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还有不少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说缺乏与异性交往的自信,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较差,因被歧视而感到苦恼,不能专注地倾听,由自卑心理造成的不适应,经济贫困导致较大的压力,等等。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提供异性交往平台,强化沟通相处能力训练,健全和完善咨询和倾诉机制,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团活动,实施经济援助时注意隐私保护,扶贫扶志相结合,开展感恩教育,等等,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人际交往 现状 对策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人一出生,就处于人际交往之中。最初是依赖父母的照顾,接着是需要和同伴一起玩耍,之后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走向社会,完成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际交往的轨迹也就是人生的轨迹。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使人逐渐实现社会化,从而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人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必须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素质,尽快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比例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所谓贫困大学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本问题的研究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利于高校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据对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调查,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与异性交往的自信。
  2.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较差。
  3.因被歧视而感到苦恼。
  4.不能专注地倾听。
  5.由自卑心理造成的不适应。
  造成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学校环境因素。大学生入学后,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使贫困生感到不适应而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分制的实施,使他们为选什么课,怎样选课而烦恼;后勤社会化改革后,他们只能住在价格低廉的宿舍里,觉得低人一等;就业的压力,使他们时时为进入社会的严峻考验而忧心忡忡,从而影响群体成员之间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是社会文化因素。从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中的边际人,对突如其来的社会文化变迁产生冲突和生疏的感觉,形成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这种“边际人”状态易引发人格障碍,大大减少参加日常社交活动的时间,甚至会疏远现实的人际交往,从而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
  三是社会支持因素。调查显示,大部分(67%)的贫困生只有1~5个关系密切、能够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有6个及以上关系密切的朋友的比例只有28.3%,还有36位受访者明确表示这样的朋友一个也没有。这表明贫困生的社交圈还是比较小的,缺少必要的社会支持,朋友比较少,关系密切的就更少。
  教育者应该善于从贫困生人际交往现状等出发,根据个体的家庭情况、生活学习经历情况,区分贫困生个体间的差异,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一、提供与异性交往的平台
  针对贫困生异性交往中不自信的状况,大学应提供其与异性交往的平台,开设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有意识地指导贫困生从各方而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排列自己能吸引异性的闪光点及特征,使其学会变换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对比,以增强自信、悦纳自己;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大胆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多参加有异性同学参加的集体活动和娱乐活动,了解和观察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同学,缩短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
  二、强化沟通、相处能力训练
  针对贫困生沟通和相处能力较差的弱点,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沟通、相处能力的训练,开设与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有关课程,如“心理保健”、“人际交往技能”等,也可通过讲座、报告、心理沙龙、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人际交往知识,加强人际交往技巧方面的锻炼,增强抗挫折能力。贫困生首先要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我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我乐于与人交往”的心态,使自己坦然走向人群。其次,待人应主动热情。心理学研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再次,在交往中,把对方看成“重要人物”,使对方感受到自我尊严得以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有利于增进人际交流。最后,要掌握谈话的技巧,把握分寸,善于聆听他人的心声。贫困生要在困境中孕育生机,加强自我修养,多一点参与和进取,少一点倦怠与退缩,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展示人际交往魅力,增强人际吸引力。
  三、健全和完善咨询和倾诉机制
  针对贫困生苦闷难以排遣的情况,高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倾诉机制。相对于其他学生,贫困生的心中积压了许多痛苦,这些痛苦或者是为生活没有着落而犯愁,或是为不能与同学很好交往而忧郁,或是为勤工俭学耽误的学业而焦虑,或是为家庭中的突变而痛苦。他们总是将各种苦楚压抑在自己的心中,无法得到宣泄。这些痛苦越积越多,仿佛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积压在他们心头的痛楚,不可避免地会酿成悲剧。贫困生的心理矛盾、危机和负荷,需要有人来温暖、理解和抚慰,给他们帮助、启发、引导和教育,消除和缓解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使他们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要健全和完善咨询和倾诉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超负荷的学生摆脱沉重的负担,给他们一定的空间。既不要对他们“另眼相看”,也不要对他们“过分关注”,给他们造成无形的压力。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健全了个别咨询接待制度。有的高校探索以恰当的形式成立专门的贫困生咨询室,或者设立贫困生咨询专题日,或者让咨询人员直接到院系为贫困生提供咨询服务,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生学会自我调适,让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心理困难,缓解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四、心理健康活动进社团
