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然而在我国高校中的体育课程都以奥比赛项目为主,长期忽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文通过结合宁夏大学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教学
前言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传扬了下来, 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娱乐和教育功能。学校体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因此高校增设民族体育课或在体育课当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对丰富体育课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促进素质教育改革,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高校学生整体健康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受到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等的长期影响,人们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 致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的开展举步维艰,其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发挥。因此,充分地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把它引入高校体育,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使之与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统一,对于发扬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具有重大意义。
1.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
1.1 简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华夏民族的生活范式,牵系着民族的情感,体现了民族的风俗、伦理,构筑着农业文明社会的多彩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一种典型的大陆、农业和宗法制度文化。我们国家的先民,自古就生活在东亚大陆上形成了辉煌农耕文化,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长期以农耕生活为主,注重血缘关系,讲求家庭精神,对传统极为尊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了不计其数的名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追求的是一种个体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境界;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中国许多传统体育项目都以形神统一、身心和谐为共同的技术要领,力求达到完美境界。在追求人际和谐的同时,中国形成了“君子之争,以和为贵”的伦理型竞技,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反对人对自然的挑战与对抗,这就产生了相对封闭于其他体育体系的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1988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第一次将武术列为教育学门类体育学中的五大专业之一,1998年,教育部再次公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将武术专业更名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正式提出。
1.2简述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得力保护与发掘、整理,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已从寥寥四五个增加到2010年的23个,增加了4倍。
无论是在水韵回乡吴忠,还是在西海固的大山深沟,风靡数百年的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曾不同程度出现少人问津的尴尬,而今这一现象得到显著的改观,如:木球被称为“平民曲棍球”,而就在二十多年前,这项运动却面临着“冷场”的困顿,而经过二十多年的着力发掘与保护,木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开始摆脱后继乏人的困扰,有了职业化的传承机制,并走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大舞台。不只是木球,回族武术、羊响板、赶牛、牧童鞭都曾遭遇到类似的困境,经过几年的发掘整理,终于从2010年开始再度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借助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平台,在世人面前重新大放异彩。据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民委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每次开赛总会有新的竞技、表演项目参赛。自治区老体育工作者刘宏章说,不少项目在整理时已经濒临失传,有了民运会这个平台,才重新激发了这些传统项目的活力。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是其得以传承、发扬的重要推动力,宁夏大学已成立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抢花炮、蹴球、珍珠球等多个项目均设有专门的训练队;北方民族大学,有着在其他高校难得一见的民族风味体育课:学校将回族鱼尾剑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为大学生们的体育课内容。由此可见,宁夏的民族传统体育正在蓬勃发展中快速行进。
2.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
学校中的体育课程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主,运动技术、比赛规则等都是与国际接轨的,具有统一的标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丰富便捷的资源,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学校体育的主流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武术项目上,并较为简单,如 24 式太极拳、初级三路长拳,初级棍术、初级刀术、初级剑术、初级枪术等,单就武术项目的开展来说就很单一,并没有趣味性。而民族传统体育并不是专指武术,还有很多有趣味的项目,如角斗士、舞龙舞狮、荡秋千、踢毽子等,在有的地方,高校开展了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只是课外体育活动,并未真正纳入体育选项课中作为正式课程。
3.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的价值
3.1 继承、发展、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各民族都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形式。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面对包括奥林匹克文化等在内的强大主流文化的冲击,在为国争光、金牌主义的今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正在失去昔日的光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这些传统体育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边缘化与文化存在危机。从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大力保护、继承与发展。学校承载着传道、授业、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学校是人类文明和优秀文化能得以代代相承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尤其在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其他方面暂且不说,仅对近代以来中国体育发展历史的分析就可以看得出来,以田径、球类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现代体育之所以能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并快速发展,学校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要在现实条件下有效实现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校应该也完全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说,学校应当成为最重要、最广泛的渠道之一。 3.2 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教学从动作的学习到场地器材的配置规格,都是竞技化、成人化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反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很高的健身娱乐与教育价值,其运动形式包括:健身球类、武术套路与竞技、保健养生、角力、技巧,水上及冰上活动等.因此,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开发,可以进一步扩充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发展,还能够极大地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而且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健身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体育所包含的普遍健身功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形神统一、身心和谐为共同的技术要领,力求达到完美境界。