦做出,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不会随意撤销。第四,防御性。防空识别区是现代空中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各国规定稍有不同,但目的基本都是为了提早预警时间,扩大预警范围,防止领空受到侵犯。第五,强制性。防空识别区与领空不同,尽管设置国并不享有完全、排他权利,但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他国航空器应遵照设置国的有关规定通报身份、方位、飞行计划等情况,否则设置国可对其采取跟踪、监视,甚至驱离、拦截、迫降等措施。在国际实践中,防空识别区制度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和遵守。
日本的反应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东海防空识别区一经公布,日本立即做出激烈反应,且四处勾连,煽风点火,企图抹黑、诬蔑中国的这一合理合法的主权行动,以在钓鱼岛问题上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
安倍内阁要员纷纷跳出来向东海防空识别区“泼脏水”,用词耸人听闻。在11月25日的日本参议院决算委员会上,安倍指责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单方面改变现状,使得事态进一步升级,很可能招致形势失控,因此非常危险”,并且诬蔑中国“试图依靠实力改变现状”,更表示东海防空识别区对日本“无效”,“日本将坚决固守本国的领海领空”。此前一天,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发表了与安倍几乎如出一辙的言论,称东海防空识别区“极度危险,令人十分忧虑”,并且称其“是对公海飞行自由原则的非法侵害”,因此要求中国“撤回防空识别区”。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11月25日在参议院的国家安全保障特别委员会上,甚至威胁要“按照国际法和自卫队法采取严正的措施应对领空侵犯”。此外,日本政府还迅速通过各种渠道第一时间与美国进行沟通,极力夸张、渲染东海防空识别区对美日的“巨大威胁”,力图争得美国的全力支持,共同打压中国。日本媒体也纷纷摇旗呐喊,煽风点火,制造东海防空识别区“强迫他国接受,不服从就会受到攻击”以及“中国防空识别区将覆盖菲律宾”等谣言,企图煽动周边国家与其一道抵制东海防空识别区。
然而,只要对照上述防空识别区的内涵,就会发现日本的污蔑和歪曲根本不值一驳。日本政府和媒体所玩弄的手段不过是两个:一是混淆概念。要么把防空识别区说成是领空,诬蔑中国侵犯了其他国家的权利;要么把防空识别区指为禁飞区,“指责”中国妨碍了其他国家的飞行自由。但防空识别区绝非领空,而是在领空外国际空域设置的识别和预警范围;也不是禁飞区,决不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合法飞行自由。二是歪曲事实。要么说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是中国的单方面行为,无法接受;要么说中国要求通报飞行计划的做法与众不同。然而实际上现有的防空识别区都是各国单方制定的,日本亦是如此;许多国家都要求通报飞行计划,中国绝非特例。
更恶劣的是,日本还颠倒黑白。日本指责中国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是单方面改变东海现状,升级地区紧张局势。但事实上,日本早在1969年就设置了防空识别区,并在此后多次扩大识别区范围,最远距其海岸达到800公里。范围除覆盖日本领空、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外,向西还覆盖了黄海东部以及东海的大部分空域,包括我钓鱼岛海空域,日本防空识别区最西侧距离我国海岸线仅有130公里。因此,其对我国遵照国际通行做法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合理合法行为的污蔑和指责,完全是颠倒黑白的霸权姿态和行径。
实际上,自从去年9月份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其就一直在不断挑衅,并力图单方面改变现状。日方频繁阻止我国海监及海警部门对钓鱼岛领海的正常巡航,干扰我国正常的演习训练活动,甚至多次公然挑衅,宣称要击落我无人机等,导致钓鱼岛形势不断恶化。同时日本还恶人先告状,诬蔑中国改变现状,渲染中国威胁,并四处拉拢周边国家,企图打造对华包围圈。其真正目的是为日本修宪扩军造势,推翻战后的对日安排,使日本成为具有完全战争权的“正常国家”。日本的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和安全,长远上更将对东亚乃至亚太的和平与繁荣造成巨大威胁。中国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一方面是在日本咄咄逼人攻势下做出的合理反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地区的长久安全。
东海防空识别区公布后,得到广大相关国家地区的理解和认同,截至12月4日已经有19个国家和三个地区的55家航空公司向中方通报了飞行计划。然而,日本等极少数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颠倒黑白、不断挑衅、借题发挥,甚至不顾国际惯例,明令禁止本国航空公司向中国政府递交飞行计划书。
防空识别区是国际通行做法
目前,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设置了防空识别区,其中包括美国以及几乎所有中国的主要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尽管各国对防空识别区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有一些概念是得到公认的,即:防空识别区一般指濒海国家和地区出于海防和空防的安全需要,为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在面向海洋方向上空划定的特定空域,用于及时识别、监视、管制和处置进入这一空域的航空器,留出预警时间,保卫空防安全。
防空识别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在二战期间提出的,当时为防范来自轴心国,尤其是日本的威胁,美国提出了“沿海岸线建立对空监视网”的设想。但防空识别区的真正出现是在冷战期间,由于高速喷气式战机的大批量投入使用,对各国传统防空体系构成巨大威胁,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率先划定防空识别区,目的是扩大预警距离,增加反应时间。
总的来说,防空识别区具有“三大作用”、“五大特征”。
