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孩子幸福是王道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u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一本名叫《虎妈战歌》(中译本《我在美国做妈妈》)的育儿书在美国引起轰动,在中国同样受到广泛关注;和“虎妈”观点不同,上海“猫爸”常智韬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在他民主温柔的教育下,女儿成绩优秀,2010年被哈佛大学录取。当地报纸称她“跳舞跳进哈佛”。常智韬的家庭教育主张在现代父母尤其是年轻父母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虎妈”“猫爸”引发了关于家庭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虎妈式”教育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还是“猫爸式”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更有益?哪种教育才是通向成功的良方?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
  5月,又一个母亲节。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期话题,向读者们展示教养孩子的不同理念及方式。通过这期策划也想告诉父母: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不管是“虎妈”还是“猫爸”,望子成龙是父母共同的心愿,孩子教育也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无论哪种教养方法,只要适合孩子、为孩子的幸福明天着想的,就是最好的。
  
  暴养:那诚惶诚恐的严厉
  倪华东
  蔡美儿采用严厉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两个优秀的女儿,自称“虎妈”。
  “虎妈”蔡美儿认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有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她采用高压手段管教女儿,严厉的“暴养”方式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难以接受。然而,正是在母亲高期待与严要求的管教下,索菲亚和露露从普通走向优秀。
  “虎妈”制定了十不准家规:
  ◆不准在外面过夜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
  ◆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为履行“十不准”家规,全家外出旅行时每到下榻之处,首先做的是帮两个女儿寻找练琴之处:在比利时勒芬,“虎妈”让女儿在一个修道院练琴;在英国伦敦,她通过互联网查找可以练琴的地方;在希腊雅典,她为了让女儿练习10分钟的琴,全家错过了浏览雅典卫城和海王波塞冬神殿……
  为了带小女儿露露去找世界顶级小提琴师试音,不惜驱车18小时,带上两个以小时计费的辅导教师和骨折了还在休养之中的索菲亚。当试音完毕回到旅店,第一件事情不是吃晚饭,而是让女儿继续练琴……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即使“虎妈”对待女儿如此强悍,其实她的内心也诚惶诚恐———“尽管如此,我依然感到心痛。索菲亚怀抱沉重的课本从学校飞奔回家的镜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我难过得几乎无法忍受。”在“不择手段”逼女儿练琴的同时自己更是身心憔悴:一方面她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孩子接受或者说妥协于她的要求;另一方面她也为孩子能否承受这种高压而深深忧虑,也时常为自己对待女儿的方式自责、难过、愧疚。
  看着孩子的痛苦,做父母的比谁都煎熬。很多时候,父母正是因为这份煎熬而放弃了自己的坚持,如此严厉的“虎妈”最后也同意了露露放弃小提琴的决定。我们常说练字即练人,练琴也一样。但两个孩子取得的成绩,也正是源于“虎妈”这份备受煎熬的执着与坚持。在“虎妈”的执着与坚持中,两个孩子的心智意志得到了最好的熏陶和洗礼,顽强、执着、永不言弃的品质根深蒂固地植入了孩子的血液之中,让她们永远对不努力说“NO”。这正是我们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让他们终生受益的财富。