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项目多, 而且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审美艺术性等特点, 学生观看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后, 能在欢快愉悦的情境中体验运动流畅感, 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获得身心健康;同时,大多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全身性的运动,集全身各环节运动于一身,技巧性高,有利于锻炼神经肌肉支配功能,对提高脑的活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效,对营造校园多维健身模式, 不断丰富校园健身内容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从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来讲, 民族传统体育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符合大学生纯真、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 作为现有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民族体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从而有效地壮大学生体育锻炼队伍, 扩大体育人口。
3.4 提高高校体育竞技价值
竞技性是体育运动项目的共性,各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也突出了这一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运动形式的特征和体能素质的要求上表现出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极大的相似性和迁移性.不少国际流行的现代体育项目最初就是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演变和发展而成的,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等,都先后成为亚运会、奥运会比赛项目.同理,我国的抢花炮、陀螺、高脚马、秋千、木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能不断完善比赛规则,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普及推广,成为我国全运会、亚运会乃至奥运会比赛项目也完全是有可能的。同时,通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以培养具有一定天赋或运动能力的学生,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基础储备。
4.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4.1 高校便利、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
相对与竞技体育而言,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场地限制小,时空制约性低的特点,多数传统体育项目都能够在高校现有条件下开展,如太极拳、舞龙舞狮、龙舟、跳绳、拔河、踢毽子、门球、蹴球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其气候特点,走出校园,利用天然地理优势开展传统体育运动,既节约了专门场馆的建设费用又能够充分发挥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条件;既拓展场地使用范围,又提高场地利用率。
宁夏大学现有塑胶田径场、人工草皮足球场、现代化综合体育馆等近90块室内外体育场地,约87000㎡,在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场地方面,建有专用天然草坪花炮场地和沙地门球场地;珍珠球场地与篮球场地通用;木球、蹴球等项目可在人工草坪足球场内进行;射努可在舍内跑廊内进行;蹴球、毽球、民族舞蹈等项目可在体操馆和体育馆内进行;宁大校园面积广阔,体育场地设施分布较为合理,校园空地数量丰富且接近宿舍楼,便于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练习、交流。宁夏大学丰富的室内外体育场地设施完全有能力开展大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竞赛、传播等任务。
4.2 高校集中了优越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个人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对知识的传播力度,高校集中了全社会最为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他们普遍有着高学历、开阔的眼界、丰富的教学经验等,如:宁夏大学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40人,讲师19人;教师中现有硕士以上学位17人 。民族传统体育在这样的一个优秀群体的引导下传播,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更是其他方式无可取代的。
4.3 高校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联系在不断加强
民间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诞生、传承、发展的摇篮,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育过分强调学校体育教育的阶段性、目的性、科技性与超前性,突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竞争意识的培养;民间传统体育组织开展又过多地强调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广泛参与性。两者之间的协作、交流甚少,阻碍了各自发展的同时,也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
1982 年以来, 我国形成了以每 4 年一次的全国和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周期性高潮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体系,在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上,高校学生已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在多数竞赛项目上引领着最高竞技水平;尤其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之后,加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立,使高校与民间的体育合作、联系不断坚强,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成为了继承、传播、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主力军。由此,学校体育与名族传统体育之间的隔阂逐渐被打破。
宁夏大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传统学校,在体育学院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多年前就已组建了如花炮队、木球队、蹴球队等多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队,在全国、地区的民族体育赛事上,宁大学子已成为我区的主力军并在多个项目上代表着全区最高水平;在区内各种民族活动如龙舟赛、马术大会、风筝节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宁大学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参与群体;同时宁夏大学生设有社会体育专业,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传播、指导等方面已成为一个区域的标杆和核心。 5.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存在的问题
5.1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学中发展滞后
许多高校中开展的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攀岩等极限性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街舞、轮滑等娱乐性项目;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拳击、击剑等对抗性项目,颇受学生欢迎,发展趋势呈现良好的状态。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更多的是以健身内容为主,其对抗性、激烈性、挑战性就不如当代外来体育项目明显,能进入课堂的民族体育项目,也大都是武术太极拳类内容,民间民俗的体育项目引进极为有限。
5.2 一些民族传统项目不具有普及性和实用性
我国有56个民族,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上百种民族传统体育,涵盖了竞技、娱乐、节庆等各个方面,从高校选择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角度来看,所选择的项目内容首先要具备普及性和使用性,但有些项目内容就缺乏普及性和实用性,如舞龙、舞狮、龙舟等项目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承传下来的、假日、庆典、节日活动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作为高校教学内容就没有实用性;因为我国领土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一些民族传统项目因受季节、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无法全面普及。
5.3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相应教材
