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发展主线,“质量优先、内涵发展”战略方针,将我国教育事业引入新篇章。
【关键词】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课题项目】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BJG140118S)。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 611130
1 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管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早期的学校体育管理在批评并全盘否定自然体育思想的基础上学习原苏联体育教育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1.1 建国17年: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探索到形成
最初阶段我国主要是模仿苏联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直到50年代才提出学习苏联要结合本国实际。随后我国在学校体育管理的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从此学校体育管理在组织上得到保证与统一,使学校体育在一段时间内走上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我国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起了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与规章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学校体育管理思想及其体系,为学校体育管理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文革大革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无奈到瘫痪
在“文化大革命”中,多数的大、中学生进行了全国性的“大串连”,导致了全国各地的学校全面停课。在当时情景下,与国内外形势相适应的“军训”和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军体课”以及“学工”“学农”为形式的劳动则代替了体育课,正常的学校体育教学秩序已经被严重扰乱了,无政府主义思潮在青年学生中蔓延,由此导致了学校无法履行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职能,学校体育管理处于瘫痪状态。
1.3 改革开放: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新生命到铸就辉煌
1.3.1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期阶段
学校体育管理改革的初期时期以1979年召开的“扬州会议”为主要标志,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管理相关改革的重大措施,使学校体育管理在改革开放初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开端,为后续进一步改革探索作了准备。教育部和国家体委也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条例》、《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明确了学校体育管理的任务、评定学校体育工作标准和学校体育管理原则;并分别对大、中、小学的教学与科研、课外体育活动、后勤工作、体育教师、组织领导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使两个《暂行规定》成为建国以来首次制定的学校体育法规,为全面恢复、发展学校体育管理事业拉开了序幕。
1.3.2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展阶段
在召开十四次和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教育领域和体育领域改革基本状况的决策。因此,学校体育管理在体制上要不断完善和巩固,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学校体育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方向的管理策略。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管理发展模式。
1.3.3 第三次全教会后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变革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世纪之交的历史性盛会,此次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实施跨世纪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了总体部署。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2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转换了学校体育运行和管理机制,启动学校体育内部管理的活力,显示出学校体育改革强大的推动力。但由于在改革与探索中建立起的各种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改革力度与措施还不能发挥效力,有些还处在探索和磨合阶段。如有的学校或校长把校长负责制错误地理解为“校长说了算”,因此形成如果哪个学校校长重视体育,那学校的体育发展就好,但绝大多数学校认为体育是边缘学科,不重视,从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无法得到落实。
3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3.1 学校体育管理的人性化
人是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对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渗入到学校体育管理的理论根基之中。在新一轮的课程標准中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能力,逐步推行学生自主选课的教育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步入人性化全面发展的正常轨道。
3.2 学校体育管理的法制化
我国学校体育的法制化管理趋向日渐凸现。各地区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了有关地方的学校体育管理法规,逐步形成分层次的学校体育管理法规体系。使学校体育管理加快了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了执法监督系统,学校体育管理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
3.3 学校体育管理的自主化
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加强其宏观管理职能,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减少对学校体育管理的直接干预,促进社会体育组织对学校体育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在横向干预减弱的同时,纵向的管理职能则随之加强。政府、社会体育组织要与学校体育内部管理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得以实现,从而形成学校体育系统内部的决策机制,使学校体育管理得以自我完善和发展。
3.4 学校体育管理的信息化
建立体育网页使学校体育管理走上了信息化的轨道,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加强了各个管理层次的沟通,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更有计划性和组织性。学生通过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了解最新国内外最新的体育动态;学生通过体质测试了解自身的生理机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体育基本知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是一门科学,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秦椿林主编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体育出版社2002.8P105
[2]王则珊主编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3]尚东主编体育事业管理百科[M].吉林音像出版社
[4]李秀梅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6
作者简介:张锐,性别女,籍贯四川内江,出身年月1979.8,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
【关键词】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课题项目】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BJG140118S)。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 611130
1 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管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早期的学校体育管理在批评并全盘否定自然体育思想的基础上学习原苏联体育教育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1.1 建国17年: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探索到形成
最初阶段我国主要是模仿苏联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直到50年代才提出学习苏联要结合本国实际。随后我国在学校体育管理的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从此学校体育管理在组织上得到保证与统一,使学校体育在一段时间内走上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我国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起了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与规章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学校体育管理思想及其体系,为学校体育管理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文革大革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无奈到瘫痪
在“文化大革命”中,多数的大、中学生进行了全国性的“大串连”,导致了全国各地的学校全面停课。在当时情景下,与国内外形势相适应的“军训”和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军体课”以及“学工”“学农”为形式的劳动则代替了体育课,正常的学校体育教学秩序已经被严重扰乱了,无政府主义思潮在青年学生中蔓延,由此导致了学校无法履行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职能,学校体育管理处于瘫痪状态。
1.3 改革开放: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从新生命到铸就辉煌
1.3.1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期阶段
学校体育管理改革的初期时期以1979年召开的“扬州会议”为主要标志,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管理相关改革的重大措施,使学校体育管理在改革开放初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开端,为后续进一步改革探索作了准备。教育部和国家体委也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条例》、《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明确了学校体育管理的任务、评定学校体育工作标准和学校体育管理原则;并分别对大、中、小学的教学与科研、课外体育活动、后勤工作、体育教师、组织领导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使两个《暂行规定》成为建国以来首次制定的学校体育法规,为全面恢复、发展学校体育管理事业拉开了序幕。
1.3.2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展阶段
在召开十四次和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教育领域和体育领域改革基本状况的决策。因此,学校体育管理在体制上要不断完善和巩固,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学校体育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方向的管理策略。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管理发展模式。
1.3.3 第三次全教会后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变革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世纪之交的历史性盛会,此次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实施跨世纪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了总体部署。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2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转换了学校体育运行和管理机制,启动学校体育内部管理的活力,显示出学校体育改革强大的推动力。但由于在改革与探索中建立起的各种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改革力度与措施还不能发挥效力,有些还处在探索和磨合阶段。如有的学校或校长把校长负责制错误地理解为“校长说了算”,因此形成如果哪个学校校长重视体育,那学校的体育发展就好,但绝大多数学校认为体育是边缘学科,不重视,从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无法得到落实。
3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3.1 学校体育管理的人性化
人是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对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渗入到学校体育管理的理论根基之中。在新一轮的课程標准中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能力,逐步推行学生自主选课的教育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步入人性化全面发展的正常轨道。
3.2 学校体育管理的法制化
我国学校体育的法制化管理趋向日渐凸现。各地区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了有关地方的学校体育管理法规,逐步形成分层次的学校体育管理法规体系。使学校体育管理加快了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了执法监督系统,学校体育管理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
3.3 学校体育管理的自主化
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加强其宏观管理职能,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减少对学校体育管理的直接干预,促进社会体育组织对学校体育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在横向干预减弱的同时,纵向的管理职能则随之加强。政府、社会体育组织要与学校体育内部管理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得以实现,从而形成学校体育系统内部的决策机制,使学校体育管理得以自我完善和发展。
3.4 学校体育管理的信息化
建立体育网页使学校体育管理走上了信息化的轨道,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加强了各个管理层次的沟通,使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更有计划性和组织性。学生通过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了解最新国内外最新的体育动态;学生通过体质测试了解自身的生理机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体育基本知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是一门科学,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秦椿林主编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体育出版社2002.8P105
[2]王则珊主编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3]尚东主编体育事业管理百科[M].吉林音像出版社
[4]李秀梅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6
作者简介:张锐,性别女,籍贯四川内江,出身年月1979.8,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