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输血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选择受者相容的血液成分,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对患者血清中含有的不规则抗体送血液中心用谱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经不规则抗体检查,527例输血标本检出阳性结果4例,阳性率0.76%,其中1例含抗C,1例含抗D,2例含抗E。
【关键词】 输血;不规则抗体;检测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检测是完善血型血清学检查方法,减少输血反应,确保安全用血的必要手段;是规范输血技术行为,保障患者及时有效进行输血治疗的重要环节。为防范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保证输入血液成分的相容性,笔者对527例申请输(备)血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需输血患者527例。男360例,女167例,年龄1天至92岁。
1.2试剂 红细胞抗体筛查试剂及血型不完全抗体检测卡均申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改良凝聚胺试剂盒由中山市生科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凝聚胺试剂由生科试剂仪
器有限公司生产。
1.3方法 红细胞筛查试剂、改良凝聚胺试剂盒及血中不完全抗体检测卡,按操作说明书操作,判断结果,对含有不规则抗体的患者血清送血液中心用谱细胞进行检测。
2结果
2.1经不规则抗体检查,527例输血标本检出阳性结果4例,阳性率0,76%,其中1例含抗C,1例含抗D,2例含抗E。
2.2抗体筛选阳性患者输血情况 4例抗体筛选阳性者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例,外科患者1例,妇产科患者2例。在血液中心寻找相合的血液配血,输注后均未发生溶血反应,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3讨论
在临床输血中,对受血者的血样进行抗体检测的重要性,必须引起输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的输血反应,其中最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是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此反应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输入不相容的全血、红细胞或血浆时,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直接激活补体,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凝集破坏,形成溶血性输血反应。红细胞血型系统中能够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及输血反应的除AB0血型外,还有Rh、Lewis等红细胞血型系统。因受血者体内含有临床意义的抗体时,当输入与该抗体相对应的血液时,会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已输入体内的不相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存活寿命,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患者易产生免疫抗体,因此必须对此类患者进行抗体,以便有充足的时间选择相容的血液成分输给患者。
本文对527例输血前标本进行了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0.76%,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对4例阳性标本进行谱细胞血型抗体鉴定,发现抗C 1例,抗D 1例,抗E 2例。经抗体性质分析表明,不规则抗体仍是血型免疫抗体中最主要的抗体。而临床上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绝大部分是由Rh血型引起,这种抗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输血和(或)妊娠而产生红细胞同种免疫。妊娠可产生免疫应答,故女性产生同种抗体及发生溶血反应的机会大于男性。临床医生应当认真填写患者的输血史、妊娠史,患者如有多次输血、妊娠史,最好在输血前做抗体筛选试验,以确定患者体内抗体的类型。供配血用的患者血标本应当代表患者的当前免疫状况,因而必须在每次输血前48 h抽取,以供抗体筛选、交叉配血使用。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母婴血型不合,孕妇体内IgG类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红细胞被母亲的同种免疫抗体包被,这种抗体是针对胎儿红细胞上父源性的抗原,被包
被红细胞在分娩前后加速破坏,发生溶血,造成胎儿发生以溶血为主要损害的一种被动免疫性疾病。对孕妇而言,不规则抗体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脏器的发育,并使其智力发育受到伤害,严重者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Rh阴性的孕妇妊娠后必须到血站进行Rh血型鉴定并测定是否有免疫性Rh抗体,以防止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本文即检出l例由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后经换血患儿成功出院。
同种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因素,在输血前应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对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筛选,以便快速,准确地检出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然后根据抗体性质提前寻找相合的血液。对于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其红细胞和(或)血清中含有自身抗体,或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者,抗体筛选也可以出现假阳性结果,但患者自身红细胞也有凝集,应与不规则抗体区别,以免延误患者输血治疗。为防止个别抗体漏检现象,即使抗体筛选阴性者。交叉配血也应使用聚凝胺、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集等介质法,以进一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为了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应输入与其相合的血液,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非要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席惠君:临床输血指南[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6 .
【关键词】 输血;不规则抗体;检测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检测是完善血型血清学检查方法,减少输血反应,确保安全用血的必要手段;是规范输血技术行为,保障患者及时有效进行输血治疗的重要环节。为防范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保证输入血液成分的相容性,笔者对527例申请输(备)血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需输血患者527例。男360例,女167例,年龄1天至92岁。
1.2试剂 红细胞抗体筛查试剂及血型不完全抗体检测卡均申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改良凝聚胺试剂盒由中山市生科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凝聚胺试剂由生科试剂仪
器有限公司生产。
1.3方法 红细胞筛查试剂、改良凝聚胺试剂盒及血中不完全抗体检测卡,按操作说明书操作,判断结果,对含有不规则抗体的患者血清送血液中心用谱细胞进行检测。
2结果
2.1经不规则抗体检查,527例输血标本检出阳性结果4例,阳性率0,76%,其中1例含抗C,1例含抗D,2例含抗E。
2.2抗体筛选阳性患者输血情况 4例抗体筛选阳性者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例,外科患者1例,妇产科患者2例。在血液中心寻找相合的血液配血,输注后均未发生溶血反应,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3讨论
在临床输血中,对受血者的血样进行抗体检测的重要性,必须引起输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的输血反应,其中最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是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此反应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输入不相容的全血、红细胞或血浆时,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直接激活补体,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凝集破坏,形成溶血性输血反应。红细胞血型系统中能够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及输血反应的除AB0血型外,还有Rh、Lewis等红细胞血型系统。因受血者体内含有临床意义的抗体时,当输入与该抗体相对应的血液时,会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已输入体内的不相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存活寿命,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患者易产生免疫抗体,因此必须对此类患者进行抗体,以便有充足的时间选择相容的血液成分输给患者。
本文对527例输血前标本进行了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0.76%,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对4例阳性标本进行谱细胞血型抗体鉴定,发现抗C 1例,抗D 1例,抗E 2例。经抗体性质分析表明,不规则抗体仍是血型免疫抗体中最主要的抗体。而临床上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绝大部分是由Rh血型引起,这种抗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输血和(或)妊娠而产生红细胞同种免疫。妊娠可产生免疫应答,故女性产生同种抗体及发生溶血反应的机会大于男性。临床医生应当认真填写患者的输血史、妊娠史,患者如有多次输血、妊娠史,最好在输血前做抗体筛选试验,以确定患者体内抗体的类型。供配血用的患者血标本应当代表患者的当前免疫状况,因而必须在每次输血前48 h抽取,以供抗体筛选、交叉配血使用。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母婴血型不合,孕妇体内IgG类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红细胞被母亲的同种免疫抗体包被,这种抗体是针对胎儿红细胞上父源性的抗原,被包
被红细胞在分娩前后加速破坏,发生溶血,造成胎儿发生以溶血为主要损害的一种被动免疫性疾病。对孕妇而言,不规则抗体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脏器的发育,并使其智力发育受到伤害,严重者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Rh阴性的孕妇妊娠后必须到血站进行Rh血型鉴定并测定是否有免疫性Rh抗体,以防止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本文即检出l例由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后经换血患儿成功出院。
同种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因素,在输血前应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对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筛选,以便快速,准确地检出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然后根据抗体性质提前寻找相合的血液。对于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其红细胞和(或)血清中含有自身抗体,或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者,抗体筛选也可以出现假阳性结果,但患者自身红细胞也有凝集,应与不规则抗体区别,以免延误患者输血治疗。为防止个别抗体漏检现象,即使抗体筛选阴性者。交叉配血也应使用聚凝胺、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集等介质法,以进一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为了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应输入与其相合的血液,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对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非要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席惠君:临床输血指南[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