目前体育界仍然没有出版具有完整体系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而大多的教材都是武术方面的,尽管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这门学科的主干,但是过于集中发展一项,这对于项目数量庞大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没有多大意义。
6.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建议
6.1 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高校作为综合性、科研性学府,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扬不应仅只限于技术的掌握上,应该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本着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变革的原则,坚持体育服务社会,为解决当代社会体质健康问题、社会体育发展问题,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方法,补充与丰富现代体育的内容。另外借助高校优秀的师资平台,根据社会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需要,组织对教材的编著。
6.2 多方面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强化竞技性,注重健身性,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充满观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持续发展的魅力之源,可从各个方面满足不同喜好学生的需求。在高校的各种活动中,可在运动会中设置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和趣味项目;在学生健身密集的时间段,可组织老师、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在学校、学生组织的各类晚会、开幕式等活动中穿插民族健身操、民族舞蹈等项目。
6.3 选择适合各地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是在各民族文化交融中形成的,地理气候、物资条件、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各异,因此,我国各地高校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应该选择那些地域文化特征明显,锻炼内容独特,健身价值高,表现形式新颖,群众基础好,又适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的项目,这样既可以促进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提高了当地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6.4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的主要目的之一和发展的当务之急,例如:可通过拓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口径,增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通过举办各种短训班、学习班、研讨班等形式来提高现有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的技术和理论水平等
6.5 加强与社会体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高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体育组织的各项民族活动中,展示高校体育优势项目,以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完美结合,切实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体育科学,2006.
[2] 于兆杰.对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思考.体育世界, 2006.
[3] 曾凡鑫1,李蕾2,赵发田2.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特 点及发展趋势. 1.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山东师范大 学体育学院.2007.
[4] 黄家莲.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研 究. 广西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1.
[5] 胡欣.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与开发.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部.2010.
[6] 吴兆红.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2009.
[7] 徐培文,徐淑斐.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 吴强.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分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教学
前言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传扬了下来, 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娱乐和教育功能。学校体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因此高校增设民族体育课或在体育课当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对丰富体育课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促进素质教育改革,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高校学生整体健康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受到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等的长期影响,人们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 致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的开展举步维艰,其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发挥。因此,充分地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把它引入高校体育,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使之与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统一,对于发扬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具有重大意义。
1.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
1.1 简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华夏民族的生活范式,牵系着民族的情感,体现了民族的风俗、伦理,构筑着农业文明社会的多彩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一种典型的大陆、农业和宗法制度文化。我们国家的先民,自古就生活在东亚大陆上形成了辉煌农耕文化,人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长期以农耕生活为主,注重血缘关系,讲求家庭精神,对传统极为尊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了不计其数的名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追求的是一种个体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境界;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中国许多传统体育项目都以形神统一、身心和谐为共同的技术要领,力求达到完美境界。在追求人际和谐的同时,中国形成了“君子之争,以和为贵”的伦理型竞技,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反对人对自然的挑战与对抗,这就产生了相对封闭于其他体育体系的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1988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第一次将武术列为教育学门类体育学中的五大专业之一,1998年,教育部再次公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将武术专业更名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正式提出。
1.2简述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得力保护与发掘、整理,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已从寥寥四五个增加到2010年的23个,增加了4倍。
无论是在水韵回乡吴忠,还是在西海固的大山深沟,风靡数百年的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曾不同程度出现少人问津的尴尬,而今这一现象得到显著的改观,如:木球被称为“平民曲棍球”,而就在二十多年前,这项运动却面临着“冷场”的困顿,而经过二十多年的着力发掘与保护,木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开始摆脱后继乏人的困扰,有了职业化的传承机制,并走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大舞台。不只是木球,回族武术、羊响板、赶牛、牧童鞭都曾遭遇到类似的困境,经过几年的发掘整理,终于从2010年开始再度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借助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平台,在世人面前重新大放异彩。据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民委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每次开赛总会有新的竞技、表演项目参赛。自治区老体育工作者刘宏章说,不少项目在整理时已经濒临失传,有了民运会这个平台,才重新激发了这些传统项目的活力。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是其得以传承、发扬的重要推动力,宁夏大学已成立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抢花炮、蹴球、珍珠球等多个项目均设有专门的训练队;北方民族大学,有着在其他高校难得一见的民族风味体育课:学校将回族鱼尾剑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为大学生们的体育课内容。由此可见,宁夏的民族传统体育正在蓬勃发展中快速行进。
