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供配电技术”作为电力系统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已经不符合如今教学发展的要求,所以急需对教学和实践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以解决“供配电技术”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契机,探讨新的教学和实习模式。
关键词: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81-02
“供配电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及输变电技术等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涵盖了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方面的技术,以培养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设计等多方面能力为目标。课程内容上不仅涉及理论分析和计算,而且和实际工程结合非常紧密,比如供配电系统设计需要遵守国家设计规范、设备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环境等灵活选择、电力管理方案设计要考虑技术更新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本门课程现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解决现阶段的问题,深入改革教学方法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现在所使用的“供配电技术”教材,虽然每年都在修订,但是内容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近些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技术迅速发展,电力设备的迅速更新,电力市场也越来越开放,有更多的国际大品牌进入到电力市场。教材的内容已经远远滞后于现实情况。而且国家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多元化,比如现在国家正在倡导的节能减排、新能源以及绿色环保等。现用教材在这些内容上也没有涉及到相关内容。现用教材已经跟不上电力系统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在教材中只有很少篇幅或没有篇幅,大部分内容依然是相对过时的技术。
另外现用教材是按照传统课程一章一节编写。“供配电技术”这门课是和实际情况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传统的编写方式容易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被分割开,不利于学生将课本内容和工程实际良好的结合在一起。
(二)教学方式单一。
本课程既涉及到电力系统中的理论分析、工程计算,也有实际工作中的设计、操作、维护等内容。现在大多数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于理论分析和计算,往往能讲解的较为透彻,但是对于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等问题,往往因为学时较少或教学手段教单一而无法进行全面的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理解实际操作的问题颇有难度,容易使学生产生“学的知识和实际操作并没有什么联系”的感觉。
(三)实习不足。
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但是因为经费紧张、场地限制等原因,导致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并没有跟上学生数量的发展,学校在实验设备、实习课时等方面严重的供不应求。“供配电技术”这门课原本就和实际工程联系比较紧密,缺乏实验实习,使得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难度大大增加。
二、教學改革方案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要和实际相结合,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方式。深入从事电气设备生产的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制定课程标准,了解实际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与从事电气行业的毕业生进行交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反应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身情况来提出改善建议。
3.教学内容要紧跟技术发展,以经典成熟的内容为基础,增加新技术新应用。并且要结合国家政策,适当介绍未来电力系统发展方向以及现代电力系统管理等方面知识。
(二)改善教学方式。
1.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即摒弃传统渐进式教学模式,将实际工作中某一项工作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时,根据该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针对工作目标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讲解,将知识体系模块化。例如:将变压器的安装作为教学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电流、电压、变压器结构、横担安装、母线安装、操作章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根据这些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授,最终使学生能掌握针对安装变压器所需要的所有知识。
2.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简化复杂的公式推导和计算过程,突出概念理解和实验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这些知识用在什么地方,学习目的更加清晰。
3.教学——实践一体化。将教学地点设置在供配电实验室、维修电工实验室或者校企合作工厂,让学生感受真实工作环境。实现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立刻就能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4.与电气行业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模拟实训基地,包含如杆塔、变压器箱等设备,尽可能的贴近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让学生对供配电的操作规范、接线、检修等有切实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5.建立精品课程。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将教学资源、教学录像、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在线测试等模块放置在网站上。充分发挥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学生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浏览教学资源,可针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有选择的解答。同时,在精品课程的网站上,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相比在课堂上单纯的讲授,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化,信息量更大,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6.借助信息化手段。“供配电技术”课程主要内容有配电系统的认识、电力负荷的分析、高低压配电设备、高低压配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等。每个单元知识点相对分散,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将知识点串联。因此可采用“微课”的形式,利用“微课”把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学互动—作业—即时讨论—考核”这种完整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由原来的讲授为主,转变为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主,把教学的重点由“教”转向“学”。把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学习方式。
(三)增加实习内容。
1.实习应更加贴近真实环境。实习要安排在企业中,不仅使学生了解工作技术,更要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了解工作流程,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摆脱过去仅仅是在实验室中做实验,和实际没什么联系的情况。实习中,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将实习岗位当成工作岗位,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
2.增加实习所占课程成绩比重。以前“供配电技术”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很多概念和计算。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基础较差,在概念理解、计算、分析等方面均有不足。因此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会使学生对于课程本身产生抵触心理。但是高职学生往往在动手方面有比较强烈的意愿,他们对于动手操作有更大的兴趣,因此可以提高实习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这样也可以进一步促进高职学生参与实习的意愿。
3.现场教学。本课程十分需要真实环境支撑,如断路器、变压器、隔离开关等,单纯的讲授会使学生觉得乏味枯燥,即使使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这些电气设备,都不能使学生对这些电气设备有直观的了解。但是如果能够在真实的变电站或者配电所等环境中讲解电气设备的构成和原理的话,将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动手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对电气设备的理解。
三、结论
“供配电技术”作为一门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课,非常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互补。我院现在正在进行的深化教学改革,深度校企合作,正是给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供配电技术”课程也将作为探路石为后续的其他课程改革积累经验。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摸索和研究,也需要许多教师为之付出心血。
作者简介:
梁家裴(1986-),男,汉族,助理讲师,本科,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输配电技术。