  针对贫困大学生孤独、自我封闭的状况,要让心理健康活动进社团,发挥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应积极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渠道、多形式给贫困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多层次地正面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团体康乐活动。要注意加强学校、班级、宿舍等环境建设,树立团结友爱、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良好风气,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朋辈互助活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营造一种民主、文明、平等、相互尊重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贫困生在宽松的人际环境中学习、生活,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以轻松的心态融入集体。
  五、实施经济援助时注意保护隐私
  针对贫困大学生经济上出现的窘境,要完善贫困生援助体系,积极为贫困生争取助学贷款,为贫困生安排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一定的生活困难。依靠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及家庭的共同努力,构建主体多元化的解决贫困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对贫困生进行援助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挫伤贫困生的自尊心,应处理好资助行为与贫困生隐私之间的关系,注意保护其隐私。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理念即是把人置于社会发展的首位,充分尊重人作为人的现实需要和特性。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和保护贫困生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个体在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方面享有隐瞒、知悉、使用、维护和处分的自主权利。虽然资助行为发生时,贫困生已经把个人隐私让位于学校或社会,但他们比普通大学生更迫切需要保护个人信急,不愿意因为贫困而被人怜悯或歧视,有的因害怕个人隐私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保护而放弃资助申请或善意帮助。当然,也不能因为资助使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思想习惯,要教育他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六、扶贫扶志相结合
  在为贫困生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在情感、心理方面的需要。结合贫困生的实际,最根本的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扶贫先扶志”。不能带歧视的眼光看贫困生,也不能用同情、怜悯的心态对待他们,要让他们意识到,贫穷不是错误,他们跟其他同学一样,是平等的。在帮助他们解困的同时,应着重培养贫困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成才观,开展“穷且益坚,不坠青石之志”的立志教育,以及“自古英雄多磨难”、“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逆境成才、艰苦奋斗教育,使其抵制或克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七、感恩教育促成长
  在鸟类世界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幼鸟一旦长大,不会对曾经哺育过自己的父母弃之不顾,而是主动衔食回来喂养自己的父母,生物学上将这种现象叫做反哺。汉代文学家贾谊写道:“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贫困生大多靠各类资助才能顺利完成学业,这如同社会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贫困生。高校要开展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学会感恩,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这样对他们更好地与人交往有很大帮助,可以使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哺育他们成长的社会。
  参考文献:
  [1]班杜拉.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
  [2]张耀灿,等编著.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和未来[M].人民出版社,2005.64-65.
  [3]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第一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0.
其他文献
“营改增”是十二五规划下一项结构性的减税措施.本文从企业纳税筹划的定义入手,首先分析了纳税筹划的特点;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营改增”政策进行了解读;最后,就“营改增”政
摘 要: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就业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就业 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教育 创业平台  一、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选择范围扩大  对于研究生而言,传统的就业领域就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银行证券机构,这些企事业单位是吸收研究生人才的重要基地,每年都会接收一半以上的研究生。但是,近些年国
从《大宪章》中透露出的契约精神直接影响了英国乃至欧洲千百年的时间。人民不必推翻一个王朝,不必为了制止暴政而尸横遍野,让起义战火燃遍全国。人们似乎更愿意通过一种和平的
摘 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已不容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注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从思想政治理论出发,阐述教师的师德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关键,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教师师德 心理健康  师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
摘 要: 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是大学生利用自己富余的业余时间来申请一些简单的研究项目并实施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积极参加创新教育立项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参加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工作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立项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于理想国中的公民:统治者,护卫者,普通市民,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为其量身订做了不同的教育内容。那么这些公民教育的内容是否有意义,对现代国家实行公民教育有哪些借鉴之
相比人们传统印象中,干农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山东省烟台农科院的环境堪比一座植物大观园,处处是彰显现代农业科技的匠心设计。李晶到烟台农科院工作已经13年,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设计的专业技能,为现代农业美颜增彩,催生农科院旅游产业新动能。  农科院里五彩繽纷现代农业也能唯美浪漫  2005年,李晶进入烟台农科院,院办公室的工作让她对农科院有了整体认识。初入农科院,李晶小试牛刀设计了“心心相印”和“
期刊
白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是1994年Grab-stein等发现的,其生物学活性广泛。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IL-15与自身免疫病(autoim m une disease,AID)的研究也逐渐重视
1960年代多元文化兴起以来,人文教育与“国民意识”的关系就成为美国社会中富有争议的话题。特别是随着移民数量和来源国的不断增多,“新美国人”试图将母国的文化与美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