  虽然“虎妈”的做法让许多美国媒体感觉不可思议,但许多美国民众却在网上表示对“虎妈”的支持,甚至准备在自己孩子身上尝试。而中国妈妈反倒很反对“虎妈”这样的做法,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父母,希望远离传统的教育模式,希望自己更民主、更宽松,希望孩子更自由、更快乐。
  (作者系小学高级教师)
  
  精养:思想、情商、能力,一个不能少
  高鸣
  我认为,男孩女孩都要精养,意思是父母要将自己好的理念,好的价值观,好的思想、方法传授给子女,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不注重培养女儿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不注重培养她唱歌、跳舞、绘画、弹琴、奥数……这些是学校的事,我们只注重培养女儿的思想、情商和能力。
  女儿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告诉她:“在幼儿园别什么都听老师的话,老师和爸爸妈妈一样,常常会把话说错的,你一定要独立思考,思考不清楚的,回家后可以和爸爸交流。”女儿6岁的时候,我就鼓励她批评父母,分别指出爸爸妈妈身上三个明显的缺点。从小知道老师、父母也会出错,有助于她不惧权威,不唯书,不唯上,不人云亦云,坚持独立思考,思想自由。
  为了培养女儿的情商和生存能力,我们经常让她住到老师家里去,以便她从小学会和家人以外的人打交道。女儿3岁的时候,我们就让她学会了拨打“114”、“119”、“120”等电话;为了让女儿“早当家”,我们的办法是“母退女进”,买油、买盐之类的事情,女儿5岁起就替代了她的母亲。8岁的时候生病了,我们只把她送到医院门口,让她自己进去挂号,找医生看病。
  精养女儿,为何还要打倒分数教育呢?因为,分数教育让学生读书的总量少了,读书的质量低了,读书的兴趣没了。学生读课外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分数教育逼着学生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内书的听讲和复习,占用了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精力,使学生少读了许许多多书。考试和分数还逼学生从书中去寻找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失去了质疑和批判,人的思想和想象力就会被束缚。
  女儿刚上小学,我嘱咐了女儿———“不要100分”。我告诉她,假如她考了100分,只能说明两点,第一,学习动机不良,肯定是为考试而学习;第二,学习方法不好,肯定是死记硬背。为了让女儿不要100分,又要学得好,我们规定:一、回家不许读学校的书,做学校的作业;二、每天要读至少半个小时的课外书;三、考试前不许复习。回家不看课内书,自然有时间有精力读课外书,知识面就广了;考试不复习,就促使她平时上课一定要用心听讲,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弄通。
  这么做会不会影响女儿的学习成绩呢?恰恰相反,女儿学得很轻松,从小学到初中,成绩始终保持年级第一,初中期间还因连续11次考试成绩第一,获得奖学金5万元。看她学习的潜力较大,我们就鼓励她边读初中,边读夜高中,结果女儿在初中毕业的同时拿到了高中文凭,跨进了国外名牌大学的校门。女儿21岁就大学本科毕业了,较早地走上了社会,追寻自己的事业。如今的女儿,自己办公司会挣钱,喜欢读书能写作出书。
  女儿在她的个人文集《韵冽看风流》的自序里写道:“我不得不感激地说,今天的我,我的思想、我的作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的父母、我的家庭教育。父亲《精养女儿实验报告》讲述了一百个故事,似乎反映了一百个道理,千道万理,归根结底三句话:培养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培养情商和能力,打倒分数教育。”
  (作者系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著有《精养女儿实验报告》。)
  
  慢养:等一等给孩子下结论
  李夏
  寒假带两个孩子回悉尼看望爷爷奶奶。在快要结束旅行回国的时候,我帮助大儿子准备一份双语演讲稿,开学后比赛用。
  他一向不怵写作业,而且去年他写过类似的演讲比赛稿,几乎没让我操心。但这次却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一起选题,列提纲,让他把内容填进去的时候,他却开始大发雷霆,从楼上冲到楼下,从一个房间冲到另一个房间,挑剔所有人声音太大影响他思考……
  我跟他说,其实不难,只要写下第一句就好了。他却冲我大嚷起来,说我打搅他。我感觉怒火正从心底一点点地升腾起来。这时婆婆过来了,把我拉到一边,面带忧虑地低声对我说:我看孩子有点焦虑,是不是让他休息一会儿再做?
