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听到很多担忧。
比如一致性评价,规定产品到2018年底是否能够完成,悲观情绪是主流,能说出来的问题一箩筐:耗资巨大、BE试验基地不够、参比制剂寻找困难、时间太紧,缺少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渠道。
比如“两票制”,这一项意在为产业“正本清源”的政策,似乎有點生不逢时。按照市场规律,“两票制”是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效率最高的流程分配方式。但在产业发展仍未进化至此阶段,外界环境仍欠缺成熟的现状下,以行政手段推动“两票制”,换来的则是企业“不认同,但会执行”的局面,这也是当下“CSO”成为热门关键词的原因之一。
同样,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环保重压、医保支付标准等等,每一项政策、法令、规则、文件,都会加重产业人对接下来发展的悲观情绪。
于是,医药产业界为2017年描绘出几句谶语:政策落实大年、产业深度洗牌年、医药发展寒冬。2017如履薄冰。
在这样的情势下,有了医药企业家的深度反思:现在为什么医药产业里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干得过顺丰?政府管的太多,是反思后得出的结果之一;中国医药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是反思结果之二。
也有了企业家的自欺欺人:大家都说2017年是医药产业的寒冬,但是我却觉得它是春天。为什么?因为我必须要把2017年当春天过,因为我所在的公司,经不起寒冬的洗礼,“大公司可以说冬天来看,放缓增长,但我们不行,放缓了,自己就死了”。
曾经每当听到这些担忧,会产生深深的共鸣。企业发展不易,尤其在被政策告诉束缚住的医药产业中,更是如此。
但其实,这不正是所有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去面对的危与机吗?在一次由政府官员、医药企业家、产业研究者共同参与的会上,一位长期研究医改的官员说,目前产业界所有政策的目标都是正本清源,若是落实到位,所有政策带来的效果之一就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和整体竞争力的增加。对于大中型、在某一领域具备优势的医药企业而言,政策的频繁与动荡,是机会而不是挑战。
这有点像本期杂志封面企业瑞康医药的发展,这家地处山东的医药商业企业,用了5年时间,实现利润的6倍增长。其之所以能够在国进民退的医药商业领域杀出重围,关键词就是顺势而为、化危为机,战略领先半步。
新常态下的医药产业环境,对企业家的期待之高,是要求你在太平年代未雨绸缪,在聚变时期力挽狂澜。
比如一致性评价,规定产品到2018年底是否能够完成,悲观情绪是主流,能说出来的问题一箩筐:耗资巨大、BE试验基地不够、参比制剂寻找困难、时间太紧,缺少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渠道。
比如“两票制”,这一项意在为产业“正本清源”的政策,似乎有點生不逢时。按照市场规律,“两票制”是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效率最高的流程分配方式。但在产业发展仍未进化至此阶段,外界环境仍欠缺成熟的现状下,以行政手段推动“两票制”,换来的则是企业“不认同,但会执行”的局面,这也是当下“CSO”成为热门关键词的原因之一。
同样,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环保重压、医保支付标准等等,每一项政策、法令、规则、文件,都会加重产业人对接下来发展的悲观情绪。
于是,医药产业界为2017年描绘出几句谶语:政策落实大年、产业深度洗牌年、医药发展寒冬。2017如履薄冰。
在这样的情势下,有了医药企业家的深度反思:现在为什么医药产业里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干得过顺丰?政府管的太多,是反思后得出的结果之一;中国医药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是反思结果之二。
也有了企业家的自欺欺人:大家都说2017年是医药产业的寒冬,但是我却觉得它是春天。为什么?因为我必须要把2017年当春天过,因为我所在的公司,经不起寒冬的洗礼,“大公司可以说冬天来看,放缓增长,但我们不行,放缓了,自己就死了”。
曾经每当听到这些担忧,会产生深深的共鸣。企业发展不易,尤其在被政策告诉束缚住的医药产业中,更是如此。
但其实,这不正是所有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去面对的危与机吗?在一次由政府官员、医药企业家、产业研究者共同参与的会上,一位长期研究医改的官员说,目前产业界所有政策的目标都是正本清源,若是落实到位,所有政策带来的效果之一就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和整体竞争力的增加。对于大中型、在某一领域具备优势的医药企业而言,政策的频繁与动荡,是机会而不是挑战。
这有点像本期杂志封面企业瑞康医药的发展,这家地处山东的医药商业企业,用了5年时间,实现利润的6倍增长。其之所以能够在国进民退的医药商业领域杀出重围,关键词就是顺势而为、化危为机,战略领先半步。
新常态下的医药产业环境,对企业家的期待之高,是要求你在太平年代未雨绸缪,在聚变时期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