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后进生是指班上品学俱差的学生。他们为数不多,但其影响很大,是班上的不安定因素,有时还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不容忽视。由于人在智力等因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一.探究病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其形成原因如下:
1.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对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无法辅导子女。
(2)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孩子有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只顾孩子的吃喝、温饱。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也没有能力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
(3)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也是造成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之一。
2.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指责漫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叫家长甚至是体罚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厚脸皮性格的人”。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
(3)师生情感不够融洽。
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而无形的竞争:校与校、师与师、生与生之间随时都存在,多一个差生就会拉全班的平均分,拖班级的后腿,再加上差生平时作业拖拉,回答问题不干脆,上课不能积极发言等因素影响。因此老师不喜欢差生,同时差生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作业不好好写,这主要是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3.自身原因
(1)个体差异悬殊。
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另外,每个学期,学校各班中总要转入一些学生,这些学生中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个别学生英语还没学过,还有的连拼音也没学过。外地转来如教材版本不同等,虽然进行了考试,但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义务接收学龄儿童,这也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差生。
(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
比如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
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
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
(5)复习预习,遇难不究。
差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往往对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
二.教育转化
1.了解差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进行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而中差生关系尤为重要。一位耐心体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肯定为中差生学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师的中差学生往往又会顺应老师的期望,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
2.优化课堂,激发兴趣,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状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的主动,提高效率。对于差生来说,一堂40分钟的课尤如一天,在课堂上如坐针毡。他们的焦虑显而易见,我们应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状态来消除差生的焦虑,让他们喜欢课堂,愿意把你的课听下去。
3.不失时机激发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中差生进行激发,根据教材的内容及时作思想工作,见缝插针地进行点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不要歧视和冷嘲热讽。
4.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
在课堂发言、课堂游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中,都给差生一定的倾斜优惠,让差生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其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迎头赶上的信心。
5.耐心开导
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差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怕出差错,以致影响了正常的思维活动。对此,教师要开导他们,讲清“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出差错是很正常的。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答错了问题,心里已是十分惶恐不安。这时,教师再用严词厉色或尖酸刻薄的话去伤他的感情,那些自尊意识较脆弱的中差生便越来越缺乏信心。
6.同学间的互助
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差生结成对子互相帮助,既取得好的效果又密切了同学关系。这样,有助于养成差生的良好的心态。
7.给差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一周)和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8.家校配合,共同督促
对于差生的转化单独依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有部分家长自身就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他们不会再提高,能够上完中学就不错。这种思想对差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差生转化的思想障碍。因此,我们应多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首先恢复他们的信心,只有学校与家长能够配合起来,共同的努力,差生的转化工作并不难进行。
总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多给他们一些帮助。用老师的心灵去感化他们,用老师的智慧去激励他们,用成功建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一点一滴地成长,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作者通联:812100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关第三小学)
一.探究病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其形成原因如下:
1.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对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无法辅导子女。
(2)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孩子有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只顾孩子的吃喝、温饱。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也没有能力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
(3)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也是造成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之一。
2.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指责漫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叫家长甚至是体罚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厚脸皮性格的人”。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
(3)师生情感不够融洽。
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而无形的竞争:校与校、师与师、生与生之间随时都存在,多一个差生就会拉全班的平均分,拖班级的后腿,再加上差生平时作业拖拉,回答问题不干脆,上课不能积极发言等因素影响。因此老师不喜欢差生,同时差生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作业不好好写,这主要是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3.自身原因
(1)个体差异悬殊。
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另外,每个学期,学校各班中总要转入一些学生,这些学生中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个别学生英语还没学过,还有的连拼音也没学过。外地转来如教材版本不同等,虽然进行了考试,但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义务接收学龄儿童,这也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差生。
(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
比如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
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
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
(5)复习预习,遇难不究。
差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往往对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
二.教育转化
1.了解差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进行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而中差生关系尤为重要。一位耐心体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肯定为中差生学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师的中差学生往往又会顺应老师的期望,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
2.优化课堂,激发兴趣,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状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的主动,提高效率。对于差生来说,一堂40分钟的课尤如一天,在课堂上如坐针毡。他们的焦虑显而易见,我们应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状态来消除差生的焦虑,让他们喜欢课堂,愿意把你的课听下去。
3.不失时机激发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中差生进行激发,根据教材的内容及时作思想工作,见缝插针地进行点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不要歧视和冷嘲热讽。
4.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
在课堂发言、课堂游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中,都给差生一定的倾斜优惠,让差生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其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迎头赶上的信心。
5.耐心开导
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差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怕出差错,以致影响了正常的思维活动。对此,教师要开导他们,讲清“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出差错是很正常的。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答错了问题,心里已是十分惶恐不安。这时,教师再用严词厉色或尖酸刻薄的话去伤他的感情,那些自尊意识较脆弱的中差生便越来越缺乏信心。
6.同学间的互助
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差生结成对子互相帮助,既取得好的效果又密切了同学关系。这样,有助于养成差生的良好的心态。
7.给差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一周)和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8.家校配合,共同督促
对于差生的转化单独依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有部分家长自身就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他们不会再提高,能够上完中学就不错。这种思想对差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差生转化的思想障碍。因此,我们应多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首先恢复他们的信心,只有学校与家长能够配合起来,共同的努力,差生的转化工作并不难进行。
总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多给他们一些帮助。用老师的心灵去感化他们,用老师的智慧去激励他们,用成功建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一点一滴地成长,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作者通联:812100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关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