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弄潮渤海湾,攀登第三极。
推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时代使命,是滨海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天津市委、市政府形成“滨海兴则天津兴,滨海强则天津强”的共识,举全市之力推进新区开发开放,将滨海打造成为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和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滨海新区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定位,攻坚克难,擎起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近年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7205.17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16.75亿元,增长15.8%;一般预算收入731.8亿元,增长22.9%;实际利用外资98.07亿美元,增长15%。新增就业 11万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各项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2013年上半年,新区完成生产总值3603.33亿元,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57.61亿元,增长14%;一般预算收入459.05亿元,增长20.6%;实际利用外资60.85亿美元,增长15%。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设施农业发展不断提档升级,产业链不断完善,土地含金量日益增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服务新区开发开放。
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圆满完成两个“三年实施”计划,经济领域改革不断加快,社会领域改革逐步完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激发了开发开放的强大活力。
新区对外开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开放层次不断得到提升。滨海新区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1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超过400亿美元。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上升为世界港口排名第4位。
同时,新区科技创新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建成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等50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0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63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6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66家。组织实施了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
新区瞄准国际水准编制和优化重点规划和专项规划,推进“美丽滨海”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连续4年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南北两大生态湿地和人工森林、绿色长廊,注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生态城市初见端倪。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新区启动了实施总投资300亿元的民心工程,进一步改善民计民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大力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双拥共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等整治力度不断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发挥大调解机制作用,新区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新区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公共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荣获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资格、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艺术之乡等殊荣。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搭建投融资、公共技术、人才、产品交易、行业服务“六大平台”,疏通发展“瓶颈”,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重量级文化项目集聚。实施旅游强区战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推出滨海休闲游、现代工业游、历史文化游、农渔风情游、新区风貌游五大旅游精品和河海交汇观光、海上邮轮休闲、军事动漫影视体验、时尚精品购物四条特色线路,打造“登航母、游海河、赏古镇、吃海鲜、逛洋货”特色旅游主题。2012年新区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新区旅游业迈向更高层次。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暨互比互看互学现场交流会,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持续转变。扎实推进理论武装,首创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被中宣部作为重大典型两次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增强各级干部执行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滨海新区区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委荣誉称号。以“筑堤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显著,保持了良好的党风政风。
滨海人民发扬“开放创新、引领未来”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开发开放,以更高的水平,更快的速度,打好攻坚战。到2017年,新区将力争实现生产总值1.5万亿元,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力争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全面实现国家功能定位。
推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时代使命,是滨海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天津市委、市政府形成“滨海兴则天津兴,滨海强则天津强”的共识,举全市之力推进新区开发开放,将滨海打造成为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和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滨海新区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定位,攻坚克难,擎起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近年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2年,完成生产总值7205.17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16.75亿元,增长15.8%;一般预算收入731.8亿元,增长22.9%;实际利用外资98.07亿美元,增长15%。新增就业 11万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各项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2013年上半年,新区完成生产总值3603.33亿元,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57.61亿元,增长14%;一般预算收入459.05亿元,增长20.6%;实际利用外资60.85亿美元,增长15%。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设施农业发展不断提档升级,产业链不断完善,土地含金量日益增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服务新区开发开放。
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圆满完成两个“三年实施”计划,经济领域改革不断加快,社会领域改革逐步完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激发了开发开放的强大活力。
新区对外开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开放层次不断得到提升。滨海新区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1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超过400亿美元。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上升为世界港口排名第4位。
同时,新区科技创新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建成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等50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0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63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6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66家。组织实施了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
新区瞄准国际水准编制和优化重点规划和专项规划,推进“美丽滨海”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连续4年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南北两大生态湿地和人工森林、绿色长廊,注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生态城市初见端倪。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新区启动了实施总投资300亿元的民心工程,进一步改善民计民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大力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双拥共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等整治力度不断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发挥大调解机制作用,新区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新区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公共文化建设成效显著,荣获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资格、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艺术之乡等殊荣。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搭建投融资、公共技术、人才、产品交易、行业服务“六大平台”,疏通发展“瓶颈”,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重量级文化项目集聚。实施旅游强区战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推出滨海休闲游、现代工业游、历史文化游、农渔风情游、新区风貌游五大旅游精品和河海交汇观光、海上邮轮休闲、军事动漫影视体验、时尚精品购物四条特色线路,打造“登航母、游海河、赏古镇、吃海鲜、逛洋货”特色旅游主题。2012年新区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亿元,新区旅游业迈向更高层次。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定期举办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暨互比互看互学现场交流会,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持续转变。扎实推进理论武装,首创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被中宣部作为重大典型两次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增强各级干部执行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滨海新区区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党委荣誉称号。以“筑堤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显著,保持了良好的党风政风。
滨海人民发扬“开放创新、引领未来”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开发开放,以更高的水平,更快的速度,打好攻坚战。到2017年,新区将力争实现生产总值1.5万亿元,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力争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全面实现国家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