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探讨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j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两对照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58例经颅脑CT扫描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与同等数量的社区对照和医院对照分别作1:1配比分析,初步探讨了中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习惯性饮酒和打鼾是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而业余时间坚持有规律地参加体力锻炼活动则是重要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吸烟、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父母亲脑卒中病史等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独立的联系。

其他文献
1990年2~5月对1 309名不同生理阶段正常妇女和性滥妇女进行了生殖道支原体寄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生殖道支原体寄居率与女性激素水平、性经历、避孕方式和文化程度等有密切关系。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期刊
本文对北京市四个城区1988年1月1日至1989年6月30日诊断的大肠癌进行了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研究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大肠癌发生有直接关联的因素有肉、食用油的多量摄入,长期从事低体力活动的工作等;多食蔬菜及经常生食蔬菜对大肠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大肠癌发生的脂肪胆汁酸假说及纤维缺乏假说。
本文报告1972~1989年启东肝癌高发区青年人(0~34岁)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青年肝癌的年均死亡率为11.59/10万(标化率9.55/10万),占高发区肝癌的15.45%,占青年癌亡总数的61.55%,为青年中第一位癌症死因。青年肝癌亦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死亡率在男性为18.60/10万(标化率15.79/10万),女性为4.50/10万(标化率3.60/10万),性比例为4.13:1,表
期刊
1982至1990年6月,上海市共经历7次甲3型和4次甲1型中小程度的流感流行,分离到不同的病毒变种。甲3型和甲1型变种在本市交替流行间隔为1~2年左右。夏秋季和冬春期是本市流感活动高峰期。夏秋季流行的流感病毒亚型至冬春期常在我国北方和北半球一些国家引起流行。夏秋季流感疫情较平静,至冬春季流感病毒可出现进一步变异,引起较广泛流行。提供流感流行预测,为及时制备疫苗进行有效预防的依据。
期刊
期刊
1986年4月至1990年5月用随机、双盲和有安慰剂对照的严格实验设计,在西安市郊区对265名5~9岁儿童进行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远期效果评价。疫苗组抗体峰值在T12,随后则下降。抗-HBs阳性率下降缓慢,抗-HBs几何均值下降急骤,但与安慰剂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别。抗-HBs峰值高低及应答时间早晚与随后抗体持续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关系。四年观察结果显示疫苗对HBV感染的保护率为80%,如针对HBsAg而言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