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些音乐教师开始将声势律动这一模式引入到音乐课堂上,采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熟练掌握音乐律动及节奏的基础上,去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感知音乐的潜在魅力,从而提升自我的音乐修养。本文主要探讨声势律动的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价值,以探寻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水平更有效的方式去。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价值
声势律动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动作发出各种声响,将身体动作比作是乐器,从而带动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比较常见的动作是舞蹈,将舞蹈与音乐相融合,能够强化学生把握节奏感,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初中生的学习基础功底都不弱,很容易学会变换身姿去把握节奏,通过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成效。教师借助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会变得更集中,记忆力与综合素养也会有进一步提升,情绪与情感也能得到舒展,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效率也会明显的提升,可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声势律动教学是具有显著意义的。
一、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价值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枯燥乏味的课堂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现今学生极具个性,自我表现感较强。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声势律动引入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能力与思维能力,顺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吸引学生的兴趣[1]。通过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音乐更加深刻,就如同在生活中听到某首歌曲后大脑会迅速的做出反应,并下意识的通过律动节奏带动身体的姿态扭动,这种跟随音乐的舞动就是声势律动的最好证明。
声势律动的过程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其中,这样无论是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思维散发意识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借助声势律动的节奏感能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与敏感性,特别是在音调旋律等方面的熟悉度,按照音乐的节奏去变动身体姿态,这种长时间的训练也会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当然,后期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成效。
在初中音乐的实际教学中,声势律动对于音量、音速及节奏的把控都能用动作表现出来,这种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听力问题,更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听讲不集中的毛病,其对于学生的听力及反应能力是有很大提升的。当然,音乐是最能激发人们的情绪的,人们在听到一首曲子时,往往会受这首歌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情绪,这种教学的应用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感情表达能力,这种方式往往与舞蹈结合更佳,借助舞蹈的热情,带领学生进入此情境,从而激发自我的情绪,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学生在听到音乐后会比较敏感,身体也会有反应,然后学生将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也刺激了学生的创造力及学习兴趣。
其实,每位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节奏感,只是自我的表现能力不同,有人喜欢蹦、喜欢走、喜欢肢体扭动等,这些动作都带有节奏性,都可以收集成为音乐教学的素材样本。当然节奏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节奏平衡感,教师需要多训练学生的节奏问题,将身体当作一把乐器,将姿态与音乐相结合,这样的训练必定会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会演绎,注重释放
现今,相当多的初中生对于枯燥无味的事物缺乏参与性及兴趣,更别提乏味的课堂讲解,他们追求丰富多彩的活动,渴望表现自我,更希望得到众人的认可。因此,教师在将声势律动引入到音乐教学中時,要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给学生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才华进而提升教学质量[2]。音乐教师可以将上课前几分钟设为自由表达的音乐演绎时间,其音乐演绎的主题可在课前几分钟进行小组商定,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对于组成员的安排,可以按照学生的意愿去自愿搭配组成员,保证学生的高度参与性,并以组去进行轮流表演,至于排练时间小组要自行把握好,组内成员分工也要合理化。合理化主要指哪些学生负责伴奏,哪些学生负责舞蹈或者演等。在表演中也会加深学生对乐器的熟练度与理解力,将课下时间的练习成果展示在舞台上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这种课堂表演模式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让学生在表演中逐渐掌握节奏感,从而持续释放自我的情绪表达,从而带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训练听觉,掌握节奏感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表达较高的学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重点便是掌握音乐的音轨音律。当然,听觉训练是教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听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音色的理解力,为此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听觉的重要性,可以采用木棍敲打墙板,手指敲击桌面等敲击方式,并用快、中、慢的速度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乐谱的发音,将节奏感传递给学生,毕竟学生对音节的了解程度也离不开听觉[3]。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的时候,要掌握其力度及节奏感,这些舒适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学生在敲击时可以一手匀速敲打两下,另一手重重敲打一下,用弱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熟悉音谱,在训练中随之而来的便是听觉感官的提升,在训练过程中如若加以动作配合,在视听动的过程中更利于学习音乐语言,通过听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培养学生的敏感性与反应速度。
当然,音乐视听训练中把握节奏感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些曲调的节奏感很强,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曲调对学生身体的反应能力做出训练,培养学生的身姿变化能力,借助这些节拍去掌握节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要进行一些技能性的训练来解决出现的难点,来丰富教学内涵和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运用声势律动教学可以更有效的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有乐趣、更有创造性,并真正具有音乐性,这也正是声势律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精彩呈现。
参考文献
[1]李韵娜.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3(10):254-254.