  按照我的观念,这种时刻当然不应该退让:小小年纪就这么经不住考验,并且大发脾气迁怒于人,养成这样的坏习惯,长大怎么办?但眼前的婆婆曾经一手培养出三个优秀的儿女,她的顾虑和建议自然有她的道理。同时,我脑海深处还没有被怒火完全吞噬的那一点理智提醒我,僵持下去,只会“两败俱伤”。而旁边的小儿子正掩藏不住兴奋地看着我说:“妈妈,你说过不对我们大声嚷嚷的,扣5分。”于是我勉强冷静下来,决定带弟弟出去买东西,让哥哥自己做作业。
  两个小时后我们回来,哥哥正在花园里抓蜥蜴,看到我的车,欢呼雀跃地跑来看买了什么好吃的,跟没事人一样。婆婆悄悄告诉我:“你们走了不到一刻钟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完冰激凌,已经完全恢复正常情绪的哥哥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把稿子给大家念了一遍,听起来居然基本上就可以用了,于是皆大欢喜。
  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怕哥哥从此养成遇到麻烦就发脾气的习惯)是多余的。回到上海,因为迟到了一个星期,哥哥连续一周每天都要做双份的作业,压力很大,他却再未哭闹过,而且都按时按点地完成了。
  我认为,“从小培养好习惯”一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弟弟现在上一个本地教育风味浓厚的双语幼儿园,刚上大班就有作业了,并且要求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不用老师解释我也知道这是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怕孩子养成“坏习惯”:小孩子吹吹牛,担心他从此爱撒谎了;游泳课上孩子累了要多休息一下,担心他从此怕吃苦了……其实,如果好习惯需要很多次的重复才能培养出来,坏习惯大概也不那么容易养成吧。有时在特定情况下,孩子可能做出一些让人担心的事情,比如哥哥在悉尼的时候面对作业的反应,并不意味着孩子从此就会知难而退。在我和婆婆中西两种教育观念发生冲突时,如果我当时较真儿了,没准儿反而会强化哥哥的行为,使他以后每次遭遇困难都会习惯性地以此来宣泄。
  如果没有我婆婆的坚持,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否有勇气撤离“战场”,真要感谢我的婆婆。作为家长,遇事不妨慢一步,不要急于批评引导孩子,要相信孩子的成长。
  (作者系海归妈妈,主张理性、自然的育儿观,著有《毕家妈妈育儿经》、《跟着直觉做妈妈》。)
  
  放养:零吼叫,放飞孩子
  成墨初
  我十分喜欢养花。一天我去给花浇水的时候,发现我最喜欢的那盆海棠花少了很多枝条。不用说,肯定是4岁的女儿做的。
  “桐桐,这盆花的枝条怎么少了?”我板起面孔问。
  女儿连忙放下布娃娃,跑过来说:“爸爸,我把它种在那里了。”
  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我这才发现,被剪掉的海棠枝条都被插在了阳台角落的一个空花盆里,歪歪斜斜的,叶子已经都蔫了。同时我也发现,不只是那盆海棠花,连那盆太阳花的枝条,也被剪去了很多。我压住火气,耐住性子,想听听她为什么这样做。
  “老师说这样可以长出新的呢。我知道爸爸喜欢海棠花,所以才想让它也多长出几棵呢。”女儿从从容容地说。
  原来在学校里,老师让小朋友把太阳花的枝条剪下来,插在另一个花盆里,它竟然长成了一棵新的。回家后,女儿也照葫芦画瓢种了几棵太阳花,顺手也种了几棵爸爸最喜欢的海棠花。
  了解女儿这么做的原因,我的气立即消了,抱起女儿亲了几下。
  “爸爸,以后你就可以有好几棵海棠花了!”女儿兴高采烈地摇着我的肩膀。
  可是她的错误,我还是要帮她纠正。我说:“宝贝,谢谢你对爸爸的爱!可是,海棠花这样种是种不活的。”
  女儿愣住了,这话显然有点出乎她的意料。
  我跟她解释了为什么太阳花可以插活,而海棠花不可以插活。第二天,还专门到书店给她买了几本介绍植物的科普书。她都兴致盎然地读完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女儿成了一个小“植物迷”,很快掌握了大量关于植物的知识。
  尽管女儿桐桐把我的海棠花毁坏了,但我没有对她的“破坏”行为提出批评,因为我知道,女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孝心,远远比一盆花要珍贵得多;因为我也明白,女儿经验和智慧的成长,本来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有的父母惯于用成人视角和功利观点看待孩子成长中正常的“试错”现象,所以,几乎把孩子的一切“不如意”都直接定义为“错误”“缺点”“问题”“变坏”等负面。这样孩子就变得“浑身问题”“一无是处”,难怪父母会忍不住吼叫、抱怨或指责了呢!
