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综合征防治手册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85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朋友有这个疑问:像你这样一个……整天欢脱蹦跶到觉得“天塌下来也不愁反正有个高的顶着”的“女金刚”,竟然也会患上高三综合征这种一看就是杞人忧天系青年才会有的病?而每次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统一反应就是摆出一副悲愤的表情以手扶额然后幽幽叹口气:“你要知道高三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超级地图炮啊一开就全范围无差别攻击了好吗?!”
  所以,作为前辈、学姐、过来人,在读的高三党们,你们的痛苦,我感同身受。而现在,我就是那脚踏碧波蹁跹而来拯救你们于水深火热的……女——金——刚。
  貌似我又废话一箩筐了,迅速进入正题!
  高三综合征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心理问题,一为生理问题。而你们的亲爱的学姐我,很不幸地,二者都是资深病友。接下来,让我为大家进行细致的逐条分析。
  NO.1前期·无所适从狂躁症
  刚进入高三的时候,我真的,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鉴于高一、高二基本上是在“混呀么那个混日子啊”,所以到高三开始发愤图强的时候,根本就是零基础。
  于是整个人心情极度郁愤,就是那种类似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恨不得找个人打一顿来发泄一下的感觉。
  开始我采取的办法是跑步,是的,绕着学校操场,每次两圈,保持匀速不休息。起初累得不行,每次跑下来都香汗淋漓(总有一种用了这个词就会被叉出去乱棍打死的预感,果然我还是比较适合用“气喘如牛”这种形容词么?),不过后来就习惯了,跑到最后50米还有心情来个小冲刺。
  总之,是跑了,效果也还不错,每次上完抓耳挠腮都听不懂的数学课将要撞墙的时候就下去跑一跑,跑累了,自然不会想太多。
  跑步的习惯被我一直保持到高三毕业,每天晚上自习结束之后自觉地往操场上走,把书包往草坪上一丢,迈了步子就开跑。事实证明,好习惯是要保持的。高三下学期体育课的800米测验,我跑了全班第二名。
  插播一:我失眠了!
  在“吃饭时忙着记公式上厕所带个单词本骑车还在听古文”这样恨不得把每一秒钟掰碎了成八瓣来用的高三,失眠,可想而知,是件多么奢侈而又罪大恶极的事啊。可是我真的失眠了,在刚升入高三那些茫然无措的晚上。
  深夜一点半,把当天所有给自己布置的任务完成之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得成眠。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不会有结果,因为基础太差缺乏底气而产生的各种恐惧,我睁大双眼,身体极度疲倦,思绪却混沌纷乱。
  幸亏很快就被我找到了治病的良方,当然不是安眠药,而是看书,是的,看书,看电子书。我从电脑上给自己下了一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放到MP5里。不得不说,这种外国作家的超长篇意识流小说绝对是催眠之佳品,助眠之良药。我每次翻不到10页,就已经酣然入睡……
  直到后来我不再被失眠所困,也依然保持着睡前读这个习惯。只是不再看《追忆似水年华》了,而是看一些散文集、绘本,还有游记随笔之类,都是闲书,可是看了舒服。
  当然,睡前阅读助眠之类的方法可能比较适用于文科女生。理科生的话,或许可以考虑买个魔方,天天睡觉之前转一圈,没准你们会更愿意来本霍金的《时间简史》。
  NO.2中期·努力无果要人命
  真是要了亲命了。努力了却没有收获什么的。这就跟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的庄稼人最后的收成却少得可怜一样啊,一把血一把泪那叫一个辛酸。第一次月考成绩单发下来的时候,莫名就想起一句古诗:万里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虽然牛头不对马嘴,但那个凄凉情境,着实可与之媲美。
  然后就很不爽,书都看不下去了。上课没精神,下课趴桌困,最开始的那股冲劲儿也受了打击,所有的热情突然慢慢冷却下来,凝结成了霜。
  终于有一天,窝在卧室做数学题做得不耐烦快要掀桌的时候,我冲进客厅,对正在听黄梅戏的奶奶说:“奶,我想喝肉饼汤!”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先别动手!还有还有!
  我奶奶用她看了无数场黄梅戏的沧桑眼神,洞若观火地看了我一眼。然后什么都没说,点点头,关电视,出门,去菜市场给我提了两斤猪肉回来。我把猪肉洗了,放案板上,操起菜刀就开剁!寒光闪闪的大菜刀重重砸在案板上的“铛铛”声狠狠鼓动着耳膜。然后边剁就边跟自己碎碎念:“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直到一整块精瘦的猪肉被我剁成一大坨肉泥,奶奶收拾收拾,放锅里炖了。晚上家里饭桌上,每个人面前就多了一碗肉饼汤。我弟边喝边叹:“每次老姐出手剁的肉都特有嚼劲儿!”我淡淡瞟他一眼,腆着肚子优哉游哉回房写作业。
  此时的我已经满血复活了。
  插播二:我便秘了!
