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高考失败,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ju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复读过,经历过两次高考。
  第一次我过了一本线,但家里人完全没有经验,填了一个外省211学校,并且报的是只招很少人的专业,结果那个学校那年的分数特别高。而我爸坚持认为,如果上不了名牌大学,那么上大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我听他的,乖乖地重读一年高三。
  当时,在我们那里,复读班是不被体制内认可的,我们只能在原学校对面的一栋小楼里,200人挤在一个平时只装60人的教室里,陷身题海战术,日复一日地做着答题机器。
  我是那年复读班的班长。我对试卷的熟悉程度,已经超过了对自己的熟悉程度。其他所有人都认为,我会是这一届毫无疑问的高考成功者,但结果却是,成绩还不如第一年。虽然依然可以读一本,可离其他所有人期望的名校相去甚远。
  我在家痛哭了三天,不知道如何面对。那些丢书丢试卷的疯狂场面,我全无印象,我害怕和任何同学通电话,我不想和任何人谈到考试或者学校。我在命运面前丢盔弃甲了。
  我妈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她急急地问我,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头晕,是不是感觉很不舒服。我只好说,是有一点。
  高考对我唯一并且最大的影响,并不是我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而是它深深地挫败了我对命运的信心,并且这种自卑感,经久不退。
  但是多年后,我的朋友都很惊讶地说,在你身上完全看不到挫败感的痕迹,也看不到太多不善言辞、不自信的印迹。你到底是怎样从中脱离出来的?
  我坦诚说:恰恰因为我是一个高考失败者。
  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两面——有听话的一面,也有叛逆的一面;有负责的一面,也有放任的一面;有妥协的一面,也有自我的一面。
  这场失败,反倒让我彻底放弃走学霸路线,放弃做一个乖孩子,敢于不走寻常路。
  首先,大学的课程,除了我真正喜欢的,其他我都只求及格。剩下的时间,我在图书馆、在校外租书的小店,去借各种书看,历史、经济、哲学、心理学等等,还有各种老师家长不允许看的闲书。然后,我遇到了一个超级爱美的室友,我们俩逛遍武汉的各大商场,穷学生,买不起很多,但我们也敢于去试,她的名言是:试又不要钱,要想提高品位,就得多逛!在她的带领下,我还减掉了两年宵夜积累出的十几斤肥肉。
  但更重要的是,我敢于做一个不乖的孩子了!既然不再是父母心中的优等生,那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去生活。
  背着父母,和同学去旅行,我拒绝了父母考公务员的建议。
  我在博客上,丢掉应试作文腔调,重新学习如何写出自己风格的文字;拒绝了“铁饭碗”的工作,跑到深圳成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假如当年我高考成功,上了名牌大学,我自诩自己是天子骄子,父母认定他们的教育路线多么正确,那么,我就可能和现在的很多乖乖女一样,做着一份安稳的工作,不敢突破自己,不敢叛逆,不敢和大多数人活得不一样。
  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上天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却给你打开了一扇窗。古人说的,祸兮福所倚。
  有一个好朋友曾跟我说,她人生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读过大学,所以每次遇到博士、教授那些高学历的人,心中都很自卑,不敢多说话,尽管她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
  我对她说:当你在羡慕他们学识丰富的时候,他们其实更羡慕你的灵动风趣!学问这回事,不是只有在大学里才能得到的。更重要的是,20多岁,当你脱离学校之后,你是怎样度过你的人生的。
  在我眼里,很多大学生,进了校门之后,几乎很少看书,毕业之后,更是甚少。像我这样文学院毕业的,现在还能写出东西的人,恐怕也不多了。
  这世上按照轨迹生活的人太多了,他们按部就班地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一直到身心俱疲无力挣脱的时候,才开始思考:
  到底錯在了哪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错的呢?
  只有早早脱离过轨道的人,才有幸更早去思考:我是谁?我应该怎样生活?我希望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对我来说,后来的人生,一切轨迹,都没有按照我父母想得那样去发展,可大概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很奇怪的是,自我以后,我们家族的女孩子,似乎都没有考试运。堂妹高考600多分,也是因为第一志愿那年的录取分数太高,因为我的前车之鉴,她报了一所二本院校,后来自己努力考到美国读研究生。
  后来另一个妹妹也是这样,过了一本线,读了二本。我曾对她说:选一个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就好,读什么大学,的确会影响你未来几年的就业,但并不会决定你一辈子。
  我想,我并不是一个足够好的榜样。但至少证明,真考砸了,也不是坏事。我依然认为,如果有可能,尽量去读更好的大学,因为那里会有更好的氛围、更好的老师。名校并非一定出人才,只是概率更高,因为读名校本身就已是小概率。普通学校照样有优秀的人,只是概率相对比较小而已。
  假若高考失败,那也并不代表一个人真的不幸,更不代表你是那个不值得被上天宠爱的人。你依然可以通过努力,成为小概率中的某一位。
  很多朋友说,迄今,压力大的时候,还是会做关于考试的梦,那种记忆太刻骨铭心了。
  可作为一个高考失败者,我真的很少会梦到考试。在我的记忆里,关于青春,更多的是骑着自行车披星戴月的充实,还有对老师对知识无尽的感激,早已没有那些孤独、压抑、悲痛的记忆。
  因为失败,让做了十几年乖乖女的我,真实发现自己的内心就是一个倔强、骄傲、理性,有点叛逆、有点仗义、能吃苦、不服输的女汉子,我并不想活得像大多数人那样。
  十几年后,我翻开那本毕业纪念册,那些陌生的名字里是这么写我的:很惊讶你作为文科生,数学成绩那么好,你真的很厉害。
