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人们真实情感的表达,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小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利用音乐的感染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鼓励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生活与学习中的挑战。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教育;从善向善;劳动意识;爱家乡爱祖国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音乐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塑造良好性格、培养良好品质的作用。小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利用音乐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辨是非,明事理,为成为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该如何挖掘音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施加良好影响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挖掘传统音乐中的优秀思想,萌发学生爱民族、爱祖国的良好情感
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诞生出无数的优秀经典音乐,人们口口传唱中形成了民谣、民歌,这些民间音乐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歌颂劳动人们,歌颂美好生活,让人们的心里洋溢阳光,让人们的情绪保持愉悦,让人们对生活充满向往。在小学教材中,传统音乐欣赏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内容而被学生们所了解并学习。孩子们在欣赏评价各种风格的民间音乐时,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从传统音乐创作背景中了解到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传唱古诗词,领略诗歌中的积极思想
古诗词中不但有大量的历史地理文化信息,更重要的还蕴含着许多德育故事,这些故事发人深省,启迪智慧,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比如在《孟母三迁》故事中,孟轲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获得良好的环境教育,不辞辛劳,三次迁居。孩子们从故事中体会到了向良好环境靠拢的积极思想,我们将《孟母三迁》的故事填入曲调,让孩子们边唱边表演,用音乐的形式向更多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又如在曹操的《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人将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结合起来,以景喻情,情理结合,既表现了当时的建安风骨,又很好地抒发了自身的情感,情景交融。孩子们边传唱,边油然升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了解到只有从小打好基础,长大了才能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
(二)进行民歌表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民歌与劳动息息相关。细心的人会发现大多数民歌描绘的是人们的劳动场面,抒发自己对劳动的热爱之情。例如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中的“拔根芦柴花,洗好衣服來采桑”,用连贯的动作描写生动展示了劳动人民积极劳动的场景。又如《采莲谣》中的“采莲”“划船”一系列动态描写展现的也是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场景,通过音乐将劳动的乐趣表现出来,使得劳动也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五月五赛龙会》描写的是赛龙船的热闹场面,“锣鼓轻敲,刹郎一声”,寥寥数语,赛龙会的场景便跃然而出。中国人民自古勤劳质朴,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土地,苦中作乐,因此诞生了一首首经典的民谣民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大需要各行各业兢兢业业辛苦劳动,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以对学生渗透爱劳动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劳动意识的提高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二、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正能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奋进
每首乐曲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音乐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孩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易产生自卑心理,遇到困难不进取,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正能量,激励学生积极奋进,努力进取,懂得时时审视自身,勇于改正缺点,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迎接各种挑战。
(一)努力学习,产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在教学《什么结籽高又高》时,有的孩子生活在城市,没有见过芝麻。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孩子们领略农村大自然的风采,带领孩子们认识玉米、小麦、稻子、芝麻、蚕豆、黄豆等农作物,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吃的穿的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教育孩子要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提高了认知水平,在学唱歌曲时情绪高昂,能够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中。
(二)参与实践,做积极向上、勇于奋进的新时代好儿童
音乐是情感的寄托,孩子们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会逐渐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共情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自己习得的音乐技能为身边的人服务。比如在社区“九九重阳”节活动上,我们学校的孩子们积极为大家表演歌曲《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描写的是江南女子对家乡的热爱,歌曲温婉舒缓,孩子们用童声二重唱的方法演绎歌曲,声音和谐优美,边歌唱边表演,让观众的视觉听觉受到冲击,达到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此外,在八一建军节,孩子们也为解放军叔叔送上《黄河颂》《军港之夜》《共产儿童团歌》等歌曲,孩子们用大合唱、分组唱、表演唱等方式演绎歌曲内容。排练中有的孩子跟不上音乐旋律,其他孩子就一遍遍地辅导,帮助其练习;排练中,有的孩子记不住歌曲,找不准音调,其他孩子都来帮忙,督促其刻苦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孩子们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歌声不仅为人们带去了欢乐,也让自卑的孩子们重新找到希望,建立自信心。只要肯努力,只要不怕吃苦,困难总会被克服。同时,孩子们在演绎歌曲的过程中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情感,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的思想在孩子们心田油然而生。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教师要通过音乐教学生向善。我们要培养孩子懂得感恩,懂得谦让,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单纯的说教会让孩子们反感,但是音乐能让孩子们在唱唱、说说、跳跳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因此,教师要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让孩子们在音乐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小乌鸦爱妈妈》中,孩子们通过分角色扮演乌鸦妈妈和小乌鸦,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比如升国旗时,随着《国歌》声响起,孩子们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比如在少先队活动《亲亲红领巾》表演中,孩子们懂得了是革命先烈付出鲜血才迎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戴上红领巾,知道自己是祖国的一分子,祖国建设需要自己,从而产生学习动力,产生归属感;比如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分角色表演《吉祥三宝》《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穿着藏族、壮族、傣族等民族服装,边唱边跳边表演,对少数民族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合唱《歌唱祖国》《东方之珠》,感受歌曲旋律的激昂、让人奋进,体会到中国大地欣欣向荣,生活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是幸福的,我们要努力建设新家园,让祖国国富民强。教师要努力挖掘音乐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崇善向善,注重修身养性,注重文化宣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提高学生的音乐涵养、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挖掘音乐内容的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向善,更要鼓励学生提高思想认知,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与音乐涵养。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播音乐文化,体验音乐的感染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梁小英.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J].黄河之声,2020(07):123.
