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温暖写作旅程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写作,最冷的一句话莫过于“没兴趣”,就是这三个字,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写作旅程。 但也正是这三个字,告诉我们:唯有兴趣,才会温暖我们的写作旅程。
  一、让素材成为巧妇手中真正的“米”
  1.积累与点评相结合
  无论所积累的素材是人、物,还是景,都要求学生在所摘录素材之后写出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感悟。这段感悟必须做到主题明确。如果积累的素材是人——司马迁。你的主题可以是赞其不屈,可以感悟择生的意义,也可论人生价值在屈辱中绽放。如果积累的素材是物——沙漠中的那条河。你可以想象其生命的轨迹,可以论其无谓的抗争,也可感悟其生命的延续。如果积累的素材是景——夕阳西下。你可以叹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可颂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主题的单一明确,增强了实际运用时的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不知所云。
  2.素材的魅力在于个性绽放
  任何一个素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作文素材运用得精彩,往往是在趋同的世界里绽放其个性的光亮。如“生命中的苦涩”话题作文,学生分别选用司马迁、苏武、贝多芬三个人物事例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人生因苦涩而精彩。他的三个分论点分别是:(1)司马迁的人生是苦涩的,就是在这份苦涩中绽放出司马迁生命的精彩。(2)苏武的人生是苦涩的,就是在这份苦涩中绽放出苏武生命的精彩。(3)贝多芬的人生是苦涩的,就是在这份苦涩中绽放出贝多芬生命的精彩。
  面对这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就论据中人物事例的运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1)你怎么理解司马迁、苏武、贝多芬三人生命中各自的苦涩?(2)你怎么理解司马迁、苏武、贝多芬三人生命中各自的精彩?集中讨论后,最终形成下面的三个分论点:(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这是屈辱碾压下的司马迁最大的苦涩,也正是在这份屈辱苦涩浸泡中,他用如椽巨笔书写出华章——《史记》。(2)天地之间所有的孤寂似乎都凝聚在北海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苏武人生的苦涩,就是在这份孤寂苦涩的阴霾之中,他高举突兀的节鞭挥舞出一个大汉忠魂。(3)屹立音乐的神圣之巅,却感受不到一点光亮,这是贝多芬人生的苦涩,就是在这份无声无息的苦涩笼罩之中,柔柔弱指弹击出旷世绝响。
  结合人物个性特色的分论点,不仅仅是在文采上更胜一筹,更关键的是为每一层的具体论述暗示出清晰的思路。
  二、让立意与年轻的生命共飞扬
  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立意不是问题,问题是一心向往深刻,却无从下手。其实,作文的“意”根植于年轻的生命里。如以“声音”,或者“色彩”,或者“阳光”,或者“见证”为话题。无论写什么主题,都试着与自己年轻的生命相联系,明确一个年轻的生命与“声音”、“色彩”、“阳光”、“见证”之间的关系,然后展开立意。
  如年轻的生命需要用什么来见证?首先考虑:年轻的生命最应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前方人生的旅程?经过讨论汇总,有这样一组结果:(1)蓬勃的朝气,远大的志向。(2)无畏的斗志,坚韧的努力。(3)一份淡定,一份从容。这是一个在人生旅程起点的跋涉者的生命姿态。
  同样,年轻的生命最应以怎样的一种色彩绽放?这样的立意方式与学生的现实紧紧相连,不仅仅拓展了学生的行文思路,还必然会深化学生立意的深度。
  以此类推,将学生年轻生命的独特姿态与各个命题方向相衔接,寻找立意方向,意趣自然油然而生。
  三、思想的巨人也可以是行动的超人
  作文的兴趣最忌理论上的花哨、嘴皮子上的技巧,特别是文章的构思。不能让学生云里来雾里去地构思作文。教师可以采用学案教学的方式,最终把所有的训练内容以一个完整、清晰的学案形式,展现于学生眼前。在作文构思这个环节,首先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分别讨论其结构形式,给出修改建议,最终形成典型搬上学案。如以“窗”为话题的一次作文练习后形成的一份构思提纲:
  1.依托主题(中心论点)巧写主旨句(分论点)+结尾点题句
  (1)当你的生命桎梏于屈辱的铁壁铜墙,上苍没有忘记面向滔滔的历史长河给你开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望到你用鸿椽巨笔挥洒出的铮铮铁骨、炎黄脊梁。
