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固定比率法因为需要选择某一年作为研究基期假定该年地下经济规模为零,将该年度的货币比率K值作为K0代入现金比率模型进行测算,所以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现金比率模型一般基于地下经济全部采用现金支付的假设条件下,所以会对地下经济规模造成低估。本文基于固定比率法的基本模型进行部分修正,估算我国从1994年到2013年的地下经济规模。
【关键词】税收 税收测量 固定比率法 税收估算模型
{1}刘华,张伟伟,廖福刚.基于现金比率模型改进的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测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
参考文献
[1]Allingham.M.G.sandmo,A.Income tax evasion:a theoretical analysis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2.
[2]Yitzhaki,S,A Note on Income Tax Evasion:A Theoret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4
[3]Yitzhaki,S,On the Excess Burden of Tax Evasion[J].Public Finance Quarterly,1987.
[4]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
[5]梁朋,梁云.关于我国地下经济规模的测估与思考.财贸经济,1999.
[6]贾绍华.我国税收流失的测算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财贸经济,2002.
[7]罗春梅.治理税收流失的制度研究.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院学报,1999.
[8]杨碧云.避税和避税的形成原因、经济影响和治理对策研究,2003.
[9]刘芳.避税避税及影响因素的经济分析,2004.
[10]李文.避税的经济分析[J].涉外税,2002(12).
[11]程侃.地下经济、个税流失与再分配效应[J].福州大学学报,2014.
[12]刘华,张伟伟,廖福刚.基于现金比率模型改进的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测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
[13]谷成.税收遵从的理论模型与政策引申[J].财贸经济,2009.
[14]伍云峰.我国税收流失规模测算[J].当代财经,2008.
[15]李庭.我国避税问题的模型研究与防治对策[J].税收征管,2011.
[16]宋旭光.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2006.
[17]王玉霞.我國避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
[18]郝春虹.传统避税理论模型的进一步修正以中国现行税制为框架.税务与经济,2006.
【关键词】税收 税收测量 固定比率法 税收估算模型
{1}刘华,张伟伟,廖福刚.基于现金比率模型改进的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测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
参考文献
[1]Allingham.M.G.sandmo,A.Income tax evasion:a theoretical analysis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2.
[2]Yitzhaki,S,A Note on Income Tax Evasion:A Theoret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4
[3]Yitzhaki,S,On the Excess Burden of Tax Evasion[J].Public Finance Quarterly,1987.
[4]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
[5]梁朋,梁云.关于我国地下经济规模的测估与思考.财贸经济,1999.
[6]贾绍华.我国税收流失的测算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财贸经济,2002.
[7]罗春梅.治理税收流失的制度研究.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院学报,1999.
[8]杨碧云.避税和避税的形成原因、经济影响和治理对策研究,2003.
[9]刘芳.避税避税及影响因素的经济分析,2004.
[10]李文.避税的经济分析[J].涉外税,2002(12).
[11]程侃.地下经济、个税流失与再分配效应[J].福州大学学报,2014.
[12]刘华,张伟伟,廖福刚.基于现金比率模型改进的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测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
[13]谷成.税收遵从的理论模型与政策引申[J].财贸经济,2009.
[14]伍云峰.我国税收流失规模测算[J].当代财经,2008.
[15]李庭.我国避税问题的模型研究与防治对策[J].税收征管,2011.
[16]宋旭光.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2006.
[17]王玉霞.我國避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
[18]郝春虹.传统避税理论模型的进一步修正以中国现行税制为框架.税务与经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