  这事说来有些难以启齿,当然也算是匪夷所思。毕竟,像我这样每天吃好喝好晚起早睡生活极其节制而有规律的十佳优质女青年,竟然还会得便秘,真是太没天理了!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在某个光线迷蒙的清晨,当我顶着一个鸡窝头糊着眼屎坐在马桶上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自己已经三天,三天没有上过大号了!
  便秘是病,得治。
  但是真要我拉下那个老脸正正经经去医院问医生便秘怎么办,还真干不来。所以只能摸摸索索地在下了晚自习的深夜,用围巾遮着半拉脸,走进回家路上的平价小药店,僵着表情问值班的药师:“有治便秘的药么?”
  穿白大褂的大妈亲热地拉着我的手,给我指了一盒通便排毒美容养颜还去痘的“高贵胶囊”,我挥了挥手:“不用不用,就通便就成,不用那么多功能!”大妈脸瞬间冷了下来,随手一指旁边的小药盒,我一看,酚酞片,好东西!一盒一百片!才3块钱!
  我吃了两个月的酚酞片。
  两个月后老妈在某天晚上给我熬了一碗桂圆莲子花生红枣,好吧虽然看前缀很像八宝粥,但不是,我妈在里面加了一味不知名中药,于是它变成了“桂圆莲子花生红枣利尿汤”!
  我的便秘就基本好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也不要问我为什么利尿汤可以治便秘。我才不会告诉你们那时候我的成绩已经基本稳定在班上前几了呢。
  所以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啊。
  NO.3后期·高考使我很焦虑
  我高三那段其实一直都在断断续续写日记,大部分是些零碎的句子,内容却也包罗万象,各种吐槽发泄毒舌怒骂自我安慰夸赞哭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摘抄和简笔画。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有些东西,说出来,就好受多了。
  所以在高考前一个星期的时候,我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用的是倒计时的方式,记录自己每天的心境,边写边自我吐槽,文风尽量欢快。每次写完日记心情都会很好,很轻松的感觉。我还记得我在倒计时第三天的时候写的——“今天专门空出来专攻光照图!同学已经被我骚扰烦了不理我了啊!可是终于全部搞懂了地理的最后一道选择题再也不用闭着眼睛傻蒙了……自己后来翻日记看到这里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在高考前一天,我没有窝在家里休息,而是骑个自行车跑到城郊的一个小景区散心。这个景区实在是很神奇的一个地方,我骑车来这里三次,三次都迷了路,上一次明明找到了下次来还是会失去方向感。那次也不例外,我光荣地问了三个路人才找到地儿。锁好自行车,走入园子,走过雕花长廊,走进湖心的小亭,走向正中的大殿,走遍了园内的每一个角落,我触摸着那些久远年代留下的斑驳痕迹,心情就像湖水,荡起涟漪,最后归于平静。
  回去的时候下了雨,很大的雨。
  我站在廊檐下,看着遮天的雨幕。如果我是个文艺青年,这时候可能会吟起戴望舒的诗,并把自己想象成那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果是个二逼青年,应该早已虎躯一震冲进雨中,大吼一声“敢问路在何方”;可惜我哪个都不是,只是个普通的女青年,所以我只能撑开伞,扶好车,头也不回地扎入雨幕。
  我想起汪国真那句被引用烂了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可惜我更喜欢网上另一句通俗点的:自己选择的路,即使是跪着,也要爬完。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  说来也怪,我,一个曾经对饮食毫无兴趣的人,来北师大不到一年时间,竟被改造成了营养专家和美食考察员。  高中的时候听朋友说起什么饭店的什么菜好吃、讨论明天吃什么之类的问题,都觉得小题大做、多此一举。不就是吃嘛,有必要那么费心吗?而且我从小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对食物不敏感,甚至很迟钝。没想到……  大一结束了,从学校坐公交车往北京西站走。我透过车窗浏览沿路经过的饭店,竟然看得津津有味
期刊
“自己”的“自”,篆书作“崮”,承金文而来,这可是一个地道的象形字。像什么?《说文》注为“鼻也,象鼻形”。你看,整个儿就是人鼻子的造型,突出了鼻梁和鼻弯;甲骨文就更像了:“出”,特别突出鼻翼。原来,“自”本是指鼻子,直到今天还保留了这个密码:当我们跟人讲“你是说我吗”的时候,一般就伴随着一个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的动作,而且是“百发百中”。后来“自”主要用来指“自己”了,才在“自” 下加一个“畀”表示
期刊