2.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
学校中的体育课程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主,运动技术、比赛规则等都是与国际接轨的,具有统一的标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丰富便捷的资源,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学校体育的主流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武术项目上,并较为简单,如 24 式太极拳、初级三路长拳,初级棍术、初级刀术、初级剑术、初级枪术等,单就武术项目的开展来说就很单一,并没有趣味性。而民族传统体育并不是专指武术,还有很多有趣味的项目,如角斗士、舞龙舞狮、荡秋千、踢毽子等,在有的地方,高校开展了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只是课外体育活动,并未真正纳入体育选项课中作为正式课程。
3.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的价值
3.1 继承、发展、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各民族都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形式。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面对包括奥林匹克文化等在内的强大主流文化的冲击,在为国争光、金牌主义的今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正在失去昔日的光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这些传统体育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边缘化与文化存在危机。从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大力保护、继承与发展。学校承载着传道、授业、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学校是人类文明和优秀文化能得以代代相承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尤其在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其他方面暂且不说,仅对近代以来中国体育发展历史的分析就可以看得出来,以田径、球类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现代体育之所以能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并快速发展,学校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要在现实条件下有效实现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校应该也完全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说,学校应当成为最重要、最广泛的渠道之一。 3.2 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教学从动作的学习到场地器材的配置规格,都是竞技化、成人化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反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很高的健身娱乐与教育价值,其运动形式包括:健身球类、武术套路与竞技、保健养生、角力、技巧,水上及冰上活动等.因此,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开发,可以进一步扩充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发展,还能够极大地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而且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健身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体育所包含的普遍健身功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形神统一、身心和谐为共同的技术要领,力求达到完美境界。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项目多, 而且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审美艺术性等特点, 学生观看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后, 能在欢快愉悦的情境中体验运动流畅感, 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获得身心健康;同时,大多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全身性的运动,集全身各环节运动于一身,技巧性高,有利于锻炼神经肌肉支配功能,对提高脑的活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效,对营造校园多维健身模式, 不断丰富校园健身内容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从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来讲, 民族传统体育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符合大学生纯真、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 作为现有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民族体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从而有效地壮大学生体育锻炼队伍, 扩大体育人口。
3.4 提高高校体育竞技价值
竞技性是体育运动项目的共性,各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也突出了这一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运动形式的特征和体能素质的要求上表现出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极大的相似性和迁移性.不少国际流行的现代体育项目最初就是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演变和发展而成的,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等,都先后成为亚运会、奥运会比赛项目.同理,我国的抢花炮、陀螺、高脚马、秋千、木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能不断完善比赛规则,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普及推广,成为我国全运会、亚运会乃至奥运会比赛项目也完全是有可能的。同时,通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以培养具有一定天赋或运动能力的学生,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基础储备。
4.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4.1 高校便利、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
相对与竞技体育而言,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场地限制小,时空制约性低的特点,多数传统体育项目都能够在高校现有条件下开展,如太极拳、舞龙舞狮、龙舟、跳绳、拔河、踢毽子、门球、蹴球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其气候特点,走出校园,利用天然地理优势开展传统体育运动,既节约了专门场馆的建设费用又能够充分发挥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条件;既拓展场地使用范围,又提高场地利用率。
宁夏大学现有塑胶田径场、人工草皮足球场、现代化综合体育馆等近90块室内外体育场地,约87000㎡,在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场地方面,建有专用天然草坪花炮场地和沙地门球场地;珍珠球场地与篮球场地通用;木球、蹴球等项目可在人工草坪足球场内进行;射努可在舍内跑廊内进行;蹴球、毽球、民族舞蹈等项目可在体操馆和体育馆内进行;宁大校园面积广阔,体育场地设施分布较为合理,校园空地数量丰富且接近宿舍楼,便于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练习、交流。宁夏大学丰富的室内外体育场地设施完全有能力开展大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竞赛、传播等任务。
4.2 高校集中了优越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个人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对知识的传播力度,高校集中了全社会最为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他们普遍有着高学历、开阔的眼界、丰富的教学经验等,如:宁夏大学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40人,讲师19人;教师中现有硕士以上学位17人 。民族传统体育在这样的一个优秀群体的引导下传播,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更是其他方式无可取代的。