  (2)当高高的庙门朝堂对你已是紧闭巨闸,青山绿水,清风明月向你敞开了那扇窗。……透过这扇窗,我望到倾泻苍宇的月光中,你如水般飘逸的豪放。
  (3)
  2.围绕中心,雅致举例+扣题生发(哲理段)
  (1)他在阵阵驼铃中渐行渐远,他在漫漫黄沙中踽踽前行。回首东望,何处是他天朝之都,只有如霜冷月照彻镂蚀身心的孤独;低头驻足,哪里有他生长的土,只有穷秋塞草抚乱漫漫征途的愁苦。他的心里,早有塞外的苦寒,有边陲的飘摇和胡虏的不近人情,但更有那片异域,风情鲜明的繁荣——这就是张骞从那虚掩的窗中看到的世界,于是他顾念前行,他笃信,窗外风光无限。虚掩的窗,没有阻住张骞的脚步,反而如灯,点亮了追索,照出了一条不朽的丝路。(点题深化)
  (2)实验室里的清瘦身影,不曾停止忙碌。任岁月如沙,磨去了与她并肩作战的人坚实的生命,任满鬓乌丝早换了华发,朱颜零落,徒留憔悴与哀愁。那个奇女子,用刻骨的坚强在科学的领域走到了前人未及之远。伴着镭元素明明灭灭的蓝光——这就是居里夫人从那虚掩的窗中看到的世界,于是她投身其中,义无反顾。虚掩的窗,没有遮住居里夫人的实验,反而如图,指引着他探究,找出科学最原初的本质。(点题深化)
  (3)
  3.用修辞使各段主旨句表达形神兼合,拉紧全文结构
  四季之中我独爱夏。
  ……
  我爱夏,既爱其阳光,又爱其张狂。
  ……
  我爱夏,既爱其张狂,又爱其情趣绵长。
  ……
  4.巧妙化用诗词,依托原有构思,拉紧全文结构
  主题:每一个生命的窗外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景,绚丽而多彩。(1)少年的窗外,有一缕怅惘,有一丝轻狂,然而更多的,是对激情的渴望、对远方的向往。(2)中年的窗外,有一路漂泊,有一番酸甜,然而更多的是君临天下的豪情、海纳百川的情怀。(3)老年的窗外,有一世的沧桑、有半世的落寞,然而更多是夕阳西下、漫天流光溢彩的晚霞。
  每一次作文练习后,针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分析讨论了,也必须将各个问题以学案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因为这些问题承载着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精彩思想,况且精雕细琢也会成为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乐趣,在乐趣中,写作也就会成为一种美好的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53017)
其他文献
学好语文这门母语学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进入中学阶段,语文依然是各校必须开设的三大工具性课程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的三大科目之一,这充分凸显出语文在中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依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相比基础教育而言,阅读教学的要求明显提高了,学生接触到更加深刻、更为专业的文学作品,并努力从中汲取精神营养,阅读教学除了应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正> 二、科技财富排行的启示1.互联网淘金 互联网行业上榜人数只有3人,仅占上榜总人数的12%,却聚集了本排行榜47%的财富(见图1、2)。中国
小小说属于小说的一种,也是其衍生出的一种样式,它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问题。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结尾往往出乎意料。《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胡的一篇著名的小小说,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在一家医院的一间十分狭小的病房里,住着两位病人,这两个病人围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Korf ball athlete basic selecting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 level athlete data guidance. Athletes selecting c
The connection 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is a new way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ogether. At present
自读提示是一篇文章的窗口,透过它,文章的内容、主旨、写法、学法均一目了然:自读提示是一篇文章的密码,指导学生学会破解密码的方法,就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在语文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