  那些熟悉的名字是这么写我的:其实你可以和大家更亲近一点,不要假装很高傲的样子,让人不敢接近。
  翻开它,我知道,其实我一直都没有变过。最后解救自己、释放自己的,仍然是我自己。
  虽然我还是会感觉孤独,会讨厌自己的软弱,但我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跋山涉水,摸索、碰壁,终于敢活得更像我自己。
  因为心里总会有一句话:反正都那样失败过,还怕什么失败呢?这句话听起来悲观,却令我一直活得很勇敢。我觉得,我应该为我自己骄傲。
其他文献
写在18岁的十字路口  演唱会结束,我睡到了自然醒。南方的湿气萦绕在房间,父母又在耳边碎碎念,而我在这些片刻里,感到一丝久违的来自真实世界的幸福感。回想刚过去的18岁演唱会,像一场美梦初醒,仿佛轰隆的音响与呐喊还在回荡。  或许是因为被冠以“成人”的契机与名义,外界的压力让我像踩在临界点上,有些局促不安。18岁,这个节点变得有些敏感,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神经都是绷着的。比如定演唱会主题,我们焦头烂
期刊
有个高三学生告诉我,高考在即,自己却极度焦虑。  他说高一高二不好好学习的时候过得挺开心的,反倒是现在,高三这一年知道用功了,每天都在楼道里背书,半夜趴在被窝里做题,反而越来越焦虑。一天到晚担心好好学了还是考不好,担心起早贪黑的努力到最后没个好结果。  他越想越不平衡,可我却觉得焦虑没什么不好啊。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一阵子突发性的难受,莫名其妙地就感觉自己好像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想要不管不顾地大哭
期刊
一月,已经下过两场雪。大一的我在漫长的寒假中,写下这篇文章,来怀念我奋斗过也失败过,但从未放弃的高中岁月。  在上高中前,我一直是学习上的佼佼者。然而,中考却发挥失常,进入了一所排不进市前五的重点高中。我立志到了高中一定要加倍努力地学习,重拾少年挥斥方遒的意气。  高一,我刻苦努力,加上初中基础不错,学习生活顺风顺水。就在我以为生活会这样平稳地将我送往金字塔顶端时,现实给了我重重一击——我们学校刚
期刊
我,一个普通的高中生。  在普通的一天里,身穿铠甲,向着光亮前进。  6:00起床  曾经早起是一件难事,习惯了,也就变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夏天伴着第一缕阳光,冬天踩着最后一道夜色,迎接一天中最有力量的时刻!  给未来的自己:这世界就是被一拨人在昼夜不停地推动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去做那个推动世界的人吧!  7:00早自习  慢慢才发现,早自习的意义不再是躲在书声琅琅中和同桌聊天,每
期刊
诗人里尔克有一句诗,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女作家扶南写过一段话,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会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  《奇葩大会》导师高晓松有一段很精彩的演讲,大意是说,我们早晚都会被生活打败,当你坚持到下半场的某个时刻,换人名额用完,体力耗光,会显得很绝望。所以还有力气的时
期刊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低谷期或者瓶颈期,在这段时间里,也许你感觉自己付出了许多努力却收效甚微,但命运不会辜负努力而上进的人,只要你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所有的不如意,都终会化作前行的力量。  01制定计划  我还记得刚进高一的时候,第一次月考的成绩下来,年级第689名,班级倒数第十,真是当头棒喝。  当时的我整节数学课都低着头,看着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卷子上晕开,内心充满了对自己的怀疑和责怪。夜晚面朝
期刊
学霸名片:柴锦,高考650多分,本科在北航中法工程师学员,拿下双学位,获得法国交换两年的名额,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拼,却一直很淡然。关于早恋,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张小飞  我觉得自己并不算个在高考考场上功成名就的人,仅仅是很满足于自己的结果罢了,甚至带有一丝侥幸,所以我所说的话也许并不算是经验之谈,希望能对你们在高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至于我,是不希望你们把
期刊
我人生的前二十年几乎是一成不变的,生长在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里,靠几亩农田的微薄收入艰难过活。黑黢黢的土坯房、几近倒塌的储物间、堆满破砖乱草的小院儿;满脸皱纹的母亲、鬓发斑白的父亲、腿脚残疾的哥哥。生活是拮据的,境况是困窘的。  10岁那年,我第一次走出村庄来到镇上。看着高耸云天的高楼,鳞次栉比的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品,络绎不绝的车流,熙来攘往的人群,四通八达的道路,变幻莫测的霓虹灯……令我眼花缭乱
期刊
补习,没有做好准备的选择   2008年8月的中旬,当考场上的胜者欣喜地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着最后的准备时,我却要拖着行李带着借来的课本来到一所普通中学的补习班报到。第一年高考三本的分数让我去不了任何一所理想的大学。   就这样,我进入了这所离家近的普通中学的补习班。顶在头上重点中学的光环还熠熠生辉,班主任让我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一种愚蠢的“优越感”油然而生,不断地在同学们好奇的眼光中吹嘘“原来
期刊
1  寒假回家的那列火车上,在小憩的短暂时间里,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是两年前的高三,我穿着红黄相间、象征朝气蓬勃的校服,拎着一碗炒面,慢悠悠地走过了状元桥,踏进了二中的校门。照常平日上学的每个早晨,我穿过人声鼎沸的大道,熟练地找到班级的队伍。开教学门的叔叔太懒,总是在早读铃响十分钟时拉起闸门。在众人的抱怨声与早饭的绵延香气中,我冲到第一排,立志做第一个抵达教室摁亮白炽灯的人。  梦境在这里戛然而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