[2]武赟.德育培养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0(34):37-38.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教育;从善向善;劳动意识;爱家乡爱祖国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音乐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塑造良好性格、培养良好品质的作用。小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利用音乐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辨是非,明事理,为成为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该如何挖掘音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施加良好影响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挖掘传统音乐中的优秀思想,萌发学生爱民族、爱祖国的良好情感
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诞生出无数的优秀经典音乐,人们口口传唱中形成了民谣、民歌,这些民间音乐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歌颂劳动人们,歌颂美好生活,让人们的心里洋溢阳光,让人们的情绪保持愉悦,让人们对生活充满向往。在小学教材中,传统音乐欣赏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内容而被学生们所了解并学习。孩子们在欣赏评价各种风格的民间音乐时,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从传统音乐创作背景中了解到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传唱古诗词,领略诗歌中的积极思想
古诗词中不但有大量的历史地理文化信息,更重要的还蕴含着许多德育故事,这些故事发人深省,启迪智慧,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比如在《孟母三迁》故事中,孟轲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获得良好的环境教育,不辞辛劳,三次迁居。孩子们从故事中体会到了向良好环境靠拢的积极思想,我们将《孟母三迁》的故事填入曲调,让孩子们边唱边表演,用音乐的形式向更多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又如在曹操的《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人将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结合起来,以景喻情,情理结合,既表现了当时的建安风骨,又很好地抒发了自身的情感,情景交融。孩子们边传唱,边油然升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了解到只有从小打好基础,长大了才能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
(二)进行民歌表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民歌与劳动息息相关。细心的人会发现大多数民歌描绘的是人们的劳动场面,抒发自己对劳动的热爱之情。例如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中的“拔根芦柴花,洗好衣服來采桑”,用连贯的动作描写生动展示了劳动人民积极劳动的场景。又如《采莲谣》中的“采莲”“划船”一系列动态描写展现的也是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场景,通过音乐将劳动的乐趣表现出来,使得劳动也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五月五赛龙会》描写的是赛龙船的热闹场面,“锣鼓轻敲,刹郎一声”,寥寥数语,赛龙会的场景便跃然而出。中国人民自古勤劳质朴,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土地,苦中作乐,因此诞生了一首首经典的民谣民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大需要各行各业兢兢业业辛苦劳动,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以对学生渗透爱劳动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劳动意识的提高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二、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正能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奋进
每首乐曲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音乐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孩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易产生自卑心理,遇到困难不进取,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正能量,激励学生积极奋进,努力进取,懂得时时审视自身,勇于改正缺点,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迎接各种挑战。
(一)努力学习,产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在教学《什么结籽高又高》时,有的孩子生活在城市,没有见过芝麻。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孩子们领略农村大自然的风采,带领孩子们认识玉米、小麦、稻子、芝麻、蚕豆、黄豆等农作物,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吃的穿的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教育孩子要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提高了认知水平,在学唱歌曲时情绪高昂,能够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中。
(二)参与实践,做积极向上、勇于奋进的新时代好儿童
音乐是情感的寄托,孩子们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会逐渐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共情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自己习得的音乐技能为身边的人服务。比如在社区“九九重阳”节活动上,我们学校的孩子们积极为大家表演歌曲《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描写的是江南女子对家乡的热爱,歌曲温婉舒缓,孩子们用童声二重唱的方法演绎歌曲,声音和谐优美,边歌唱边表演,让观众的视觉听觉受到冲击,达到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此外,在八一建军节,孩子们也为解放军叔叔送上《黄河颂》《军港之夜》《共产儿童团歌》等歌曲,孩子们用大合唱、分组唱、表演唱等方式演绎歌曲内容。排练中有的孩子跟不上音乐旋律,其他孩子就一遍遍地辅导,帮助其练习;排练中,有的孩子记不住歌曲,找不准音调,其他孩子都来帮忙,督促其刻苦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孩子们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歌声不仅为人们带去了欢乐,也让自卑的孩子们重新找到希望,建立自信心。只要肯努力,只要不怕吃苦,困难总会被克服。同时,孩子们在演绎歌曲的过程中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情感,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的思想在孩子们心田油然而生。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教师要通过音乐教学生向善。我们要培养孩子懂得感恩,懂得谦让,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单纯的说教会让孩子们反感,但是音乐能让孩子们在唱唱、说说、跳跳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因此,教师要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用音乐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让孩子们在音乐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小乌鸦爱妈妈》中,孩子们通过分角色扮演乌鸦妈妈和小乌鸦,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比如升国旗时,随着《国歌》声响起,孩子们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比如在少先队活动《亲亲红领巾》表演中,孩子们懂得了是革命先烈付出鲜血才迎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戴上红领巾,知道自己是祖国的一分子,祖国建设需要自己,从而产生学习动力,产生归属感;比如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分角色表演《吉祥三宝》《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穿着藏族、壮族、傣族等民族服装,边唱边跳边表演,对少数民族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合唱《歌唱祖国》《东方之珠》,感受歌曲旋律的激昂、让人奋进,体会到中国大地欣欣向荣,生活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是幸福的,我们要努力建设新家园,让祖国国富民强。教师要努力挖掘音乐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崇善向善,注重修身养性,注重文化宣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提高学生的音乐涵养、音乐感受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挖掘音乐内容的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向善,更要鼓励学生提高思想认知,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与音乐涵养。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播音乐文化,体验音乐的感染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梁小英.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J].黄河之声,2020(07):123.
[2]武赟.德育培养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0(3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