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垃圾造一所 “绿房子”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知名律师,临近退休颐养天年之际,却因带头反对在小区附近建垃圾焚烧厂结缘垃圾,进而潜心研究拉圾分类,被政府邀请出国考察。从此他自掏腰包,在居住的小区建起了用于垃圾分类的“绿房子”,用“驴屎蛋儿”网名开微博,与粉丝、国内外环保组织互动,呼吁垃圾分类,开创了中国垃圾分类处理的先河,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民间环保人士”。
  抗议焚烧垃圾
  黄小山从小在优越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后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部工作。
  后来,黄小山辞职和几个朋友注册成立了北京金律律师事务所,由于有非常专业的法律知识,再加上广泛的人脉,黄小山的律师事务所一开业,业务就应接不暇,他的收入也成倍增长。
  2005年,43岁的黄小山觉得自己已功成名就,钱也挣够了,决定让自己进入退休状态,不再接案子,在别墅区里养养狗,学打高尔夫球。
  黄小山居住的是高档别墅区,周边还有十几个小区,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网站。2009年6月的一天,黄小山突然看到一条让他惊讶不已的消息,有居民发帖子说:政府准备在别墅区附近建一座垃圾焚烧场!如果这个垃圾焚烧场建成了,焚烧垃圾的烟尘一定会严重影响这里的空气质量,影响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健康,还有,当时黄小山居住的别墅已涨到一千多万元,建垃圾焚烧场无疑会影响房价。
  事关健康和房价,居民们非常气愤,纷纷通过合法诉求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有一天,黄小山正在网上表达自己的郁闷时,忽然看到了一句留言。留言者毫不客气地说:“你们都是吃饱了撑的,你们不扔垃圾呀!”这句话让黄小山幡然醒悟:是呀!垃圾不是政府制造出来的,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制造出来的,政府帮居民处理垃圾是好事,居民为什么要抗议呢?“每个人每天都会生产垃圾,怎么处理这些垃圾呢?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尽量减少污染的处理垃圾方法呢?”黄小山陷入了沉思。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几个反对建垃圾焚烧场的骨干说了,大家不再激愤,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试图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垃圾的方法。
  黄小山和几个骨干借鉴欧美等国家处理垃圾的方法,由一个退休银行家执笔,耗时两个多月,写成了一份七十多页的《中国城市环境的生死抉择》报告。这份报告的角度完全变了,字里行间都是站在政府角度考虑垃圾问题的公益思维。黄小山把这份报告递交给北京市市容市政委,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份构想:最好不建垃圾焚烧场,改建垃圾再利用场,用垃圾衍生燃料代替煤使用。
  2012年2月22日,北京市市容市政委组织代表团去日本考察垃圾处理,邀请黄小山随团考察。这让黄小山既吃惊又欣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政府部门的破冰之举。
  起初,黄小山认为垃圾处理是技术问题,因此他在考察中总是千方百计想找出日本不焚烧垃圾的例子,想找到一种在技术上替代焚烧垃圾的办法。但是,随着考察的深入,他的观念变了,面对日本人自觉的垃圾分类,以及对有限资源和地球环境的理念,黄小山真切地感受到,垃圾处理不单单是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民众怎么看待垃圾处理,怎么处理垃圾的问题。黄小山觉得关键是要将垃圾分类,只有将垃圾分类了,才会将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并且能够实现垃圾的再生利用,从而节约能源。
  从日本考察回来后,黄小山以网名“驴屎蛋儿”为名写了一幅字:垃圾是一个哲学问题。在随后接受央视《东方时空》栏目采访时,黄小山不再反对建垃圾焚烧场,而是大声对着镜头喊出:垃圾不分类,决不焚烧!让黄小山没想到的是,那年两会闭幕的当天上午十点,央视竟然将转播车开到他家里来,对他进行直播采访,黄小山在镜头前对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对全国观众阐述了自己垃圾分类、焚烧的观点。
  诞生创意绿房子
