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以及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 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事在必行。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中间业务 对策
间业务是金融机构发展的潮流,是国内同业改善收益结构、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更是金融同业和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焦点。目前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在品种、规模、水平、层次和利润空间等方面都较其他商业银行滞后,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信社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认识偏差 业务单一。据调查, 信用社的中间业务发展迟缓,一来因受大环境特别是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变得更加胆战心惊,谨小慎微。二来因受银行业监管部门的严格约束而不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三来因受自身硬件因素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制约,而望洋兴叹。目前信用社仍然固守传统的经营方式,将存贷款业务作为主要业务,将贷款利息收入作主营业务收入,而把中间业务当作辅助业务和副营项目,没有当作一种独立的金融产品来开发和拓展,也没有作为实现资产多元化和扭亏增盈及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用社中间业务的较快发展,使中间业务的开展基本上还处于自发状态。目前,信用社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结算、代发工资和屈指可数的少量卡业务以及单一的代收代付业务,而咨询、评估、财务顾问、信息服务、信用担保、鉴证类、代客理财等中间中介业务几乎还是空白,远没有达到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对中间业务的综合发展十分不利。
(二)宣传薄弱 营销乏力。在宣传攻势上软弱无力,甚至有些人把自已的错误理念和信息传递误导客户。参差不齐的认识,使信用社中间业务内部运行环境较差,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造成在公众的意识中,一提到信用社就是 “ 存贷汇 ” 老传统,“长衫子队伍”“土八路”的老印象,降低了信用社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使得中间业务未能摆脱面窄量小的局面,在社会上难以形成广泛的轰动效应;客户对已开办的和将开办的中间业务认知度不高,使得中间业务的推广受阻;新的中间业务不能有效拓展,与原有的业务形成断层,致使中间业务的发展迟缓。领导层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金融产品来开发和拓展,在操作上没真正将其作为实现资产多元化、增加效益、防化风险的有效手段;没有象抓存款来源,抓信贷资产质量那样拓展中间业务。因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较低。
(三)管理松散,体系残缺,保障落后。信用社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三轮大的改革变化。建社不久归农业银行代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农业银行脱钩后划归央行直管。第三轮信用社体制改革实施前,多级法人体制和松散型管理严重影响了各项业务的持续发展,形成了虽然外表庞大,在地域管理上却是各不相干,跨地市社际往来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很难满足客户提出的办理跨区域业务便捷化的要求。由于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晚,远程交易和网络交易范围不大,电子技术管理还有待加强和发展,从而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绝大多数中间业务都有现代化水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作支撑,而信用社虽然实现了区域性计算机联网,但是由于点多面广,设备和软件层次低、更新慢,根本不适应中间业务的开发经营需要,从而严重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二、当前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间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小、收益低,对利润的贡献率不高。二是产品功能单一,品牌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未形成服务价值高、市场影响力大的特色产品,目前基本限于结算业务、保险代理及一些代收代付业务。三是目前开办的中间业务基本上都是传统业务的延伸,主要依赖于网点和人员优势,业务品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科技含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如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咨询理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几乎为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四是部分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落后、创新意识淡薄、开拓能力不强,业务全面、理财知识强的中间业务复合型人才缺少。五是中间业务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营销,存在系统指挥协调力度不够,组织效率低、信息传递慢、市场反应迟钝、资源浪费等问题。六是考核机制欠完善。农信社没有专门的中间业务拓展部门,其业务管理大多挂靠在客户部门,且考核比重不大,经营活力较小。
三、农信社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要充分认识到加快中间业务拓展是经济社会对农信社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是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经营效益、增强盈利能力有效举措。因此,要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与存款、贷款业务并列的支柱业务,与存贷业务同等重视、同时部署、同步落实、同一考核,促进中间业务快速发展。
(二)明确方向,找准定位
农信社立足“三农”,中间业务发展量小面窄,传统业务多,而农村信用社目前体改力度大,将既年轻又极具活力,发展中间业务重点应着眼于高起点、高科技、高收益业务品种上:一是重点发展已经发展成熟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结算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国际业务、代理业务等传统类中间业务。二是谨慎发展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再贴现、担保等既承担一定的责任风险,又有较高手续费收益的承诺性中间业务。三是突出发展管理性中间业务,如代保管、代理验资、代理保险、代理租赁、代理发行、兑付国债、代理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四是探索发展经营性中间业务,包括买卖国债、咨询业务、个人理财、转换期权、期货等。
(三)加大投入,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动力不足,缘于科技发展滞后。对此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搞好业务网络和银行卡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搭建中间业务发展的业务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中间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内部强管,防范风险
加强管理,落实制度,严守纪律,实施监督是促进和保障中间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农信社中间业务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规章制度还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因此,应特别注重对中间业务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位信用社员工都应清醒地认识到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新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树立信心,实施中间业务战略拓展工程,促进信用社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述玲 对拓展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思考.集团经济研究 2007.4
[2]李云华 廖飞 浅议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发展 现代商业 2009.4