[2]李婷婷.声势律动,体感先行——初中音乐示范教学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28(11):171-171.
[3]孟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12(25):129-129.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价值
声势律动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动作发出各种声响,将身体动作比作是乐器,从而带动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比较常见的动作是舞蹈,将舞蹈与音乐相融合,能够强化学生把握节奏感,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初中生的学习基础功底都不弱,很容易学会变换身姿去把握节奏,通过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成效。教师借助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会变得更集中,记忆力与综合素养也会有进一步提升,情绪与情感也能得到舒展,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效率也会明显的提升,可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声势律动教学是具有显著意义的。
一、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价值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枯燥乏味的课堂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现今学生极具个性,自我表现感较强。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声势律动引入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能力与思维能力,顺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吸引学生的兴趣[1]。通过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音乐更加深刻,就如同在生活中听到某首歌曲后大脑会迅速的做出反应,并下意识的通过律动节奏带动身体的姿态扭动,这种跟随音乐的舞动就是声势律动的最好证明。
声势律动的过程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其中,这样无论是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思维散发意识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借助声势律动的节奏感能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与敏感性,特别是在音调旋律等方面的熟悉度,按照音乐的节奏去变动身体姿态,这种长时间的训练也会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当然,后期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成效。
在初中音乐的实际教学中,声势律动对于音量、音速及节奏的把控都能用动作表现出来,这种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听力问题,更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听讲不集中的毛病,其对于学生的听力及反应能力是有很大提升的。当然,音乐是最能激发人们的情绪的,人们在听到一首曲子时,往往会受这首歌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情绪,这种教学的应用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感情表达能力,这种方式往往与舞蹈结合更佳,借助舞蹈的热情,带领学生进入此情境,从而激发自我的情绪,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学生在听到音乐后会比较敏感,身体也会有反应,然后学生将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也刺激了学生的创造力及学习兴趣。
其实,每位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节奏感,只是自我的表现能力不同,有人喜欢蹦、喜欢走、喜欢肢体扭动等,这些动作都带有节奏性,都可以收集成为音乐教学的素材样本。当然节奏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节奏平衡感,教师需要多训练学生的节奏问题,将身体当作一把乐器,将姿态与音乐相结合,这样的训练必定会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会演绎,注重释放
现今,相当多的初中生对于枯燥无味的事物缺乏参与性及兴趣,更别提乏味的课堂讲解,他们追求丰富多彩的活动,渴望表现自我,更希望得到众人的认可。因此,教师在将声势律动引入到音乐教学中時,要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给学生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才华进而提升教学质量[2]。音乐教师可以将上课前几分钟设为自由表达的音乐演绎时间,其音乐演绎的主题可在课前几分钟进行小组商定,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对于组成员的安排,可以按照学生的意愿去自愿搭配组成员,保证学生的高度参与性,并以组去进行轮流表演,至于排练时间小组要自行把握好,组内成员分工也要合理化。合理化主要指哪些学生负责伴奏,哪些学生负责舞蹈或者演等。在表演中也会加深学生对乐器的熟练度与理解力,将课下时间的练习成果展示在舞台上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这种课堂表演模式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让学生在表演中逐渐掌握节奏感,从而持续释放自我的情绪表达,从而带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训练听觉,掌握节奏感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表达较高的学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重点便是掌握音乐的音轨音律。当然,听觉训练是教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听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音色的理解力,为此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听觉的重要性,可以采用木棍敲打墙板,手指敲击桌面等敲击方式,并用快、中、慢的速度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乐谱的发音,将节奏感传递给学生,毕竟学生对音节的了解程度也离不开听觉[3]。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的时候,要掌握其力度及节奏感,这些舒适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学生在敲击时可以一手匀速敲打两下,另一手重重敲打一下,用弱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熟悉音谱,在训练中随之而来的便是听觉感官的提升,在训练过程中如若加以动作配合,在视听动的过程中更利于学习音乐语言,通过听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培养学生的敏感性与反应速度。
当然,音乐视听训练中把握节奏感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些曲调的节奏感很强,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曲调对学生身体的反应能力做出训练,培养学生的身姿变化能力,借助这些节拍去掌握节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要进行一些技能性的训练来解决出现的难点,来丰富教学内涵和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运用声势律动教学可以更有效的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有乐趣、更有创造性,并真正具有音乐性,这也正是声势律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精彩呈现。
参考文献
[1]李韵娜.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3(10):254-254.
[2]李婷婷.声势律动,体感先行——初中音乐示范教学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28(11):171-171.
[3]孟媛.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12(25):129-129.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化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