4.3 高校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联系在不断加强
民间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诞生、传承、发展的摇篮,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育过分强调学校体育教育的阶段性、目的性、科技性与超前性,突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竞争意识的培养;民间传统体育组织开展又过多地强调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广泛参与性。两者之间的协作、交流甚少,阻碍了各自发展的同时,也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
1982 年以来, 我国形成了以每 4 年一次的全国和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周期性高潮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体系,在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上,高校学生已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在多数竞赛项目上引领着最高竞技水平;尤其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之后,加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立,使高校与民间的体育合作、联系不断坚强,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成为了继承、传播、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主力军。由此,学校体育与名族传统体育之间的隔阂逐渐被打破。
宁夏大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传统学校,在体育学院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多年前就已组建了如花炮队、木球队、蹴球队等多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队,在全国、地区的民族体育赛事上,宁大学子已成为我区的主力军并在多个项目上代表着全区最高水平;在区内各种民族活动如龙舟赛、马术大会、风筝节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宁大学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参与群体;同时宁夏大学生设有社会体育专业,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传播、指导等方面已成为一个区域的标杆和核心。 5.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存在的问题
5.1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学中发展滞后
许多高校中开展的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攀岩等极限性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街舞、轮滑等娱乐性项目;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拳击、击剑等对抗性项目,颇受学生欢迎,发展趋势呈现良好的状态。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更多的是以健身内容为主,其对抗性、激烈性、挑战性就不如当代外来体育项目明显,能进入课堂的民族体育项目,也大都是武术太极拳类内容,民间民俗的体育项目引进极为有限。
5.2 一些民族传统项目不具有普及性和实用性
我国有56个民族,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上百种民族传统体育,涵盖了竞技、娱乐、节庆等各个方面,从高校选择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角度来看,所选择的项目内容首先要具备普及性和使用性,但有些项目内容就缺乏普及性和实用性,如舞龙、舞狮、龙舟等项目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承传下来的、假日、庆典、节日活动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作为高校教学内容就没有实用性;因为我国领土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一些民族传统项目因受季节、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无法全面普及。
5.3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相应教材
目前体育界仍然没有出版具有完整体系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而大多的教材都是武术方面的,尽管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这门学科的主干,但是过于集中发展一项,这对于项目数量庞大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没有多大意义。
6.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建议
6.1 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高校作为综合性、科研性学府,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扬不应仅只限于技术的掌握上,应该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本着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变革的原则,坚持体育服务社会,为解决当代社会体质健康问题、社会体育发展问题,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方法,补充与丰富现代体育的内容。另外借助高校优秀的师资平台,根据社会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需要,组织对教材的编著。
6.2 多方面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强化竞技性,注重健身性,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充满观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持续发展的魅力之源,可从各个方面满足不同喜好学生的需求。在高校的各种活动中,可在运动会中设置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和趣味项目;在学生健身密集的时间段,可组织老师、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在学校、学生组织的各类晚会、开幕式等活动中穿插民族健身操、民族舞蹈等项目。
6.3 选择适合各地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是在各民族文化交融中形成的,地理气候、物资条件、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各异,因此,我国各地高校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应该选择那些地域文化特征明显,锻炼内容独特,健身价值高,表现形式新颖,群众基础好,又适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的项目,这样既可以促进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提高了当地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6.4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的主要目的之一和发展的当务之急,例如:可通过拓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口径,增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通过举办各种短训班、学习班、研讨班等形式来提高现有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的技术和理论水平等
6.5 加强与社会体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高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体育组织的各项民族活动中,展示高校体育优势项目,以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完美结合,切实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体育科学,2006.
[2] 于兆杰.对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思考.体育世界, 2006.
[3] 曾凡鑫1,李蕾2,赵发田2.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特 点及发展趋势. 1.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山东师范大 学体育学院.2007.
[4] 黄家莲.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研 究. 广西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1.
[5] 胡欣.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与开发.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部.2010.
[6] 吴兆红.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2009.
[7] 徐培文,徐淑斐.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 吴强.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分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