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进入新的发展篇章,但是对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思维及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学生的整体能力难以很好地满足市场需要。要培养出能适应形势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重点的理念,建立健全并不断优化贯穿工程实践性、创新性基本思想的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并重、产学研合作的专业教学模式和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保障机制。
关键词: 本科土木工程 学生培养 创新素质
在时代迅猛发展的潮流里,中国经济正在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建筑市场,有着一定的人才缺口,此时正是土木工程人才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力量的绝佳机会。在高新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原有的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足,在此条件下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工程教育学术化倾向,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出将理论基础与综合实力有机结合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新型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大势所趋。
1.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现状的思考
1.1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土木学生的必要性
检验一所高等院校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其能否对人才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要造就成功的结构设计专家,必须在培养时灌输深厚的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知识作为牢固的基础,丰富的人文与社会学科知识和一定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敏捷的思维联想能力和将各事物联系及平衡的协调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优越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便是所谓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而且在学生摸索最适合的发展模式时,教师从旁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创新型土木人才的培养不是空谈。构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在工程应用型本科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时被放在首要位置。随着信息时代大规模横断科学的发展,单单着重于土木工程本学科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理科、文科的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国际形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要考虑到国际化,以使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在國际政治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在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里,公共的基础理论教育几乎涵盖人类历史上已经研究过或正在探索的各个领域。在丰富的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跳跃的、多视角的思维习惯,这正是优良的创新能力的基础。广博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在摸索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见多才能识广,触类方能旁通。创造性思想的培养和创新灵感的激发,必须以掌握丰富的各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在创新时,学生对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持续关注,拓宽知识视野。
1.2当前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不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问题的改革只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真正的教学改革是对整个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人才培养工作有四大要素: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和优秀的培养者。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不必多说。培养模式包括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的情感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而素质结构,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如今对基础课程的重视,教学总学时被压缩,专业重要性被边缘化,实践教学环节跟不上课堂理论教学的步伐,或者干脆被抛在后面,实际教学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应用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的不足或缺失比比皆是。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教学体系重知识授受,社会实践得不到重视,被敷衍了事,创新实践机会少,传统教学方式仍占据教学主体。“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土木工程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实习、实训场地等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资金投入不足,现有教学资源配置不当,试验设备品种类型少,试验水平较低,大学本科学生接触不到先进的实验设备、手段和信息,学校难以给学生创造很好的创新环境。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健全、政策保障与评价体系不完整。现行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各教学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高等教育中,以传统的分科为中心,实行分科教学,学生所学的只是确定的、系统化的甚至是陈旧过时的知识。在教师教学时,往往是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传递的知识内容,教师没有很好的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统一的制度性管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千篇一律。在实验教学方面,一些高校在“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实验课题多数为验证性课题, 结果早就知晓,极大地限制学生对事物的探索与思考。土木工程专业有很多需要安排实验教学的课程,比如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工程结构等,要通过这些实验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减少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的比重,而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放开学生的思维,鼓励不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竞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计划能力,检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
2.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的建议
2.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的思维模式是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的首要一环。严谨的科学思维体系的建立能帮助其系统的思考问题,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打下基础。在土木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定义和范围、如何进行系统分析(如功能、结构、要素等)、提出解决方法及构建模型、模型验证、效果评价等方面,提高学生在每一环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评价和延伸,对整个课程有自己的认知,在思维模式建立的初期,不一定要求学生的思考多么独特,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摸索与分析,还有独立的思考。最终形成的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此课程,在其他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模式,最终都能帮助学生整个科学观的建立。新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对土木工程专业有比较准确的认知,为新生以后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基本工作。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课程内容较多的学科,一个教师授课很难生动、系统地将土木工程基本原理讲解给学生,应该按照土木工程细分为结构、道路、建筑、岩土、施工等若干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由专门的老师负责授课,帮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 2.2加强对课程体系的科学建设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结合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建设。课程建设时,对原有课程设置模式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性文件为指导方针,以知识点为连接相关系列课程的线索,以系列课程或课程群的形式开展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质量。以往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独特性和主观能动性,往往按本宣科,以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为全部。教材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大学生有较强的对新事物的渴求与学习能力,高校教育不能一味因循守旧,以落后的课本为标准,让学生将全部精力用于应付理论知识考试上,无暇顾及课外的创新自主学习。教学工作应该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授课前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将其整合到基本的教学内容中。采用启发、对比等方式逐渐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这些前沿知识,降低学生对科研的畏难心理,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為学科课程设置结合各学科的知识背景,保证土木工程本学科的专业度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学科视野,不拘泥于单纯的本学科创新,而是在结合它科知识的基础上再创新,广泛开设选修课和开展实践教学等,使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人文经济管理法律课与自然科学技术课互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3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尽量让学生参与生产过程、技术会议,采用专业教师、设计工程师、研究人员授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将知识点的教授方式由注入型向启发型转变,在功能上由传递知识型向培养学习方法型转变,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实践教学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是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实验教学帮助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应该在实验类型上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开设更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即只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所需设备。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较多。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优化与创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制度上的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从来都不是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学校能够完全独立做到的,需要各方面包括土木人才市场的共同作用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
[2]魏洋,王宏畅,黄新.土木工程专业一流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2):44-45.