关于自由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诠释,近些日子读的这两本书看上去谈着不同的东西,细细品味却发现好像都在说着关于自由的话题。  记得在杂志上看过舒国治的采访,照片上的舒国治背着双肩背包穿着简单的T恤休闲裤,站在台北永康街的巷口,脸上的表情很放松,介绍着适合散步的线路。而这本《流浪集》也是这样的感觉,感受不到野心,就分享着这一路晃荡的见闻,就像散步过去的漫漫一生,总有些奇特的风景,或许连风景都谈不上,走
期刊
自由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这个词语是那么的美妙,无论是什么人、处在怎样的社会,自由始终是人们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同时它又那么虚幻,我们似乎永远搞不清它究竟是什么,对我们又有什么作用。如果说以往的思想大家对自由的讨论太高深,不如看看当代的作家是如何谈自由的。在他们的作品里,自由并非是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切实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对自由的讨论,实际上是在探讨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相处的方式。  台湾作家朱少麟的处
期刊
最近语文课上了很多让我不知如何评价的人。在这文童的开头,我要说我是抱纯正、公义的角度,发出真正的无语。这是一种难受的心情,它绝非足以释怀的。有时或发人深省,欲改变些什么,却又无能为力。答案或许显而易见,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都很无力。大约是这时代的不同了吧,我不能苟同荆轲的“报太子”,却不能说他有义无义。不能去赞扬他,这是一种跨越了两千年的无法比较的褒贬。大约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让人无语吧。还能说什么呢
期刊
人生而自由,但是人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常常会产生种种压抑紧张、逼仄迫隘的感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心为形役,痛苦不堪,然而,人的向往自由的生命本性又必然驱使人们参破局蹐禁锢的现实感受,撑开精神世界,舒展心灵苦闷,张扬自由个性,展示生命意趣,最终呈现出一种愈挫弥坚,愈悲弥乐的人生豪情。宋诗中有许多揭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挑战心灵痛苦的壮丽诗篇。下面挑选几首,对其中的生命豪情、精神张势稍加剖析。  黄庭
期刊
有人说,看一座城市,要看这座城市有多少剧场,要看剧场里的剧团在上演什么剧目。700多万人口的长沙,真正的剧场寥寥无几。传统湘剧没落、新兴话剧行业生存空间步履维艰,这都掩盖在了歌舞厅演艺文化的繁荣之下,再加上广播电视行业“垄断式的侵略”,这直接决定了不管是本土观众还是外来游客的精神文化消费项目。  如果你在长沙想走进剧场观看戏剧表演,无非有三种途径和可能性:第一,去正规的大剧场或者中型剧场,国家养的
期刊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事实上这句话不是绝对成立的。在这里,我并不想批判说世风日下,容不下道德高尚的人——其实对于道德高尚的人,大多数人还是会心生敬仰,也乐于跟他做朋友的。因为至少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有安全感,也不存在吃哑巴亏。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感觉很有原则,也很讲道德,却会被孤立起来呢?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道德不仅仅用以要求自己,还用来要求别人。  当然,我也不是说我们全然不应该用道
期刊
答刺史杜之松书  月日,博士陈龛至,奉处分借家礼①,并帙封送至,②请领也。又承欲相招讲礼,闻命惊笑,不能已已。岂明公前眷或徒与下走相知不熟也?③  下走意疏体放,性有由然。兼弃俗遗名,为日已久。渊明对酒,非复礼义能拘。叔夜携琴,惟以烟霞自适。④登山临水,邈矣忘归。谈虚语玄,忽焉终夜。僻居南渚,时来北山。兄弟以俗外相期,乡闾以狂生见待。⑤歌《去来》之作,不觉情亲。咏《招隐》之诗,惟忧句尽。帷天席地,
期刊
鸟儿们已经从它们的夏日天空飞到南方,  被熊蜂抛弃,  花朵的金币在袁草俯身的两岸干枯。  我们在等待一头冬天的雄狮,  冰晶的身体,戴着死叶做成的宽边帽子。  一个月前,当海洋中盐的引擎,  驱动最初的风暴滚向度假的小屋,  在那里夏天仍然舒服池窝在游泳池边的躺椅上,  抿着由分开的距禹酿造的陈年威士忌。  现在秋天的货轮已经喷烟禹岸。  我已经把所有可能性打进行李,但却仍未动身。  我已经足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