  从日本回来后不久,黄小山着手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可持续性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案。一段时间后,黄小山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处理垃圾分类的经验,结合自己的设想写成了《绿房子垃圾分类及预处理整体方案》,他将这个方案报给了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同时,他觉得作为倡导垃圾分类的民间领袖,自己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因此,他很快就开始了绿房子的设计研究工作,设计建造了一幢灰色屋顶、实木色墙身、绿色窗棂的小木屋,屋里有一条垃圾分类流水线,一台厨余垃圾脱水机。
  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现成的厨余垃圾脱水机,黄小山就自己动手设计,然后找机械加工厂制造。设计,制造,试用,直到第五台时,黄小山终于成功了。那天,他站在自己设计的厨余垃圾脱水机前,看着这台机械成功将厨余垃圾的浸沥液分离出来,流入城市下水道,将厨余垃圾挤干成块一团团有规律地吐出来,他高兴得差点欢呼起来。黄小山成功填补了世界上没有厨余垃圾脱水机的空白!如能将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不仅能够减轻环境污染,还将节省巨额垃圾清运费,脱水产生的垃圾块作为再生资源的价值也是惊人的。至此,黄小山为试验厨余垃圾脱水机、建造绿房子已支出一百多万元。
  2013年9月1日,黄小山在北京小汤山的绿房子开始工作了。绿房子有两个房间:一间进行干垃圾分类,屋子中间摆一个金属材质的干垃圾分拣台,每个垃圾投放口处分别标注着“纸类”“成型塑料”“玻璃”“金属”等;另一间屋子进行湿垃圾分拣,工作人员将湿垃圾倒在一条传送带上,拣出塑料、纸张等可回收和有毒垃圾,分别扔到身后的两个垃圾桶内,其余的剩饭菜、烂水果、粪便等垃圾则随着传送带进入压榨脱水设备。最后压榨成的黑绿色垃圾将被运送到北京昌平区堆肥厂,污水排入地下污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黄小山投入使用的这座绿房子要负责自己小区的三百幢别墅、六百个回迁户和一个中型农贸市场的垃圾分类。为了让周边居民给予配合做到垃圾应收尽收,黄小山除了发放千余份宣传册外,对于居民还有奖励:凡是满足分类包装和定时定点投放的家庭,绿房子会根据垃圾袋上的门牌号进行登记,每月、每季、每年都会举行规模不等的抽奖活动。
  到2015年9月,绿房子通过两年多试点,黄小山和他的公益团队采集了一些数据,验证了一些最初设想。但同时,垃圾二次分类处理平台多少还是会产生一些污染,包括臭味、污水处理等,居民对于小区环境的情绪非常敏感,不愿意看到他们在小区里折腾那些垃圾。因此,目前黄小山正在思考能被居民广泛接受的垃圾处置方案,即绿房子的运营大面积推广问题,而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公益项目,而是需要建立一个持续的、稳定的商业模式,才可能布点推广。
  当年在日本考察时,日本市民严谨有序的垃圾分类习惯带给黄小山深深的震撼,黄小山希望通过绿房子进行垃圾分类,影响中国城市居民,使之慢慢形成垃圾分类意识。(作者声明: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视为侵权!)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其他文献
在现代工业大潮的冲击下,很多冷门和小众的工艺趋于没落,工匠也逐渐被边缘化。曾德钧也经历过这样的困境,但是他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去学习互联网时代的一切,利用众筹平台和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使猫王收音机筹到上百万资金,重新进入现代人的视野,掀起一股怀旧风。与此同时,他呼朋唤友,联合多家机构,发起了“聚匠计划”,纪录匠心,并支持更多的匠人作品通过互联网途径让人知晓。  “中国胆机之父”的八年亏损  曾德钧家里
期刊
全职太太抓情敌  唐晓芸一心只想挽回丈夫的心,却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涉嫌巨额诈骗。  今年42岁的唐晓芸在成都大学读书时,和同乡曾家毅相恋,大学毕业后就结了婚。次年,唐晓芸生下女儿曾楠。2005年,夫妇俩来到成都市开罐头厂,几年下来积累了数千万元资产。唐晓芸做了全职太太,闲暇时迷上了网购奢侈品、高科技产品。原本应该觉得幸福的唐晓芸,内心深处却对婚姻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  2015年3月起,唐晓芸察
期刊