关键词: 本科土木工程 学生培养 创新素质
在时代迅猛发展的潮流里,中国经济正在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建筑市场,有着一定的人才缺口,此时正是土木工程人才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力量的绝佳机会。在高新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原有的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足,在此条件下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工程教育学术化倾向,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出将理论基础与综合实力有机结合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新型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大势所趋。
1.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现状的思考
1.1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土木学生的必要性
检验一所高等院校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其能否对人才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要造就成功的结构设计专家,必须在培养时灌输深厚的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知识作为牢固的基础,丰富的人文与社会学科知识和一定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敏捷的思维联想能力和将各事物联系及平衡的协调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优越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便是所谓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而且在学生摸索最适合的发展模式时,教师从旁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创新型土木人才的培养不是空谈。构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在工程应用型本科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时被放在首要位置。随着信息时代大规模横断科学的发展,单单着重于土木工程本学科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理科、文科的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国际形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要考虑到国际化,以使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在國际政治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在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里,公共的基础理论教育几乎涵盖人类历史上已经研究过或正在探索的各个领域。在丰富的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跳跃的、多视角的思维习惯,这正是优良的创新能力的基础。广博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在摸索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见多才能识广,触类方能旁通。创造性思想的培养和创新灵感的激发,必须以掌握丰富的各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在创新时,学生对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持续关注,拓宽知识视野。
1.2当前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不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问题的改革只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真正的教学改革是对整个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人才培养工作有四大要素: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和优秀的培养者。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不必多说。培养模式包括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人文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的情感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而素质结构,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如今对基础课程的重视,教学总学时被压缩,专业重要性被边缘化,实践教学环节跟不上课堂理论教学的步伐,或者干脆被抛在后面,实际教学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应用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的不足或缺失比比皆是。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教学体系重知识授受,社会实践得不到重视,被敷衍了事,创新实践机会少,传统教学方式仍占据教学主体。“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土木工程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实习、实训场地等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资金投入不足,现有教学资源配置不当,试验设备品种类型少,试验水平较低,大学本科学生接触不到先进的实验设备、手段和信息,学校难以给学生创造很好的创新环境。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健全、政策保障与评价体系不完整。现行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各教学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高等教育中,以传统的分科为中心,实行分科教学,学生所学的只是确定的、系统化的甚至是陈旧过时的知识。在教师教学时,往往是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传递的知识内容,教师没有很好的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统一的制度性管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千篇一律。在实验教学方面,一些高校在“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实验课题多数为验证性课题, 结果早就知晓,极大地限制学生对事物的探索与思考。土木工程专业有很多需要安排实验教学的课程,比如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工程结构等,要通过这些实验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减少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的比重,而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放开学生的思维,鼓励不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竞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计划能力,检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
2.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的建议
2.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的思维模式是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的首要一环。严谨的科学思维体系的建立能帮助其系统的思考问题,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打下基础。在土木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定义和范围、如何进行系统分析(如功能、结构、要素等)、提出解决方法及构建模型、模型验证、效果评价等方面,提高学生在每一环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评价和延伸,对整个课程有自己的认知,在思维模式建立的初期,不一定要求学生的思考多么独特,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摸索与分析,还有独立的思考。最终形成的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此课程,在其他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模式,最终都能帮助学生整个科学观的建立。新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对土木工程专业有比较准确的认知,为新生以后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基本工作。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课程内容较多的学科,一个教师授课很难生动、系统地将土木工程基本原理讲解给学生,应该按照土木工程细分为结构、道路、建筑、岩土、施工等若干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由专门的老师负责授课,帮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 2.2加强对课程体系的科学建设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结合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建设。课程建设时,对原有课程设置模式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性文件为指导方针,以知识点为连接相关系列课程的线索,以系列课程或课程群的形式开展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质量。以往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独特性和主观能动性,往往按本宣科,以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为全部。教材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大学生有较强的对新事物的渴求与学习能力,高校教育不能一味因循守旧,以落后的课本为标准,让学生将全部精力用于应付理论知识考试上,无暇顾及课外的创新自主学习。教学工作应该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授课前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将其整合到基本的教学内容中。采用启发、对比等方式逐渐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这些前沿知识,降低学生对科研的畏难心理,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為学科课程设置结合各学科的知识背景,保证土木工程本学科的专业度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学科视野,不拘泥于单纯的本学科创新,而是在结合它科知识的基础上再创新,广泛开设选修课和开展实践教学等,使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人文经济管理法律课与自然科学技术课互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3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尽量让学生参与生产过程、技术会议,采用专业教师、设计工程师、研究人员授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将知识点的教授方式由注入型向启发型转变,在功能上由传递知识型向培养学习方法型转变,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实践教学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是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实验教学帮助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应该在实验类型上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开设更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即只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所需设备。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较多。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优化与创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制度上的保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从来都不是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学校能够完全独立做到的,需要各方面包括土木人才市场的共同作用实现。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
[2]魏洋,王宏畅,黄新.土木工程专业一流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