  我主张的“零吼叫教育”就是理解孩子的“成长即是试错”,杜绝打骂、吼叫、抱怨、指责等一切负面的教养方式,以正向方式对待和引导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实施“零吼叫教育”把握三个关键,明白三个道理:
  第一、改变看待和对待孩子“错误”的方式,理解孩子的“成长”就是“试错”。父母对孩子“错误”的认知和对待方式,直接影响亲子关系。
  第二、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绝不带着情绪管教孩子。带着情绪管教孩子,容易陷入非理性状态,容易失控,从而做出伤害孩子的言行。
  第三、正向引导孩子的错误,不打骂、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面对孩子的错误,你是正面引导,还是抱怨指责,决定了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还是错误在孩子身上永驻。
  (作者系家教畅销书作家,腾讯教育名家博主。)
  
  专家点评:
  沈蓓绯 河海大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虎妈”蔡美儿之所以采用严格得有些“残酷”的方式教育女儿,一方面是来自父母的影响,“我的教育模式完全效仿我的父亲”;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对美国“放任的、物质主义的”教育理念的缺陷甚为堪忧。美国现代育儿理论强调的“仁爱”、“平等”等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被视为“懒惰”和“溺爱”,导致了美国儿童在专注力、体重控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不久前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美国学生在阅读、科学和数学中排名都在15名以后,似乎可作佐证。
  “虎妈”严厉管教下的两个女儿索菲娅和露露无疑是优秀的。然而,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一个事实,即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虎妈”并不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据我所知,不少在美华人都鼓励孩子参加聚会,甚至鼓励孩子和美国同学一家一起出游。他们认为这样做孩子可以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接触美国文化。美国父母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生存能力,通过努力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并尊重孩子所作出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去规划生活、选择人生。
  由于教育体制等原因,中国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比较严厉,非常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他们的素质教育意识也越来越清晰、强烈,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塑造孩子独立、自信、富于探索等个性品格。特别是年轻父母的学习能力很强,已经认识到传统教育的不足,正在尝试借鉴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
  所谓暴养、精养、慢养、放养,都是根据自家孩子的个性特质所秉持的智慧家教。毕竟,父母都有引导、教育孩子成长的责任,父母之爱就是对孩子负责,这种爱并无国界之分。
  
  《家教与成才》观点:
  “虎妈”的“暴养教育”和“猫爸”的“温柔教育”都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父母的教育方法。现代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百花齐放,不再单一。不少勇于探索的家长已经摸索出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并取得成功。
  美国的教育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更有帮助,而中国的教育对孩子基础技能的训练更有帮助。东西方的教育模式都有其可取之处,并无优劣之分。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意思就是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独立个体,任何教育方法都不可照搬套用。严厉的也好,宽松的也罢,只有根据孩子的天性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从小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幸福的人生观,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最大的帮助,才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本刊总顾问朱永新教授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教育的规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教育。在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孩子的性别、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做到父母亲与孩子一起成长,用自身的榜样,用自己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行为影响孩子。