丈夫被骗,失去了多年艰苦打拼积累起来的财富,也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江苏丹阳人耿美英及时在一片杂草丛生的树林里将丈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然而,她也必须面对家徒四壁、债台高筑的现实。  耿美英绝不愿坐以待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她发现市场上一些款式新颖的羊毛衫十分畅销,决定办个小厂生产这样的羊毛衫。第一笔生意亏了1万元后,耿美英明白了:产品质量才是立足之本。随后三个月,耿美英赚了8万多元。  让耿美英
期刊
备受摄影界瞩目的2015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颁奖晚会于2015年11月下旬落下帷幕。此次“刺点”摄影奖从七十多位参展摄影师中选出,来自无锡的摄影师钱海峰凭借一组记录火车中普通百姓的作品《绿皮火车》,获得唯一大奖。令人意外的是,钱海峰并不是专业摄影师,更没有上过一天摄影课,他只是一名业余爱好摄影的电工。  最初,钱海峰为了用照片来记录女儿的成长,咬牙花了两年的积蓄买了一台美能达X-700单反照相机。那
期刊
只要提及社交网络,大家便会不约而同地心领神会——对于每天都逛微博、微信、社区或者空间,已经习惯把信息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中的人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  科技发展到今天,人却越来越宅,越来越寂寞孤独。实际上,我们已经变成了被电子产品、被互联网操控的木偶,丧失了许多对现实生活对外界的沟通、思考、观察能力。有时候,是需要走出来,回归“人”的本身了。社交网络、移动应用……它们当初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
期刊
妻子不知从哪里看的药方,说是用艾叶泡脚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于是,她就买了一斤艾叶,烧壶热水,开始泡了起来。  可是,事与愿违的是,从第二天起,她的脚开始出现异常,起初是两只脚开始猩红,随后起了一些类似婴儿湿疹的小疙瘩,接着诱发痛痒,尤其晚上睡觉时,奇痒难忍至极,只好用手指使劲地挠。结果,越挠越痒,并且面积也愈发扩散。  无奈之下,只好到医院去就诊,医生给出的诊断是病菌感染。接下来几天,又是吃消炎
期刊
咆哮君的另一半  在公众眼里,吴晓波有多重身份:记者、财经作家、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甚至脱口秀主持人,而要他点评自己的职业,他只是轻轻一笑:“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变过,我始终在做的就是财经写作。”  妻子邵冰冰和他可算是青梅竹马,他们是高中同学。那时吴晓波青涩、内向,邵冰冰比较外向,也算是性格互补了。后来,吴晓波去上海读书,邵冰冰在杭州读书,经常通信,渐渐走到了一起。吴晓波在大学时代喜欢诗歌,
期刊
只有一碗饭,也要分半碗给别人  南怀瑾,著名国学大师,一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生前数百种著作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  17岁那年,南怀瑾奉父母之命与姨表姐王翠凤成婚,婚后育有两个儿子,不料却因只身赴台从事船运生意,与老家的亲人断绝了三十年的音讯。身处异地,南怀瑾时时挂记着家乡的一切,可因为种种原因,他回不去。  一次,台湾一家小旅馆失火,南怀瑾在火场中救下了一个名叫杨向薇的吉林长春姑娘,见
期刊
失恋后无人倾诉  2008年,安徽小伙雷宾在浙江上虞市汤浦镇承包了十多台游戏机,开起了游戏机室。在工作中他结识了一个美丽的女孩阿娇,很快就谈婚论嫁,女孩把雷宾带回了老家,家人对他比较满意。  2010年9月,为了以后的生活更出彩,雷宾承包了两家夜总会。夜店生活日夜颠倒,加之各色人等鱼龙混杂,阿娇害怕雷宾沉沦其间,多次规劝雷宾退出:“我不求你荣华富贵,只要你给我普通人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
期刊
她是大家小姐,家人曾担心从小被宠坏的她担当不了主妇的角色。可一结婚,她就将一家之长的重担揽在了肩上,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人们说,这全是因为她心中有爱。  丈夫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回国后,工作起来常常没日没夜。于是,她尤其在吃上对丈夫更上心,管教也更为严格。  按她的话说,她要尽可能地做一些既营养又好吃的菜肴给丈夫吃,可这既营养又好吃的标准却只是她一个人定的。她是湖南人,丈夫是江苏人。她喜欢让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