“三大作用”是:第一,有效扩展防空预警范围。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战机航速不断提高,预警范围和时间成为防空的“生死线”。比如,美国防空识别区外缘距其大陆边缘就达到700余公里。第二,增大飞行活动的管控空间,提高空域管控的有效性。为保证飞行活动的安全有序,设有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大多明确要求,进出或活动于防空识别区之内的飞机,不论哪国国籍,都需预先申报飞行计划,经批准后方可按计划的时间、航线、空域和高度飞行。第三,强化空中管控行动的规范性。这样防空相关单位可以更紧密协调,有序合作,做出更有效的反应。
“五大特征”是:第一,国家性。防空识别区的设置是一种国家行为,是否设置、何时设置、怎样设置、如何管控等,都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第二,单方性。防空识别区的设置毫不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这已成为国际法学界的普遍共识。主权国家在不影响其他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权的前提下,有权单方决定设置防空识别区,无需事先征得其他国家同意。第三,稳定性。防空识别区一般是主权国家在对国际形势、安全需要和自身实力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后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一旦做出,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不会随意撤销。第四,防御性。防空识别区是现代空中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各国规定稍有不同,但目的基本都是为了提早预警时间,扩大预警范围,防止领空受到侵犯。第五,强制性。防空识别区与领空不同,尽管设置国并不享有完全、排他权利,但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他国航空器应遵照设置国的有关规定通报身份、方位、飞行计划等情况,否则设置国可对其采取跟踪、监视,甚至驱离、拦截、迫降等措施。在国际实践中,防空识别区制度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和遵守。
日本的反应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东海防空识别区一经公布,日本立即做出激烈反应,且四处勾连,煽风点火,企图抹黑、诬蔑中国的这一合理合法的主权行动,以在钓鱼岛问题上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
安倍内阁要员纷纷跳出来向东海防空识别区“泼脏水”,用词耸人听闻。在11月25日的日本参议院决算委员会上,安倍指责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单方面改变现状,使得事态进一步升级,很可能招致形势失控,因此非常危险”,并且诬蔑中国“试图依靠实力改变现状”,更表示东海防空识别区对日本“无效”,“日本将坚决固守本国的领海领空”。此前一天,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发表了与安倍几乎如出一辙的言论,称东海防空识别区“极度危险,令人十分忧虑”,并且称其“是对公海飞行自由原则的非法侵害”,因此要求中国“撤回防空识别区”。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11月25日在参议院的国家安全保障特别委员会上,甚至威胁要“按照国际法和自卫队法采取严正的措施应对领空侵犯”。此外,日本政府还迅速通过各种渠道第一时间与美国进行沟通,极力夸张、渲染东海防空识别区对美日的“巨大威胁”,力图争得美国的全力支持,共同打压中国。日本媒体也纷纷摇旗呐喊,煽风点火,制造东海防空识别区“强迫他国接受,不服从就会受到攻击”以及“中国防空识别区将覆盖菲律宾”等谣言,企图煽动周边国家与其一道抵制东海防空识别区。
然而,只要对照上述防空识别区的内涵,就会发现日本的污蔑和歪曲根本不值一驳。日本政府和媒体所玩弄的手段不过是两个:一是混淆概念。要么把防空识别区说成是领空,诬蔑中国侵犯了其他国家的权利;要么把防空识别区指为禁飞区,“指责”中国妨碍了其他国家的飞行自由。但防空识别区绝非领空,而是在领空外国际空域设置的识别和预警范围;也不是禁飞区,决不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合法飞行自由。二是歪曲事实。要么说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是中国的单方面行为,无法接受;要么说中国要求通报飞行计划的做法与众不同。然而实际上现有的防空识别区都是各国单方制定的,日本亦是如此;许多国家都要求通报飞行计划,中国绝非特例。
更恶劣的是,日本还颠倒黑白。日本指责中国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是单方面改变东海现状,升级地区紧张局势。但事实上,日本早在1969年就设置了防空识别区,并在此后多次扩大识别区范围,最远距其海岸达到800公里。范围除覆盖日本领空、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外,向西还覆盖了黄海东部以及东海的大部分空域,包括我钓鱼岛海空域,日本防空识别区最西侧距离我国海岸线仅有130公里。因此,其对我国遵照国际通行做法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合理合法行为的污蔑和指责,完全是颠倒黑白的霸权姿态和行径。
实际上,自从去年9月份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其就一直在不断挑衅,并力图单方面改变现状。日方频繁阻止我国海监及海警部门对钓鱼岛领海的正常巡航,干扰我国正常的演习训练活动,甚至多次公然挑衅,宣称要击落我无人机等,导致钓鱼岛形势不断恶化。同时日本还恶人先告状,诬蔑中国改变现状,渲染中国威胁,并四处拉拢周边国家,企图打造对华包围圈。其真正目的是为日本修宪扩军造势,推翻战后的对日安排,使日本成为具有完全战争权的“正常国家”。日本的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和安全,长远上更将对东亚乃至亚太的和平与繁荣造成巨大威胁。中国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一方面是在日本咄咄逼人攻势下做出的合理反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地区的长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