其他文献
江苏苏州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儿子上三年级。此前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现在常常说心烦。每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总是哭闹,我就会打骂他,但效果更糟。而且不爱写作业,有作业就往后拖。对儿子的问题,我感到非常棘手。  答:1、要理解三年级的特殊性。从低年级到中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特殊性,教育也对孩子提出了不同于低年级的要求。比如,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了,开始学着独立而有意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
期刊
认生、莫名的恐惧某些事物、看不到妈妈就很害怕……宝宝这些看似缺乏安全感的行为背后隐含着怎样的意义?如何恰当地应对这些行为,帮助他们建立强有力的安全感呢?    恐惧背后隐含的深意    1岁之前,豆豆很独立,常常一个人玩着玩具,一副很投入的样子,似乎根本就不在意妈妈是否在身边。不过,1岁之后,豆豆变得越来越缠人了。到她1岁半的时候,几乎一步都离不开妈妈了。甚至妈妈上洗手间时,她都坚持要妈妈抱着,每
期刊
是让女儿厉害起来不受欺负,还是维持女儿温柔可人的性格?我曾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好久。看到如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女孩中性化,有些女孩甚至比男孩更硬朗更粗犷,我想这和许多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很多家长都觉得当今社会,你不强势以后在社会上就很难生存,凡事都要去争,不争就没有机会。  我在女儿璇璇七八个月以后就经常抱着她出去和其他小宝宝一起相处。渐渐地,我发现女儿似乎胆子很小,别的孩子抢了她的东西,她不会去争,
期刊
每每有同行朋友谈及幼儿教师这份工作的辛劳和厌倦时,我却觉得工作虽忙,但时常会有种别样的收获和温暖,感觉很幸福。  在班里的小朋友中,我一直很留意方伟。在深秋时节,方伟一直只有两件衣服替换,而且衣服看起来有些破旧,不是掉扣子,就是拉链坏了。他自己也非常不自信,总喜欢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也没什么朋友。  冬天来了,班上的小朋友不是穿羽绒服就是毛大衣,再看看方伟身上穿的衣服总共有8件,数量是班上第一多,但
期刊
一说起班上的“小不点”周俊炜,我的心里就会闪出两个极端的评价:一是聪明过人,另一个则是淘气绝顶。别看他小小的个头,在我园却是大名鼎鼎,教室、活动室、操场都留下了他制造“案件”的印迹,他的行为已引起其他孩子家长的强烈气愤。每次事件之后,他都勇于承认错误,可就是坚决不改。有他的地方总是“烽烟四起”,孩子们都离他远远的。  作为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不让他“淘”出更严重的后果,我觉得有必要帮助他纠正
期刊
几乎大部分的女孩子都问过如此的问题:“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即使不问,也曾经在心里琢磨过。所以,当小朋友带着天真的口吻来询问你关于性器官的问题时,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哦。  不恰当的回答    哎呀!女孩子不许问这些!    说真的,如果她真的知道什么叫羞耻也许就不会问你这些问题了。干吗要如此大惊小怪?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真相不好吗?    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没有。    这个“因为所以”看上去像
期刊
海上开来一条大轮船。  这船很危险,因为装着一个大胖子和许多许多吃的东西,差一点点就要沉下去了。  大胖子正捧着一个瓶子,把瓶子里的红水倒进喉咙里。“好喝呀,真好喝!”  可是不能再喝了。  大胖子一边喝着红水,一边又在长胖,船开始往下沉了。  大胖子急忙把手里的瓶子扔掉,这样就轻了一点,船不会沉了。  扑通!瓶子掉进了海里。  瓶子掉到海底,还咕噜咕噜冒出一串泡泡,引来五颜六色的一群小鱼。  因
期刊
天蝎座:水相星座  性格关键词:粗犷、倔强、好斗、狂热和不妥协。  处女座:地相星座  性格关键词:细腻、完美、牛角尖、理性和完整性。    嘀嗒!嘀嗒!  房间里安静得出奇。我从书中一抬头,墙上的挂钟显示,已经21:00了。边上的女儿悦悦正在拼一幅高难度的、有近50片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拼图。“啊,时间不早了,赶紧上床,明早还要上幼儿园。”话音未落,我就伸出双手,越过女儿那幅未完成的拼图,直接
期刊
女儿出生在四川,那里有很多橡子树。离我家不远就是一片橡树林,虽然那儿不像现在我居住的这座城市松林公园那样热闹,却是女儿出世后学习唐诗的第一个课堂。  天然的教室里,一棵棵挺拔的橡树,比赛似的长,灰黑的树皮,一片挨着一片,树干上没有一处凸起的瘤子,看上去直溜溜的。每到夏天,橡子树就结出米棕色的果实,透着富有光泽的绿,圆溜溜水灵灵的,高高地挂上枝头。待到秋风染黄了橡子,黄褐相映的橡子便纷纷开始坠落。乡
期刊
案例一:奇奇,上小学四年级,很聪明,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不够稳定。这些日子,妈妈发现奇奇写作业拖拉,才写一点就不想再写了。妈妈一关心,他就说不会做,反过来问妈妈题目怎么做。次数多了,奇奇妈就觉得奇怪:孩子的成绩看起来也不错啊,怎么这么多不会做的题?  案例二:健健,奇奇的邻居,同班同学,平时在班里表现平平。常常感到做作业很吃力很困难,遇到做不上的作业就问父母,父母被问得多了、烦了,就骂他“笨”,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