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靠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进而推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将改革落到实处。惠及民生,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而言,改革尤为重要,而转型期本身又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间段。邓小平曾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时下中国,改革亟须深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即公布,赢得外界一片赞誉。究其原因,便在于此次改革从过去单一的经济层面,惠及到了民生、社会等更多层面,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超出了外界预期。
这张全面的改革路线图,让外界对中国未来十年的改革有了更多期许。《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中国谨慎而系统性地规划一系列改革,将使中国在未来十年得到更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复苏也或将从中受益。
回溯过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此,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加速度,孕育了中国经济的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由此成为中国35年发展的最关键词语。
改革让中国受益。改革开放这个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还只有3645亿元,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十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为1.8%,人均国民总收入仅为190美元。34年之后的201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近52万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的份额为11.5%,人均国民总收入升至568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1978年以前的中国,是一个封闭落后的经济体。与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相比,中关之间相隔的不只是一个太平洋的距离。1978年,美国颁布《破产改革法》,而5年之后,我国才出现第一家破产企业。有人如此形容,“如果在1978年,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居然差那么远,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追赶的勇气。”
而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让封闭的中国从与世界的“绝缘”走向了融合,并追赶上了世界经济的步伐。当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美欧发达经济体深陷泥潭、举步维艰时。他们将渴求复苏的目光投向的正是中国。中国经济升温,全球企业也都会来取暖。从纽约到上海,仿佛已不再有距离。
如果不出意外,我国经济今年的增速将在7.5%左右,物价涨幅也将被控制在3.5%以内的合理区间,中国经济正在温和而缓慢地复苏。尽管外界一直认为,美联储不久将退出0E,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并不明朗。相对于外界对美国复苏“已上轨道”的判断,欧洲和日本的复苏却仍未上轨,这正昭示着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所以,外界比以往更关注此次中国的改革,因为改革释放出的信号和未来十年中国的走势,势必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
处于“正从经济快速发展这一容易的部分”过渡到“不是很容易的调整阶段”的中国,改革要继续,也仍要“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改革试点,“摸规律”、“获真知”。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份蓝图是中国执政党近年来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的确,约2万字的《决定》共提出了16项60条重大改革举措,涉及了房产税、土地、户籍、教育等多个层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定位,修改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制度将会更加明确地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方向演进。同时,政府职能也将更加清晰。
依靠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进而推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将改革落到实处,惠及民生,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是我国经济获取持续发展动力的来源。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也是更长期的任务。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而言,改革尤为重要,而转型期本身又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间段。邓小平曾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时下中国,改革亟须深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即公布,赢得外界一片赞誉。究其原因,便在于此次改革从过去单一的经济层面,惠及到了民生、社会等更多层面,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超出了外界预期。
这张全面的改革路线图,让外界对中国未来十年的改革有了更多期许。《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中国谨慎而系统性地规划一系列改革,将使中国在未来十年得到更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复苏也或将从中受益。
回溯过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此,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加速度,孕育了中国经济的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由此成为中国35年发展的最关键词语。
改革让中国受益。改革开放这个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还只有3645亿元,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十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为1.8%,人均国民总收入仅为190美元。34年之后的201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近52万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的份额为11.5%,人均国民总收入升至568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1978年以前的中国,是一个封闭落后的经济体。与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相比,中关之间相隔的不只是一个太平洋的距离。1978年,美国颁布《破产改革法》,而5年之后,我国才出现第一家破产企业。有人如此形容,“如果在1978年,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居然差那么远,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追赶的勇气。”
而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举措,让封闭的中国从与世界的“绝缘”走向了融合,并追赶上了世界经济的步伐。当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美欧发达经济体深陷泥潭、举步维艰时。他们将渴求复苏的目光投向的正是中国。中国经济升温,全球企业也都会来取暖。从纽约到上海,仿佛已不再有距离。
如果不出意外,我国经济今年的增速将在7.5%左右,物价涨幅也将被控制在3.5%以内的合理区间,中国经济正在温和而缓慢地复苏。尽管外界一直认为,美联储不久将退出0E,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并不明朗。相对于外界对美国复苏“已上轨道”的判断,欧洲和日本的复苏却仍未上轨,这正昭示着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所以,外界比以往更关注此次中国的改革,因为改革释放出的信号和未来十年中国的走势,势必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
处于“正从经济快速发展这一容易的部分”过渡到“不是很容易的调整阶段”的中国,改革要继续,也仍要“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改革试点,“摸规律”、“获真知”。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份蓝图是中国执政党近年来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的确,约2万字的《决定》共提出了16项60条重大改革举措,涉及了房产税、土地、户籍、教育等多个层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决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定位,修改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制度将会更加明确地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方向演进。同时,政府职能也将更加清晰。
依靠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进而推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将改革落到实处,惠及民生,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是我国经济获取持续发展动力的来源。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也是更长期的任务。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