吕香玲(1987),女,汉族,助理讲师,研究生,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通讯与信息技术。
关键词:供配电技术;教学改革;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81-02
“供配电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及输变电技术等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涵盖了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方面的技术,以培养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设计等多方面能力为目标。课程内容上不仅涉及理论分析和计算,而且和实际工程结合非常紧密,比如供配电系统设计需要遵守国家设计规范、设备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环境等灵活选择、电力管理方案设计要考虑技术更新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本门课程现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解决现阶段的问题,深入改革教学方法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现在所使用的“供配电技术”教材,虽然每年都在修订,但是内容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近些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技术迅速发展,电力设备的迅速更新,电力市场也越来越开放,有更多的国际大品牌进入到电力市场。教材的内容已经远远滞后于现实情况。而且国家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多元化,比如现在国家正在倡导的节能减排、新能源以及绿色环保等。现用教材在这些内容上也没有涉及到相关内容。现用教材已经跟不上电力系统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在教材中只有很少篇幅或没有篇幅,大部分内容依然是相对过时的技术。
另外现用教材是按照传统课程一章一节编写。“供配电技术”这门课是和实际情况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传统的编写方式容易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被分割开,不利于学生将课本内容和工程实际良好的结合在一起。
(二)教学方式单一。
本课程既涉及到电力系统中的理论分析、工程计算,也有实际工作中的设计、操作、维护等内容。现在大多数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于理论分析和计算,往往能讲解的较为透彻,但是对于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等问题,往往因为学时较少或教学手段教单一而无法进行全面的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理解实际操作的问题颇有难度,容易使学生产生“学的知识和实际操作并没有什么联系”的感觉。
(三)实习不足。
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但是因为经费紧张、场地限制等原因,导致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并没有跟上学生数量的发展,学校在实验设备、实习课时等方面严重的供不应求。“供配电技术”这门课原本就和实际工程联系比较紧密,缺乏实验实习,使得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难度大大增加。
二、教學改革方案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要和实际相结合,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方式。深入从事电气设备生产的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制定课程标准,了解实际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与从事电气行业的毕业生进行交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反应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身情况来提出改善建议。
3.教学内容要紧跟技术发展,以经典成熟的内容为基础,增加新技术新应用。并且要结合国家政策,适当介绍未来电力系统发展方向以及现代电力系统管理等方面知识。
(二)改善教学方式。
1.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即摒弃传统渐进式教学模式,将实际工作中某一项工作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时,根据该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针对工作目标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讲解,将知识体系模块化。例如:将变压器的安装作为教学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电流、电压、变压器结构、横担安装、母线安装、操作章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根据这些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授,最终使学生能掌握针对安装变压器所需要的所有知识。
2.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简化复杂的公式推导和计算过程,突出概念理解和实验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这些知识用在什么地方,学习目的更加清晰。
3.教学——实践一体化。将教学地点设置在供配电实验室、维修电工实验室或者校企合作工厂,让学生感受真实工作环境。实现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立刻就能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4.与电气行业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模拟实训基地,包含如杆塔、变压器箱等设备,尽可能的贴近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让学生对供配电的操作规范、接线、检修等有切实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5.建立精品课程。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将教学资源、教学录像、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在线测试等模块放置在网站上。充分发挥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学生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浏览教学资源,可针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有选择的解答。同时,在精品课程的网站上,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相比在课堂上单纯的讲授,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化,信息量更大,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6.借助信息化手段。“供配电技术”课程主要内容有配电系统的认识、电力负荷的分析、高低压配电设备、高低压配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等。每个单元知识点相对分散,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将知识点串联。因此可采用“微课”的形式,利用“微课”把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学互动—作业—即时讨论—考核”这种完整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由原来的讲授为主,转变为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主,把教学的重点由“教”转向“学”。把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学习方式。
(三)增加实习内容。
1.实习应更加贴近真实环境。实习要安排在企业中,不仅使学生了解工作技术,更要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了解工作流程,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摆脱过去仅仅是在实验室中做实验,和实际没什么联系的情况。实习中,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将实习岗位当成工作岗位,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
2.增加实习所占课程成绩比重。以前“供配电技术”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很多概念和计算。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基础较差,在概念理解、计算、分析等方面均有不足。因此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会使学生对于课程本身产生抵触心理。但是高职学生往往在动手方面有比较强烈的意愿,他们对于动手操作有更大的兴趣,因此可以提高实习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这样也可以进一步促进高职学生参与实习的意愿。
3.现场教学。本课程十分需要真实环境支撑,如断路器、变压器、隔离开关等,单纯的讲授会使学生觉得乏味枯燥,即使使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这些电气设备,都不能使学生对这些电气设备有直观的了解。但是如果能够在真实的变电站或者配电所等环境中讲解电气设备的构成和原理的话,将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动手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对电气设备的理解。
三、结论
“供配电技术”作为一门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课,非常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互补。我院现在正在进行的深化教学改革,深度校企合作,正是给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供配电技术”课程也将作为探路石为后续的其他课程改革积累经验。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摸索和研究,也需要许多教师为之付出心血。
作者简介:
梁家裴(1986-),男,汉族,助理讲师,本科,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输配电技术。
吕香玲(1987),女,汉族,助理讲师,研究生,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通讯与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