[3]何春华 制约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 金融参考 2005.4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中间业务 对策
间业务是金融机构发展的潮流,是国内同业改善收益结构、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更是金融同业和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焦点。目前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在品种、规模、水平、层次和利润空间等方面都较其他商业银行滞后,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信社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认识偏差 业务单一。据调查, 信用社的中间业务发展迟缓,一来因受大环境特别是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变得更加胆战心惊,谨小慎微。二来因受银行业监管部门的严格约束而不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三来因受自身硬件因素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制约,而望洋兴叹。目前信用社仍然固守传统的经营方式,将存贷款业务作为主要业务,将贷款利息收入作主营业务收入,而把中间业务当作辅助业务和副营项目,没有当作一种独立的金融产品来开发和拓展,也没有作为实现资产多元化和扭亏增盈及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用社中间业务的较快发展,使中间业务的开展基本上还处于自发状态。目前,信用社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结算、代发工资和屈指可数的少量卡业务以及单一的代收代付业务,而咨询、评估、财务顾问、信息服务、信用担保、鉴证类、代客理财等中间中介业务几乎还是空白,远没有达到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对中间业务的综合发展十分不利。
(二)宣传薄弱 营销乏力。在宣传攻势上软弱无力,甚至有些人把自已的错误理念和信息传递误导客户。参差不齐的认识,使信用社中间业务内部运行环境较差,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造成在公众的意识中,一提到信用社就是 “ 存贷汇 ” 老传统,“长衫子队伍”“土八路”的老印象,降低了信用社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使得中间业务未能摆脱面窄量小的局面,在社会上难以形成广泛的轰动效应;客户对已开办的和将开办的中间业务认知度不高,使得中间业务的推广受阻;新的中间业务不能有效拓展,与原有的业务形成断层,致使中间业务的发展迟缓。领导层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金融产品来开发和拓展,在操作上没真正将其作为实现资产多元化、增加效益、防化风险的有效手段;没有象抓存款来源,抓信贷资产质量那样拓展中间业务。因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较低。
(三)管理松散,体系残缺,保障落后。信用社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三轮大的改革变化。建社不久归农业银行代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农业银行脱钩后划归央行直管。第三轮信用社体制改革实施前,多级法人体制和松散型管理严重影响了各项业务的持续发展,形成了虽然外表庞大,在地域管理上却是各不相干,跨地市社际往来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很难满足客户提出的办理跨区域业务便捷化的要求。由于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晚,远程交易和网络交易范围不大,电子技术管理还有待加强和发展,从而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绝大多数中间业务都有现代化水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作支撑,而信用社虽然实现了区域性计算机联网,但是由于点多面广,设备和软件层次低、更新慢,根本不适应中间业务的开发经营需要,从而严重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二、当前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间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小、收益低,对利润的贡献率不高。二是产品功能单一,品牌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未形成服务价值高、市场影响力大的特色产品,目前基本限于结算业务、保险代理及一些代收代付业务。三是目前开办的中间业务基本上都是传统业务的延伸,主要依赖于网点和人员优势,业务品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科技含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如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咨询理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几乎为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四是部分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落后、创新意识淡薄、开拓能力不强,业务全面、理财知识强的中间业务复合型人才缺少。五是中间业务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营销,存在系统指挥协调力度不够,组织效率低、信息传递慢、市场反应迟钝、资源浪费等问题。六是考核机制欠完善。农信社没有专门的中间业务拓展部门,其业务管理大多挂靠在客户部门,且考核比重不大,经营活力较小。
三、农信社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要充分认识到加快中间业务拓展是经济社会对农信社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是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经营效益、增强盈利能力有效举措。因此,要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与存款、贷款业务并列的支柱业务,与存贷业务同等重视、同时部署、同步落实、同一考核,促进中间业务快速发展。
(二)明确方向,找准定位
农信社立足“三农”,中间业务发展量小面窄,传统业务多,而农村信用社目前体改力度大,将既年轻又极具活力,发展中间业务重点应着眼于高起点、高科技、高收益业务品种上:一是重点发展已经发展成熟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结算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国际业务、代理业务等传统类中间业务。二是谨慎发展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再贴现、担保等既承担一定的责任风险,又有较高手续费收益的承诺性中间业务。三是突出发展管理性中间业务,如代保管、代理验资、代理保险、代理租赁、代理发行、兑付国债、代理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四是探索发展经营性中间业务,包括买卖国债、咨询业务、个人理财、转换期权、期货等。
(三)加大投入,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动力不足,缘于科技发展滞后。对此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搞好业务网络和银行卡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搭建中间业务发展的业务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中间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内部强管,防范风险
加强管理,落实制度,严守纪律,实施监督是促进和保障中间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农信社中间业务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规章制度还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因此,应特别注重对中间业务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位信用社员工都应清醒地认识到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新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树立信心,实施中间业务战略拓展工程,促进信用社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述玲 对拓展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思考.集团经济研究 2007.4
[2]李云华 廖飞 浅议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发展 现代商业 2009.4
[3]何春华 制约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 金融参考 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